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受体VEGFR-3和CD34的表达,探讨VEGF-C与癌周淋巴管、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宫颈癌组织中VEGF-C、VEGFR-3和CD34的表达。结果:55例宫颈癌组织VEGF-C阳性率为69.1%(38/55),VEGFR-3阳性率为61.8%(34/55),二者表达高度一致(P<0.01)。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与VEGFR-3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低分化组VEGF-C和VEGFR-3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随着临床分期增加,VEGFR-3表达的阳性率增高(P<0.01)。淋巴结转移组中淋巴管密度(LMVD)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VEGF-C表达阳性的组织中血管密度(MVD)明显升高(P<0.05)。VEGF-C和VEGFR-3表达阳性的患者生存率有降低的趋势。结论:宫颈癌中VEGF-C通过受体VEGFR-3促进组织生长、抑制分化,促进肿瘤细胞间质淋巴管和血管生成,是促使宫颈癌发生扩散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二者阳性表达可预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近几年发现的VEGF家族的新成员,主要通过与其受体VEGFR-3(Flt4)和VEGFR-2(FIkI)结合,促进淋巴管、血管的生成及肿瘤细胞转移。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宫颈癌患者中其表达显著增强,且与宫颈癌的侵袭表型、生存率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VEGF-C的发现为宫颈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癌周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5例宫颈癌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织VEGF-C、VEGFR-3阳性率分别为69.1%、61.8%。VEGF-C与VEGFR-3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组织中均明显升高(均P<0.05)。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MVD)明显升高(P<0.01)。VEGF-C、VEGFR-3阳性的患者有明显预后不良的趋势。结论VEGF-C通过受体VEGFR-3在宫颈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近年研究发现的生长因子家族成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是酪氨酸激酶受体.VEGF-C与VEGFR-3结合具有促进淋巴管、血管生成等作用,在人胚胎发育及正常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近来发现,其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中表达显著增强,与许多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VEGF-C及其受体与宫颈癌病程的进展,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治疗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近年研究发现的生长因子家族成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是酪氨酸激酶受体。VEGF-C与VEGFR-3结合具有促进淋巴管、血管生成等作用,在人胚胎发育及正常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近来发现,其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中表达显著增强,与许多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VEGF-C及其受体与宫颈癌病程的进展,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治疗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VEGF-C及受体VEGFR-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59例石蜡标本中VEGF-C、VEGFR-3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计算机辅助图象分析系统对脉管的面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率为66.1%(39/59),与淋巴结转移显著正相关(P=0.005)。VEGF-C阳性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06)。VEGFR-3表达主要定位在脉管结构,VEGFR-3阳性脉管密度在VEGF-C表达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5),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01)。结论:VEGF-C通过促进宫颈癌内淋巴管形成,促进淋巴转移并与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VEGFR-3在早期宫颈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早期子宫颈癌(ⅠA~ⅡA)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的表达,同时检测VEGFR-3标记的脉管密度(M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1)VEGFR-3除于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外,部分血管内皮细胞也有表达。形态学上VEGFR-3阳性脉管部分为血管,部分为淋巴管,主要分布于肿瘤组织周围间质中。肿瘤细胞中可见VEGF-C、VEGF-D、VEGFR-3蛋白表达,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7%(20/41)、58.5%(24/41)、63.4%(26/41);(2)肿瘤细胞中VEGFR-3蛋白表达与宫颈癌患者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及VEGF-C、D蛋白表达相关;MVD与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均无关,与临床分期及VEGF-C、D蛋白表达相关。结论:VEGFR-3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参与了早期宫颈癌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是VEGF家族的新成员,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抑制凋亡,介导淋巴血管形成促进肿瘤转移,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VEGF-C成为控制肿瘤生长转移以及治疗肿瘤新的理想靶点,阻断VEGFR-3信号通路可为阻止肿瘤淋巴结转移提供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VEGF-C与妇科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是VEGF家族的新成员,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抑制凋亡,介导淋巴血管形成促进肿瘤转移,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VEGF-C成为控制肿瘤生长转移以及治疗肿瘤新的理想靶点,阻断VEGFR-3信号通路可为阻止肿瘤淋巴结转移提供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淋巴管生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59例宫颈癌石蜡标本中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蛋白表达,并对微淋巴管密度行定量分析。结果:Cox-2蛋白在86.4%(51/59)的病例中呈阳性表达,与VEGF-C表达[66.1%(39/59)]呈显著正相关(r=0.424,P<0.001),且与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期缩短有关;在Cox-2表达阳性组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3)。结论:在宫颈癌中Cox-2可能上调VEGF-C表达,通过促进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Cox-2可作为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的表达及与癌周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2003-04—2004-06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采用RT-PCR方法,检测VEGF-C及VEGFR-3mRNA在良、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的表达及组织化学淋巴管染色并计数,分析其与VEGF-C mRNA表达及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 VEGF-C mRNA和VEGFR-3 mRNA在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VEGF-C mRNA表达阳性及有淋巴结转移组的癌组织淋巴管密度分别大于VEGF-CmRNA表达阴性及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癌组织,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VEGF-C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的表达上调导致了癌周淋巴管生成,促进了肿瘤的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C在调节肿瘤生长和转移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为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和VEGF-C水平与传统的临床病理参数、疗效、生存之间的关系,选择日本Chiba大学医院的78例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均经病理证实并系自愿者.40例首选手术;38例接受放疗.另有30例非肿瘤女性自愿者作对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宫颈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50例宫颈鳞癌组织为研究组,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组,应用SP免疫组化法研究IGF-1R、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 研究组淋巴结转移与IGF-1R、VEGF-C阳性表达有关(P< 0.05)。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在IGF-1R、VEGF-C阳性表达组明显高于阴性组,且两者的阳性表达在研究组呈正相关。结论 IGF-1R、VEGF-C的表达与宫颈癌的淋巴转移有关,对于早期判断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宫颈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 I-Ⅲ)、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COX-2和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CIN组及正常官颈组(P<0.05).不同年龄、预后COX-2表达无差异(P>0.05),但不同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病理类型、预后VEGF-C表达无差异(P>0.05),但不同临床分期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和VEGF-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l.P(0.05).结论:COX-2和VEGF-C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中VEGF-C、VEGF-D mRNA及D2-40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RT-PCR检测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VEGF-C、VEGF-D mRNA及D2-40的表达。结果 VEGF-C、VEGF-D mRNA及D2-40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及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呈递增关系;VEGF-C、VEGF-D mRNA及D2-40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转移明显相关,而与年龄及病理学分类无关。VEGF-C与VEGF-D阳性表达不完全一致,两者合测增加阳性表达率。结论 VEGF-C、VEGF-D mRNA及D2-40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中的表达水平不同,与宫颈癌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及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及淋巴转移的关系,为临床预测宫颈鳞癌淋巴转移提供有意义的实验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P-V二步法检测11例正常宫颈,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63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VEGFR-3表达及D2-40标记的MLVD;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建立预测宫颈鳞癌淋巴转移的ROC曲线.结果:①正常宫颈、CIN及宫颈鳞癌3组中,VEGFR-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67%和74.6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37.20,P=0.000);D2-40标记的MLVD分别为1.55±1.04,7.40±2.87和17.14±5.53,3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H=48.731,P=0.000).②VEGFR-3的高表达率在有淋巴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组(x2=26.963,P=0.000);D2-40标记的MLVD与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有关(P均<0.05).③VEGFR-3表达强度与D2-40标记的MLVD呈正相关(r=0.757,P=0.001).④当VEGFR-3的表达强度≥1.5,D2-40标记的MLVD≥18.50,两者联合≥18.50时均有预测宫颈鳞癌淋巴转移的意义(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894、0.901,P均=0.000).结论:VEGFR-3的表达可能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转移;检测VEGFR-3表达和D2-40标记的MLVD对预测宫颈鳞癌淋巴转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肿瘤血管生成一直是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 EPCs)参与肿瘤血管生成,可以在肿瘤组织内募集,并向成熟内皮细胞分化,对肿瘤生长、浸润及转移的作用不可忽视.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VEGF受体-2(VEGFR-2)相结合是EPCs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一个重要机制,抑制VEGF的通路信号可以削弱EPCs向肿瘤血管的募集和参与血管生成,也可显著地延缓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宫颈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的、多阶段的过程.肿瘤血管生成理论认为,肿瘤的生长、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而以直接蔓延为主要转移途径的宫颈癌,其发展和转移更有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宫颈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的、多阶段的过程.肿瘤血管生成理论认为,肿瘤的生长、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而以直接蔓延为主要转移途径的宫颈癌,其发展和转移更有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C在调节肿瘤生长和转移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为探讨官颈癌患者血清VEGF和VEGF-C水平与传统的临床病理参数、疗效、生存之间的关系,选择日本Chiba大学医院的78例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均经病理证实并系自愿者。40例首选手术;38例接受放疗。另有30例非肿瘤女性自愿者作对照。有57例鳞癌(SCC),21例腺癌,淋巴结转移与否由是否经淋巴结切除或增强CT扫描(直径〉1cm)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