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异丙酚是一种起效迅速的静脉麻醉药,其商品名有异丙酚、等。它几乎完全符合静脉麻醉药的“黄金标准”。起效快,血浆清除率高,血药浓度降低快。极适合连续输注给药。麻醉后苏醒迅速、平稳,无精神症状,极少引起术后恶心、呕吐。长时间输注无体内蓄积,停药后迅速苏醒,有良好的可控性。以异丙酚靶控输注并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年龄21~53岁。ASA术Ⅰ~Ⅱ级。手术种类:子宫次全切、子宫肌瘤剔除、卵巢囊肿剔除、宫外孕病灶清除。穿刺点T12~L1,用2%利多卡因5ml诱导观察,无脊麻征,追加0.5%罗哌卡因10ml,麻醉平面控制在T5。于皮肤消毒时给氟芬合剂4ml,CO2气腹前给氯胺酮0.6~0.8mg/kg。术中肢体扭动时追加0.6mg/kg。常规监测血压(BP)、心率(HR)、SpO2、PET CO2。结果: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效果好,术中未出现呼吸抑制,无呕吐,PETCO2稳定在35~45mmHg(1mmHg=0.133kPa)之间。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肌松好,镇痛完善,但必须加强对呼吸的管理,手术超过4h以上以插管全麻为安全,便于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上腹部手术相对单纯全麻的优越性。方法:48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均相同,观察组于诱导前T9-10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注入1.33%利多卡因+0.25%地卡因+1:5000麻黄碱3-5ml,测平面出现效果确切后,给追加量,麻醉平面控制在T3水平以下,连续监测Bp,HR,ECG于术前,切皮后,手术结束时测血糖浓度,记录术中知晓,术后躁动及药物用量,结果:观察组插管,切皮,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心律上升幅度比对照组少,术后躁动发生率,术中辅助用药均少,术毕对照组血糖浓度显著高于术前,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较单纯全麻状态下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应激反应轻,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减少。  相似文献   

5.
柳跃滨  屈军 《黑龙江医学》2002,26(8):645-645
近年来硬膜外加全麻技术受到了临床上广泛重视 ,我院自 1998年开始应用全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于腹部手术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5 8例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 ,年龄 17~ 6 2岁。体重 5 0~70kg。ASAI———Ⅱ级 ,随机分成全麻 +硬膜外复合麻 (1组 ) 4 0例和全麻对照组 (2组 ) 10例。1 2 麻醉方法术前 30min肌注安定 10mg ,阿托品 0 .5mg,1组硬膜外T7- 10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后注入 2 %利多卡因 ,使麻醉平面上界控制在T4 - 6。 1组全麻诱导均静注芬太尼 3- 5mg/kg ,乙咪脂 0 .3mg/kg ,琥珀胆碱 1- 2mg/k…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 2 0例择期胃癌根治术或胆道探查术患者 ,随机分为全麻组 (对照组 )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 (观察组 ) ,每组 10例。两组病人全麻诱导方法相同 ,观察组病人于全麻前行T8-9或T9-10 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 ,局麻药用 2 %利多卡因 ,麻醉平面控制在T4以下 ,术中维持每 6 0min追加局麻药 1次 ,并吸入笑气和异氟醚。全麻组术中间断静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 ,并吸入笑气和异氟醚维持麻醉。对照组MAC控制在 1 3左右 ,观察组MAC控制在 0 . 8左右即可。结果 观察组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及术中异氟醚吸入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 0 5 ) ,笑气吸入浓度无显著差异。两组病人术中均无知晓 ,对照组 2例病人拔管后躁动 ,而观察组无 1例发生。观察组术后止痛药物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我院对32例新生儿腹部手术病人,施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将32例新生儿腹部手术病人分为2组:复合全麻组(A组):16例,ASA~级,其中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13.51±8.38)d,平均体重(3.07±0.089)kg。对照组为全麻组(B组):16例,ASA~级,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13.68±7.03)d,平均体重(3.07±0.11)kg。手术种类:上腹部4例,中腹部11例,下腹部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麻醉方法:两组术前禁食,常规肌注阿托品0.02mg/kg,维生素k15mg/次,患儿入室后…  相似文献   

8.
舒华 《当代医学》2007,(7):10-11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开腹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单纯全麻Ⅰ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Ⅱ组,每组19例,观察两组病人循环功能的改变及术毕清醒所需要的时间,术中追加药间隔时间.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血压、心率于诱导插管、开腹、关腹、拔管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苏醒时间组间相比有明显差异性(P<0.01);术中麻醉维持用药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开腹手术应激反应小、全麻用药量小,病儿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舒华 《当代医学》2007,(13):10-11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开腹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单纯全麻Ⅰ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Ⅱ组,每组19例,观察两组病人循环功能的改变及术毕清醒所需要的时间,术中追加药间隔时间.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血压、心率于诱导插管、开腹、关腹、拔管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苏醒时间组间相比有明显差异性(P<0.01);术中麻醉维持用药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开腹手术应激反应小、全麻用药量小,病儿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人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结果:两组在麻醉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T2)、气腹后(T3)、MAP和HR变化不明显,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拔管即刻对照组MAP、HR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拔管即刻2.24±0.61分,拔管10分钟2.34±0.53分,拔管20分钟2.52±0.43分,拔管30分钟2.45±0.52分;对照组术后VAS评分:拔管即刻7.58±1.45分,拔管10分钟7.36±2.23分,拔管20分钟7.30±2.15分,拔管30分钟7.18±2.16分;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人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观察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和对照组(全麻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的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2mg/kg,维库溴铵0.1mg/kg。观察组于诱导前取T8~9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首次注入1.0%利多卡因加0.375%罗哌卡因的混合液3~5ml。测定平面后给追加量,麻醉平面控制在T4以下,全麻维持选用丙泊酚3~5mg/(kg.h)静脉持续泵入,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需要时吸入0.5%~1.5%的异氟醚。记录在围麻期两组患者的SBP、DBP、MAP、HR、全麻用药量、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切皮后和拔管后SBP、DBP、MAP及心率上升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减少,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12.
吴振文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106-107,116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探讨。方法选40例择期胃癌根治术或胆道探查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Ⅱ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每组20例。两组病人全麻的诱导、维持方法相同,Ⅰ组病人术中间断硬膜外追加利多卡因。观察麻醉、苏醒期间心率、血压的变化和苏醒期苏醒质量及并发症。结果Ⅰ组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明显较Ⅱ组平稳(P〈0.05),苏醒及清醒快,且并发症少。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笔者在胃癌根治手术的麻醉中,加强了质量管理,以降低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保持循环、呼吸功能稳定及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减少病人的痛苦。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我院尝试在硬膜外阻滞复合芬太尼、丙泊酚麻醉下开展妇科腹腔镜手术55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麻应用于上腹部手术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手术中 ,减轻了牵拉反应引起的血压增高、心率增快 ,减少了全麻药的用量 ,有助于提早苏醒拔管。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病例 5 0例 ,男 32例 ,女 18例。年龄 2 7~ 79岁。其中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石症 18例 ,上消化道穿孔、胃溃疡2 0例 ,胃癌 12例。手术时间 2h30min~ 5h10min。此 5 0例为连续硬膜外复合静吸全麻 (复合组 )同时选择统计 5 0例病种、年龄、性别与复合组类同患者静吸全麻为对照组。1 2 麻醉方法术前 30min肌注安定 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和全身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4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和全身麻醉组,对患者的全身麻醉用药量、平均动脉压、心率、苏醒时间和术后躁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平均动脉压、心率上升幅度明显降低,且全身麻醉用药量少,苏醒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全身麻醉法,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法安全有效,适合于在上腹部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用于上腹部手术收到了良好的麻醉效果,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丽英 《华夏医学》2005,18(3):348-350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高龄腹部手术患者循环及应激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60例ASA~级,择期腹部手术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对照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研究组)。于麻醉前、切皮后1h、术毕时采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A-)、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记录循环指标、全麻药用量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清皮质醇、A-浓度在手术1h、术毕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清IL-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术毕时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60例患者术毕血清IL-6浓度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r=0.57,P<0.05)。研究组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例数低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高龄腹部手术患者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目前较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全麻在老年消化系统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ASAⅡ~Ⅲ级、40例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年龄65~82岁.随机分为2组,Ⅰ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全麻;Ⅱ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麻醉、苏醒期间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苏醒期苏醒质量及相关时间。结果:Ⅰ组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明显较Ⅱ组平稳,苏醒及清醒快,术后并发症少。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全麻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与全麻比较 ,评价小儿腹部手术时硬膜外阻滞的可行性。方法 :1 1 6例腹部手术患儿 ,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接受硬膜外麻醉 (Ⅰ组n =68)或全麻 (Ⅱ组n =48)。Ⅰ组在基础麻醉下行硬膜外置管 ,注入 0 .8%~ 2 %的利多卡因维持麻醉 ;Ⅱ组在快速诱导下气管插管 ,行静吸复合全麻。均常规监测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于不同时点分别抽取静脉血 5ml,测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及皮质醇的变化。记录术中肌紧张、鼓肠例数 ,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Ⅰ组成功率达 98% ,无一例全脊麻发生 ,与Ⅱ组相比生命体征相对稳定、苏醒快。结论 :小儿硬膜外阻滞不仅镇痛完善、肌肉松弛、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 ,而且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一般情况尚好的患儿可积极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