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胃癌患者30例例检测血清PGI含量,同时分析其与l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的血清PGI都大大超过正常水平,在影响因素方面,血清PGI水平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者PGI水平高于不饮酒者,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也影响PGI的分布,BMI较高的人群PGI水平普遍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者PGI水平明显高于无Hp感染者(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可作为胃癌的重要筛查指标,但是要注意一些影响因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及其亚型含量检测在胃癌及胃部其他疾患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53例35岁以上无症状、有慢性胃病史及胃癌家族史者进行胃镜检查,同时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体检者血清PG含量,结合胃镜活检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体检人群血清PG含量与胃癌及胃部其他疾患之间的关系。结果 PG阴性553例,阳性200例。PG阳性者胃癌检出率(1.5%)明显高于PG阴性者(10.7%)。>40~60岁人群PG阳性检出率高。结论利用血清PG含量作为初级筛选,进一步做胃镜检查,可提高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率,特别适合>40~60岁人群筛查。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8 例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溃疡组的PGI、PGII 水平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显著(P〈0.05),胃溃疡组患者的PGI 水平与萎缩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患者的PGI、PGII 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提高临床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4月120例本院病区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抽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80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癌胚抗原(CEA)、CA50、CA242、胃蛋白酶原(PG)I、PGII、胰蛋白酶原-2(TAT2)水平,计算PGI/PGII值,观察并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以及诊断胃癌的性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EA、CA50、CA242及TAT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GI、PGI/PGI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GII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指标检测中,PGI/PGII、PGI、CA242、TAT2、CEA和CA50诊断胃癌的准确性依次为59.78%、52.92%、51.12%、50.48%、43.12%、42.59%,敏感性依次为39.22%、35.23%、27.61%、26.38%、13.81%、12.96%,特异性均高于85%。结论:血清PG水平检测有助于胃癌患者的检出,PGI/PGII在胃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血清学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39例胃癌患者设为研究组,并将同时间内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9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血清PGI、PGⅡ以及PG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PGI、PGⅡ以及PGR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慢性胃炎患者200例临床资料,按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类型的不同分为A组(Ⅰ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组,100例)、B组(Ⅱ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组,100例),两组均进行血清P G检-测,比较不同类型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证型与胃蛋白酶原(PG)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胃镜及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8例,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肝胃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6种证型,观察比较各证型的分布特点及与血清PG、Hp的关系.结果:108例CA...  相似文献   

9.
鄢雪辉  郭婷婷  邓志燕  王杰 《新中医》2018,50(12):97-10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方配合针灸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2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兰索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观察组采用针灸加用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统计分析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胃痛、胃胀、嗳气、少食)变化,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原Ⅰ (PG)Ⅰ、胃蛋白酶原Ⅱ (PGⅠ)Ⅰ、PGⅠ/PGⅡ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54%、87.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胃痛、胃胀、嗳气、少食各项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胃痛、胃胀、嗳气、少食各项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胃痛、胃胀、嗳气、少食各项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 0.05);观察组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针灸可以改善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有效提高胃蛋白酶原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中医辨证为脾胃气虚血瘀型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体为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对胃蛋白酶原(PG)、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唐山工人医院收治的Hp阳性CAG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活血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第0天)及治疗后(第40天)进行PG检测。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PG和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29%(P0.05);治疗后2组PGⅠ含量和PGⅠ/PGⅡ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PGⅡ含量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6、TNF-α、CR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四联疗法能改善Hp阳性CAG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增强胃黏膜的分泌功能,提高血清中PG的含量,降低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红藤愈萎养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sMG7-Ag)、胃蛋白酶原(sPG)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随机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西药组(n=30)、胃复春组(n=30)和红藤愈萎养胃汤组(n=30),检测治疗前、治疗30天及治疗60天后sMG7-Ags、PGI和sPGII水平。结果:①治疗前红藤愈萎养胃汤组sMG7-Ag(136.50±54.60)ng/Ls,PGI(121.74±26.31)μg/L,sPGII(25.40±5.08)μg/Ls,PGI/sPGII(4.80±0.52);②治疗30天后红藤愈萎养胃汤组sMG7-Ag(135.47±53.24)ng/L,sP-GI(159.55±19.27)μg/Ls,PGII(26.63±4.45)μg/Ls,PGI/sPGII(6.05±0.52);③治疗60天红藤愈萎养胃汤组sMG7-Ag(130.48±49.01)ng/Ls,PGI(188.90±14.17)μg/Ls,PGII(29.07±4.41)μg/Ls,PGI/sPGII(6.58±0.67)。结论:红藤愈萎养胃汤能提高CAG伴癌前病变患者sPGI、sPGII以及sPGI/sPGII,但尚不能显著降低sMG7-A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黄芪建中汤治疗前后胃镜指标和胃蛋白酶原变化。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5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黄芪建中汤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分析2组治疗2个月后疗效,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内镜病理评分、胃蛋白酶原及胃肠道激素,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1.82%(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月后2组萎缩、慢性炎性反应、肠腺上皮化生、胃窦部小弯、胃窦部大弯、胃角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 <0.05);2组血清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 <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衡(12.73%vs 7.27%,P> 0.05)。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接受黄芪建中汤治疗的疗效确切,可促进胃蛋白酶原及胃肠道激素分泌,进而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柴芍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虚肝郁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张家港市中医医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医“脾虚肝郁证”辨证标准,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连服4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胶囊连服2周,观察组加服中药柴芍六君子汤4周。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清G-17、PG、CA724水平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结束1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愈显率为93.4%(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22/45)(P<0.05);2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清PGⅠ、PGⅠ/PGⅡ、G-17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PGⅡ、CA72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组间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变明显(P均<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胃脘痞痛、纳呆食少、大便溏薄、性急易怒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对照组胃脘痞痛、大便溏薄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但纳呆食少、性急易怒积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均>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胃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4.
曾微微  麦联任  张玲  吴红艳 《陕西中医》2020,(11):1548-1551
目的:研究健胃益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对患者胃蛋白酶原等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CAG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后分别纳入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给予摩罗丹治疗,观察组给予健胃益脾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胃镜下病理积分、胃炎分期评分、肠化生分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病理萎缩与IM积分、OLGA、OLG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主症:胃痛、胃脘痞闷与次症纳差、反酸、大便异常、倦怠乏力积分,胃窦大小弯、胃体大小弯、胃角病理萎缩与IM积分,OLGA、OLGIM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健胃益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病理评分,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干预配合藏药能安均宁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对炎症因子、胃蛋白酶原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藏药能安均宁散配合康复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炎症因子与...  相似文献   

16.
张紫涵  陈俊  徐丹 《陕西中医》2021,(3):323-325,333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苦参碱联合胃复春片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胃复春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症状积分、胃镜下观察情况并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0%,高于对照组的8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酸烧心、胃脘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呃逆嗳气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胆汁反流、糜烂、溃疡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而两组患者的出血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蛋白酶原Ⅰ(90.57±14.36)μg/L、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Ⅱ(9.23±0.99),高于对照组的(63.45±12.85)μg/L、(7.56±0.82),观察组胃蛋白酶原Ⅱ(7.87±4.35)μg/L低于对照组的(9.75±4.87)μ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胃复春片可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化肝煎加减联合叶酸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蛋白酶原、白介素族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收治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叶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肝煎加减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白介素(IL)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1)实验组患者的血清PGⅠ水平较高,PGⅡ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6、IL-17水平较低(P<0.05);(3)实验组患者的血清MDA水平较低,SOD水平较高(P<0.05);(4)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化肝煎加减联合叶酸能够显著降低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Ⅱ、IL-1β、IL-6、IL-17及MDA水平,提高血清PGⅠ及SOD水平,改善胃黏膜腺体细胞功能及抗氧化能力,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亚型含量的优缺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同一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亚型含量,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2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符合临床误差范围,均可应用于临床实验室。结论 2种检测方法各有不同的优缺点,可根据医院的现有条件选择适合本院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芪祛瘀止痛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以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四联杀菌方治疗)和研究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芪祛瘀止痛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血流量、PGⅠ、PGⅡ、胃泌素17(G-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胃脘隐痛且痛有定处拒按、夜间疼痛明显、嗳气吐酸、口干发苦、乏力、食少、便溏、胃窦小弯、胃窦前壁、胃窦大弯、胃窦后壁的血流量、PGⅠ、PGⅡ、G-17、TNF-α、IL-1β、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胃脘隐痛且痛有定处拒按、夜间疼痛明显、嗳气吐酸、口干发苦、乏力、食少、便溏、PGⅠ、G-17、TNF-α、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胃窦小弯、胃窦前壁、胃窦大弯、胃窦后壁的血流量较治疗前更快,PGⅡ、EG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疗效、胃脘隐痛且痛有定处拒按、夜间疼痛明显、嗳气吐酸、口干发苦、乏力、食少、便溏、PGⅠ、G-17、TNF-α、IL-1β水平更低,胃窦小弯、胃窦前壁、胃窦大弯、胃窦后壁的血流量更快,PGⅡ、EGF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丹芪祛瘀止痛汤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且能够调节胃黏膜血流量、血清PGⅠ、PGⅡ及血清相关指标水平,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胃复春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胃液p H、胃蛋白酶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和脾胃病科就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2组患者基础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均采用标准三联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胃复春片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2组胃液p H、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胃蛋白酶原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胃内p H值均显著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胃蛋白酶1、2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3%,较对照组的79.07%显著升高(P0.05)。结论:胃复春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显著,同时提高胃液p H和胃蛋白酶原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