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TH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后,PD模型动物脑内TH表达和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构建pN2ATH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用PA317细胞包装,G418筛选阳性克隆,病毒上清感染神经干细胞,将神经干细胞和表达TH的神经干细胞植入PD大鼠纹状体内,观察移植后TH的表达情况以及DA和DOPAC含量变化。结果:TH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2月内,TH在纹状体内的表达增加,纹状体DA和DOPAC含量增高,好于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但比正常水平低,结论:TH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能增加纹状体内TH的表达以及DA和DOPAC含量,为其脑内移植治疗PD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TH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TH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D)的治疗作用。方法 构建pN:ATH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用PA317细胞包装,G418筛选阳性克隆,病毒上清感染神经干细胞,将表达TH的神经干细胞植入:PD大鼠纹状体内,测定:PD大鼠旋转行为改善,DA和DOPAC含量变化,以及TH在纹状体的表达。结果 TH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8周时能显著降低PD大鼠旋转行为,增加纹状体DA和DOPAC含量,TH在纹状体内的表达增加,疗效好于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结论 TH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PD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望为PD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雪旺细胞(SCs)和神经干细胞(NSCs)共移植治疗大鼠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 18只PD模型的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3组:对照组、NSCs组及共移植组。PBS、NSCs及SCs加NSCs分别植入PD大鼠右侧纹状体内。NSCs来源于孕14~16d胎鼠中脑腹侧的脑组织.SCs来源于1~3dSD新生鼠的坐骨神经。结果 移植10周后NSCs组及共移植组中纹状体区都出现TH染色阳性的神经元,与NSCs组相比,共移植组中的神经元体积及细胞核均较大。细胞数量多(P〈0.05)。与对照组相比,NSCs组及共移植组中大鼠的行为学均有明显的好转(P〈0.01),但NSCs组和共移植组相比,行为学的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Cs和NSCs共移植能有效治疗PD模型大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百草枯诱导的慢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血脑屏障功能和P-糖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百草枯诱导帕金森病的机制;观察P_糖蛋白功能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进一步探讨P-糖蛋白在百草枯诱导的慢性帕金森病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PQ4周组、PQ4周+诱导剂组、PQ4周+抑制剂组和PQ8周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大鼠中脑TH阳性细胞;westernblotting检测TH蛋白和P-糖蛋白表达;Belyaevs法使用EB测定BBB通透性;HPLC-EC法测定纹状体中5-HT、DA、DOPAC和HVA含量。结果百草枯所致的慢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1)TH阳性神经元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TH蛋白和P-gp表达显著降低(P〈O.05)、大鼠BBB的通透性显著增加(P〈O.05);(2)纹状体内5-HT、DA、DOPAC和HVA含量降低,诱导P-糖蛋白表达能使上述物质含量增加,抑制P-糖蛋白表达能使上述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O.05)。结论百草枯可能通过增加BBB通透性和降低P-糖蛋白的表达来诱导帕金森病;P-糖蛋白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RNA干扰方法抑制胚胎来源神经前体细胞Oct-4基因表达,以观察Oct-4基因在胚胎来源神经前体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五步法”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进入扩增期后给予Oct-4干扰RNA,采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干扰后细胞Oct-4表达情况,进行分化计数,免疫组化鉴定分化后的细胞,计数分化后的新生神经元比例。结果Oct-4干扰RNA使神经前体细胞Oct-4表达下降约40%,正常未干扰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为(75.5±5.2)%,GFP组为(73.8±4.7)%,Oct4干扰RNA组为(33.8±2.9)%,与正常组和GF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RNA干扰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神经前体细胞0ct-4的表达,使分化后新生神经元生成减少,证实了Oct-4基因在胚胎来源神经前体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持续鱼藤酮灌胃制备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将50只老年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连续灌胃12周,模型组予灌注0.01ml/g鱼藤酮氯仿溶液,对照组则予灌注0.01mg/g氯仿溶液。在灌胃前、灌胃6、12周时对2组小鼠行网格试验、爬杆试验和滚轴试验以检测行为学变化,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纹状体多巴胺(D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等神经递质浓度;对肠、胸段脊髓、中脑行α-突触核蛋白(α-Syn)、硫磺素S(ThS)、酪氨酸羟化酶(TH)等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至灌胃12周时模型组行为学变化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纹状体DA、DOPAC、HVA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P〈0.01)。灌胃6周时模型组小肠内、胸段脊髓处α-Syn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ThS表达比例增多,而中脑处a-Syn及TH阳性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至灌胃12周时模型组中脑处Syn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要增多,而TH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性减少(P〈0.05)。结论经持续鱼藤酮灌胃制备的慢性进展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模拟了PD缓慢进展的病理过程,其机制可能是小肠神经丛局部的α-Syn多聚体通过类朊蛋白途径沿着神经传导通路播散至脑内。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的颈动脉体细胞自体移植和GDNF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常见的老年人神经系统进行性变性疾病,源于中脑黑质一纹状体通路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退行性变性坏死,导致纹状体内DA递质含量减少而产生系列锥体外系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其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多年来使用的左旋多巴类口服药、定向毁损等治疗也仅使部分症状缓解,深部电极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费用高昂,而且这些方法的长远效果仍不尽人意。细胞或组织移植替代退变的多巴胺神经元,并使其长久分泌和保持纹状体内DA含量的方法,是帕金森病治疗的初步设想,也是多年来研究始终坚持的方向;肾上腺髓质细胞、异体或异种胚胎中脑DA能神经元、胶囊化PC12细胞、颈交感神经节细胞等都曾被作为移植体,但均因移植物存活少、疗效短暂等多种原因而被废弃。由于颈动脉体细胞有分泌多巴胺的特性,成为帕金森病移植治疗的又一新颖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内注射不同剂量的CuSO45H2O对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实验用Wistar大鼠,分成对照组和左侧SN内分别注射10nmol、50nmol、200nmol CuSO。组,7天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pid chromotophotography,HPLC)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dopamine,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纹状体内TH免疫阳性纤维的改变;半定量RT-PCR法检测黑质内TH,Caspase-3mRNA的表达量:用生化试剂盒分析大鼠中脑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改变。结果在10nmol CuSO4注射组中,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别。但是从50nmol组开始,损毁侧纹状体内DA含量随注射CuSO4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显示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F=34.16,P〈0.01)。注射50nmol CuSO4组大鼠纹状体内TH免疫阳性纤维明显少于对照组和未损毁侧(F=121.9,P〈0.01)。注射50nmol CuSO4组大鼠SN内TH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下降(t=3.12,P〈0.01),但Caspase-3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却明显增加(t=8.96,P〈0.01)。在注射50nmolCuSO4组中,大鼠损伤侧中脑内SOD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下降(t=2.33,P〈0.01)。结论铜离子可以导致大鼠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该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破坏抗氧化保护系统和促进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6-羟基多巴胺(6-OHDA)单侧纹状体注射对双侧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自一侧纹状体注射6-OHDA,对照组注射PBS;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大鼠双侧黑质和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和纤维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双侧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双侧(毁损侧与其对侧)黑质致密区TH阳性细胞数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双侧纹状体区TH阳性纤维密度均低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双侧纹状体区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双侧DOPAC和HVA含量也降低。结论6-羟多巴胺单侧纹状体注射制作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对侧黑质纹状体也有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微透析技术在慢性STN—DBS对纹状体细胞外液多巴胺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已经成功安装脑深部刺激电极的偏侧PD猕猴模型2只,分别在打开脉冲发生器前、后的不同时间点取样(开机后8h、1周、1个月、2个月)。应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检测开机前后的尾状核和壳核细胞外液的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 电极侧壳核和尾状核的DA在开机后8h、1周、1个月、2个月相应地分别较各自开机前的DA含量增高了39%、91%、111%、114%和31%、91%、106%、102%(P〈0.05)。电极侧壳核和尾状核HVA/DA在开机后8h分别较各自开机前增高了186%和91%(P〈0.05),而开机后1周、1个月、2个月HVA/DA较开机前无明显变化(P〉0.05)。电极侧的多巴胺周转率在开机后的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非电极侧(P〈0.01)。结论 STN—DBS可有效的改善猴偏侧PD模型的症状,应用微透析取样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发现在给予有效电刺激后可增加刺激侧纹状体细胞外液的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为STN—DBS治疗帕金森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背景:如何促进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增加以及减少多巴胺的代谢,是治疗帕金森病的热点所在。 目的:从多巴胺代谢途径角度观察止颤汤对神经干细胞移植帕金森病大鼠的脑黑质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 方法:以大鼠脑立体定位和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帕金森病大鼠中脑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结果与结论:止颤汤可以提高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帕金森病大鼠中脑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双羟苯乙酸的含量,但对代谢产物高香草酸无明显影响。通过促进帕金森病大鼠干细胞移植后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使之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分泌多巴胺,同时抑制多巴胺分解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57.23±9.13)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住院治疗。靶点定位于纹状体,注入神经干细胞0.25 ml,细胞数量为3×107个。结果 21例患者出院后随访6~49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1例患者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Hoehn-Yahr量表评分、39项帕金森生存质量问卷评分明显降低(P〈0.01),Schwab-England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脑内移植治疗大鼠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脑内移植对颅脑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Feeney等人的方法制成大鼠脑损伤模型,伤后24h将体外培养的胚胎神经干细胞经立体定向移植到脑损伤灶内。伤前24h、伤后24h及伤后1、2周行动物神经学缺损评分。结果移植后1和2周,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脑组织切片中的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经立体定向移植到脑内损伤灶的神经干细胞可存活、增殖、分化、并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胚胎多巴胺神经元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立体定向注射6-羟多巴胺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细胞移植组(n=12)。细胞移植组将荧光染料CM-DiI标记的大鼠胚胎多巴胺神经元立体定向注入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区,对照组于相同部位注入生理盐水。用阿扑吗啡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评估细胞移植的治疗作用。细胞移植8周后取大脑标本行冷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存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移植多巴胺神经元能显著改善阿扑吗啡诱导帕金森病大鼠的异常旋转行为(P0.01)。移植8周后,仅少量多巴胺神经元存活。结论多巴胺神经元移植可短期内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运动障碍,但长期疗效不佳,可能与移植多巴胺神经元长期存活率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38例帕金森病为研究对象,采用足月妊娠产妇脐带处理后干细胞,于第2周期进行鞘内注射移植治疗.分析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患者精神、行为、情绪、日常活动、运动功能、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的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均不同程度缓解,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均较平稳.38例患者移植后UPDRS评分显著低于移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有低热、头痛、腰痛、兴奋症状出现,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完全缓解.均未见抗移植物宿主病.结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修饰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方法以质粒pEGFPNl转染培养第三代的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mNSCs),经G418筛选后,分别进行nestin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诱导分化后ρ-Ⅲ-/ubulin、GFAP、CNPase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EGFP在基因转染12h后开始表达,24h后明显增加,48h达到高峰,经G418筛选1月后有阳性克隆形成,EGFP基因修饰不影响大鼠胚胎mNSCs的增殖与分化。结论成功建立EGFP基因修饰大鼠胚胎mNSCs,为进一步开展帕金森病的细胞移植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