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脊液置换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吴雨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3):174-176
目的 观察CSF置换治疗SAH的疗效。方法 腰穿缓慢放出 5mLCSF,以生理盐水进行缓慢置换后加地塞米松 5mg鞘内注入。结果 48例经置换CSF后头痛能迅速缓解 ,平均为 4 9天 ,而对照组 42例平均为 1 4 9天 ,P <0 0 5。脑血管痉挛致脑梗死的发生 ,置换组1例 ,而对照组 4例。2例在置换时产生脑疝是由于放CSF过快所致。结论 应用置换CSF治疗SAH是一种缓解头痛 ,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有效方法。放CSF过快可影响疗效 ,诱发脑疝 ,当压力 >3 0kPa时不应放CSF ,宜用生理盐水直接等量置换可避免脑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张发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5):147-148
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是脑底部血管瘤和脑动脉畸形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该病较常见但病情凶险,主要症状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短暂意识不清,甚至昏迷,一般性内科保守治疗预后较差,可继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再出血等。但如果治疗得当,预后较好,没有肢体残疾。我院自1995年以来采用了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该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疗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疗效。方法 将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 0例 ,对照组 3 0例 ,对治疗组进行腰椎穿刺 ,缓慢放出 5ml脑脊液 ,后以等量的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 5mg经鞘内注入。结果 治疗组头痛缓解时间平均为 4 5 3± 4 14d ,而对照组平均为 15 47± 3 99d ,P <0 0 5 ;继发脑血管痉挛致脑梗死的发生率治疗组 13 3 % ,对照组为 40 % ,P<0 0 5。结论 应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缓解头痛 ,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的一有效方法 ,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SAH[1].本病以青壮年多见,典型病例临床诊断并不困难,根据突发剧烈头痛及呕吐,脑膜刺激症阳性以及腰穿发现血性脑脊液或者头颅CT扫描发现阳性改变等即可明确诊断.SAH常并发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是导致高残疾率及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国内外学者认为3 d内行DSA检查,发现病灶早期行手术治疗是最好方法,由于多种原因3 d内未行DSA检查,多数病人需在神经内科度过急性期.此期治疗相当关键.我科从2000-06~2009-06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SAH 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宝森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5,8(2):106-107
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胡宝森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常见严重疾病。我院自1990年始采用脑脊液置换法治疗2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治疗组中男17例,女6例,年龄33~59岁,平均51.6岁。另选择1987~198... 相似文献
7.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鹏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4(3):154-154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蔡鹏临床资料26例均为我院1992年2月~1994年10月住院病人,男16例,女10例,年龄24~70岁,平均46.7岁。临床表现为典型的头痛、呕吐、颈抵抗等脑膜刺激征,其中神志清醒23例,嗜睡1例,出现精神症状3例... 相似文献
8.
张红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8):102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是脑卒中疾病中能在1h左右引起死亡的一种类型。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后,颅腔内容物增加,除迅速出现头痛、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对再出血的影响.方法 诊断成立后即行脑脊液置换术隔日1次,共置换3~5次,每次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5~10 mL,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缓慢置换,间隔5 min重复操作2次,最后一次加地塞米松5 mg鞘内注射.结果 进行脑脊液置换组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未进行脑脊液置换组,而好转率显著低于未进行脑脊液置换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脑脊液置换次数之间再出血发生率与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进行动脉瘤修复的SAH行脑脊液置换术致再出血风险率增高. 相似文献
12.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TSAH均行腰穿放出5~20ml血性脑脊液,鞘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脑脊液和临床转归进行观察。结果30例患者经脑脊液置换痊愈19例,好转6例,并发轻度脑积水3例,死亡2例。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SAR可迅速缓解症状,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早期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早期脑脊液置换加小量尿激酶和地塞米松椎管内注射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4例病人随机分为置换组38例,对照组36例.置换组腰椎穿刺行脑脊液置换,置换总量每次35ml;对照组只做常规腰穿检查,不做脑脊液置换.观察指标血红蛋白(Hb)每日清除率及第7d总清除率、头痛缓解时间、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评价等.结果 置换组Hb每日清除率及第7d总清除率分别为16.27%和97.6%,对照组分别为13.9%和83.6%,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分别为3.35d和12.28d.置换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置换组并发脑血管痉挛(5.26%)、脑积水(2.63%)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分别为22.2%和19.44%)显著降低(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86.84%)总有效率较对照组(69.44%)显著提高.结论 早期脑脊液置换加小量尿激酶和地塞米松椎管内注射治疗是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防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的有效安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6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疗法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脱水治疗后腰穿测脑压缓慢放出脑脊液,然后注入生理盐水,反复数次,测脑脊液终压,最后注入地塞米松,结果:61例病人,痊愈50例,好转6例,死亡5例。结论:脑脊液置换疗法可缓解脑膜刺激症状,减少脑血管痉挛,蛛网膜粘连使脑压下降。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法的不良反应及适应证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脑脊液置换疗法的适应证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 1 8例行脑脊液置换的SAH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2例发生再出血 ;6例置换后病情加重 ,多为出血量大、出血聚集在脑干周围、脑室及在脑沟表面形成血块、脑脊液压力过低、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结论 对于上述患者 ,慎行脑脊液置换。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对不同H-H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入院90 d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aSAH患者,所有患者均与入院3 d内行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 依据H-H分级是否≥Ⅲ级将患者分类后分别对这两类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脑脊液置换组和非脑脊液置换组。Ⅰ和Ⅱ级aSAH患者中非脑脊液置换组42例,脑脊液置换组46例; ≥Ⅲ级患者非脑脊液置换组53例,脑脊液置换组56例,比较脑脊液检查、颅内感染发生率、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入院90 d预后。结果 Ⅰ和Ⅱ级aSAH患者非脑脊液置换组与脑脊液置换组比较,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入院90 d预后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 ≥Ⅲ级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非脑脊液置换组(28.3%)明显高于脑脊液置换组(10.7%)χ2=5.415,P=0.020),且住院时间明显延长(t=2.231,P=0.045),预后较差χ2=4.380,P=0.036)。两类患者中非脑脊液置换组与脑脊液置换组颅内感染率均未见明显增加,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能够减少≥Ⅲ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但不能改善Ⅰ和Ⅱ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90 d预后。 相似文献
19.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红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6):126-127
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预后,现将治疗效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蛛网膜下腔出血(SAH)80例,置换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22~45岁33例,46~60岁7例,61~71岁2例。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3~45岁27例,46~60岁8例,61~7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组4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腰穿放脑脊液,每次30ml,注入生理盐水25ml,置换1次/1~2d,共5—7次。对照组20例,仅作内科一般治疗及诊断性腰穿。所有病例均给予降颅压、止血、镇静止痛、预防并发症等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头痛、颈强直症状缓解快,病程短,并发症少,8~12d脑脊液恢复正常。再出血3例,脑血管痉挛致脑梗死1例,死亡1例。对照组头痛、颈强直症状恢复慢,病程长,并发症较多。脑脊液恢复正常多在2—3周,再出血2例,脑血管痉挛致脑梗死6例,死亡5例。脑积水伴智能下降2例。结论 脑脊液置换治疗SAH简便易行、疗效明显、缩短病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