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动脉瘤填塞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填塞术后40例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脑脊液置换,与对照组在头痛缓解、脑膜刺激征消失、并发脑积水和脑梗死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在头痛缓解、脑膜刺激征消失、脑梗死及脑积水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脊液置换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颅...  相似文献   

2.
我院 1998年 7月份至今收治 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了置换脑脊液疗法 ,对缓解头痛、降低颅内压和减少出血引起的脑膜刺激症状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1 一般资料15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男 8例 ,女 7例 ,年龄 40~ 5 5岁 ,均有头痛、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头痛较剧烈 ,一般止痛剂、镇静剂治疗无效 ;脑膜刺激征 (+ ) ,脑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 治疗方法入院后第 2~ 3d行置换脑脊液疗法 ,3~ 5d后重复一次 ,头痛、呕吐症状很快消失 ,脑膜刺激征 (-)。住院 2 0天或随访治疗 2 0天 ,复查脑CT :出血全…  相似文献   

3.
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19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患者作为治疗组,实行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置换脑脊液,同时对16例患者采用腰穿引流脑脊液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清除时间及脑脊液生化检测蛋白变化情况,头痛缓解时间、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的例数及治疗结果判断两者之间的差别。结果 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脑脊液蛋白正常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头痛缓解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快(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治疗结果两组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采用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头痛的有效新方法.方法 对78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等容等压大量脑脊液置换,对照组常规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15d后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有效32例,总效率82.05%,对照组有效21例,总有效率53.8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显著性(χ2=7.12,P<0.01). 结论 等容等压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明显缩短头痛及颈项强直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疗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疗效。方法 将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 0例 ,对照组 3 0例 ,对治疗组进行腰椎穿刺 ,缓慢放出 5ml脑脊液 ,后以等量的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 5mg经鞘内注入。结果 治疗组头痛缓解时间平均为 4 5 3± 4 14d ,而对照组平均为 15 47± 3 99d ,P <0 0 5 ;继发脑血管痉挛致脑梗死的发生率治疗组 13 3 % ,对照组为 40 % ,P<0 0 5。结论 应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缓解头痛 ,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的一有效方法 ,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腰穿置管脑脊液引流与单纯脑脊液置换疗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差异。方法随机抽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成腰穿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组22例与脑脊液置换疗法组20例,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头颅CT复查吸收状况、脑压恢复正常时间、脑积水、再出血和继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治疗SAH的无效和病死率。结果腰穿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组患者的头痛缓解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头颅CT示积血清除时间和颅高压恢复正常时间明显低于常规脑脊液引流组(P0.001),治疗过程中发生脑积水、再次脑出血、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无效和死亡病例明显低于常规脑脊液引流组(P0.001)。结论腰穿置管脑脊液引流较单纯脑脊液置换治疗SAH更为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防治作用及缓解头痛的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将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SAH患者96例分为保守治疗组(对照组)、脑脊液置换组(置换组)及颅内动脉瘤填塞术后脑脊液置换组(治疗组),比较3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和头痛缓解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置换组及治疗组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O.05);头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较置换组明显降低(PO.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对预防SAH患者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有效,可明显缩短患者头痛缓解时间,但为降低再出血发生率,脑脊液置换术应在动脉瘤填塞术后进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观察对脑血管痉挛(DCVS)的预防作用,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为我科住院病人,均经CT证实为SAH,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5~70岁;治疗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3~65岁。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脑膜刺激征阳性。两组常规用药相同,包括甘露醇脱水、止血药物、维持体液平衡及对症处理;治疗组行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根据病人发病时间不同分成若干小组,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加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预后。方法 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照组36例。2组入院后即开始泵入尼莫地平,持续14d;治疗组加脑脊液置换治疗,其他治疗同对照组。观察2组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临床预后。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及临床预后均较对照组显著好转(P<0.05)。结论尼莫地平加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有效减少脑血管痉挛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科应用颈椎穿刺置换脑脊液(CSF)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40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4例,女16例,年龄30~68岁,平均46岁。临床表现均有头痛、呕吐,查体脑膜刺激征阳性等(除外意识障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蔡鹏临床资料26例均为我院1992年2月~1994年10月住院病人,男16例,女10例,年龄24~70岁,平均46.7岁。临床表现为典型的头痛、呕吐、颈抵抗等脑膜刺激征,其中神志清醒23例,嗜睡1例,出现精神症状3例...  相似文献   

12.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脱水治疗后腰穿测脑初压缓慢放出脑脊液,然后注入生理盐水5~6ml,反复数次,测脑脊液终压,最后注入地塞米松。结果40例病人,痊愈35例,好转4例,死亡1例。结论脑脊液置换疗法可缓解脑膜刺激症状,减少脑血管痉挛,蛛网膜粘连,使脑压下降,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早期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早期脑脊液置换加小量尿激酶和地塞米松椎管内注射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4例病人随机分为置换组38例,对照组36例.置换组腰椎穿刺行脑脊液置换,置换总量每次35ml;对照组只做常规腰穿检查,不做脑脊液置换.观察指标血红蛋白(Hb)每日清除率及第7d总清除率、头痛缓解时间、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评价等.结果 置换组Hb每日清除率及第7d总清除率分别为16.27%和97.6%,对照组分别为13.9%和83.6%,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分别为3.35d和12.28d.置换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置换组并发脑血管痉挛(5.26%)、脑积水(2.63%)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分别为22.2%和19.44%)显著降低(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86.84%)总有效率较对照组(69.44%)显著提高.结论 早期脑脊液置换加小量尿激酶和地塞米松椎管内注射治疗是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防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的有效安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前 ,脑脊液 (CSF)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治疗的有效性已得到证实〔1〕,但常规方法存在 :①置换效率低 ;②有造成脑脊液压较大波动、感染和脑脊液漏的可能。我们采用新的治疗方法 ,所得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来源于 1997~ 1999年我院神经内科SAH的住院病人 3 8例 ,随机分为改良组 (等压置换组 ) 2 0例和普通组18例 :改良组平均 49岁 ,普通组平均 5 1岁。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及Hunt分级 ,见表 1。 表 1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Hunt分级临床表现意识模糊 头痛 视 盘水 肿脑膜刺激 征Hun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吸氧、脱水降颅内压、营养神经、尼莫地平等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良好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67%、20.00%、46.67%和66.67%、10.00%、10.0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良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方法 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绝对卧床休息,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进行腰椎穿刺术并进行脑脊液置换。结果 脑脊液置换疗法对于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迅速缓解症状、疗效好、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疗法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脱水治疗后腰穿测脑压缓慢放出脑脊液 ,然后注入生理盐水 ,反复数次 ,测脑脊液终压 ,最后注入地塞米松。结果 :61例病人 ,痊愈 5 0例 ,好转 6例 ,死亡 5例。结论 :脑脊液置换疗法可缓解脑膜刺激症状 ,减少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粘连 ,使脑压下降  相似文献   

18.
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三主征,但临床中首诊无脑膜刺激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不少见。本院2001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6例,其中首诊无脑膜刺激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例,占22.2%,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腰穿置管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实验组采用腰穿置管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者头痛程度与持续时间、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血管痉挛指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头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及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和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腰穿置管引流是治疗SAH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6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疗法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脱水治疗后腰穿测脑压缓慢放出脑脊液,然后注入生理盐水,反复数次,测脑脊液终压,最后注入地塞米松,结果:61例病人,痊愈50例,好转6例,死亡5例。结论:脑脊液置换疗法可缓解脑膜刺激症状,减少脑血管痉挛,蛛网膜粘连使脑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