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及手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常规针刺加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改良Ashworth评分(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对两组方法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痉挛程度、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做出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上肢痉挛程度和肌张力都有下降,治疗后组间M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常规针刺加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对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及改善患者的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在上肢痉挛即刻缓解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肌张力评分(改良Ashworth)、上肢的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FCA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FC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F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建军  王争胜  葛健文 《新中医》2021,53(19):169-172
目的:观察皮内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2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和上肢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加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皮内针治疗。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法(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痉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MAS分级均有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FMA评分与BI量表评分均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结论:皮内针疗法可有效缓解缺血性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与常规针刺相比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套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套针配合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肢体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Ba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套针配合康复训练对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予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比较两组VFS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F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VF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P=0.000070.01)。结论: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合谷传经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合谷传经手法治疗。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表面肌肉检测仪检测肱二头肌肌肉收缩、放松时的肌电数值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痉挛情况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观察组痉挛程度较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收缩时最大肌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在常规针刺基础上联合合谷传经治疗可缓解脑卒中后偏瘫所致上肢痉挛,增加活动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对照组采用镜像疗法。每星期5次,4星期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上肢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MA、MBI、STEF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STEF评分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FMA评分、STEF评分及MBI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8.9%,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和镜像疗法均有助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针刺结合镜像疗法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严氏手法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严氏手法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2组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评估2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Ashworth痉挛分级评估肌张力,同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FM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Ashworth痉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结论严氏手法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疗效更好,可明显缓解痉挛状态,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临床具有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给予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在上肢痉挛即刻缓解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1个月后采用肌张力评分法(改良Ashworth)、上肢的Fugl-Meyer评定法评定。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上肢肌张力水平及上肢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对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有即刻解痉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提高了康复训练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平衡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纳入78例因患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于2015年1月-2017年5月入住本院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治疗组39例予以平衡解痉针刺法+康复训练疗法治疗,对照组39例予以常规针刺+康复训练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展开不同疗法后,39例治疗组上肢痉挛改善有效率为97.44%,下肢为92.31%,39例对照组分别为82.05%,74.36%,(P 0.05);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78.68±2.55)分,高于对照组(62.27±3.15)分,P 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予以平衡解痉针刺法+康复训练疗法方案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常规基础治疗与单纯常规基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常规内科治疗、针灸及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2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刺络拔罐,于患肢肱二头肌肌腹痉挛最明显处行刺络拔罐及井穴放血,每次选取3个井穴,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痉挛评分、上肢被动牵拉力值、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痉挛评分及上肢被动牵拉力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6.7%(23/3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刺络拔罐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任督脉穴位配合局部有效穴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成调任督配合局部针刺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治疗七周后观察两组患者Ashworth分级法、国内简化的FuglMeyer(FMA)运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改善肌张力增高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5周后运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任督配合局部针刺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痉挛状态,显著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取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治疗作用,为其在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中选取60例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10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之上结合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10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和单纯针刺疗法都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症状,两种干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均值得肯定,但前者治疗效果更明显,不仅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同时可增加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言语康复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2组,即针刺配合言语康复组(治疗组,50例)和单纯言语康复组(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言语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接受针刺配合言语康复训练,然后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口语表达、阅读、书写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8.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结论:针刺配合言语康复能够进步提升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任督脉穴位配合局部有效穴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成调任督配合局部针刺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治疗七周后观察两组患者Ashworth分级法、国内简化的FuglMeyer(FMA)运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改善肌张力增高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5周后运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任督配合局部针刺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痉挛状态,显著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取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治疗组予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在上肢痉挛即刻缓解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月后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评定。结果:治疗组针刺前肌张力0~I’级3例,Ⅱ~Ⅲ级17例;治疗后肌张力0-I级16g4,II~Ⅲ级4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针刺具有即刻缓解痉挛的效应。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治疗A@FMA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对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有即刻解痉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提高了康复训练的疗效,经济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给予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痉挛状态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两组患者CS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缓解患者上肢和下肢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CSS评分,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化瘀通脉汤联合芒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瘀通脉汤联合芒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痉挛指数评分(clinical spasticity index,CSI)及改良Ashworth评分,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19%(59/64)]显著高于对照组[68.75%(44/64)](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脉汤联合芒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脑卒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康复训练组37例,对照组36例。针刺加康复训练组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针刺与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平均治疗28d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针刺加康复训练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加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关穴温针灸疗法联合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外关穴温针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水肿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关穴温针灸疗法联合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及水肿程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