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单核巨噬细胞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92例T2DM患者,其中T2DM伴大血管病变者53例(大血管病变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者39例(单纯糖尿病组).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组受检者血清sCD163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大血管病变组血清sCD163、hs-CRP水平及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均P<0.05),而单纯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 (P<0.05);血清sCD163水平与hs-CRP浓度、IM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41,r=0.793,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D163水平是影响T2DM患者IMT值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sCD163水平与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和随访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及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中高灵敏度C 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其中伴大血管病变77例,无大血管病变71 例;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73 例,正常人群组75 例。采用ELISA法测定4组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结果2 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或不合并大血管病变)以及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 或P<0. 001);2 型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间hs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 .05);2型糖尿病合并或不合并大血管病变组之间hsCRP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2 型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体内可能存在慢性低水平炎症反应,CRP可能是2型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一个良好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萍  陈桂丽  刘霞 《临床荟萃》2003,18(23):1328-1330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RP)与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90例T2DM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 4 4例、单纯DM组 4 6例 ,另设 5 0例正常对照组 ,均检测血清CRP值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 ,空腹C肽值等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AI)和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 (IS) ,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单纯T2DM患者CRP值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大血管病变组CRP值比较单纯DM组升高更明显 (P <0 .0 1)。相关分析中 ,CRP的升高与IS和IAI呈显著负相关 (前者r =- 7.2 3,P <0 .0 1,后者r =- 6 .6 87,P <0 .0 1)。结论 CRP增高与T2DM大血管病变发生明显相关 ,CRP可能参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对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80例T2DM 微血管病变患者应用4周CSII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Ⅳ型胶原(CⅣ);纤溶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浓度的变化.[结果]①T2DM 微血管病变组患者CRP、hsCRP、CⅣ、PAI-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P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CSII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显著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 、胰岛素抵抗指数、CRP、hsCRP、CⅣ均降低(P<0.05); PAI-1显著降低(P<0.01),t-PA显著升高(P<0.01).[方法]T2DM微血管病变与血清炎症因子;CⅣ;纤溶因子有关,CSII治疗除能降血糖外,还能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CⅣ水平,改善纤溶因子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β淀粉样肽40(Aβ40)的变化及与晨尿微量白蛋白(m Alb)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80例T2DM患者血清Aβ40,同时测定晨尿m Alb。将80例T2DM患者按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分为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组和T2DM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组,以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Aβ40和晨尿m Alb的水平。结果 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组血清Aβ40及晨尿m Alb水平明显高于T2DM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T2DM无下肢大血管病变组血清Aβ40及晨尿m Alb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晨尿m Alb阳性(m Alb20 mg/L)组血清Aβ40水平明显高于晨尿m Alb阴性组(P0.01)。结论血清Aβ40对T2DM患者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并观察CRP升高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Lp(a)水平变化,为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病变的有效防治、疗效监测、预后评估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将临床收集的135例T2DM患者按照有无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合并大血管病变组78例、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组57例,并设健康人对照组52例;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组采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China-PAR)评价10年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风险,分为低风险组20例(10年患病风险<5%)和中高风险组37例(10年患病风险≥5%)。按CRP浓度将135例T2DM患者分为CRP低值组(CRP<2 mg/L)64例和高值组(CRP≥2 mg/L)71例,分别检测Lp(a)、CRP、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Lp(a)水平高于未合并组(P<0.05)及健康人对照组(P<0.01);T2DM患者CRP高值组Lp(a)、年龄、体质指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补体C3、C4,血脂水平[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变化在2型糖尿病(T2DM)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T2DM患者112例,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单纯组,其中并发症组根据并发症分为大血管病变组、合并感染组、糖尿病肾病组、视网膜病变组和周围神经病变组5个亚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人员5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hs-CRP、HCY、C3、C4、TC、TG的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DM组hs-CRP、HCY、C3、C4、TC、TG均显著升高(P0.05)。与单纯组比较,大血管病变组HCY、TC明显升高(P0.05),合并感染组、糖尿病肾病组、视网膜病变组、周围神经病变组hs-CRP、HCY及TC明显升高(P0.05)。并发症各亚组C3、C4水平均较单纯组显著降低(P0.05)。合并感染组hs-CRP升高最明显,大血管病变组HCY升高最显著。结论对T2DM患者进行hsCRP、HCY、C3、C4、TC、TG的监测,有助于早期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80名健康人(对照组),100例无微血管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DM组)、100例合并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患者(DN组)及100例合并DR2型糖尿病患者(DR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浓度.结果 DM组、DN组、DR组Hcy浓度分别为(98.86±21.46)、(198.95±19.35)、(138.65±15.25)ng/L,MDA浓度分别为(17.49±1.64)、(28.89±2.14)、(22.47±1.86)n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2.48±15.36)ng/L,(11.86±0.48)nmol/L)(F值分别为7.95、6.89,P均<0.01);DN组及DR组均较DM组明显升高(P均<0.01),DM组、DN组、DR组血清SOD浓度分别为(107.80±15.62)、(79.86±14.63)、(89.34±12.75)mg/L,GSH浓度分别为(179.26±25.81)、(143.36±21.75)、(156.96±19.35)mg/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28.32±19.21)mg/L,(237.38±27.31)mg/L(F值分别为7.89、8.76,P均<0.01);DN组及DR组均较DM组低(P均<0.01);同时DN组又低于DR组(P<0.01);血清Hcy与MDA浓度呈正相关(r=0.79,P<0.05),与SOD、GSH浓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1、-0.78,P均<0.05).结论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氧化应激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有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氧化应激促进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变化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T2DM患者65例(T2DM组),根据是否合并OSAHS分为T2DM未合并OSAHS组35例,T2DM合并OSAHS组30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0名.测定血清抵抗素浓度,同时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相关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及稳态模型评价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血清抵抗素浓度(9.06±0.85) μg/L比较,T2DM组(12.54±1.74) μg/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7,P<0.01);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显著升高(P<0.01),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总胆固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P<0.01).(2)与T2DM未合并OSAHS组比较,T2DM合并OSAHS组血清抵抗素浓度[(13.84±1.31)μg/L与(11.43±1.21)μg/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3,P<0.01).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P<0.05).抵抗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r =0.343、0.315、0.298,P均<0.05);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及空腹血糖呈显著正相关(r=0.615、0.587、0.517、0.435、0.453,P均<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436,P<0.01).结论 血清抵抗素可能与T2DM发生相关,而且血清抵抗素可能不是通过进一步引起肥胖来增加T2DM患者发生OSAHS的患病风险,有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如影响炎症因子的表达来增加OSAHS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代谢综合征(MS)伴随情况及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住院及门诊的T2DM患者460例,按是否合并NAFLD分为T2DM组(212例)和T2DM伴NAFLD组(248例),并进行比较,分析T2DM合并NAFLD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和MS组分聚集项数与大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1) T2DM合并NAFLD组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T2DM组显著增高(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降低(P<0.05).(2)T2DM合并NAFLD组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T2DM组(70.16%vs37.74%,P<0.01),而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别(46.37% vs46.23%,P>0.05).(3)T2DM合并NAFLD组MS组分聚集项数分布与T2DM组有差别(P<0.05),且MS组分≥3项者发生率明显高于T2DM组(49.19%vs29.72%,P<0.01);其随着MS组分聚集项数增多,并发大血管病变危险性有增加趋势.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大血管并发症明显增高,T2DM合并NAFLD和MS各组分聚集可作为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高危人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PGZ)对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影响.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9例T2DM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PN及CRP水平,用随机双盲法比较69例肥胖T2DM患者用常规治疗和PGZ干预治疗12周后的血清APN、CRP水平.结果 肥胖T2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APN水平降低(P<0.01),CRP升高(P<0.01);应用PGZ治疗后,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升高,CRP显著降低(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GZ能提高肥胖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并降低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胎球蛋白A(AHSG)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中的可能作用,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DM)大血管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收集30例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DMM组)、38例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患者(DMN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C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血清AHSG水平.结果 DMM组、DMN组的血清AHSG浓度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DMM组升高更明显(P<0.01);随着血清AHSG浓度升高,糖尿病伴发大血管病变发生率逐渐增加,二者呈正相关(P<0.01);血清AHSG浓度是独立的大血管病变预测因素(P<0.01),病程、高血压与大血管病变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AHSG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探究EPCs参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机制.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2例、2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45例和健康志愿者4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循环EPCs数量;体外培养观察EPCs迁移能力.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EPCs数量明显减少(P<0.01);2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较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EPCs数量减少(P<0.01).2型糖尿病合并ACS及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EPCs迁移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2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较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EPCs迁移能力也有下降(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循环EPCs数量减少、功能受损,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中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231例T2DM组(100例合并大血管病变,131例无大血管病变)及120例健康人对照组空腹静脉血中MMP-9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血清MMP-9水平对照组、无血管病变组及血管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无血管病变组和血管病变组MMP-9与CRP、TNF-α、腰围、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值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大血管病变与MMP-9、CRP、TNF-α相关。结论MMP-9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大血管病变的形成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临床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T2DM)血管并发症的临床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36例,有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36例,血糖正常健康者38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 糖尿病组、并发症组与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与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和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的进程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HMW-APN)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研究对象168例,分为健康人对照组80例及初诊T2DM患者88例;初诊T2DM患者再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单纯T2DM组45例和T2DM合并MS组43例。研究对象均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并检测血清HMW-APN、CRP、血脂等相关生化指标。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T2DM合并MS组及T2DM组血清HMW-APN水平降低(P0.01),以T2DM合并MS组最低。T2DM合并MS组及T2DM组血清CRP升高(P0.01),以T2DM合并MS组最高。简单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MW-APN水平与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臂比(WHR)、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Alc(Hb A1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CRP呈负相关(P均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呈正相关(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WC、2h PG及CRP是血清HMW-APN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MW-APN是T2DM发生MS的保护因素,BMI、FPG、SBP、TG是其危险因素(P0.01或P0.05)。结论血清HMW-APN水平在初诊T2DM合并MS患者中降低,其与IR及CRP密切相关,在初诊T2DM合并MS的发生、发展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初诊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 测定正常对照组(A组)、初诊T2DM患者(B组)、初诊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C组)的hsCRP水平和踝肱指数(ABI)变化.结果 与ABI正常的A组相比,ABI正常的B组和ABI降低的C组hsCRP、体质量指数、腰臀围比、收缩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显著升高或增加(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下降(P<0.05);C组hsCRP(1.10±0.36)vs(0.88±0.36)、LDL-C(4.20±1.09)mmol/L vs(3.25±1.04)mmol/L、HbAlc(10.11± 3.92)%vs(8.10±1.51)%明显高于B组(P<0.01或P<0.05),HDL-C明显低于B组(1.24±0.32)mmol/L vs(1.36±0.26)mmol/L(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是初诊T2DM下肢血管病变独立的危险因子(P=0.029).结论 hsCRP与初诊T2DM的发生相关,升高的hsCRP是促使初诊T2DM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UA)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84例T2DM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胆红素、UA及血脂水平,并与10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2DM伴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NDBIL)含量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P<0.01),血清U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血管组、微血管组TBIL、U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病变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无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降低(P<0.01).结论 低胆红素血症、UA水平升高及血脂异常与T2DM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检测三者含量对判断T2DM伴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伴大血管病变30例,无大血管病变30例)及30例正常人,每例均空腹抽静脉血2 ml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浓度及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颈动脉IMT。结果2型糖尿病伴及不伴大血管病变组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群组(P<0.01及P<0.05),且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水平也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P<0.05)。结论随着糖尿病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颈动脉内膜中层逐渐增厚、CRP逐渐升高,CRP可能是2型糖尿病及其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一个良好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96例,其中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DM)组38例,早期肾病(DN1)组31例,临床肾病(DN2)组27例,健康对照(NC)组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CRP、IL-6、TNF-α水平.结果 DM组血清CRP 2.74±1.65 mg/L、IL-6 148.36±24.62 ng/L、TNF-α 16.50±8.90 ng/L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分别为0.89±0.45 mg/L、IL-6 123.20±18.59 ng/L、TNF-α 12.50±4.62 ng/L(P<0.05);DN1、DN2两组的血清CRP、IL-6、TNF-α均较DM组、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DN2组的血清CRP、IL-6、TNF-α均较DN1组升高(P<0.05或P<0.01).相关分析发现,血清CRP升高与总胆固醇(TC)(r=0.45,P<0.01)、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r=0.545,P<0.01)、血肌酐(Cre)(r=0.412,P<0.01)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r=0.22,P<0.05)成正相关;血清IL-6与TC(r=0.289,P<0.01)、UAER(r=0.0.387,P<0.01)、血肌酐(r=0.361,P<0.01)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r=0.380,P<0.01)成正相关;血清TNF-α与BMI(r=0.256,P<0.01)、血Cre(r=0.251,P<0.01)及UAER(r=0.231,P<0.01)成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升高与尿清蛋白排泄率成正相关,血清CRP、IL-6、TNF-α的测定可作为判断2型糖尿病肾病损害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