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底静脉栓塞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有效性。方法将12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胃底静脉栓塞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组(A组,60例)和胃底静脉断流加脾切除组(B组,65例)分别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变化、血清ALT、总胆红素水平、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死亡率等。结果治疗后1个月A、B两组共112例患者接受胃镜复查,两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率(分别为90.9%和8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B组血清ALT、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56U/L和86μmol/L)显著高于A组(分别为65U/L和34μmol/L)及治疗前(分别为51U/L和45μmol/L)。A、B两组曲张静脉破裂再出血率分别为7.3%和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和18.5%)、Child-Pugh C级患者死亡率(分别为1/15和6/11)及急性胃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0%和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底静脉栓塞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近期疗效优于胃底静脉断流加脾切除术。该技术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死亡率低,特别对于肝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后行内镜二级预防或TIPS二级预防的选择依据,评估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协助临床决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2018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后测得HVPG在12mm Hg以上并接受内镜或TIPS二级预防的患者148例,依据指南意见,HVPG>18 mm Hg是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高危因素,将148例患者分为中压力组(HVPG 12~18 mm Hg)78例和高压力组(HVPG>18 mm Hg)70例,归纳两组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表现。再细化为12~16 mm Hg、>16~18 mm Hg、>18~20 mm Hg和>20 mm Hg 4组,对比各组行不同二级预防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重点关注再出血及预后情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二级预防前中压力组和高压力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肌酐、血氨和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gh评分和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压力组有67.95%的患者存在侧支循环开放,显著多于高压力组的50.00%(χ^2=11.250,P=0.004)。中压力组和高压力组的食管胃静脉曲张LDRf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力组选择TIPS的患者比例(28.57%)较中压力组患者(10.26%)显著增多(χ^2=8.067,P=0.005)。二级预防后,平均随访(28.66±11.20)个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各组各预防方式患者肝硬化病程没有明显进展,腹水情况好转。随着HVPG值的增高,内镜二级预防后的1年内再出血率呈现增高趋势,HVPG>20 mm Hg的患者中有41.03%在1年内追加预防治疗。HVPG 12~16 mm Hg的患者,内镜预防疗效好,一年内再出血率为14.63%。HVPG>20 mm Hg组内镜预防1年内再出血率为34.48%,TIPS预防1年内再出血率为10%。结论建议基于HVPG值指导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方式的选择,制订不同HVPG值患者二级预防后的随访计划,开展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什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加用垂体后叶治疗。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27/29),与对照组的75.86%(28/2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为(13.42±2.35)h,显著短于对照组(19.35±4.36)h(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与对照组(13.79%)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生长抑素治疗,具有止血快速、安全以及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邹玉  肖玉良 《肝脏》2012,17(2):145-146
食管胃静脉曲张(GOV)出血是肝硬化严重并发症,1年病死率高达63%[1].出血停止后如何预防再出血,一直困扰临床医师,本研究对近5年我科收治的74例肝硬化GOV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预防出血措施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我科共收治肝硬化GOV出血患者74例,男49例,女25例,年龄19~78岁,中位年龄56.2岁.病因依次为:乙型病毒性32例,酒精性10例,隐源性8例,丙型病毒性7例,自身免疫性7例,乙型肝炎混合酒精性6例,血吸虫性2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诊断标准为有肝硬化病史,因呕血解黑便入院,急诊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见活动性出血或血栓头,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出血.  相似文献   

5.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症状之一,一旦发生,病情凶险,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大约20%门静脉高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在6周内死亡,未经治疗的患者,远期再次出血的发生率高达60%,多数在首次出血后1~2年内发生[1].因此,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预防及治疗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目前,食管胃静脉曲张的防治手段主要有药物防治、内镜防治、介入诊疗及外科手术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可以评估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临床指标.方法 回顾性总结286例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及352例未发生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2组间存在差异性的指标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2组在肝功能分级状况(P<0.05)、白蛋白(t=5.05,P=0.000)、凝血酶原时间(t=-2.80,P=0.005)、门静脉内径(t=-2.28,P=0.006)、脾厚度(t=-2.73,P=0.00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OR=0.944,P=0.000)、凝血酶原时间(OR=1.067,P=0.007)、门静脉内径(OR=3.423,P=0.007)、脾厚度(OR=1.276,P=0.007)与出血存在相关性,进一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白蛋白(OR=0.936,P=0.000)、门静脉内径(OR=4.098,P=0.013)、脾厚度(OR=1.275,P=0.000)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白蛋白、门静脉内径、脾厚度是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改善白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力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水、脾大、肝性脑病以及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其中,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死率最高,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中,70%是因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测量胃左静脉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三维彩色多普勒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查,观察胃左静脉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研究胃左静脉与门静脉血流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出血组、未出血组胃左静脉最大内径明显增宽(P0.01)。以胃左静脉最大内径6.5 mm为出血预测标准,预测出血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8.3%、73.5%、76.3%。胃左静脉分流指数截断值定于0.13时,预测出血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2.5%、76.3%、69.8%。结论胃左静脉增宽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超声测量胃左静脉最大内径以及检测胃左静脉分流指数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破裂是上消化道出血致死主要原因之一,临床治疗极为棘手。我院自1995~1998年共收治该病6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64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者,均为我院1995年以来住院患者。其中48h内经胃镜确诊者26例,48h后经胃镜确诊者38例。根据梁浩立编电子胃镜图析的分型标准,将食管及胃底曲张程度分轻、中、重3种。随机将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男30例,女4例;年龄32~69岁,平均51.2岁;临床主要表…  相似文献   

10.
正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见于50%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具有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特点,临床处理较为棘手。为规范GOV和EVB的防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和消化内镜学分会于2008年制定了  相似文献   

11.
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胃食管静脉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出血预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危人群预防首次出血,积极治疗急性出血,控制出血后预防再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的主要策略。本文在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回顾了近年来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和进展,提出在我国开展前瞻性的疗效比较研究,进行循证决策以及开展肝静脉压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检测以判断药物疗效和预后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普萘洛尔与卡维地洛预防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4月~2020年9月南京鼓楼医院消化科收治的连续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377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患者312例,分别接受普萘洛尔(n=122)或卡维地洛(n=190)预防治疗。常规行肝静脉楔压(WHVP)和肝静脉游离压(FHVP)测定,计算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随访。结果 在随访期间,普萘洛尔处理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发生率为34.4%,显著高于卡维地洛处理组的13.2%(P<0.05);病死率分别为5.7%和1.6%(P>0.05);治疗后,66例普萘洛尔组WHVP、FHVP和HVPG分别为(22.7±5.1)mmHg、9.0(6.0~11.0)mmHg和(13.7±3.5)mmHg,与32例卡维地洛治疗组[(22.5±4.5)mmHg、(8.0(6.0~10.0))mmHg和(14.5±3.8)mmHg]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在降低HVPG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应用卡维地洛预防肝硬化患者EVB的效果比普萘洛尔更优,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105例出血患者根据出血停止后6周内有无再出血进一步分为再出血组(22例)和未再出血组(73例),比较两组诱因、既住上消化道出血(UGH)史、血生化、凝血相关因...  相似文献   

16.
食管和胃静脉张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科治疗近年有很大进展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奥曲肽 )的应用 ,使半数以上患者可获即时止血 ;血管加压素因其副作用大 ,常需与硝酸甘油类药物合用 ,以减少其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 经内镜注射硬化剂、组织粘合剂或皮圈套扎 ,已应用于大系列病人 ,证明能有效止血 ,部分还可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三腔管填压术仍是有效的止血方法 ,但止血后应尽快行硬化剂和其它介入治疗。● TIPS的近期疗效良好 ,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考证。肝移植为最后治疗手段肝硬化食管和 (或 )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  相似文献   

17.
1病例介绍 病人男,56岁,呕血1h入院。有乙肝病史20年,发病肝硬化5年,既往曾有2次呕血史。经胃镜检查,诊断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入院体检:神志清,慢性肝病面容,BP100/70mmHg,P80次/min,颈部皮肤可见2枚蜘蛛痣,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平软,无明显压痛点,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6cm,移动性浊音( ),双下肢无乳肿。实验室检查:Hb100g/L,  相似文献   

18.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严重的并发症,合理选择药物治疗,不仅可以降低临床病死率,而且有效减少该类患者的再出血率。目前生长抑素、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已成为救治该病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9.
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措施是药物治疗,可选用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类似物等;硝酸酯类药物、分流术或硬化疗法均不建议用于一级预防;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联合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是目前二级预防中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20.
食管胃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一旦破裂可引起大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其预防及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下面就我国<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共识>[1](简称<共识>)的有关内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