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兰州市居民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1~6月在甘肃省兰州市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 558名居民,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和腰围等身体指标,测定血尿酸、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分析尿酸水平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HUA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兰州市居民的血尿酸水平为(304.41±83.31)μmol/L,95%CI(300.27~308.55)μmol/L,男性血尿酸水平为(351.11±73.48)μmol/L,高于女性(254.62±61.5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64,P0.01)。人群中HUA总患病率9.37%(146/1 558),男性患病率14.55%(117/804),高于女性患病率3.85%(29/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8,P0.01)。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研究对象的BMI、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且HUA组高于非H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与血尿酸水平呈负相关(r=-0.306,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腰围、静息心率、OGTT-2h、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与血尿酸水平独立相关(R~2=0.245,P0.01)。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超重、血脂异常及吸烟是HU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UA与性别、体质量、血压、血脂、血糖等因素相关,在男性人群中控制体重质量,减少抽烟的量及频率,纠正脂代谢异常和控制高血压对防治HUA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腹型肥胖与高血压和高血脂及高血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值(WHtR)3个腹型肥胖指标与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的相关性,为有效预防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8年3-5月,从参加延吉市社区健康体检并资料完整的居民中随机整群抽取2个社区的居民,共8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腹型肥胖指标WC、WHR、WHtR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间的关系.结果 男性WC、WHR超标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人群WHt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tR与空腹血糖、收缩压、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相关程度(男性分别为0.35、0.31、0.35、-0.28,女性分别为0.36、0.29、0.36、-0.30)均强于WHR、WC,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和女性空腹血糖多元回归模型中均包括WHtR与WHR;男、女舒张压回归模型均有WHtR与WC.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HtR、WHR、WC升高患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糖的危险性增加,其中WHtR作用更强(OR=3.89,95% CI:3.22~5.65;OR=2.52,95% CI:1.97~3.05; OR=2.92,95% CI:2.26~3.68).结论 WHtR、WHR、WC与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糖的发生相关,其中WHtR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糖代谢状况人群心踝血管指数(CAVI)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23例研究对象被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56例,空腹血糖异常(IFG)组53例,糖耐量异常(IGT)组58例和初诊2型糖尿病(T2DM)组56例.所有对象均测定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测定CAVI.结果 不同糖代谢异常各组的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HOMA-IR等各项指标均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并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上述指标呈升高趋势.与NGT组(6.8±1.0)比较,IGT组和T2DM组CAVI(分别为8.5±1.6、9.0±1.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OR =0.962)、腰围(OR=1.953)、腰臀比(OR=1.235)、收缩压(OR=1.864)、舒张压(OR=1.192)、甘油三酯(OR=0.709)、LDL-C(OR=1.367)、空腹血糖(OR=1.823)、HOMA-IR(OR=2.028)均是CAVI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糖及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等均可引起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只有对各个代谢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干预才能真正减少和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绝经女性血清瘦素与代谢综合征(MS)关系.方法 对沈阳市某社区106名绝经女性进行人体测量、血清瘦素及MS指标测定.结果 因子分析抽出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0.7%;核心因子为瘦素-体脂肪,包括瘦素、体脂肪含量、体质指数、腰围;另一因子为MS因子,包括腰围、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脂肪含量和收缩压是预测瘦素的独立变量(R2=0.607,P<0.01);瘦素浓度随MS成分数的增多而升高,MS≥3项组瘦素浓度为(11.33±4.51)ng/mL、2项组为(9.21±4.70)ng/mL,均高于≤1项组的(5.54±3.46)ng/mL(均P<0.05);高瘦素水平组(>9.2 ng/mL)MS的危险度是低瘦素水平组(≤9.2 ng/mL)的4倍(OR=4.00,95%CI=1.34~11.97,P<0.05).结论 绝经女性瘦素与体脂肪含量、收缩压呈正相关,高瘦素水平可增大MS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代谢综合征(MS)间的关系.方法 1680名北京市社区居民纳入调查.MS依据NCEP-ATP Ⅲ标准定义.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MS发病危险比值比(OR),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cy与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校正性别、年龄后MS组Hcy水平高于非MS组(17.99 μmol/Lvs.17.18 μmol/L,P=0.007),随着MS组分由0个增加至4或5个,Hcy水平逐渐升高为16.71、16.94、17.62、18.20和17.82 μmol/L(线性趋势P=0.044).MS的5个组分中,表现为腹型肥胖、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其Hcy水平相应较高.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最高四分位水平(Hcy Ⅳ)与MS发生相关.校正年龄、性别、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吸烟、饮酒、运动等因素后,与Hcy最低四分位水平(Hcy Ⅰ)相比,HcyⅣ的MS发生风险OR=1.379(1.005~1.892).排除性别及年龄因素,偏相关分析显示Hcy与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LDL-C、甘油三酯、尿酸、肌酐、eGFR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男性、BMI、LDL-C、肌酐、尿酸与Hcy水平呈独立正相关.结论 高Hcy水平是MS发生的相关因素,Hcy与年龄、男性、BMI、LDL-C、肌酐、尿酸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强化生活方式对早期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干预效果,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方法 将176例早期M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92)和对照组(n=84).干预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不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观察3个月后两组患者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3个月前比较,干预后干预组腰围、BMI、SBP、DBP、TG、TC、FPG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HDL-C和LDL-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腰围、BMI、SBP、DBP、TG和TC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早期MS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海岛居民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为心血管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对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抽取的395名≥3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学检查.结果 海岛居民血清Hs-CRP P5、P10、P25、P50、P75、P90、P95水平分别为0.01、0.02、0.05、0.11、0.24、0.43、0.83 mg/L;不同特征居民比较,不同年龄、居住年限、是否患高血压和是否有心血管病史居民Hs-CRP分布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岛居民血清In (Hs-CRP)与年龄(r=0.26)、体质指数(r=0.32)、腰围(r=0.30)、胆固醇(r=0.18)、甘油三酯(r=0.2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1)、空腹血糖(r=0.29)、血肌酐(r=0.11)、血尿酸(r=0.21)均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1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整其他因素后,年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胆固醇和吸烟是海岛居民血清Hs-CRP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海岛居民的Hs-CRP水平受年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胆固醇和吸烟的影响;控制体重、减少肥胖有利于维持血清Hs-CRP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北京市顺义区人群中心型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其聚集性的关系,为探讨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顺义区常住居民3840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及体检,获取血压、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数值,所得资料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顺义区人群中心型肥胖率为64.8%,男性高于女性(P0.05);不同腰围组之间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HDL-C和L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随着腰围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和危险因素聚集率均呈上升趋势(P0.01);轻、重度中心型肥胖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组的1.942倍(OR=1.942,95%CI:1.581~2.387)和4.265倍(OR=4.265,95%CI:3.462~5.254),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组的2.128倍(OR=2.128,95%CI:1.557~2.908)和4.095倍(OR=4.095,95%CI:3.023~5.547),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是正常组的2.806倍(OR=2.806,95%CI:2.316~3.399)和4.391倍(OR=4.391,95%CI:3.593~5.367);发生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是正常组的3.282倍(OR=3.282,95%CI:2.495~4.316)和7.531倍(OR=7.531,95%CI:5.745~9.873)。结论北京市顺义区人群中心型肥胖率较高,且随着中心型肥胖程度增加,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成年农村居民绝对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与代谢综合征(MS)患病的关系,为MS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9月山东省自然人群队列中济南市平阴县39个村3 997名握力指标和MS相关指标信息完整的18~80岁成年居民相关数据,分析绝对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与MS患病风险的关联。结果平阴县成年农村居民的MS患病率为18.71%,其中男性居民MS患病率为18.15%,女性居民MS患病率为18.97%。MS组男性居民绝对握力[(38.53±8.32)kg]高于非MS组男性居民绝对握力[(36.67±9.16)kg],MS组女性居民绝对握力[(24.28±5.38)kg]低于非MS组女性居民绝对握力[(25.07±5.40)kg](均P 0.01);MS组总体、男性和女性居民握力体重指数分别为(40.66±11.21)、(50.39±10.86)和(36.45±8.40),均低于非MS组的(46.30±12.36)、(55.74±12.96)和(41.99±9.30)(均P 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居民绝对握力与体质指数(BMI)、舒张压(DBP)和甘油三酯(TG)均呈正相关(均P 0.001),与收缩压(SBP)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呈负相关(均P 0.05),握力体重指数与HDL-C呈正相关(r=0.20,P 0.001),与BMI、SBP、TG和空腹血糖(FPG)均呈负相关(均P 0.001);女性居民绝对握力与BMI呈正相关(r=0.13,P 0.001),与SBP、HDL-C和FPG均呈负相关(均P 0.01),握力体重指数与HDL-C呈正相关(r=0.15,P 0.001),与BMI、SBP、DBP、TG和FPG均呈负相关(均P 0.001)。趋势性χ2检验结果显示,随着绝对握力的增加,男性居民MS、超重和/或肥胖、血脂紊乱患病率均随之上升,高血压患病率随之下降(均P 0.05);女性居民超重和/或肥胖患病率随之上升,MS、高血压、高血糖患病率均随之下降(均P 0.01);随着握力体重指数的增加,男性和女性居民MS、超重和/或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患病率均随之下降(均P 0.001)。在调整了年龄、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力活动情况、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高脂血症家族史和糖尿病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居民绝对握力最高四分位数组患超重和/或肥胖的风险分别为绝对握力最低四分位数组的2.34和1.90倍(均P 0.001);男性和女性居民握力体重指数最高四分位数组患MS、超重和/或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的风险分别为握力体重指数最低四分位数组的0.16和0.19倍、0.12和0.09倍、0.51和0.42倍、0.25和0.48倍、0.36和0.55倍(均P 0.001)。结论握力体重指数与MS及其组分发生风险均呈负相关,可作为MS的筛查指标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代谢综合征(MS)间的关系.方法 1680名北京市社区居民纳入调查.MS依据NCEP-ATP Ⅲ标准定义.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MS发病危险比值比(OR),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cy与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校正性别、年龄后MS组Hcy水平高于非MS组(17.99 μmol/Lvs.17.18 μmol/L,P=0.007),随着MS组分由0个增加至4或5个,Hcy水平逐渐升高为16.71、16.94、17.62、18.20和17.82 μmol/L(线性趋势P=0.044).MS的5个组分中,表现为腹型肥胖、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其Hcy水平相应较高.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最高四分位水平(Hcy Ⅳ)与MS发生相关.校正年龄、性别、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吸烟、饮酒、运动等因素后,与Hcy最低四分位水平(Hcy Ⅰ)相比,HcyⅣ的MS发生风险OR=1.379(1.005~1.892).排除性别及年龄因素,偏相关分析显示Hcy与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LDL-C、甘油三酯、尿酸、肌酐、eGFR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男性、BMI、LDL-C、肌酐、尿酸与Hcy水平呈独立正相关.结论 高Hcy水平是MS发生的相关因素,Hcy与年龄、男性、BMI、LDL-C、肌酐、尿酸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