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邢宝春  禹广辉  郑献民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3):522-523,526
目的:探讨肺结核“树芽征”CT影像的特点。方法:对328例肺结核患者行螺旋CT检查,对各种类型肺结核“树芽征”的形态、部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涂阳肺结核和空洞肺结核的树芽征出现率分别为84.8%和91.0%.结核球的树芽征出现率为22.22%。空洞肺结核树芽征分布:跨叶分布的频率占70.35%,对侧累积率为49.74%。结论:树芽征是肺结核经气道播散的特征影像,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肺部感染性疾病CT树芽征的病因病理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复习并探讨CT树芽征的病因病理和影像特点,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99例各类肺部感染性疾病行CT检查,对各类疾病树芽征的形态、部位及共存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痰涂阳性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及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树芽征出现率分别达到了90.0%、94.1%、88.9%及78.3%。边缘较锐利的树芽征出现在肺结核中。肺结核树芽征所在叶段支气管可表现无异常,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及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树芽征所在叶段支气管均有异常表现。结论:肺结核树芽征有不同于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形态及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活动性菌阴肺结核的螺旋CT表现,探讨螺旋CT在活动性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多层螺旋CT诊断活动性菌阴肺结核的CT表现,统计、分析入选病例的CT影像资料。结果 182例确诊为活动性菌阴肺结核(A组),准确率(92.9%):"树芽征"115例(63.2%),"腺泡结节"130例(71.4%),"磨玻影"81例(44.5%),"空洞"35例(19.2%);14例经临床诊治,排除活动性菌阴肺结核诊断(B组):"树芽征"3例(21.4%),"腺泡结节"3例(21.4%),"磨玻影"2例(14.3%),空洞3例(21.4%)。结论在多层螺旋CT诊断中,"树芽征"、"腺泡结节"、"磨玻影",结合肺部其它病灶的形态、分布特点,可以提高活动性菌阴肺结核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中树芽征在肺部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出现树芽征的肺部疾病,并对树芽征出现的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69例中肺结核38例,感染性细支气管炎23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5例,肺部真菌病1例,过敏性肺炎2例;树芽征出现于肺结核及感染性细支气管炎为多。结论树芽征可出现于多种肺内疾病,结合其他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可为相关疾病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高分辨率CT上树芽征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树芽征在肺部疾病中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1例经临床、实验室或病理证实的出现树芽征的肺部疾病,并对树芽征出现的规律进行总结。结果在101例出现树芽征的疾病中感染性细支气管炎30例,各型肺结核46例,肺部真菌病6例,氨气吸入16例,过敏性肺炎3例。结论树芽征在肺部疾病的诊断及结核病病情判断上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CT树芽征及其伴随征象对肺结核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0年3月具有CT树芽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108例,经临床证实其中肺结核42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34例,感染性支气管炎32例,比较三种疾病中CT树芽征及其伴随征象的特点.结果 三种疾病CT树芽征累及范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疾病CT树芽征所在部位亚段以上支气管表现异常及伴有磨玻璃灶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树芽征所在部位亚段以上支气管表现异常及伴有磨玻璃灶对肺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曲霉菌感染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例肺结核合并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图像资料,观察CT影像表现.结果 病灶分布:双侧肺8例,单侧肺3例;多叶10例,单叶1例.病灶形态:多发斑片状、小结节状影,呈“树芽征”、“晕征”共4例;片状实变影5例;空洞内随体位移动软组织结节灶7例,空洞内条索状、絮状内容物4例;伴有胸腔积液和(或)胸膜肥厚6例.结论 肺结核合并曲菌感染CT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空洞内曲菌球及絮状、条索状内容物形成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特征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肺结核耐多药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7月接受胸部CT检查并取得耐药检测结果的新发耐多药结核和药物敏感肺结核共150例患者资料,以病原学和耐药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CT影像特征,并通过多因素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诊断效能,模型的拟合优度用Hosmer-Lemeshow检验进行评估。采用MedCalc软件计算预测耐药性的截断值。结果耐多药结核和药物敏感肺结核的空洞数目、树芽征、最大层面长短径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树芽征、空洞数目及空洞最大层面长短径比值是发生耐多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均P<0.05)。模型拟合优度好(模型1,P=0.900;模型2,P=0.732)。树芽征、空洞数目及空洞最大层面长短径比值诊断耐多药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0(P=0.011)、0.670(P=0.000)、0.678(P=0.019)。MedCalc软件计算空洞数目预测耐药性的截断值为3时,诊断敏感度为16.88%,特异度为95.89%。空洞最大层面长短径比值预测耐药性的截断值为1.69时,诊断敏感度为28.89%,特异度为95.45%。结论以CT影像特征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鉴别耐多药肺结核和药物敏感肺结核。  相似文献   

9.
新发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CT影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发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的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2006~2008年住院治疗的新发与复发肺结核患者各100例,对比观察两组CT征象的异同点以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有价值的征象。结果: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空洞征、小叶样实变、亚段以上实变,新发组及复发组CT检出率依次为:86%/81%、75%/65%、66%/59%、37%/33%、66%/55%、28%/35%,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肺气肿、钙化两组为6%/52%、12%/35%、9%/28%、10%/35%;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空洞征、小叶样实变、亚段以上实变的检出率在新发与复发病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肺气肿、钙化的检出率在新发与复发病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叶中心结节、磨玻璃影、树芽征、空洞征、小叶样实变、亚段以上实变为共同征象,作为CT活动性征象,而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肺气肿、钙化为不同征象,作为CT非活动性征象。CT活动性征象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但尚需结合临床和痰检检查。  相似文献   

10.
王芳敏  蔡春仙  唐光才  刘爱民  廖宽 《四川医学》2018,39(12):1404-140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肺结核CT影像表现的差异。方法按青少年组(≤35岁)、中年组(36~59岁)及老年组(≥60岁)回顾性分析未行抗结核治疗的145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以进一步认识不同年龄组肺结核的影像特征。结果 (1)老年组双侧发病率高于青少年组(P<0. 01),青少年组不典型分布率高于中年组、老年组(P均<0. 05);(2)老年组空洞出现率、多发率高于青少年组(P<0. 05; P<0. 01);(3)老年组小叶中心结节、腺泡结节及树芽征出现率均低于青少年组(P均<0. 05);(4)老年组胸膜增厚出现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 01)。而其他影像表现各年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年龄组肺结核有其共同的特征,但老年组以多叶多段、双侧分布多见,青少年及老年组更易出现不典型部位分布;老年组更易现空洞并多发、出现胸膜增厚表现,但小叶中心结节、腺泡结节及树芽征发生率相对更低。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997年7月至2005年3月本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23例,对其CT、临床和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年龄在4个月至9岁,平均年龄2.4岁.CT表现均以眼球后部软组织肿块为特征,显示为局限结节形、新月形、甚至充满整个眼球.19例肿块(82.6%)显示有钙化,其中呈不规则或细小点状钙化12例,斑片状或斑块状7例.5例(21.7%)伴视神经增粗,且1例沿视神经孔侵犯颅内.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呈中等不均匀强化.结论CT可以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内部特征及其累及范围,有助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曹晓琴  黄银萍 《吉林医学》2014,(17):3732-3733
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及临床病理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4~53岁,平均25.2岁。结果:节细胞神经瘤一般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卵圆形肿块,常沿冠状轴生长,肿瘤可对邻近大血管包绕。CT平扫均为低至中等密度,其内散在点状钙化。增强扫描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延迟扫描部分逐渐增强,病理上与肿瘤富含大量黏液基质相关。结论:CT扫描有助于提高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并可提供临床信息,但此病的最终诊断仍需要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CT图像上,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测量病灶增强前后的CT值。结果醛固酮腺瘤9例,体积较小且密度低,增强后轻度增强:皮质醇腺瘤5例,瘤体较大,边界清,密度略低于正常肾上腺组织;无功腺瘤1例;结节增生5例,为等或稍低密度影,增强后强化较明显;嗜铬细胞瘤4例,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可见多个囊变坏死区;皮质腺癌2例,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易发生大片坏死及点状钙化:转移瘤3例;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瘤及髓性脂肪瘤各1例。结论CT表现与肾上腺肿瘤的病理基础有关,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真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讨论Dandy-Walker综合征的CT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8例Dandy-Walker综合征的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能够清楚的显示该病程度、形态,可做定性诊断.结论 CT对Dandy-Walker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颅骨骨折的CT表现,提高头部创伤中颅骨骨折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 940例头部创伤患者的CT资料,对各型颅骨骨折的CT表现进行评价。结果 6 940例头部创伤患者中颅骨骨折患者有368例,发生率为5.30%。结论 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颅骨骨折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郭含涛 《吉林医学》2008,29(23):2162-2163
目的:讨论Dandy--Walker综合征的MRI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6例Dandy--Walker综合征的MRI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能够清楚的显示该病程度、形态和信号特点,可做定性诊断。结论:MRI对Dandy--Walker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肉瘤样癌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观察肉瘤样癌(SC)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探讨S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26例不同部位的SC作了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5例作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26例SC中15例双相(明确的癌和肉瘤样成分),11例单相(完全为肉瘤样成分),肉瘤样成分为梭形细胞及多形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26例SC的CK或Keratin在两种成分中均呈阳性表达。Vimentin对明确的癌成分阴性,而绝大部分肉瘤样细胞强阳性,但其阳性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量有明显不同。CD68和HMB-45均阴性。5例电镜下瘤细胞间可见不同发育程度的桥粒连接,其中1例有张力原纤维丝。结论 SC的病理形态学是复杂的,应当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DH)、恶性黑色素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等鉴别。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对SC诊断与鉴别诊断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为确切依据,分析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86例中良性共69例,恶性17例。结论: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侵袭性骨母细胞瘤(aggressive osteoblastoma,AO)的影像学表现,总结AO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AO的X线、CT和MRI,分析影像学表现包括:发病部位、骨质破坏情况、病变内的密度、病变区的MR信号特点及周围侵袭性特点。 结果7例AO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为13~56岁,中位年龄32岁。本组7例AO的发病部位是椎体5例,肱骨及肩胛骨各1例。7例AO均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不完整,6例AO病变内有钙化或骨化,5例AO有厚薄不均匀的肿块影,3例AO病变累及邻骨,2例AO具有较少软组织水肿,1例AO可见骨膜反应。MR表现为T1WI呈不均匀等或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低、等或高信号,钙化及骨化在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增强检查呈不均匀强化,2例病变区可见液液面(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 结论AO是一种罕见的骨肿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呈膨胀性骨质破坏,病变范围大,皮质不完整,病灶内钙化或骨化。AO应与骨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骨肉瘤及转移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膜假性粘液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膜假性粘液瘤8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腹部CT平扫和增强检查;回顾分析其CT影像表现。结果 (1)典型CT表现:8例均出现腹、盆腔脏器扇贝形压迹;7例表现为腹腔、盆腔脏器周边的分房粘液团块,可多发或单发;单发/多发者其内密度均匀,CT值略高于水,增强后边缘性强化;囊壁厚度一致或不均。(2)不典型CT表现:3例可显示原发病灶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5例合并有网膜、肠系膜浸润性改变。7例合并有腹水;2例合并钙化。对于不典型CT表现,在CT征象上与其它非粘液癌性腹膜炎相仿,也较难鉴别。结论 CT检查对腹膜假性粘液瘤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