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时NF-κB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核因子κB(NF κB)、IL 1β、TNF α和存活神经元数目水平的变化 ,探讨NF κB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时的作用。【方法】采用Pulsinelli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2 5例 ,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 2h、6h、12h、2 4h、4 8h时取脑海马CA1区组织切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NF κB ,原位杂交方法测定IL 1β、TNF α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大鼠脑海马CA1区NF κB和IL 1β、TNF α水平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均明显增加 (P <0 .0 5 ) ,且三者间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NF κB与存活神经元数目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NF κB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时与IL 1β、TNF α间可相互促进表达 ,并显著降低存活神经元数目 ,提示NF κB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左旋四氢巴马汀 (L tetrahydropalmatine ,L THP)在脑缺血再灌注时对凋亡相关基因Bcl 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末端标记法 ,分别检测假手术组 (S组 )、缺血再灌注组 (Ⅰ组 )、L THP治疗组 (T组 )海马CA1区Bcl 2、Bax蛋白表达水平及凋亡细胞数。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时 ,海马CA1区Bcl 2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 (P<0 0 1) ,但随时间的延长 ,增加幅度逐渐减小 ;而T组Bcl 2蛋白表达于相应的时间点则明显大于I组 (P<0 0 1)。 (2 )I组各时间点Bax蛋白表达均大于S组 (P <0 0 1) ,且随时间延长增加幅度逐渐增大 ;而T组Bax蛋白表达在相应时间点则下降 (P <0 0 1)。 (3)T组的神经细胞凋亡数与Bcl 2 /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比值的关系为负相关 :r=- 0 94 173,P <0 0 0 1。 (4)神经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 ,L THP可减少细胞凋亡数。结论 在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过程中 ,L THP可通过上调Bcl 2蛋白表达 ,下调Bax蛋白表达 ,减少神经元凋亡 ,对脑缺血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脑缺血 再灌流时葛根素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 (S)组、全脑缺血 再灌流 (IR)组、葛根素 (P)组。采用Pulsinelli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 再灌流损伤模型 ,以原位杂交法分别测定全脑缺血 再灌流 2 ,6 ,12 ,2 4 ,4 8h各时点海马CA1 区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mRNA、白介素 1β (IL β)mRNA的表达 ,HE染色光镜下计数存活神经元数的变化。 结果 与IR组相比 ,P组各对应时点TNF αmRNA、IL 1βmRNA的表达均有显著下降 (P <0 0 5 ) ,而存活神经元数目均有明显增加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葛根素通过下调TNF αmRNA、IL 1βmRNA的表达 ,抑制脑缺血再灌流炎症反应而对脑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原位末端标记(TUNEL)阳性细胞数目,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以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Pulsinelli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观察L-THP在脑缺血-再灌流的迟发性损伤阶段对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TUNEL阳性细胞数目,HSP70的表达以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L-THP可增加脑缺血-再灌流后HSP70的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提高神经元的存活数目。结论:L-THP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流神经元凋亡,提高神经元的存活数目,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钙含量及脑细胞凋亡的变化 ,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实验在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基础上 ,用原子分光光度仪检测脑组织钙含量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细胞凋亡。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 12h钙含量较假手术组增高 (P <0 0 1) ,脑细胞凋亡数亦增加(P <0 0 1) ;2 4h钙含量进一步增高 (P <0 0 1) ,凋亡细胞数亦进一步增加 (P <0 0 1) ;左旋四氢巴马汀在脑缺血再灌注 12h和 2 4h均能抑制脑组织钙含量的增高 (P <0 0 1)并减少脑细胞凋亡数 (P <0 0 1)。各组脑组织钙含量与脑细胞凋亡数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左旋四氢巴马汀可减少脑细胞凋亡 ,其机制与抑制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钙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多巴胺D2 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 5min缺血再灌注模型。 2 4只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 )、缺血组 (I -R)、D2 受体激动剂组 (I -PER)及D2 受体拮抗剂组 (I -SPI)。于再灌注第 7d行开阔法行为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及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凋亡锥体细胞数。结果 :5min前脑缺血再灌注 7d可引起沙土鼠海马CA1区约 95 %的锥体细胞凋亡。行为学结果显示I -R组鼠探索活动较Sham组明显活跃 (P <0 0 1) ) ,I -PER组鼠的探索活动较I -R组明显减弱 (P <0 0 1)。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I -PER组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计数明显多于I -R组 (P <0 0 1)。TUNEL法检测发现 ,与Sham组相比 ,其余 3组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均增多 (P <0 0 5 )。I -PER组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显著低于I-R组 (P <0 0 5 )。结论 :D2 受体激动剂可显著抑制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 ,提高存活细胞数 ,改善行为学障碍。  相似文献   

7.
背景:Fas及 P53是重要的促进凋亡的调控基因,属于肿瘤坏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其表达产物具有传递凋亡信号的作用,可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的凋亡,而葛根素则能够减轻细胞的凋亡程度。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脑复苏后海马 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及 P53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材料:实验于 2001-09/2002-0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 3个月龄 W istar大鼠 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葛根素治疗组,15只 /组。方法:葛根素治疗组及模型对照组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第一颈椎两侧翼小孔,但不电凝两侧椎动脉,只分离两侧颈总动脉,但不夹闭之。葛根素治疗组于缺血前 1h 给予葛根素注射液 100m g/kg,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给药。各组大鼠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后 3,6,12,24,48h 即速处死,每次每组 3只。分离海马组织,制备组织切片,利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 Fas及 P53蛋白表达的水平及凋亡细胞数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 CA1区 Fas及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②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的比较。结果:实验纳入大鼠 45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 CA1区 Fas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假手术组未见明显Fas 基因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素治疗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6,12,24,48h 时差异显著 [(15.0±4.3),(13.5±4.9);(40.7±3.4),(27.2±3.1);(37.0±4.8),(22.0±2.1);(24.7±4.1),(18.9±5.3)个 /m m ;P <0.05,P <0.01]。②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 CA1区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假手术组未见明显 P53基因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素治疗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后 24,48h 均明显降低[(25.3±4.4),(12.8±2.7);(24.3±3.6),(10.9±3.0)个 /m m ;P <0.01]。③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 CA1区凋亡细胞数的比较: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素治疗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后 12,24,48h 均明显降低[(34.0±3.7),(21.0±3.7);(41.0±4.2),(33.0±4.8);(71.0±5.5),(41.0±3.4)个 /m m ;P <0.01]。结论:给予葛根素治疗的大鼠缺血再灌注 6~48h 时 Fas的表达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 24~48h 时 P53的表达亦明显减少,且凋亡细胞数也呈下降趋势,进一步证实葛根素的脑保护作用,提示葛根素抑制脑复苏后的细胞凋亡可能与其减少促凋亡基因 Fas及 P5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盐酸纳洛酮对大鼠脑复苏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盐酸纳洛酮脑保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和脑复苏盐酸纳洛酮治疗组,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用TUNEL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动物脑复苏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率和Bcl-2、Bax、p53、Fas的蛋白表达。结果 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凋亡细胞数低于缺血再灌注组,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Bax、p53、Fas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洛酮可能通过促进Bcl-2的表达和抑制Bax、p53、Fas的表达来减少脑复苏后神经细胞的凋亡而发挥其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及热休克蛋白70mRNA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3-10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解剖实验室进行。取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①正常对照组:不干预。②假手术组:暴露4条血管,不造模。③脑缺血组: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10min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④脑缺血预处理组:预全脑缺血3min,再灌注24h后再次全脑缺血10min。⑤针刺预处理组:术前7d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曲池(,双侧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频率为1Hz,电压为2V,30min/次,针刺百会30min/次,1次/d,7d后全脑缺血10min。每组分别于再灌注12,24,48和72h麻醉状态下取材,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脑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阳性细胞数,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大鼠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mRNA表达。结果:经补充后12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再灌注12h即可见,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72h仍具有较高水平[(55.87±10.68)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②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24h为高峰[(20.84±5.93)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③脑海马热休克蛋白70mRNA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48h为高峰[(19.44±5.55)个/mm2],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及上调热休克蛋白70mRNA、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有关,其效果与脑缺血预处理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干预治疗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海马回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的表达,阐明其在脑复苏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健康SD大鼠,雌雄不分,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24只)、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24只)、灯盏花素治疗组(Br组,24只).采用简化的Pulsinelli等的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灯盏花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模型;用HE染色检测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的表达.结果 Br组核转录因子-κB p65的表达在3 h未见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相应时间点灯盏花素可明显降低核转录因子-κB p65的表达(P均<0.01),增加存活神经元数目(P均<0.05),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P均<0.01).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灯盏花素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 p65的表达,抗细胞凋亡,增加存活神经元的数目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