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救治的方法和效果,并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选择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00例,临床症状、体征检查和辅助检查后进行急救诊治,比较治疗前后的心率和血压值,分析急救诊治疗效。结果经急诊救治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和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及时有效的急救方法能够更好地救治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对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以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住院的AHF患者或心功能Ⅳ级的患者65例为心衰组,选取同期住院的65例无心衰患者为对照组。以上患者入院时均行血浆Hcy水平检测及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访6个月。结果心衰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浆Hcy水平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呈显著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呈负相关。本研究中,心衰组中患者死亡为5例,另34例6个月内再次入院,其中7例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26例心功能控制满意,无不良事件发生。其中6个月内再入院或发生死亡患者的Hcy水平明显高于无不良事件发生的患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Hcy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的预后价值,Hcy水平与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心衰严重程度及不良结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加重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我院心内科和ICU收治的5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住院治疗期间病情加重患者情况,对比病情加重患者和未加重患者的一般资料、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其病情加重影响因素。结果 对比病情加重患者和未加重患者的一般资料、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年龄、吸烟、喝酒、饮食习惯、运动、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心肌梗死、并发症属于影响单因素,经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饮食习惯、运动、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病、心肌梗死、并发症属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加重影响因素的多因素(P<0.05),其中饮食习惯、运动属于保护因素(OR<1),年龄、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病、心肌梗死、并发症属于危险因素(OR>1)。结论 研究分析发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加重的保护因素有饮食习惯、运动,危险因素有年龄、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病、心肌梗死、并发症,临床治疗过程中可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关措施,及早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要点及心力衰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产科共收治急性心力衰竭孕妇24例,随机选择同期妊娠不合并心力衰竭者5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力衰竭组终止妊娠的平均孕龄为(34.18±2.87)周,对照组为(36.55±2.2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P=0.03);心力衰竭组早产发生率为66.7%(16/24),对照组为14.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9,P〈0.01);心力衰竭组剖宫产20例(83.3%),对照组28例(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1,P=0.02);心力衰竭组新生儿发病率为42.3%(11/24),对照组为8.0%(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8,P〈0.01)。结论定期产前检查,加强监测,及时抢救、适时终止妊娠并选择合适分娩方式是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炎症标志物和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并诊断为AHF的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入院后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d持续3 d,随后10 mg/d直至出院。对照组未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主要终点事件为AKI发生和炎症标志物的改变。次要终点事件为院内和3个月随访期内全因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AKI的发生率(13%)低于对照组AKI的发生率(15%),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213)。两组患者的N端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间的院内病死率(4.3%和3.8%,P0.999)和90 d随访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AHF患者住院期间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能是安全的,但对于降低炎症标志物和AKI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7.
8.
9.
曾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
目的 调查心力衰竭患者急救医疗服务的应用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254例,患者人院1周内通过调查问卷及查阅病历收集患者资料,针对患者急救医疗服务的使用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中有89例占35%应用急救医疗服务到达医院,其余165例占65%通过自行运转到达.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症状不能耐受及将病症归于心脏病是应用急救医疗服务的独立预测因素.使用急救医疗服务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自行转运组的患者,且院前延迟时间显著短于自行转院组.结论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的使用率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症状特点以及患者的认知因素影响到患者对急救医疗服务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患的平均存活时间在男性为1.7年,女性3.2年。不仅死亡率高,且活动耐量(exercise capacity)下降,生活质量低下。近年来除强调心衰的病因、诱因及对症治疗外,人们对心衰的运动康复治疗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死亡患者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各种病因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死亡患者的性别差异。方法:对我科1997年12月到2007年9月的全部心功能为NYHA2~4级的死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心脏病心衰患者死亡的两性间差异。结果:冠心病死亡者、风心病死亡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两性比较,男性死于冠心病者较女性多,死亡年龄较女性小;女性死于风心病者较男性多。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的方式较多,其中两种常用的治疗方式为左西孟旦与心钠肽治疗AHF。本文对AHF及上述两种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AHF的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UTI)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急性左心衰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UTI 10万U溶入0.9%氯化钠(NS)注射液10 mL中缓慢静脉注射,Q8h,对照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慰剂0.9%NS 10 mL缓慢静脉注射,Q8h,观察3天后两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R)、血压(B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衰标志物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T)改善情况及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院内死亡率.结果:治疗组HR、R、BP、SaO2、NT-proBNT改善情况及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院内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UTI是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安全有效的药物,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硝普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rh-BNP联合硝普钠治疗组(观察组)和硝普钠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LVDD及LVEF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硝普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分析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患者7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治疗48h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8h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监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面罩无创通气在重度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低氧血症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治疗30min后不能控制病情的15例重度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加用面罩BiPAP通气。定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症状、体征、SpO2、动脉血气、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胎心率(FHR)、胎儿监护、评定面罩耐受性等。结果:通气30min后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明显改善,HR、RR、MBP、FHR有所下降,2h后呼吸困难、紫绀基本缓解,肺部啰音明显减少,HR、RR、MBP明显下降(P<0.05),PaO2、LVEF明显增加(P<0.05),总有效率93.3%。FHR由快恢复正常(P<0.05),胎儿监护:NST无反应均转为有反应。13例孕妇终止妊娠后新生儿Apgar评分:11例8~9分,2例6~7分,均未发现新生儿眼病。面罩耐受性均良好,2例出现胃肠胀气,症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结论:早期合理应用面罩无创通气是抢救重度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低氧血症的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通过产、内科合作可提高本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