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诱导NB4、MR2细胞凋亡过程中蛋白磷酸酶2A(PP2A)活性与表达的变化.不同浓度ATO单用或与冈田酸(OKA)联合作用于NB4、MR2细胞,然后采用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丝/苏氨酸磷酸化酶检测试剂盒分析药物对细胞内PP2A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PP2A各亚基表达。结果表明:蛋白磷酸酶抑制剂OKA能明显增强ATO对NB4、MR2细胞的增殖抑制;OKA能促进ATO诱导的NB4、MR2细胞凋亡;ATO诱导NB4、MR2细胞凋亡过程中PP2A活性均下降,且随ATO浓度的增加PP2A活性下降越明显;与OKA连用后PP2A活性下降更加明显;在ATO诱导NB4、MR2细胞凋亡过程中,PP2A/A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而B和C亚基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结论:在ATO诱导的NB4、MR2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PP2A/A表达减少,PP2A活性降低.且随ATO浓度增加PP2A活性下降越明显,抑制PP2A活性有助于ATO诱导的NB4、MR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丹参酮ⅡA对NB4细胞PML-RARαmRNA和融合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NB4细胞株作为体外细胞模型,检测丹参酮ⅡA(TanⅡA)作用NB4细胞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α)mRNA和融合蛋白的变化,探索TanⅡA诱导NB4细胞分化与凋亡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时白血病NB4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RGZ(20-80 μmol/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NB4细胞0、24、48及72 h,应用RT-PCR法检测PPARγ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60 μmol/L的RGZ作用不同时间后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不同时间后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40μmol/L以上的RGZ可显著抑制细胞的生长及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RGZ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Western blot结果还显示Caspase-3被活化出现20 kD亚单位片段.结论:RGZ可以通过PPARγ信号途径抑制NB4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下调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水平以及激活Casapse-3可能是RGZ诱导NB4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葛根有效成分对恶性白血病可能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采用葛根总黄酮(flavonoids of puerarin,PR)处理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FITC-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PCR检测pml/rarα、bcl-2、survivin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JNK、p38MAPK、FasL及caspase相关酶的变化。结果发现,PR能明显抑制NB4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随着PR浓度的增加,pml/rarα、bcl-2及survivin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下调,JNK、FasL、caspase3及caspase8蛋白表达增加,与PR浓度呈正相关;PR联合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处理后上述作用更为明显。结论:PR诱导NB4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JNK相关信号分子的活化有关;PR联合ATO具有协同诱导NB4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ML基因及蛋白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细胞内分布定位。方法 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槲皮素处理后的NB4、HL-60、K562细胞为研究对象,细胞形态学观察采用Wright染色法及荧光染色法;PML蛋白细胞分内分布定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PML mRNA表达的检测采用RT-PCR法。结果 (1)ATRA处理后,NB4和HL-60细胞形态学上出现分化表现,K562细胞无变化;经槲皮素处理后,各组细胞形态学上均出现凋亡特征性改变。(2)ATRA处理后,NB4细胞内融合蛋白降解,PML蛋白恢复定位,HL-60、K562细胞内PML蛋白定位分布无变化;槲皮素处理后NB4细胞内融合蛋白降解,PML蛋白聚积于POD结构,随后降解,在HL-60及K562细胞,PML蛋白发生相似改变。(3)ATRA、槲皮素对各组细胞PMLmRNA表达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在不同诱导剂刺激下,PML在蛋白水平参与细胞终末分化及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机制;PML蛋白在POD中发挥诱导凋亡、控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观察氯法拉滨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用MTT法观察氯法拉滨0.01-0.1μmol/L作用于NB4细胞48 h的增殖抑制作用;氯法拉滨0.01-0.1μmol/L作用于NB4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的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氯法拉滨对NB4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增殖抑制作用。氯法拉滨作用24 h后,NB4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氯法拉滨能抑制NB4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的蛋白表达,诱导NB4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天花粉蛋白诱导NB4人白血病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诱导人类白血病细胞株NIM细胞的凋亡及增长抑制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NB4细胞经TCS诱导后细胞膜联蛋白V(annexin V)表达及线粒体膜电位(△ψm)的改变:用MTT比色法测定TCS对NB4细胞的增长抑制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做细胞凋亡DNA分析。结果表明:小TCS对NB4细胞具有明显的增长抑制作用,并随TCS浓度的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现象愈加显著;②NB4细胞经TCS诱导后,annexin V呈阳性表达,随作用时间延长阳性率进一步升高;③线粒体△ψm随着凋亡细胞的增加而逐渐降低;④DNA电泳呈梯状条带,表明TCS对NB4细胞确实存在诱导凋亡作用。结论:天花粉蛋白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NB4细胞的增长,并诱导细胞凋亡,为今后TCS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亚硒酸钠(Na2SeO3)和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NB4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应用MTT实验、DNA琼脂糖电泳,细胞内DNA含量检测研究细胞生长抑制和细胞凋亡,用化学发光法,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显示:5μmol/L亚硒酸钠和1μmol/L三氧化二砷作用24小时后均能诱导NB4细胞凋亡。在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亚硒酸钠和三氧化二砷组均伴有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提高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但在亚硒酸钠组还伴有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下降,用N乙酰半胱氨酸提高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后,增强了硒诱导NB4细胞细胞和氧化应激的作用,但是抑制了砷诱导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作用。结论:亚硒酸钠和三氧化二砷同样可以诱导NB4细胞的凋亡,但是二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雄黄对NB4和HL—60细胞的形态,PML mRNA及蛋白的表达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研究以NB4,HL-60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Wright‘s染色法及荧光染色法、免疫荧光技术及RT-PCR法,探讨雄黄对NB4,HL-60细胞的形态、PML mRNA及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发现:(1)经雄黄处理后,各组均出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上改变。(2)雄黄处理后NB4细胞内融合蛋白降解,PML蛋白聚积于POD结构,随后降解;在HL-60细胞中PML蛋白发生相似改变。(3)雄黄处理后各组细胞PML mRNA表达均无显著影响。结论指出,在雄黄诱导下PML在蛋白水平参与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机制,雄黄能诱导NB4,HL-60细胞凋亡,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 cDNA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增殖、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及化疗药物介导的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VEGF-C)和 pcDNA3.1转染 NB4细胞建立稳定细胞株;采用MTT 法及集落形成实验分析转染 VEGF-C cDNA 对 NB4细胞增殖的影响;NB4/VEGF-C 细胞经 ATRA诱导后涂片经瑞特-姬姆萨染色作形态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调控粘细胞分化基因 C/EBPα相对表达水平,同时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的 CD11b 表达量;Annexin V/PI 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NB4/VEGF-C 细胞经鬼闩乙叉甙(Vp16)诱导的细胞凋亡;并以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bcl-2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均以 NB4/pcDNA3.1细胞为对照。结果成功转染获得稳定表达 VEGF-C 的细胞株 NB4/VEGF-C,其增殖能力显著高于 NB4/pcDNA3.1细胞;NB4/VEGF-C细胞对抗 ATRA 介导的早幼粒细胞分化成熟,CD11b 表达量低于对照组,C/EBPα基因含量仅为对照组的1/32;NB4/VEGF-C 细胞经Vp16介导后 bcl-2基因表达约为 NB4/pcDNA3.1细胞的2.28倍,而凋亡的 NB4/VEGF-C 细胞百分率(7.20±2.52)%明显低于凋亡的 NB4/pcDNA3.1细胞的(16.07±3.58)%(P=0.005)。结论 VEGF-C 通过 VEGF 受体3(VEGFR-3)信号途径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分化诱导剂介导的 NB4 细胞分化及化疗药物介导的细胞凋亡,推测 VEGF-C/VEGFR-3信号途径在白血病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望作为白血病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丁酸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NB4、U937和Jurkat的凋亡情况,并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TRAIL及其受体DR4/DR5细胞表面蛋白及mRNA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HDACI处理后,白血病细胞TRAIL和DR5蛋白及mRNA表达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而DR4没有变化。结论:丁酸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是与上调TRAIL及DR5mRNA的转录及蛋白表达密切相关的,而DR4可能不参与该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3.
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伐他汀对NB4细胞体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代他汀(Lovastain,LOV)对NB4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NB4白血病细胞为模型,用MTT比色法、锥虫蓝拒染法首先观察LOV对细胞增殖及活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NBT还原试验、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分析、TUNEL、RT-PCR半定量测定bcl-2 mRNA水平,系统观察LOV对NB4体外诱导分化和凋亡的情况。最后利用RT-PCR半定量测定H、K、N-ras基因表达水平,结合流式细胞术进行胞膜P21^Ras蛋白测定,探讨LOV作用机制。结果 (1)LOV抑制NB4细胞增殖,IC50为12.59μmol/L。(2)LOV诱导NB4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进程,细胞阻滞于G1/S期。LOV在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随作用时间延长,bcl-2表达水平逐渐下降。(3)LOV不影响NB4细胞分化。(4)LOV作用于NB4细胞,H、K、N-ras基因转录水平无变化,但膜表面P21^Ras蛋白水平随时间进行性下降。结论 LOV抑制NB4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使细胞周期进程阻滞于G1/S期。bcl-2参与了LOV诱导NB4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LOV对NB4细胞分化无影响。p21^Ras蛋白异戊二烯化受抑而阻滞p21^Ras蛋白定位细胞膜上可能是LOV影响NB4细胞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裸鼠体内NB4/VEGF-C细胞种植瘤模型,探索VEGF-C及其受体对白血病细胞生物学性状影响.方法 每组9只4~5周龄的BALB/c裸鼠,经4 Gy60Co照射后腋窝皮下分别接种1×107个NB4/VEGF-C、NB4/pcDNA3.1细胞(对照组),观察成瘤性,3周后处死裸鼠.免疫组化法检测NB4/VEGF-C细胞组种植瘤组织切片微血管密度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NB4/VEGF-C及对照细胞在裸鼠腋下均成瘤,NB4/VEGF-C细胞组肿瘤生长速度快于对照组,NB4/VEGF-C细胞组与对照组瘤体体积分别为(631.44±114.42)mm3和(491.22±70.05)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NB4/VEGF-C细胞与对照组瘤块质量分别为(321.78±27.84)mg和(288.57±40.1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NB4/VEGF-C细胞组种植瘤组织切片微血管密度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 VEGF-C不仅诱发NB4细胞种植瘤体的血管新生,而且可能通过VEGFR-3信号途径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及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抑制细胞凋亡.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NB4/VEGF-C cells xenograft in nude mice model, and explore the effect of VEGF-C on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Methods NB4/VEGF-C or NB4/pcDNA3.1 cell lines were established by transfecting the recombinant pcDNA3. 1-VEGF-C plasmid and the vacant pcDNA3. 1 vector into NB4 cells. The recombinant VEGF-C was identifi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Eighteen male BALB/c nude mice aged 4-5 weeks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Mice irradiated by 4 Gy 60Co were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with 1 × 107 NB4/VEGF-C or NB4/pcDNA3. 1 cells into one side of axilla. The volumes of xenograft tumor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L × t2 × 0.52. Microvessel density(MVD) on the xenograft tumor section was detected by IHC with VWF antibody. Results NB4 cell xenograft tumors were developed in all mice of both the two groups. The growth of NB4/VEGF-C cells in nude mice was faster than in control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volume and weight of xenograft tumor between NB4/VEGF-C and NB4/pcDNA3. 1 cell groups [ (631.44 ± 114.42) mm3 vs (491.22 ± 70.05) mm3 ](P=0.006) and [(321.78 ±27.84) mg vs (288.57 ±40.12) mg] (P=0.031), respectively. MVD in xenograft tumor of NB4/VEGF-C cells [ (50.8 ± 11.7)/mm2 ]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s [ ( 18.9 ±7.0)/mm2] (P =0.021 ). The Bcl-2 protein level in NB4/VEGF-C cells xenograft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s. Conclusion VEGF-C could promote proliferation of NB4 cells by inducing angiogenesis and inhibit cells apoptosis by upregulating antiapoptotic Bcl-2 protein expression in NB4 cells xenograft tumor.  相似文献   

15.
丹参酮ⅡA诱导NB4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跨膜电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ⅡA)诱导NB4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跨膜电位(△Ψm)关系。方法:将NB4细胞分别用TanⅡA、As2O3,TanⅡA 1.0μg/ml环孢菌素A(CsA)和As2O3 1.0μg/mlCsA处理,多面手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NB4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G1期细胞百分率及PI和Rh123双染色后细胞的△Ψm。结果:NB4细胞经1.0和2.0μg/mlTanⅡA处理后的亚G1期细胞百分率无差异,但均高于0.5μg/ml组。NB4细胞经TanⅡA作用后,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随着TanⅡA作用时间增加,NB4细胞凋亡数增加和△Ψm降低(P<0.01),两者呈直线关系。CsA能抑制TanⅡA诱导NB4细胞△Ψm降低和凋亡细胞数增加(P<0.01)。结论:TanⅡA诱导NB4细胞凋亡是通过使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开放,△Ψm降低来实现的;CsA能抑制这些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PML-RARα及RARα融合蛋白在三硫化二砷(As2S3)诱导的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细胞形态观察、流式细胞术测定及DNA电泳等方法观察三硫化二砷对NB4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反转录PCR及Western印迹测定这一过程中PML-RARα融合基因及其表达产物、野生型RARα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硫化二砷在0.5-2μmol/L之间能诱导NB4细胞凋亡,在此过程中PML-RARα融合基因无明显变化,但PML-RARα融合蛋白和野生型RARα蛋白明显减少。结论提示PML-RARα融合蛋白和野生型RARα蛋白的降解在三硫化二砷诱导的NB4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亚砷酸钠选择性诱导G2+M期NB4细胞凋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诱导NB4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DNA电泳和免疫印迹法研究亚砷酸钠对NB4细胞的作用。结果①亚砷酸钠作用的NB4细胞先阻滞在G2+M期,而后发生凋亡;②dUTPFITC特异性地标记G2+M期NB4细胞,而且发生在G2+M期阻滞后;③亚砷酸钠处理NB4细胞,周期蛋白A、E、D1、D2和D3无明显变化,周期蛋白B1表达随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④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在亚砷酸钠处理的早期(16h),有部分S期细胞表达周期蛋白B1,晚期大部分高表达周期蛋白B1的细胞处于G2+M期,有少量亚二倍体细胞高表达周期蛋白B1。结论结果提示亚砷酸钠选择性诱导G2+M期NB4细胞凋亡时,伴周期蛋白B1表达的升高。  相似文献   

18.
Bid蛋白在内质网和线粒体相关的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Bid蛋白在内质网和线粒体相关的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高三尖杉酯碱(HHT)诱导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系MUTZ-1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线粒体和内质网凋亡途径的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用药前后钙离子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id的转位。结果 0.05μg/ml HHT作用后4h胞质内Ca^2+浓度增高,12h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HHT作用后线粒体膜电位持续下降。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强,12h达到高峰,其后开始下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Bid蛋白用药前位于内质网,用药12h后转位至线粒体。结论 HHT可以诱导MDS细胞凋亡,内质网和线粒体相关的凋亡途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Bid蛋白可能是两种凋亡途径的交叉点。  相似文献   

19.
Wu DJ  Zhou YH  Zhu J  Zhao W  Zhong WJ  Wang Z  Qian H  Li R  Fu S  Sun 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5):313-316
目的 探讨苦参碱逆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全反式维甲酸(ATRA)耐药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ATRA敏感的APL细胞系NB4及其ATRA耐药株NB4-R1、NIM-R2作为研究对象.用MTT法明确苦参碱低毒性剂量,进一步计算ATRA联合100μmoL/L苦参碱作用前后细胞ATRA IC50值,明确苦参碱的逆转耐药倍数;用NBT还原实验分析不同浓度(10、8、6、4、2、1、mmol/L,100、10、1μmol/L)苦参碱联用1μmol/L ATRA对耐药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联用1 μmol/L ATRA作用下细胞凋亡率.结果 ①苦参碱对NB4、NB4-R1、NB4-R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IC50值分别为(0.661±0.035)、(0.673±0.132)、(0.329±0.020)mmol/L;②联用100 μmol/L苦参碱能显著逆转NB4-R1细胞的耐药性(逆转耐药倍数为4.96±1.15),但不能增强NB4-R2细胞对ATRA的敏感性,甚至增强其耐药性(逆转耐药倍数为0.66±0.17);③苦参碱与1 μmol/L ATRA联用时,NB4、NB4-R1细胞的分化能力随苦参碱作用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且在苦参碱为100 μmol/L时达到峰值(P<0.05),但对NB4-R2细胞无明显影响;④1 μmol/L ATRA联合苦参碱能显著提高NB4、NB4-R1细胞凋亡率(P<0.05和P<0.01),但对NB4-R2细胞同样无明显作用.结论 苦参碱能有效逆转NB4-R1细胞的ATRA耐药,可能与其协同ATRA诱导分化及促进细胞凋亡有关.苦参碱与ATRA联用非但不能缓解NB4-R2细胞的ATRA耐药,甚至可能加重耐药、阻断耐药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20.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抗白血病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S,商品名恩度)体外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锥虫蓝拒染法、MTT法、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及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等方法 检测rhES体外对正常人及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原代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50、100和200μg/ml rhEs作用HL-60细胞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1.6%、30.4%和33.5%;100和200μg/ml rhES作用NB4细胞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4%和16.4%,其抑制急性白血病细胞株增殖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rhES体外浓度0~400μg/ml对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生长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50~200 μg/ml rhES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原代细胞有抑制生长活性的作用,并且其抑制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rhES在体外浓度为100 μg/ml时,与HL-60和NB4细胞作用72 h,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的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分别为19.6%和20.8%.结论 rhES在体外有抑制急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是治疗急性白血病潜在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