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腺病毒(AdV)感染特点。方法 2009年5月至2009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共492例,入选患儿在就诊当日采集咽拭子标本1份,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V),副流感病毒(PIV)1-4型,流感病毒甲型及乙型(IFA、IFB),腺病毒(AdV),肠道病毒(EV),人冠状病毒(HCoV),人偏肺病毒(HMPV)及人博卡病毒(HBoV)。AdV核酸扩增阳性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对序列进行Blast和进化分析以对AdV进行分型。结果 49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中,165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阳性检出率为33.5%。其中53份检出AdV,检出率为10.8%,在所有检出病毒中阳性率最高。53份AdV阳性标本中共检出3个亚组,7个血清型,以3型(23/53)为主,其次是7(8/53)型和1型(7/53)。结论 2009年春季北京地区AdV有多个血清型流行,以3型为主。AdV仍然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病原学情况,及其与年龄、呼吸道疾病的关系。 方法选择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3年1月~2005年1月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的儿童2073例,取其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7项呼吸道病毒抗原,分析其结果。 结果2073例患儿送检标本,阳性1006份,阳性率485%。阳性标本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798例(793%),副流感病毒Ⅲ型(PIV Ⅲ)106例(105%),腺病毒(ADV)31例(30%),流感病毒A型(IVA)26例(26%),流感病毒B型(IVB)6例(06%),副流感病毒Ⅰ型(PIVⅠ)15例(15%)、RSV和IVA混合感染18例(18%),RSV和PIV Ⅲ混合感染3例(03%),RSV和PIVⅠ混合感染3例(03%),PIV Ⅱ未检测到。 结论温州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以RSV为主要病原,婴幼儿(尤其<6个月)病毒感染率较高,好发于冬春季节,以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检出率最高(613%)。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济南地区冬季肺炎住院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8例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诊为支气管肺炎的住院患儿病历资料,取患儿鼻腔内分泌物,以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及副流感病毒。结果 208例患儿中男性感染率为68.47%(76/111),女性感染率为67.01%(65/97),不同性别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08例肺炎患儿中呼吸道病毒感染者141例(67.79%),其中单种病毒感染56例(39.71%),2种及2种以上病毒感染85例(60.29%);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感染率最高。3岁患儿感染率为77.42%(48/62),3~6岁61.42%(78/127),6岁78.94%(15/19)。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是济南地区冬季肺炎患儿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原体的特点,为临床早期病原学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宜兴市中医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 21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血清中9种常见病原体IgM抗体,并对上述病原谱、病原流行情况等进行资料汇总分析。结果1 21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出病原体IgM抗体阳性371例,阳性率30.5%,其中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占总样本的16.8%,其次是乙型流感病毒(5.8%)和副流感病毒(2.7%)。205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混合其他1种或1种以上感染,占总混合感染的55.2%。肺炎支原体春夏季病毒检出率高于秋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乙型流感病毒夏季病毒检出率高于秋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1~3岁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均高于1岁和3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3岁患儿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率均高于1岁和3岁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不同年龄段副流感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主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比较普遍;肺炎支原体和乙型流感病毒以夏季感染为主;1~3岁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7~2018年兰州市0~14岁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病毒病原谱构成及流行特征,为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科门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88例ARTI患儿鼻咽拭子,采用毛细管电泳法进行流感病毒(IFV)A、B型、呼吸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病毒病原检测结果,为临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提供病毒病原学诊断依据。 方法选择2003年4月至2005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取其鼻咽分泌物做免疫荧光检测筛查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流感病毒A及B型、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对检测标本阳性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052份标本中,阳性标本409份,占3888%。其中RSV阳性标本360份,占总阳性标本例数的8802%,副流感病毒Ⅲ37份占905%;RSV发病高峰时期在12月至次年2月和7、8月两个时期;RSV感染多见于3岁以下,发病高峰年龄为2~6个月,男女发病比例为224∶1。 结论2003~2005年重庆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体仍以RSV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了解肠道病毒(EV)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中的流行概况。 方法2003-09—2005-04,于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的815例ARI患儿,取其鼻咽深部分泌物,用病毒分离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EV ,用病毒分离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7种呼吸道病毒。取144例患儿双份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EV抗体。 结果病毒总检出率50.9%,RSV阳性率最高(24.9%),其次为EV(16.9%)。EV在不同月份阳性率为0~34.2%,冬季阳性率最低。RT-PCR、双份血抗体 检测和病毒分离3种检测EV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6.2%、7.6%和1.0%。332例急性喘息患儿中,EV阳性率20.8%,仅次于RSV(42.5%);3岁以上喘息 患儿中,EV阳性率最高(33.9%),而3岁以下患儿中,RSV阳性率最高(48.7%)。 结论在住院ARI患儿中,EV是仅次于RSV的常见病原,也是引起小儿急性喘息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EV在年长儿中阳性率相对较高,冬季阳性 率较低。RT-PCR法检测EV,快速、敏感、特异,可用于小儿EV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与鼻咽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对过敏及喘息发生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2—2004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的呼吸道疾病婴幼儿223例,包括肺炎组82例,毛细支气管炎组65例,反复喘息组76例。取患儿鼻咽分泌物,分离培养RSV等7种较常见病毒,并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3组间病毒检测阳性率不同(P<0.05),RSV检测阳性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3组患儿鼻咽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不同(P=0.000),反复喘息组高于毛细支气管组及肺炎组(均P<0.01)。 结论RSV是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和肺炎的主要病原。RSV等病毒感染并不促使过敏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状与流行特点。方法 采集2008-08-01—2009-07-31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并记录其病情信息,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采集的985例患儿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HRV)、肠道腺病毒(EADV)、诺如病毒(NORV),扎如病毒(SPAV)、星状病毒(ASTV)检测。 结果 腹泻病毒的年检出率为45.9%,混合感染率为22.8%,未发现GI组NORV株,单月中11月检出率最高76.3%,HRV、NORV、EADV、ASTV、SPAV的年检出率分别是28.0%、13.7%、8.8%、4.9%、1.0%,95%的阳性标本来自2岁以下婴幼儿,水样便、呕吐、发热的发生率为88.9%、75.2%与68.4%。结论 病毒性腹泻是本地季节性婴幼儿急性腹泻常见原因, 10~12月是发病高峰,2岁以下婴幼儿是主要的流行人群,HRV是最重要的病原体,水样便、发热、呕吐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三联症。混合感染较常见但其症状较单一感染可能并未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L)的病原学分布特点。方法 选择2 368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进行痰细菌培养、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非典型病原体及病毒抗体。结果 呼吸道病原总阳性病例为695例(29.35%),其中细菌阳性标本为151例(21.73%),非典型病原体阳性标本为193例(27.77%);病毒阳性标本为217例(31.22%),混合感染为134例(19.28%)。细菌阳性前6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产气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非典型病原体阳性标本中,血清支原体抗体呈阳性者为133例(68.91%),血清衣原体抗体呈阳性者为58例(30.05%),血清支原体、衣原体同时阳性为22例,嗜肺军团杆菌阳性为2例(1.04%)。病毒阳性标本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为102例(47.00%),腺病毒阳性为73例(33.64%),柯萨奇病毒阳性为8例(3.69%),混合病毒感染阳性为34例(15.67%)。结论 病毒感染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其次为非典型病原体,细菌感染最低。  相似文献   

11.
12.
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和致病菌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天津市儿童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 断的173例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并按发病年龄分为4组,第1组为生后5~28 d的新生儿48例(27.8%),第2组为>28 d~12月龄婴儿73例(42.2%),第 3组为>1~5岁幼儿22例(12.7%),第4组为>5岁儿童30例(17.3%),比较4组临床特点及主要致病菌差异。结果 第1组66.7%患儿表现低热或中等程度发热,症 状体征不典型。第2组抽搐、前囟膨隆、更改经验治疗、合并症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P <0.01)。第3组临床特点介于婴儿期和儿童期之间。第4组脑膜刺激征、头 疼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均为93.3%(P <0.01),且第4组伴发身体解剖结构的缺陷所致脑脊液漏或外科手术后患者多达27.3%。63例脑脊液致病菌培养阳性,总 阳性率36.4%,各组第1位致病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结论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表现各有 特点,致病菌谱也存在一定差异。临床诊治应根据发病年龄区别对待,提高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分析美国一组喂养困难儿童的临床特点,拟对我国喂养困难儿童的诊治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 01 - 01—2008 - 06 - 30美国辛辛拉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多学科喂养协作门诊(IFT)首次就诊的126例喂养困难儿童病历资料,分析就诊年龄、就诊原因、喂养方式、营养状况、口腔功能及基础疾病等临床特点。结果 126例喂养困难儿童中,足月儿95例,早产儿31例,其中<1岁28例(22.2%),1~3岁63例(50.0%),>3~7岁25例(19.8%),> 7~14.5岁10例(7.9%),以婴幼儿居多。91例(72.2%)完全经口进食,31例(24.6%)采用部分肠道管道喂养,4例(3.2%)采用完全肠道管道喂养。83例(65.9%)营养状况正常,33例(26.2%)轻度营养不良,10例(7.9%)中度营养不良。90例(71.4%)伴有口腔功能发育落后,其中71例(56.3%)咬、咀嚼等口腔运动功能延迟,42例(33.3%)口腔敏感性异常,30例(23.8%)有吞咽问题。68例(54.0%)存在慢性胃肠道疾病,59例(46.8%)伴神经发育落后,39例(30.9%)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喂养困难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问题,常罹患1个或多个系统基础疾病,其中慢性胃肠道疾病、神经发育落后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婴幼儿是喂养困难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与卡介苗(BCG)接种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4—2007年122例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按是否接种BCG分为BCG组(54例)和未接种BCG组(68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0~5岁为发病高峰(67.2%);以农村患儿为主(72.1%);临床分期以中晚期为主,其中未接种BCG组的晚期发病例数明显高于BC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G组临床预后明显好于未接种BC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在临床特征及是否发生脑积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BCG组晚期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率较未接种BCG组低,并且其预后好于未接种BCG组。  相似文献   

15.
儿童伤寒1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总结儿童伤寒临床特点,以利于其临床早期诊治。方法 对1993—2008年重庆地区125例儿童伤寒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每年均有散发病例,77例(61.6%)发生于夏秋季,110例(88.0%)为5~14岁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124例(99.2%)、肝肿大91例(72.8%)、脾肿大65例(52.0%)、消化道症状103例(82.4%)和呼吸道症状71例(56.8%)。外周血白细胞97例(77.6%)正常、16例(12.8%)减少,28例(84.8%)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培养、骨髓培养、粪培养和肥达反应阳性率分别为68.2%、55.0%、7.4%和42.7%,临床分离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分别为100%(26/26)、100%(33/33)、93.3%(14/15)、96.9%(62/64)、66.7%(10/15)、100%(49/49)和100%(6/6)。27例细菌培养阴性者肥达反应阳性。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123例治愈,2例小婴儿误诊死亡。结论 重庆地区儿童伤寒散发,5~14岁儿童好发,夏秋季稍多;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发热、肝脾大、消化道和呼吸道表现为主。肥达反应阳性率较低,但对细菌培养阴性者仍有重要意义。第3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仍是该地区儿童伤寒的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