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肪瘤发生于头颈区者约占13%,喉部并不常见。喉脂肪瘤多见于60~80岁间,男女比为5:2,好发于会厌、会构皱筹及室带,大多表现为外生型。迄1965年文献记载有78例,但呈内生浸润型生长者尚不足30例。Dionne等报道浸润型脂肪瘤有两种不同的组织类型,即无包膜,血管很少,与其他组织紧密相联系,由成熟脂肪组织构成的浸润型或异型性脂肪瘤和血管占优势的血管脂肪瘤,其与脂肪肉瘤的鉴别点是无成脂肪细胞和核深染表现。喉脂肪瘤常表现为覆盖正常粘膜的粘膜下肿块,喉肌动度无改变,CT横扫具有特征,肿块表现为低密度(6~125Hounsfield单…  相似文献   

2.
腮腺脂肪瘤比较少见,多发生于年龄达五旬或六旬者。作者回顾了32例腮腺及其周围的脂肪瘤性疾病,其中一例为7岁男孩,该病有明显的性别。男女间的罹病率为10:1。术前最常见的诊断为混合瘤、Warthin 氏瘤。一般说来,肿块柔  相似文献   

3.
脂肪瘤大约13%发生于头颈部,多数位于颈后皮下,会厌部脂肪瘤罕见。我科于2009年2月收治巨大会厌脂肪瘤1例,本例脂肪瘤部位特殊、瘤体巨大,已引起轻度呼吸困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喉与喉咽部脂肪瘤,系极罕见良性肿瘤。光滑,有包膜通常带蒂。临床症状少,术前不易作出诊断。本文报道6例喉咽脂肪瘤,1例喉脂肪瘤。喉咽脂肪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为间歇性吞咽困难,喉脂肪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续性声嘶、咳嗽与喘鸣。该作者对其中5例患者作超声波和MRI检查,2例患者作吞钡摄片,3例患者作CT检查。结果表明,超声波对脂肪瘤无诊断价值。由于肿块向后,向侧面挤压咽喉部,吞钡摄片可显示分界明确、光滑的瘤体,但不能显示其蒂部与肿瘤的组织学特性。增强CT扫描可显示脂肪瘤典型的均质性、低衰减值。其密度低于水。并…  相似文献   

5.
脑膜脑膨出的发病率虽低,但对婴幼儿期单侧鼻腔阻塞、流清涕或局部检查发现鼻腔、鼻咽肿物呈息肉状或鼻根部皮下柔软肿块者,应考虑此病。年龄在5岁以下者可随访观察,5岁以上者可予手术切除。术前X线拍片检查,对确诊有一定意义。术后病理诊断则是最后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囊性淋巴管瘤又称囊性水瘤,是淋巴系统胚胎期发育不良引起的良性肿瘤。本文报道了4例患者,年龄为2~20岁,分别因颈后下三角区、颈前侧区和乳突下区出现无痛性肿块而入院。肿块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直径3~10cm。3例为囊性,1例为实质性,似脂肪瘤。4例均  相似文献   

7.
收集8例喉嗜酸颗粒细胞囊腺瘤,7女1男,年龄66~77岁(平均72.5岁),4人为吸烟者。7例发生于室带和/或构会厌皱线,1例发生于声带,均呈息肉样喉部肿块,无双侧病变。1例尸解发现囊性肿瘤已大到足以引起致命的上呼吸道阻塞,7例在内窥镜下手术切除,3例随诊1~3年后仍无复发,1例6年后非因本病死亡,3例失访。喉嗜酸颗粒细胞囊腺瘤是罕见的病变,为~种唾液腺肿瘤,可产生于大小唾液腺,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两者之比为2:1,大部分发生于70和80年龄组,病变大多小于Icm直径,罕有广泛的和巨大的阻塞性损害。病变部位大多位于室带和喉室…  相似文献   

8.
上颌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例(摘要)邹淑娟,梁恩虎,陶阳,王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大多见于软组织,且多发生于四肢,发生在骨组织者少见,上颌骨罕见。我科自1991年10月~1994年3月共收治5例,均经病理证实。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24~68岁,平均...  相似文献   

9.
鼻神经胶质瘤是瘤样神经畸形,近百年始有病例报告。本病罕见,至1976年累积报告仅140例。由于肿物可能与颅内相通(占15~25%),因此在处理上存在分歧意见。大多数神经胶质瘤在婴儿期已存在,但常不易被发现;在成人中亦偶有本病的报道。本病多见于男孩,无家族发病倾向,与其他异常无关。肿物生于鼻腔外者占60%,鼻腔内者占30%,二者兼有者10%。临床表现为鼻梁一侧皮下肿块,或鼻内肿物伴气道阻塞。鉴别诊断主要是鼻部脑膨出,皮样囊肿或较大儿童的鼻息肉。与鼻部脑膨出相比,本病在哭闹或加压时肿物大小无变化。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1岁。右鼻很部肿块1年余入院。疲劳或感冒后鼻根部胀痛,无头痛、鼻塞、流涕、出血和嗅觉障碍。服用消炎药(具体药物不详)后症状可缓解。4年前因左鼻根部肿块在他院行肿块切除手术,术中将“豆渣祥物”取出,诊断不详。体检:一般情况好,T、P、R、BP均正常。鼻通气好,鼻甲龙红肿,有小鼻道膨隆,触之质软,前后鼻孔检查未发现新生物。有鼻根部可们及小肿块,质软,约有0.5cm×1.0cm鼻骨骨质缺损。CT检查示有前组筛窦囊肿。入院后在局麻下行鼻外进路肿块摘除术。术中见筛窦腔内为大量胆脂瘤祥物,周边有大量胆脂瘤上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总结分析儿童2例头颈深部巨大脂肪瘤的诊治,为临床提供新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8月~2017年6月收治的2例头颈深部巨大脂肪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儿均给予经口径路扁桃体切除、软腭部分切开及肿块切除术,术后恢复尚可.病理均确诊为脂肪瘤.结论 儿童头颈深部间隙巨大脂肪瘤可考虑经口径路,必要时给予部...  相似文献   

12.
错构瘤一般发生于纵隔、肺,发生于头颈部者较少见,临床易误诊。1997年我科收治3例头颈部肿块,术后病理证实为错构瘤,现报告如下。例1 男,13岁。左前额眉内无痛性肿块4年入院。检查:左额眉内下、眼眶内上侧缘隆起,质软,边界欠清,呈囊性状肿块,约3.5cm×2.5cm。眼球无突出,运动无影响。CT检查:左前额眼眶内上缘软组织密度增高影;全身检查无特殊。全麻下自眉弓内下缘经鼻侧作弧形切口,在皮下发现眶内上缘3.5cm×2.5cm×1.0cm无包膜脂肪瘤样肿块。病理诊断:错构瘤。术后抗炎治疗,1周后痊…  相似文献   

13.
巨细胞瘤好发于四肢管状骨,特别是膝关节上下端之长骨;发生于头颈部者较少。著者根据文献综述指出:头颈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下颌骨,其次为上颌骨、筛骨、额骨、蝶骨、颧骨,颞骨较少,喉部者更为罕见。患者年龄多在20—40岁,占总数75%左右。女性较男性略多。X线摄片检查肿瘤在长骨中呈“肥皂泡状”为其特点;而颞骨鳞部、乳突及颧骨之巨细胞瘤则呈骨质破坏或骨质缺损。  相似文献   

14.
成骨肉瘤好发于长骨(如股骨、胫骨和肱骨),多见于20—30岁青壮年中,发生在上颌骨中乃属罕见。本文报导了Yalo-New Haven医院在20年内所见的6例,并加以分析。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在10—75岁,以30—40岁较多。其症状为:3例面颊部或上颌骨区有一肿块,其中  相似文献   

15.
喉淀粉样变性的临床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淀粉样变性由上皮下淀粉样物质沉淀而形成。本病颇为少见,确诊主要依据活检。本文报告文献中4例喉淀粉样变的资料以阐明其诊断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本病发病年龄一般在11~80岁,好发年龄为40~50岁;男女性别比例为3∶1。呼吸道淀粉样变发生于喉部者为其他部位的2倍。主要症状为声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病情进展一般十分缓慢。发生部位主要在声门上区,特别是假声带;偶亦有发生于声门下的报道。喉镜检查无特征性表现,一般为一界线清楚、表面光滑的肿块,也可表现如良性声带息肉、假声带潴留性囊肿和喉囊肿。淀粉样物主要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病又称马德龙病(Madelung's disease),是一种罕见的脂肪代谢异常性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脂肪组织弥漫性、对称性的沉积于皮下浅筋膜间隙及深筋膜间隙,合并神经系统损害者少见[1],我科遇到1例此类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腮腺多形性脂肪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腮腺脂肪瘤是腮腺肿物中非常罕见的一种肿瘤,占其肿物的1.2%,而多形性脂肪瘤又是腮腺脂肪瘤中很少发生的组织学变异。目前为止,文献记载的仅有1例。该文报道的亦为1例。其多发于45岁(下转第200页)(上接第255页)以上男性患者的腮腺浅叶,右侧多见,生...  相似文献   

18.
咽鼓管功能不良(ETD)会导致鼓膜内陷、中耳负压、积液、感染、松弛部形成囊袋、胆脂瘤、鼓膜穿孔、传导性聋等,其病因除常见的鼻咽肿块、腺样体肥大或水肿、鼻窦炎、先天发育畸形(如腭裂、伸舌痴呆)外,有时很难以确定。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行鼓膜切开、放置压力管(PE)后,一段时间之后PE均向外耳道落出,偶有向内落入下鼓室而无症状者。该作者报道一例金属PE向内落入咽鼓管中段嵌顿而致ETD,实属罕见。患儿男,12岁时因右耳流脓8年就诊。2岁时因双耳分泌性中耳炎而行鼓膜切开并置PE,治愈2~3年。5岁时右耳流脓增…  相似文献   

19.
促结缔织增生纤维瘤是~种原发于儿童骨或结缔组织中的罕见的局部浸润的及非转移性肿瘤。1958年Jaffe格此肿瘤与其它肿瘤区分开来,这种肿瘤好发生长骨的干髓端,大多数发病在30岁以内,平均年龄为ZI岁,无性别差异。发生在头颈部的不足200例,好发部位于下颌骨、下颌角区。该作者报告1例发生在蝶骨翼突并扩展至咽旁的促结编织增生纤维瘤。其症状与体征无特征性,最常见的症状为局部病疼,约有9%的患者是以病理性骨折而就诊。X线平片肿瘤呈溶解性,并可形成骨质破坏,仅在瘤的周围留有完整骨质,约有1/4的病例有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有…  相似文献   

20.
Frey氏综合征或味觉出汗症是腮腺切除的并发症,为耳科学者所熟知。该综合征亦可发生于其它手术或穿通伤。下颌钝性外伤所致者罕见。作者报告1例24岁男性,曾因车祸致双侧下颌髁状突骨折及左侧下颌联合点旁骨折合并该综合征。Frey氏综合征系因第Ⅴ脑神经的分支——耳颞神经受损伤而中断,再生神经纤维中原支配腮腺的神经纤维轴突可误入支配汗腺或皮下血管的交感神经髓鞘中,使汗腺或皮下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