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疗下肢烧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四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髋关节手术及妇、产科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而烧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少见,1998年8月~2004年2月我科共收治下肢烧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均获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入住我科的67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股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行介入溶栓,同时予抗凝、活血、祛聚治疗,其中24例溶栓前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患者出院后均口服华法林继续抗凝治疗。结果67例患者中,显效58例(86.6%),有效9例(13.4%)。临床治愈时间10~25d,平均(18±8)d,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0个月,随访率为92.0%(61/67)。结论DVT患者应及早诊断,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及时应用介入溶栓联合抗凝、活血等治疗是提高疗效和预防DVT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肿瘤患者的重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癌症相关性血栓(CAT)[1].抗凝治疗是目前肿瘤VTE患者的基本药物治疗策略,可有效抑制血栓蔓延、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从而减轻症状、降低VTE的复发率和病死率[2].但面对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选择何种抗凝药物是目前一大挑战.本研...  相似文献   

4.
魏春云 《医药世界》2010,(5):457-45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LEDVT)是妇产科术后近期严重并发症之一^[1]。急性期可引起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慢性期可出现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造成功能障碍,长期影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我科199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烧伤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其中2例因并发肺栓塞而死亡,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1·1例1·女,39岁。因颜面和双手烧伤TBSA5%、深II度5%于1994-09-12入院。既往无心、肺疾患。入院后检查心电图、肺部透视正常。入院后4天在臂丛和局部麻醉下行右手背削痂大张自体皮移植术。术后7天拆线,皮片完全存活。术后15天晚间患者下床时突感呼吸困难,平躺、吸氧15min后逐渐缓解。第2日进行心电图检查,报告正常;17:00再次出现呼吸困难,胸部憋气,严重缺氧,颜面口唇紫绀。心电图示电轴右偏,Tv1-v4倒置,完全性右束支传导…  相似文献   

6.
朱爱兰  智慧文  徐莉 《淮海医药》2009,27(6):550-551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与预防。方法通过对16例下肢骨折后并发DVT的患者从一般护理、用药观察、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DVT的发生机率。结论对已经发生DVT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对未发生的应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预防下肢骨折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科疾病均容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其中以老年人、长期卧床、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过度肥胖比较常见,且多合并其他疾病。本对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住院DVT老年患32例应用尿激酶溶栓 抗凝治疗的效果做一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各科疾病均容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其中以老年人、长期卧床、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过度肥胖者比较常见,且多合并其他疾病.本文对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住院DVT老年患者32例应用尿激酶溶栓+抗凝治疗的效果做一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可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美国每年大约有200万人患下肢DVT,20万人死于肺栓塞(PE)。下肢DVT除了在急性期能导致PE、股青肿等急性重症并发症,远期还可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Kahn等报道高达40%的下肢DVT患者远期可发展为PT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本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共9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情况。结果:本组96例除2例因外院治疗3个月以上,其余均取得一定疗效。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女,48岁。因子宫肌瘤入院行子宫全切术,术后第2天突然左下肢疼痛伴发热,约2小时后,疼痛加剧。查体:体温38.3℃,左下肢明显增粗,皮下浅静脉曲张,左小腿腓肠肌压痛,Homans征阳性。右下肢正常。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立即抬高患肢,予溶栓、全身应用抗生素等治疗3周,患肢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治疗的时机、使用范围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近五年来行非手术治疗的379例单侧L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将其分为急性期(≤3d)、亚急性期(3~14d)、慢性期(14d)三组,再根据使用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独抗凝和溶栓+抗凝治疗两亚组,对各组间的治疗效果、凝血指标改变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379例单侧LDVT患者中,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明显较好,在各组间采取溶栓抗凝组治疗效果均明显好于单独抗凝治疗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在手术后并发LDVT患者中:溶栓抗凝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独抗凝治疗组,差异显著;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改变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抗凝溶栓联合用药较单独抗凝治疗效果明显;抗凝溶栓联合治疗对急性期LDVT患者效果最好,但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仍然有效;对手术后LDVT患者在严密监控下使用常规剂量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溶栓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对18例DVT患者用小剂量尿激酶经患肢足背静脉滴入并踝部加压方法溶栓,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肢体护理,心理护理及疾病健康教育。结果18例患者中临床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4.4%。结论对脑卒中并发DVT患者经患肢足背静脉滴入尿激酶并踝部加压溶栓治疗,实施个体化护理,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巴曲抗栓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巴曲抗栓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方法 :用巴曲抗栓酶治疗 2 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男性 9例 ,女性 11例 ;年龄 4 7±s 17a( 16~ 80a) ;首次剂量 10BU ,用 2 50mL 0 .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静脉滴注 1.0~ 1.5h ,以后隔日用 5BU ,总量 30BU。结果 :70 %有效 ,大腿周径平均消退3.5± 2 .3cm ,小腿周径平均消退 2 .7± 0 .9cm。明确发病诱因者 12例 ,6例有效 ,8例无明确诱因者全部有效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结论 :巴曲抗栓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溶栓、抗凝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山西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溶栓、抗凝等药物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治愈11例(30.6%),显效23例(63.9%),有效2例(5.5%),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抗凝、溶栓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方法简便,疗效满意,早期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重组链激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重组链激酶 (r SK )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随机分为 2组。r SK组(30例 )给予r SK 5 0万IU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5 0 0mL中 ,静脉滴注 ,d 1,bid ,d 2~ 5 ,qd ,d 5起口服华法林 2 .5mg ,qd(首剂加倍 ) ,连续 3mo。尿激酶 (UK)组 (30例 )给予UK 5 0万IU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中 ,静脉滴注 ,d 1,bid ,d 2~ 5 ,qd ,口服华法令同r SK组。 1wk和 3mo后根据患肢消肿程度及磁共振或B超检查结果判断疗效。结果 :1wk后r SK组和UK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 % ,63% (P <0 .0 5 ) ;3mo后分别为 97% ,77%(P >0 .0 5 )。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r SK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牛青英 《临床医药实践》2004,13(10):763-763
随着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人数的增多,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亦在增加,它是肺梗死的潜在原因之一,同时也影响下肢的活动,应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7月-1998年7月收治的87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其中男性53例,女性34例,男:女=1.5:1。年龄13-83岁,平均年龄54岁,患肢左侧61例,右侧20例,双下肢同时患病6例,左:右=2.6:1。治疗以采用经患肢输尿激酶溶栓为主(200-300万/疗程),辅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天),口服阿斯匹林,卧床、抬高患肢等。出现股青肿2例,行Forgarty管取栓后缓解。出现咳血胸痛、同位素扫描示散在小范围肺栓塞15例,控制病情后随即置入下腔静脉滤网。结果:近期疗效:全部患肢水肿明显减轻、较治疗前变细,周径与健侧相差小于1cm者51例,占58%;其中3天内开始溶栓者可达64%(9例)。置入下腔静脉滤网者成功地预防了致命肺栓塞的出现。远期疗效:患者均遗留程度不同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结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是经患肢输入尿激酶溶栓,出现股静肿者及时手术取栓,有出现致命肺栓塞可能时及时置入下腔静脉滤网。  相似文献   

19.
胡晓惠  黄杰 《贵州医药》1999,23(1):23-23
例1:男性,43岁。因车祸致T3、T4椎体骨折,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收入外科住院。在全麻下行胸椎探查术及内固定术。术后经抗炎、止血、神经营养治疗5天后大小便恢复正常,2周后转入康复科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查见:被动体位。T3、T4椎体后突畸形,棘突明显压痛,腰椎活动受限。T2平面以下感觉消失。全身皮肤无压疮。观上肢肌力Ⅴ级,左下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Ⅰ级,双下肢肌张力低,双跟、膝胜反射消失。Babinsld征(+).辅助检查: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胸椎X线片示:T3、4椎体压缩性骨折,呈楔形改变。诊断:(1)T3、4椎…  相似文献   

20.
深静脉血栓形成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溶栓治疗效果。方法: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抗凝、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疗法。结果:治愈41例,好转24例。结论:溶栓、抗凝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