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方法及防治效果。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49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患者均行CT扫描和影像学检查复查头颅进行早期诊断,对29例梗死灶直径5mm~4cm的患者行保守治疗,20例梗死灶直径4~6cm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患者出院6个月后进行GOS预后评分。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GOS预后评分结果较好,两种疗法患者的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确诊后应依据诊断的脑梗死情况选取合适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占死因之首位。缺血性脑梗死占瞄血管病中的80%-85%,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近10%患者可于发病急性期内死亡。因此,如何提高脑梗死的诊断率,进行早期治疗,以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及致残程度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DWI对急性期局部缺血的检测具有极大的优势,可以早期(〈6h)显示缺血的部位,损害范刷,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赵静玉  黄美善 《哈尔滨医药》2009,29(6):53-53,55
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占死因之首位.缺血性脑梗死占脑血管病中的80%~85%[1],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近10%患者可于发病急性期内死亡.因此,如何提高脑梗死的诊断率,进行早期治疗,以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及致残程度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脑梗死的CT检查应用价值,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21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T检查特征。结果本组121例早期脑梗死患者CT检查出现特异性表现者67例,阳性率为55.4%;主要表现为出现豆状核、脑皮质稍低密度影,脑沟变窄或消失,灰白质分界不清,可有轻微占位效应,但这些都在6h后方可显示。结论早期脑梗死的CT诊断具有特异性,但表现不广泛,应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做出相关诊断,以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发生坏死软化即称为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约占75%。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正常体温下。脑部完全缺血4~8分钟内神经元就发生不可逆损伤而发生脑梗死。  相似文献   

6.
预防婴幼儿佝偻病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有效降低其发病率,我们于1999年5月~2000年5月对城区28所托幼园所715名婴幼儿采用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进行佝偻病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并进行防治效果跟踪随访,1年后对715名婴幼儿进行筛查防治前后患病率对照,观察BALP在佝偻病早期诊断与防治中的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城区23所幼儿园和5所托儿所3岁以下婴幼儿715人,其中0岁一168人,二岁一237人,2岁~310人,男363人,女352人。1.2 方…  相似文献   

7.
李军民 《河北医药》2012,34(22):3466-3466
脑梗死是指脑部缺血缺氧、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IS)。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都非常高。其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形成血栓或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闭塞或狭窄,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或气体、  相似文献   

8.
9.
脑梗死是人们所关心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及致残率都很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以往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缺乏有效方法,经过科研人员及临床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目前对该病的诊治有了很大进展,尤其在影像学的早期诊断及早期、超早期溶栓治疗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是人们所关心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及致残率都很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以往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缺乏有效方法,经过科研人员及临床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好发于中老年人 ,但发生在青年人并非罕见 ,有关其病因分析在国内报道较少。我院于 1992年 1月~ 2 0 0 2年10月共收治青年人脑梗死 4 8例 ,现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8例中 ,男 2 9例 ,女 19例 ;年龄 14~4 5岁 ,平均年龄 36 .6岁。所有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要点 ,并经颅脑CT和 /或颅脑 MRI证实。根据影像学显示的梗死病变部位 :左基底节区 10例 ,右基底节区 9例 ,双侧基底节区 3例 ,左丘脑 3例 ,右颞叶 4例 ,左颞顶叶、左颞叶、右额颞顶…  相似文献   

12.
通过28例小儿烧伤的观察、治疗,对其进行分析,就其原因、特点、创面处理、及其预防和治疗进行讨论。28例患者,其特点:1年龄在12岁以下;2烧伤面积15%以下;3烧伤深度Ⅰ、Ⅱ度占比例较大;4全部治愈。根据小儿烧伤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家长的疏忽是造成小儿烧伤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和常识性教育,让孩子们主动远离致伤源。根据小儿烧伤特点进行创面处理,制定小儿烧伤治疗方案:1烧伤0.5 h内冷水冲洗或浸浴;2腐皮暂不去除;3创面暂时用干净衣物、纱布包裹;4减少患儿哭闹,稳定情绪;5污染创面彻底清洗;6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弥散加权共振成像(DWI)在急性或超急性脑梗死中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52例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不同时间点分别行CT、MRI常规、T2flair及DWI检查,按相应时间段分类,对比分析各类检查的图像表现及特征。结果在急性、特别是超急性脑梗死中,DW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MRI及CT检查,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DWI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早期脑梗死的CT征象特点。方法对2012年1—10月收治的50例超早期脑梗死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超早期脑梗死在发病6h内未检出异常CT征象者10例,检出异常CT征象者40例(80%),具体表现为:低密度改变30例(60%),豆状核征15例(30%),岛带征6例(12%),脑沟肿胀、消失15例(30%),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10例(20%)。本组48h后复查CT均表现为相应区域梗死灶。结论CT征象对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区内出血 ,占脑梗死 3 %~5 %。此特殊病理阶段发生于脑梗死后数天至数周 ,它兼有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特点 ,在临床上易混淆 ,影响治疗。本文通过 18例病例分析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CT表现和诊断要点。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8例 ,男 11例 ,女 7例 ;年龄 5 0~60岁 3例 ,60~ 70岁 5例 ,70岁以上 10例。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2例伴风湿性心脏病。均系突发肢体活动障碍或昏迷入院。表现为 :一侧肢体偏瘫 18例 ;昏迷 6例 ,小便失禁 10例 ,失语 8例 ;眩晕、肢体共济失调 2例 ,头痛、呕吐12例。1 2 方…  相似文献   

16.
李德炯  王学建  钟平  谢惠琴 《贵州医药》2002,26(10):896-897
目的:评价CT脑动脉高密度征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急性脑梗死CT脑动脉高密度征的影像资料。结果:27例观察到大脑中动脉MI水平段呈高密度征,右侧11例,左侧13例,双侧3例,占收集资料的53%。CT对照复查5例和MRI对照观察10例,所见均与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分布范围相符合。结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组织学变化表现为骨皮质变薄,中央管(哈氏管)扩大,骨小梁减少,骨小梁间隙增宽,由此而引起疼痛、压缩、变形和易于骨折等一系列功能障碍,称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笔者对目前所知的致病因素和防治,加以综述。1 病因1.1 废用性骨质疏松 废用性骨萎缩可见于长期全身或局部活动减少,肢体瘫痪,慢性骨关节病或因骨折长期固定的肢体;成长中的儿童及成人,因某些疾病引起急性瘫痪(如脊髓灰质炎),使大量的骨形成正在进行,但当骨形成突然中止时,即可出现所谓急性废用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电图(DEG)以及经颅多普勒(TCD)扫描在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的DEG、TCD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并按病灶大小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DEG检查中,大灶组中重度异常比例〔85.7%(24/28)〕高于中灶组〔50.0%(9/18)〕与小灶组〔7.1%(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灶组中重度异常比例高于小灶组(P〈0.05)。其中在中灶组中多为中度异常,并以广泛慢波型多见,小灶组中多为正常脑电图表现。TCD检查中,大灶组多表现为血管狭窄或流速降低,异常率为96.4%(27/28),血流正常只占3.6%(1/28);中灶组异常率为77.7%(14/18),小灶组异常率为42.9%(6/14),其中大灶组异常率最高,小灶组异常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G和TCD均可用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大面积脑梗死103例早期CT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CT诊断价值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103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早期CT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03例患者手术治疗74例,其余患者采取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治疗后24h内好转者38例,48h内好转者52例,48h好转率为87.4%。结论颅脑CT检查对及时发现梗死病灶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率,做到及时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检查在早期脑梗死影像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在入院后立即实施CT检查,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的6 h内实施CT检查。结果提示为脑左侧病变患者55例、提示为脑右侧区域病变患者26例、基底节区域病变患者15例、小脑区域病变患者3例、桥脑病变患者1例,上述患者均为病变所在区域的脑血管阻塞而引起缺血缺氧相关症状和体征。在本组100例患者中,68例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影响异常(所占比例为68.0%),其余32例患者CT检查结果提示为阴性,没有影像学异常特征。CT检查影像学异常主要表现为灰白质的分界模糊,患者的脑沟出现轻度狭窄,脑回出现不对称表现,脑室因为被挤压而出现变形改变。本组100例患者中,脑部出现3种以上的影像学异常特征患者共64例(所占比例为64.0%)。结论 CT检查在早期脑梗死影像学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为临床提供影像学改变证据,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