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1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原因中,首位死亡原因是意外伤害死亡,第2位即是各种类型和部位的肿瘤,约占儿童总死亡率的11%[1].在儿童所有类型和部位的肿瘤中,第1位发病率是白血病,约占33%,即每3例儿童肿瘤患者中就有1例为白血病患儿;第2位发病率即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是脑肿瘤),约占20%,即每5例儿童肿瘤患者中即有1例罹患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脑星形细胞起源肿瘤中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Ki-67、CD34的表达及其与星形细胞起源肿瘤的侵袭、增殖和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星形细胞起源肿瘤非肿瘤区、交界区和肿瘤区Claudin-1、细胞增殖标记抗体Ki-67、CD34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组织学Ⅰ、Ⅱ级星形细胞起源肿瘤肿瘤区Claudin-1表达率(70.59%)高于Ⅲ、Ⅳ级的星形细胞起源肿瘤(9.09%)(P=0.000);Ⅲ、Ⅳ级星形细胞起源肿瘤肿瘤区、交界区和非肿瘤区Ki-67标记指数高于Ⅰ、Ⅱ级(P均=0.000);Ⅲ、Ⅳ级星形细胞起源肿瘤肿瘤区和交界区的微血管密度(MVD)高于Ⅰ、Ⅱ级(P=0.003,0.000);肿瘤区的Ki-67(12.74±6.93)高于交界区(7.42±3.93)和非肿瘤区(3.22±1.57)(P=0.000);肿瘤区的MVD(27.48±8.26)高于交界区(10.72±3.93)和非肿瘤区(6.48±1.45)(P=0.000).结论 Claudin-1、Ki-67、CD34的表达与星形细胞起源肿瘤的分级、增殖和侵袭有关,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分子遗传学改变和肿瘤部位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地研究了105例胶质瘤.根据影像学资料记录每例肿瘤的部位,运用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肿瘤染色体1p和19q杂合性缺失的情况,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评估肿瘤部位和分子遗传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位于非颞叶的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与位于颞叶的肿瘤相比,更倾向于具有1p和19q联合杂合性缺失,而星形细胞瘤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与其部位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 不同分子亚型的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可能发生于不同的脑叶,即具有1p和19q联合杂合性缺失的肿瘤通常发生于非颞叶.  相似文献   

4.
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分子1(CEACAM1)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样跨膜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广泛表达于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学的快速发展,目前认为CEACAM1在包括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等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能调控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杀伤能力,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因此,了解CEACAM1分子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揭示它参与肿瘤免疫的分子机制,探索其作为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术中MRI和功能神经导航引导下切除第三脑室后部及松果体区肿瘤的实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病人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全部病人均在术中MRI和显微镜功能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行开颅肿瘤切除。术中行MRI扫描1~3次,平均2次。如术中扫描提示肿瘤残留,则经校正神经导航后再次切除残余肿瘤。结果全切除肿瘤6例,次全切除2例。2例术后出现梗阻性脑积水,后行第三脑室造瘘术好转。病理结果:星形细胞瘤3例、松果体细胞瘤2例、生殖细胞瘤1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和神经节细胞胶质瘤1例。术后随访1~8个月,6例恢复良好,1例遗留部分视力、视野损害,1例出现一侧肢体轻瘫。结论术中MRI能够有效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功能神经导航可以判断肿瘤组织与周围重要功能结构的关系,最终做到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及最大限度的神经功能保留。  相似文献   

6.
1概述 1.1发病率脑干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4%~2.4%,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0%~15%,肿瘤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儿童和青少年要比成人多见。而国内罗世祺报道儿童脑干肿瘤仅占同期儿童脑肿瘤2.7%。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特征,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4例颅内黑色素瘤的CT和MRI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CT、MRI平扫,其中3例CT进行增强,2例MRI进行增强.结果 单发肿瘤和多发肿瘤各2例,CT表现为类圆形高密度影3例,低密度影1例;4例MRI检查,肿瘤呈短T1短T2信号2例,短T1长T2信号1例, 等T1短T2信号1例,肿瘤信号不均匀,边缘清楚,增强后肿瘤呈均匀性强化.结论 肿瘤内特征性的短T1短T2信号对术前确诊具有决定意义,是颅内黑色素瘤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而CT高密度影应与出血性脑膜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超声技术在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脊髓髓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肿瘤显微切除术,术中以体感诱发电位、自发肌电图监测和超声定位辅助肿瘤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病理诊断:室管膜瘤6例,星形细胞瘤1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神经鞘瘤1例,蛛网膜囊肿1例。出院时神经功能改善或稳定9例,加重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有效措施,术中辅助神经电生理监测及超声技术可提高肿瘤切除率,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的7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结果示室管膜瘤2例,脑膜瘤3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室管膜囊肿1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蝶骨嵴内1/3脑膜瘤的超声刀显微神经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刀显微神经外科治疗蝶骨嵴内1/3脑膜瘤手术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比分析1998~2005年间采用超声刀显微神经外科治疗39例蝶骨嵴内1/3脑膜瘤和1998年前应用传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同一部位、同一类型肿瘤35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9例中,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7例。术后颅高压症状消失16例,减轻6例;视力障碍缓解10例;面部麻木感减轻1例(病灶侧),眼睑下垂好转1例。术后CT随访半年至5年,肿瘤全切除32例中未见肿瘤复发,次全切除7例(1例死亡)中肿瘤复发1例。结论超声刀显微神经外科切除蝶骨嵴内1/3脑膜瘤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肿瘤能否全切除关键取决于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大小及质地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天幕游离缘中区脑膜瘤切除的手术方法和入路. 方法应用颞下-乙状窦前入路,磨除岩骨极限化暴露乙状窦前间隙,剪开天幕的同时根据肿瘤分型采用不同方式处理肿瘤附着点,将肿瘤及其附着天幕一并切除.结果 11例脑膜瘤获得SimpsonI级切除8例,Simpson II级切除2例,SimpsonIII级1例;术后有2例出现轻度滑车神经麻痹,1例出现面部麻木,均1个月后恢复;平均随访21.2个月,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颞下-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天幕游离缘区肿瘤可以在最小牵拉颞底和小脑的同时很好的处理肿瘤基底,同时切除肿瘤附着的硬膜和保留颅神经功能的完整,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肿瘤切除,但对于跨中线生长的肿瘤该入路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而肿瘤的生长必需依赖新生血管的生成.目前认为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整合素αvβ3在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侵袭性生长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缺氧是实质性肿瘤物理微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缺氧条件下,HIF-1α参与编码多种肿瘤血管生成因子的基因转录,促进肿瘤血管生成[1];整合素αvβ3介导的黏附行为和信号传导,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新血管生成、侵袭性生长等阶段亦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丘脑肿瘤属于神经外科中比较棘手的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1%~5%[1]。丘脑肿瘤位置较深,与基底节、内囊和中脑相接,联系着侧脑室和三脑室,所以,丘脑肿瘤的手术有着较大的风险和较高的难度,有一定的致残致死率[2],显微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为丘脑肿瘤手术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并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且能够较大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经神经内镜治疗的方法和手术技巧.方法 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例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前侧部肿瘤2例,底部肿瘤1例,后部肿瘤1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手术经验与技巧.结果 4例患者中3例采用单纯神经内镜手术,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手术.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随访3~18月,患者复查头部MRI显示肿瘤无复发,脑积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神经内镜导航下可直达肿瘤所在位置,又可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切除肿瘤同时可解除梗阻性脑积水,重建脑脊液循环,是一种治疗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经神经内镜治疗的方法和手术技巧.方法 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例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前侧部肿瘤2例,底部肿瘤1例,后部肿瘤1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手术经验与技巧.结果 4例患者中3例采用单纯神经内镜手术,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手术.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随访3~18月,患者复查头部MRI显示肿瘤无复发,脑积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神经内镜导航下可直达肿瘤所在位置,又可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切除肿瘤同时可解除梗阻性脑积水,重建脑脊液循环,是一种治疗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髓内肿瘤比较少见,在神经系统肿瘤中大约占4%~10%;在髓内肿瘤中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比较常见,占所有髓内肿瘤的70%[1].我院在2007年6月至7月手术切除1例延髓至颈胸段长节段髓内室管膜瘤和1例胶质母细胞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成人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1例成人(20岁以上)松果体区肿瘤,包括胶质瘤11例,脑膜瘤4例,生殖细胞瘤3例,胆脂瘤2例,胶质增生1例,分别采用侧脑室入路(2例)、Poppen入路(12例)和Krause入路(7例)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4例,仅行肿瘤活检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月~8年,其中15例恢复良好;1例较术前加重,出现中度残疾;1例肿瘤复发后放弃治疗;4例死亡。结论成人松果体区肿瘤以胶质瘤和脑膜瘤常见,肿瘤全切除是其治疗的根本方法,合理的手术入路及血管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3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脊髓髓内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 对 3 6例脊髓髓内肿瘤行显微神经外科切除术 ,观察手术前后症状及体征变化 ,评价对脊髓功能的影响。结果  3 6例脊髓髓内肿瘤全切除 1 7例 ,次全切除 1 5例 ,部分切除 4例。 3 0例随访 6个月至 3年 ,恢复工作和学习 1 2例 ,生活自理 1 4例 ,生活需照顾 4例。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明显提高脊髓髓内肿瘤的切除率 ,改善生活质量 ,是髓内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3.1适应证与禁忌证近几年随着神经影像学和显微神经外科的迅速发展,对脑干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有不同的认识,国内许多单位开展脑干肿瘤的外科治疗,但由于各医院条件和技术水平不同,临床效果也不相同,主要还须根据不同类型的脑干肿瘤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目前认为手术适应证有:(1)脑干各部位的局限性肿瘤;(2)脑干囊性或结节状肿瘤;(3)长入四脑室、枕大池、桥小脑角和斜坡外生性脑干肿瘤;(4)CT扫描或MRI检查显示肿瘤为局限性,边界清楚,有占位效应;(5)肿瘤病程缓慢,病人神经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室间孔区肿瘤的临床分类及意义。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3例室间孔区肿瘤按病变累及的范围分为侧脑室型室间孔肿瘤、哑铃型室间孔肿瘤和第三脑室型室间孔肿瘤三类,根据不同类型分别采用经皮质侧脑室入路、胼胝体前入路和经室间孔入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恢复良好20例,昏迷1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深部静脉损伤,另1例死于再出血)。结论室间孔区肿瘤有一定特点,其分类对临床手术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