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通径分析在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通径分析在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中的应用。方法 对4882名山西省普通高校一,二,三年本专科大学生,进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防御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LC-90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杀态度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的调查,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结果 心理疾病倾向,精神质是自杀意念的主要影响因素,人格是自杀意念的基础性因素,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作用虽小却起到“扳机”作用。结论 应用通径分析能计算出复杂的影响因素对自杀意念的作用大小,并能初步推断出对自杀意念的作用路径形式。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部分大学生自杀意念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大学生的人格、应激、生活事件、心理症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开展自杀意念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防御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杀态度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山西省普通高校一-三年级4882名本、专科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高度负性生活事件中可产生自杀意念;心理健康且没有负性生活事件诱发的大学生不会产生自杀意念。心理症状严重且有精神质的大学生即使没有负性生活事件的诱发,也可产生自杀意念。结论 心理症状、精神质是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因素,而负性生活事件是自杀意念的诱发因素,但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薛朝霞  梁九清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71-1073,1076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路径模型图,为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某医科大学928名大学生施测生活事件量表(ASLEC)、冲动人格问卷(BIS - CV)、应对方式问卷(CSQ)和自杀意念量表(SIOSS),并进行相关和复回归分析,探讨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复回归结果显示:有6条路径显著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应对方式对自杀意念产生直接影响;冲动人格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自杀意念;生活事件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的中介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结论 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医学院学生自杀意念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学院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并分析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Beck抑郁问卷、Beck焦虑量表、Beck无望感量表、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杀态度问卷、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对华北某医学院1~3年级2 493名本科生进行现场调查,了解自杀意念发生率.采用单因索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 有5.56%的医学生报告最近1年内有自杀意念,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自杀意念报告率(7.24%)高于非独生子女(4.8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独生子女、抑郁、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杀持肯定态度.结论 心理障碍和负性生活事件等是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自杀意念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生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与人格特征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吉林和浙江6所高校的1 244名学生,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童年期负性事件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6.64%,自杀意念得分女生(8.47±2.20)高于男生(5.92±1.25),农村学生(7.90±0.92)高于城市学生(5.68±1.16)。有84.57%的大学生至少经历过1种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精神质、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内外向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4,0.42,0.65,-0.58,P值均<0.01)。精神质、神经质在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和大学自杀意念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路径系数分别为0.43,0.54,效应量分别为13.19%,39.33%。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及人格特征密切相关,人格特征在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了解深圳青少年学生自杀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深圳初、高中各2所,采用自杀意念问卷、自杀态度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抽取学校的在校一、二年级2 380名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初步探讨自杀行为与自杀态度、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性别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深圳青少年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尝试报告率分别为35.9%,2.1%和1.1%.模型的主要指标(x2/df=10.470,GH=0.908,RMSEA =0.063)显示方程模拟较好.自杀计划对自杀尝试起直接作用(作用大小为0.35),自杀意念、自杀态度、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和性别特征对自杀尝试起间接作用(间接作用为0.036).自杀尝试的危险因素排序为自杀计划(61.21%)>自杀意念(17.41%)>生活事件(6.21%)>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3.62%)>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2.59%)>性别特征(2.41%);保护因素的排序为社会支持(6.03%)>自杀态度(0.52%).结论 深圳青少年学生自杀计划和自杀意念对自杀尝试的影响作用占近80%,尽早识别青少年学生的自杀风险对于预防自杀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杨新国  黄霞妮  孙盈  段修云 《现代预防医学》2015,(6):1052-1054,1088
目的探究大学生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自杀意念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广西大学和广西财经大学的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发放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结果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为28人,占总人数的9.4%。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中介模型检验各项拟合指数良好,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率为17.9%。结论生活事件直接影响自杀意念,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可以通过社会支持来减少因生活事件所产生的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自杀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8所高校共20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评抑郁量表、自杀意念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大学生终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33.2%,最近1a自杀意念发生率为8.5%,当前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7%。影响自杀意念发生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自评心理健康状况、抑郁水平、消极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结论自杀意念在广州市大学生中的发生率高,应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采取措施,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防止自杀意念转变为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采用Beck抑郁问卷、主题统觉测验中国修订版(TAT-R,C)、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自杀态度问卷(QSA)、生活事件量表(LE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97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97例患者中,1周内出现自杀意念的抑郁症人数为59例(29.95%)。主题统觉测验中的负性欲求(包括自我攻击、消极)、HAMD中认知障碍因子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自杀态度的F1、F2、F4因子为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结论鼓励患者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能有效地降低自杀意念的出现,预防自杀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2020年8月—2022年8月,选取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500名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法调查研究对象个人情况、自杀意念情况、生活事件情况及社会支持情况。结果 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42例,占总人数的8.40%。单亲家庭、有失恋史、有性经历、有堕胎以及父亲文化程度低的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有自杀意念组的社会支持总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P<0.001),负性生活事件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0.001)。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总分呈正相关(r=0.561,P<0.001),与社会支持总分呈现负相关(r=-0.325,P<0.001)。回归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受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影响,减少负性生活事件,提高社会支持系统,可有效降低大学生产生自杀意念,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李艳兰 《中国公共卫生》2011,27(9):1075-1076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A型人格和防御方式特点及关系。方法整群抽取江西某高校406名大学生,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A型行为类型问卷和防御方式问卷(DSQ)进行调查。结果11.8%的大学生存在自杀意念;有自杀意念组A型行为发生率为54.2%,高于无自杀意念组的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自杀意念组在时间匆忙感、竞争敌意、A型人格总分、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防御机制上得分〔(15.81±3.4)、(13.65±3.09)、(29.46±5.63)、(4.91±1.00)、(4.66±0.53)〕高于无自杀意念组〔(11.72±3.56)、(11.83±3.40)、(23.54±6.03)、(3.80±0.76)、(4.43±0.60)〕,在成熟防御机制(5.30±1.02)上低于无自杀意念组(5.61±0.8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时间匆忙感、竞争敌意、不成熟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对自杀意念各因子及总分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受A型人格及防御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人格问卷、防御、应对与完成认知作业之间的关系,为自杀早期干预提供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自杀意念者和对照各112名,应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防御方式和简易应对方式等问卷调查,通过DDX-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仪对大学生224名分别测定简单反应时、敲击速度、记忆、稳定性等认知任务.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心理测量和认知作业各项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觉简单反应时的平均时间和错误次数与自杀意念、神经质、精神质均呈正相关(P<0.01),利手手臂稳定性得分与自杀意念、神经质、精神质呈负相关(P<0.05).结论 利手手臂稳定性得分、视觉简单反应时中的平均时间和错误次数与自杀意念有相关关系,其内在联系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安徽省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与生活质量、负性生活事件和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Beck自杀意念调查表(BSS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青少年生活事件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安徽省普通高校3517名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自杀意念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安徽省大学生一周内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4.1%,女性、单亲家庭、有躯体残疾的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5.96%、23.79%和25.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低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较低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是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安徽省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高校教育者和相关部门应针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探讨心理健康状况、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其影响,为大学生自杀预测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及一般情况问卷,对沈阳某医学院大一至大三年级992名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1%;有无自杀意念医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总分分别为(45.62±11.71)和(38.27±9.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4,P=0.000);有自杀意念者在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健康适应因子的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自杀意念组主观支持得分(19.24±3.57)分,支持利用度得分(6.78±1.72)分,支持总分(32.85±5.71)分,均低于无自杀意念组的(20.54±3.65)、(7.71±1.86)、(36.27±5.7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症状自评量表调查结果显示,有自杀意念医学生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各因子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的医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自杀意念在医学生中有一定的发生率,社会、心理因素对医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有自杀意念高中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方法 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及中文版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对1 577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高中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8.90%(n=298)。22.82%(n=68)的有自杀意念高中生存在情绪和行为问题,且有自杀意念高中生的困难总分、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和同伴交往问题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亲社会行为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有自杀意念组中,女生情绪问题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高二学生同伴交往问题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学生(P<0.05)。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亲密度、矛盾性、组织性和控制性是有自杀意念高中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结论 有自杀意念高中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家庭环境对其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