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诊室及ICU患者人工气道的特点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适宜的建立人工气道策略.方法 收集急诊室及ICU 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共46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医师预先评估有插管指征的患者10例,为计划插管组,病情突变紧急气管插管者36例,为紧急插管组.总结插管次数、插管时间及插管并发症,三次插管不成功改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并记录时间.结果 46例患者中一次插管成功22例(47.8%),插管成功率低,插管并发症多,药物诱导致低血压21例(45.7%),低氧血症28例(60.9%),计划插管组平均插管次数、低氧血症发生率、气管切开例数均低于紧急插管组(P<0.05),2次以内插管成功率较紧急插管组高(P<0.05),紧急经皮扩张气管切开12例,时问(6.0±2.5)min.结论 急诊室、ICU内人工气道建立以紧急气管插管患者为主,一次插管成功率低,难度大,并发症显著,人工通气条件下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可作为插管不成功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早期气管切开对危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气管切开能否降低危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了过去39个月气管切开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诊断、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VAP发生率、死亡率,以及镇痛、镇静药物用量,2008年1月-2009年6月对上海中山医院外科监护室预期机械通气时间7 d者,在经口气管插管72 h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ET);历史对照组为2006年3月-2007年12月连续的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该组患者均为经口气管插管7 d实施气管切开。结果两组患者基础情况相似,ET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4±24.76)d与(36.57±26.23)d,(P=0.023)(、31.05±26.71)d与(43.45±30.81)d,(P=0.047);VAP发生率ET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T组芬太尼、咪达唑仑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47±1.77)mg与(3.44±2.23)mg,(P=0.026)、(228.77±160.35)mg与(413.52±260.12)mg,(P0.001),丙泊酚用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缩短机械通气和住ICU时间,降低VAP的发生率,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用量,但不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急危重症患者紧急气道开通的时效性价值。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7月至2014年7月间在急诊科、ICU科工作时救治窒息及呼吸衰竭的153例行气管切开术的ICU患者,分为PDT组和常规气管切开手术(OT)组,PDT组56例,男性34例,女性22例;OT组97例,男性48例,女性49例。从操作时间、低氧持续时间、低血压发生率、术后出血、切口愈合等五方面比较PDT和OT在急危重症患者气道开通的急救时效性及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经皮穿刺气管扩切术操作时间PDT组为(6.0±2.2)min,OT组为(17.6±5.5)min(P0.001);经皮穿刺气管扩切术低氧持续时间PDT组为(10.8±2.8)min,OT组为(37.6±6.1)min(P0.001);经皮穿刺气管扩切术发生低血压PDT组为25%,OT组为24.7%(P0.05);经皮穿刺气管扩切术术后出血PDT组为(7.3±4.2)m L,OT组为(28.4±19.8)m L(P0.001);经皮穿刺气管扩切术切口愈合时间PDT组为(4.4±1.3)d,OT组为(7.8±2.5)d(P0.001)。结论 PDT在急重症患者紧急开通气道的时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O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行气管切开术的ICU危重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前插管时间、术后ICU滞留时间、28 d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前插管时间、术后ICU滞留时间[(8.65±4.32)、(6.32±2.94)、(10.62±4.61)min]均低于对照组[(23.41±9.87)、(9.24±3.78)、(16.72±5.73)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28 d病死率(29.50%)低于对照组(54.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36%)低于对照组(65.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ICU危重患者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预防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 ICU 160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MV)的患者随机分为CASS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两组VAP发生率、早发VAP率、晚发VAP率、MV天数、住ICU天数和病死率。结果 CASS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7.5%、55.0%;早发VAP发生率分别为17.5%、32.5%;晚发VAP发生率分别为10.0%、2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V天数分别为8.94(424)d、11.31(324)d、11.31(325)d;住ICU天数分别为(11.09±3.559)d、(14.06±4.39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分别为28.8%、3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SS可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发和晚发VAP的发生率,CASS可缩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MV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病死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联合间断声门下吸引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62例在重症医学科治疗的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间断声门下吸引,试验组32例患者采用气流冲击法联合间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患者每日声门下滞留物总吸引量、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并对气道分泌物进行目标性监测及病原学检查。结果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0±5)d、入住ICU时间为(9.73±5.12)d、VAP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则分别为(15±7)d、(15.64±4.56)d、20.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VAP患者痰液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31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96.77%。结论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联合间断声门下吸引能够更为有效地将聚积在气管插管气囊上方的声门下分泌物清除干净,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危重病人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ICU危重病人凝血功能障碍病人,用经皮扩张法行气管切开术,观察其术中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进行比较。结果:PDT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气管切开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气管切开组、切口明显小于传统气管切开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O.01);皮下气肿、管周溢痰形成明显少于传统气管切开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适合于ICU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重病人,在ICU人工气道建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经皮气管切开术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下经鼻气管插管在危重病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1月收治的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并且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纤维支气管镜下经鼻气管插管,对照组经口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插管所用时间、导管管径、留置时间、口腔护理时间及并发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插管所用时间、导管管径、留置时间、口腔护理时间[(52.4±5.8)s、(6.1±0.4)mm、(20.3±5.1)d、(1.5±0.5)min/次]与对照组[(48.2±5.2)s、(7.5±0.5)mm、(12.1±3.9)d、(3.1±0.8)min/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5.0%,对照组1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相比,虽然插管所用时间较长,但导管管径小、留置时间长、口腔护理所用时间短,值得在危重病患者抢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调查分析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对2008年2-12月在综合ICU住院并行机械通气的233例患者发生VAP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33例患者中发生VAP72例,感染率为30.9%;VAP发生率:住ICU时间>7d者为51.9%(56/108),机械通气时间>14d者为68.6%(24/35).气管切开、留置胃管者的VAP发生率与气管未切开、未留置胃管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糖皮质激素、制酸剂及昏迷者与未使用者及未昏迷者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ICU VAP的高发生率与多种临床因素,如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有关.  相似文献   

1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气管插管/切开(人工气道)机械通气48~72 h后发生的肺炎.VAP是ICU机械通气患者中最常见的感染形式,VAP可引起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和机械通气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