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的上消化道病变表现。方法将286例肝病病人分为肝硬化组(186例)和慢性肝炎组(68例)、急性肝炎组(32例),分别观察胃镜下胃粘膜改变特征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道溃疡及糜烂性胃炎浅表性胃炎、HP阳性等均为病毒性肝炎的常见上消化道表现。门脉高压性胃病多发生在胃底、胃体;溃疡多发生于胃窦及球部。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胃粘膜糜烂的范围和程度与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相关。结论病毒性肝炎上消化道病变表现复杂多样,可独立存在,亦可二种以上形式并存。它对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均有一定参考价值。故应常规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3.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学诊断胡锡琪(上海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200032)近30年来对慢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这和广泛应用肝穿刺活检是分不开的。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医院已把"肝穿"作为诊断和研究慢性肝炎的重要手段及常规步骤。现将上医大病毒性肝炎研...  相似文献   

4.
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我科于1992年12月至1997年11月收治重型肝炎345例,除74例自动出院外,余271例中死亡188例,病死率为69.4%。现就其对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按1995年5月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北京)诊断标准,对271例重型肝炎重新统一诊断、分型。其中急性重型10例(3.7%),亚急性重型19例(7.0%),慢性重型242例(89.3%)。男253例(93.4%),女18例(6.6%)。年龄4个月至81岁。其中20岁以下10例(3.7%),21~40岁60例(22.1%),41~60岁164例(60.5%),60岁以上37例(13.7%)。  相似文献   

5.
6.
重型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预后差、病死率高的一种类型。近年来病死率仍在60%以上。目前许多学者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针对肝细胞再生、抗病毒等方面不断进行研究,取得进展,提高了治愈率。笔者复习部分文献综述如下。 1 肝细胞生长素应用 肝细胞生长素是从乳猪新鲜肝脏提取的小分子量多肽类活性物质,均分子量为10685D,重分子量为11350D。主要机理:①刺激肝细胞合成DNA,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②提高枯否氏细胞功能,降低循环内毒素水平。③抑制内毒素对肿瘤坏死因子的诱生作用。④抗纤维化作用。⑤其他作用。有报道肝细胞生长素可提高血清雌二醇水平,增加氨基酸的摄取,有利于促进肝细胞生长。董祥家等报道[3]:用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在降低血清总  相似文献   

7.
8.
重型病度性肝炎(急性重型和亚急性重型)发病机理复杂,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影响死亡的因素较多,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81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死亡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生化指标和临床综合指标进行简述,阐明其在诊断,病情进展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若干因素邹桂舟余鑫之刘家琴赵风培我院于1989年1月~1994年12月共收治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312例,其中死亡194例,病死率62.2%。通过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对比分析,探讨影响重肝预后的主要因素,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1.
18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改变与心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8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重型肝炎1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46例,慢性重型肝炎129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9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同时检测心肌酶谱,并对以上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型病毒性肝炎能引起心电图显著异常,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ST-T改变、Q-T间期延长、QRS波低电压等。观察组肌酸激酶(CK)明显升高的患者,其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CK正常者,尤其是重肝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合并ST和(或)T波改变时,CK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结论心电图可以作为重型病毒性肝炎心脏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临床应密切关注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天津市报告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构成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掌握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临床谱构成,使用调查结果推算临床谱发病率及修正乙肝报告发病率.方法 根据2005年疫情网络报告乙肝病例数,每月初按上月地区发病不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病例统一填写天津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用Excel软件输机并运用SPSS11.5统计.结果 急性乙肝构成为36.51%,重型肝炎为4.33%,慢性肝炎为48.81%,淤胆型肝炎0.08%,乙肝肝硬化10.27%;修正急性肝炎发病率为19.05/10万.结论 修正急性乙肝发病率远低于疫情报告发病率;乙肝临床谱构成仍以慢性病例为主;建议加强医疗机构乙肝的急、慢性病例分类报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HGMUE)的内镜检出率、内镜下表现和合并症.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消化内镜中心经电子食管胃镜检查且诊断为HGMUE的患者资料.分析HGMUE的检出率、内镜下表现和合并症.结果 51326例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中,375例诊断为HGMUE,检出率为0.73%.内镜...  相似文献   

14.
高英丽  朱京慈  王庆军 《护理研究》2006,20(25):2275-2278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胃黏膜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重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A组)、单纯损伤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伤后6h、12h、24h、48h、72h胃黏膜组织及其线粒体内腺苷酸池含量的变化。[结果]B组各时相点胃黏膜组织及其线粒体内三磷酸腺苷(ATP)与总腺苷酸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或P<0.01),胃黏膜组织能荷(EC)无明显变化,胃黏膜线粒体能荷水平在伤后6h、72h显著低于C组(P<0.05或P<0.01)。而A组胃黏膜组织及其线粒体内ATP与总腺苷酸含量较B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胃黏膜线粒体能荷水平在伤后72h较B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可导致胃黏膜组织及其线粒体内能量代谢紊乱,早期肠内营养可能通过有效增加胃黏膜的能量贮备,来实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从而减轻急性胃黏膜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血浆置换技术,探讨其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内毒素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血浆置换治疗,于血浆置换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24小时,48小时分别抽血测血清内毒素(ET)、TNFα及IL-6的水平。结果:重型生地炎患者血清内毒素、TNFα、IL-6的水平明显升高,血浆置换治疗结束时血清内毒素、TNFα、IL-6的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后48小时内毒素、TNFα、IL-6的水平有所上升,但存活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死亡组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能有效清除重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内毒素和炎性介质,治疗后血清内毒性和炎性介质的水平动态变化可能是判断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其肝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性)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予以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应用腺苷蛋氨酸予以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4个星期的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予以治疗,较腺苷蛋氨酸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脑^99Tc^m-2β[N,N’-双(2-巯乙基)乙撑二胺基]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99mTe—TRODAT-1)SPECT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transporter,DAT)显像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早期PD患者(Hoehn-Yahr1级12例,2级9例)及15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Te-TRODAT-1SPECT脑显像,剂量为740MBq。应用计算机感兴趣区技术及2个数学模型分别计算早期P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双侧纹状体体积(V,cm^3)、质量(W,g),代表相应部位的多巴胺转运蛋白功能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SPECT扫描示DAT核素密度集中于双侧纹状体呈红色,左右基本对称,双侧纹状体貌似“熊猫眼”。早期PD患者双侧纹状体DAT核素分布不均匀,形状各异,其体积和质量均低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PD患者症状对侧纹状体体积和质量均显著低于症状同侧(P〈0.01);Hoehn—Yahr2级PD患者双侧纹状体DAT体积和质量均低于Hoehn—Yahr1级PD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DAT数量减少是PD发病的重要环节之-,^99mTc-TRODAT-1脑SPECT显像有勖于PD的早期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γ-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常规治疗做对照,观察应用注射用重组人γ—干扰素(IFN—γ)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随机分配入IFN—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进行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B超检查,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入组4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用药6个月后,IFN—γ治疗组较常规治疗对照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明显下降,未观察到严重副作用。结论 IFN—γ有一定的抗肝纤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内镜微波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胃黏膜脱垂(GMP)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17例GM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8例(先药物后微波组)和B组59例(药物 微波治疗组),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117例患者88例HP阳性,感染率75.2%.A组43例HP阳性患者抗HP治疗,治愈8例,治愈率18.6%(8/43),有效24例,总有效率74.4%(32/43),15例HP阴性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复查胃镜或钡餐无变化;50例胃黏膜脱垂患者经药物治疗不消失者,采用微波治疗后治愈42例(84.0%),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B组采用药物 微波治疗GMP治愈50例84.7%(50/59),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57/59),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5例出现轻微上腹部隐痛,3例出现黑便,但均在术后治疗1周内症状消失,共治疗GMP 156条.[结论]GMP与HP感染有关,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欠佳,内镜微波联合抗HP治疗GMP疗效确定,而且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3种病因所致儿童上消化道溃疡临床和内镜形态特点,为儿童上消化道溃疡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35例上消化道溃疡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通过胃镜检查,观察3种病因所致上消化道溃疡内镜形态特点.其中,25例患儿取病变部位黏膜组织行病理检查,所有病例均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发病年龄最大,以中上腹痛为主,多伴有柏油样便,胃镜检查显示病变均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深浅不等,底部被覆白苔、黄白苔或血痂,多伴有球腔变形;腹型过敏性紫癜相关性溃疡年龄次之,多表现为全腹痛或脐周痛,可为黑便、血水样便或果酱样便,胃镜检查显示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较弥漫,多发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出血、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降部病变为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发病年龄最小,均为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呕吐,呕吐咖啡样物,胃镜检查显示病变均见于胃窦部,溃疡较表浅,周围黏膜充血水肿.结论 3种不同病因所致儿童上消化道溃疡临床及胃镜表现不同,据此可为儿童上消化道溃疡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