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老年男性MS患者157例,根据是否合并骨质疏松(OP)分为两组,采用双能X线法检测BMD、计算体重指数(BMI),测量腰围(WC)、血压(BP),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析老年男性MS的相关代谢因素与BMD的相关性。结果与非OP组(NOP)相比,OP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TG、TC、LDL-C水平明显增高(P<0.05),BMI、WC、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P组中BMD与BMI、WC呈正相关(r=0.235、0.182,P=0.000、0.011),与年龄、FPG、TG、LDL-C呈负相关(r=-0.325、-0.244、-0.090、-0.311,P=0.000、0.000、0.022、0.000),与TC无明显相关性(r=0.002,P=0.979)。结论老年男性代谢异常与BMD关系密切,在做好OP防治的同时,须重视代谢危险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与睾酮(T)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150例老年男性Ward三角区骨密度(BMD)。用放免法测定睾酮(T)浓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随年龄增加,骨量流失及骨质疏松患者逐渐增加,睾酮浓度逐渐下降;(2)各年龄组中,骨量正常组、骨量流失组、骨质疏松组之间睾酮浓度均依次递减;(3)睾酮与Ward三角区BMD密切相关(r=0.9899,P<0.001)。结论增龄、睾酮浓度降低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增龄与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有关激素的关系。方法123例老年男性按年龄分成3组,分别测定骨密度及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睾酮(T)、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并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男性BMD随增龄而减少,在股骨近端和髋关节处更为明显(P<0.05),在腰椎不确定;老年男性T、E2处于低水平,而FSH、LH及PTH随增龄而增高,FSH更为明显(P<0.05)。结论随着增龄,老年男性MBD下降,T、E2水平低下,而FSH、LH和PTH水平增高。提示体内骨代谢有关激素的变化,可能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与血清雌二醇及睾酮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OP)与血清雌二醇及睾酮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法检测189例老年男性骨密度,分别检测雌二醇(E2)、睾酮(T)、降钙素(CT)、25羟维生素D(25-OH—VitD)、甲状旁腺素(PTH)、钙(Ca)、磷(P)及碱性磷酸酶(ALP)的指标。结果OP组的血清E2、CT及25-OH—VitD水平均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PTH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两组的血清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组70~90岁及≥80岁两组的血清E2水平均低于60~69岁组(P〈0.05),三组的血清T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组血清E2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E2水平与老年男性OP密切相关,应重视E2对老年男性OP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血清性激素表达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老年男性患者230例,年龄65~95岁,分别测定雌二醇(E2)、睾酮、游离睾酮(F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脱氢表雄酮(DHEA)、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维生素D3及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等指标,同时利用双能X线分别测定髋关节及腰椎(L1~L4)的骨密度,分析老年男性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与血清性激素以及年龄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血清E2、FT与腰椎及髋关节的骨密度呈正相关,而睾酮、SHBG、DHEA与骨密度无关。血清E2、FT与骨代谢指标NTX、BALP呈负相关,血清E2与25-羟维生素D3呈正相关,而睾酮、SHBG、DHEA与骨代谢指标NTX、BALP无关。年龄与腰椎L1、L2、L4、L1~4及髋部骨密度呈负相关,与腰椎L3骨密度无关。结论:老年男性骨密度的变化受性激素中FT、E2表达水平的影响,而受E2的影响程度超过雄激素。血清FT及血清E2的水平可作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独立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
老年男性骨代谢相关性激素与年龄和骨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的性激素水平,包括血清睾酮(TTT)、雌二醇(E2)、脱氢表雄酮硫酸酯(DHEAS)随年龄的变化及与多部位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08例55~92岁男性血清TTT、E2,ELISA法测定血清DHEAS、DEXA测定腰椎正位、股骨颈、大转子、大转子内侧、髋部和Ward's三角(Ward's)的BMD。根据年龄和BMD诊断标准技血清E2水平的四分位间距分组,年龄分组按每10岁年龄段分为5组,按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3组,按T值>-1.0 s、-2.5 s~-1.0s及≤-2.5 s分为正常骨量组、低骨量组及骨质疏松组,比较各组性激素的差异和BMD的关系。结果(1)各年龄组血清DHEAS水平随增龄而降低(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r=-0.596,P<0.01),血清E2!、TTT水平与增龄无相关性。(2)正常骨量组、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血清E_1水平逐渐降低(P<0.05);股骨上端和腰椎BMD与E2呈正相关(r分别为0.247~0.366,P<0.05),与血清TTT和DHEAS水平无相关性,经校正年龄。体质量和BMI后,偏相关分析仍示与血清E1水平相关(r=0.256~0.322,P<20.05)。各部位的BMD在E2的第1和第2分位间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和第4分位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老年男性血清DHEAS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随增龄而降低;(2)血清E2水平是影响老年男性骨量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动态监测可用于预测老年男性的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老年人血浆总睾酮、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与NT-proBN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70岁健康绝经期女性134例,同年龄段健康男性92例,检测血浆总睾酮、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及NT-proBNP水平;并将入选女性及男性依NT-proBNP<125 pg/ml及125≤NT-proBNP<400 pg/ml各分为两组,分别比较总体及男、女NT-proBNP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间各性激素水平差异及其与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男、女及总体NT-proBNP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间血浆雌二醇、黄体生成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男、女及总体NT-proBNP高水平组血浆总睾酮水平均低于NT-proBNP低水平组(总体:P=0.003;男:P=0.003;女: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老年男、女及总体中黄体生成素和雌二醇水平与NT-proBNP均无相关关系(P>0.05),而血浆总睾酮水平与Pro-BNP均呈负相关关系(男:r=-0.318,P=0.002;女:r=-0.312,P=0.000;总体:r=-0.217,P=0.001)。结论睾酮水平与NT-proBNP在健康老年人群中呈负相关关系,睾酮水平可能是引起老年健康女性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同年龄健康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体育舞蹈对老年男性骨密度(BMD)的影响及其对老年性骨质疏松(OP)的预防和康复治疗作用。方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筛选24名参与体育舞蹈健身运动1年以上的老年男性为老年体育舞蹈组,20名无体育舞蹈或其他健身运动的老年男性为老年对照组。结果与老年对照组相比,老年体育舞蹈组的跟骨宽带超声衰减值、超声传导速度和定量超声指数显著增加(P<0.05,P<0.01);老年对照组BMD正常、骨量低下和OP比率分别为:5%、15%和80%;老年体育舞蹈组BMD正常、骨量低下和OP比率分别为:29%、46%和25%;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老年人BMD显著降低,OP发生率高;体育舞蹈显著改善BMD指标,增加BMD正常人群,降低OP伴发人群,对老年性OP具有预防和康复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老年男性饮食、运动、吸烟、嗜酒、体重指数(BMI)、高血压、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支气管炎等因素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双能X线BMD仪检测前臂远端BMD,测量身高、体重.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记录受试者生活习惯、慢性病史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男性年龄、BMI、饮食结构、运动、吸烟、嗜酒、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BMD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慢性支气管炎与BMD无关.结论 吸烟、嗜酒、低BMI、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骨质疏松(OP)的危险因素.饮食、运动是OP的可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血脂水平与腰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根据BMD将232名中老年男性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血脂谱的差异,对其BMD和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氧运动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骨质疏松组TC和LDL-C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BMD情况的独立因素有TC和有氧运动,其中前者为危险因素,后者为保护因素.结论 血脂异常促进骨质疏松的发展,而有氧运动能减缓骨量丢失.预防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应采用综合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胶东半岛老年男性不同年龄组骨密度(BMD)及血中与骨吸收和骨形成有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多阶段整群抽样的97例5889岁老年男性进行腰椎(L2-4)BMD测量。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Ⅰ型胶原C端肽(CTX)、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降钙素(CT)、25-羟基维生素D〔25(OH)D〕以及血钙(Ca)和磷(P)并进行比较。结果骨质疏松(OP)患者各部位BMD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1)。老年男性BMD及骨形成与骨吸收指标呈现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各组研究对象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男性OP属于低转换型,骨转换指标随增龄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与钙调节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90例老年男性Ward三角区骨密度(BMD)。用放免法测定睾酮、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骨钙素,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随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患者逐渐增加;(2)睾酮、降钙索随年龄增加而逐步减少,甲状旁腺激索逐渐增加,而骨钙索无明显变化;(3)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组睾酮、降钙素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甲状旁腺激素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骨钙索在骨质疏松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骨量减少组则与正常组无差异(P〉0.05)。结论增龄、钙调节激素异常是引致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在第六人民医院老科就诊的老年患者62例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男性患者按照MMSE测定分数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30例)与认知功能障碍组(32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总睾酮(TT)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及雌二醇(E2)水平,并根据Vermeulen公式计算游离睾酮(FT),比较两组患者TT、E2和FT水平的差异,并分析TT、E2、FT与老年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男性中认知功能障碍组的雌二醇[(20.88±5.10)pmol/L vs(27.00±9.61)pmol/LP〈0.05]、总睾酮[(4.52±1.88)mmol/L vs(6.42±1.84)mmol/L P〈0.05]、游离睾酮[(0.043±0.022)nmol/L vs(0.092±0.034)nmol/L P〈0.05]水平较认知功能正常组低(P〈0.05)。结论老年男性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性激素水平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14.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的特点。方法:对30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腰椎(L2-4)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血和尿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测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骨质疏松(OP)组的BMD和BMC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比对照组下降21.6%和25%;OP组骨形成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酸(ALP)和C端骨钙素(BGP)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上升25.4%和222%;骨吸收指标尿羟脯氨酸与肌酐的比值(HOP/Cr)和Ⅰ型胶原N-末端肽与肌酐的比值(INTX/Cr)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上升22.6%和223%。OP组血清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均在正常低限或低于正常水平。结论:腰椎(L2-4)BMD和BMC是诊断男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依据;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一部分人属于骨代谢高转换型;雄激素对老年男性骨量的维持起重要作用;老年男性维生素D缺乏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骨密度受遗传因素影响,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依据.维生素D受体、Ⅰ型胶原、雌激素受体、降钙素受体参与骨形成和骨代谢,其基因多态性决定骨密度.研究发现Wnt蛋白、人类白细胞抗原等基因多态性也与骨密度有关.本文就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相关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血清性激素水平在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性激素水平在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变化,为防治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122例老年男性,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1-4)及右股骨上段骨密度,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总睾酮(TT)、雌二醇(E2)、孕酮(P)水平。所得数据在三组间进行比较。结果血清TT、P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与骨量正常组及骨量减少组相比,E2水平下降(P<0.05)。结论血清雌二醇水平下降在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中比总睾酮水平降低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旨在分析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与尿 I型胶原特异性序列、骨密度的关系特征。方法 采用 Cross Laps TM酶联免疫法对健康的 1 70例老年人及 50例青年人晨尿进行 I型胶原特异性序列 (EKAHD-β- GGR)肽链检测 ,同时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骨量进行研究。结果  1 70例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为 59例 (34.71 % )。老年骨质疏松组尿 I型胶原特异性序列含量值、骨密度测量值分别为 (62 4 .61± 32 5.35) μg/ mmol Cr与 (3636.2 1± 1 64.95) m/ sec,青年组为 (1 35.1 3± 80 .89)μg/ mmol Cr与 (3 950 .49± 1 4 9.61 ) m/ sec。与青年组比较 ,老年骨质疏松组尿中此肽浓度明显升高 (P<0 .0 0 1 ) ;骨密度降低 (P<0 .0 5)。结论  I型胶原代谢产物在尿中排泄可准确反映骨转换率并与骨密度改变相关 ,可直接用于评价骨丢失率。对早期发现老年骨质疏松症有较大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男性各腰椎骨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健康成年男性L1~4各椎体骨密度随增龄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35~89岁健康男性168例,按5岁一个年龄段分组,共11组,用QCT及标准软件测量腰椎骨密度,采用方差分析和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L1~4椎体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缓慢降低;65~69岁年龄段骨密度下降速率有所加快,70~89岁年龄段骨密度随年龄增长下降速率减缓;60~64岁与65~69岁L1~44个椎体骨密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男性L1~4椎体骨密度随增龄而缓慢降低,以65~69岁年龄段骨密度下降较明显,之后下降速率趋于减缓,但同年龄段L14各椎体间骨密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80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并检测血清和尿液中骨代谢及血糖相关的生化指标,分析影响患者骨密度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所有患者中依据任一部位的骨密度值,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18.6%,骨量减少的检出率为53.8%.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与腰椎、股骨颈和Ward's三角的骨密度呈正相关(r=0.202~0.298,P<0.05或P<0.01),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呈负相关(r=-0.172~-0.211,均P<0.05).瘦素除与股骨颈和Ward's三角骨密度呈正相关外,尚与体质量、BMI、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HbAlc相关(r=0.219~0.509,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是所有部位骨密度的影响因素,HbAlc影响股骨颈骨密度,瘦素影响Ward's三角区骨密度(r~2=0.196~0.276,均P<0.01). 结论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受不同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情况及其合并骨质疏松(O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70例老年男性T2DM患者股骨颈(N)及腰椎1~4(L1~4)的BMD,按BMD结果分为OP组、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老年男性T2DM患者合并OP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骨量正常组相比,骨量减少组及OP组T2DM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更高(P<0.01),且OP组较骨量正常组T2DM病程更长、年龄更大、体重指数(BMI)更低(P<0.01),同时骨量减少组T2DM患者病程也较骨量正常组更长(P<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OP组T2DM患者病程更长,年龄更大,BMI较低,FPG、2 h PG及Hb A1c水平更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男性T2DM患者中,吸烟,高龄,长T2DM病程,高FPG、2 h PG及Hb A1c,低BMI为O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男性T2DM患者中吸烟、高龄、长病程、高FPG、2 h PG、高Hb A1c及低BMI患者更易罹患O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