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观察湿阻病人给予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大量湿阻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运用经验方进行治疗。结果:湿阻病人在正确的中医药诊疗过程中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结论:湿阻病人在经过准确的辨证分型,给予中医药治疗效果明显,和饮食,起居规律对预防湿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辨证论治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精髓 ,如今在中西结合的形势下 ,许多从医者 ,尤其是从医的时间较短的易受西医理论影响 ,忽视辨证论治。笔者就个人临床经验 ,通过两个医案来谈谈辨证论治的临床体会。时治一肾炎患者王某 ,男性 ,38岁。诊断紫癜性肾炎 ,予强的松(40mg)治疗一周 ,即出现心烦失眠、心悸、手抖 ,吾未详加辨证 ,便先后治以清心除烦 ,养心安神 ,安神定惊 ,熄风化痰 ,平肝潜阳等均不奏效 ,故细加辨证 ,察其舌暗红、苔黄厚腻 ,诊其脉弦滑而数。结合患者尚有纳呆 ,口干不欲饮、呕恶 ,辨证为湿蕴脾 ,故治以清热利湿 ,化湿醒脾 ,遂投苍术 1 0…  相似文献   

3.
笔者临床辨治多种疾病效果较好,体会如下. 1 背部灼热 患者,女,83 岁.1 个多月前生气后感上背部有灼热感,范围约碗口大小.以后每日如此,白天热重、夜间稍缓.平素易怒,操心家事较多.3 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灼热区在背部正中第6、第7 胸椎处,局部无叩压痛.舌质稍红、中后部少许腻苔,脉弦.胸椎正侧位X 片示全胸椎退行性变,第6、第7 胸椎无特殊.辨证为肝气郁结.治以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用中药配方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陈皮6g,柴胡6g,川芎6g,香附10g,枳壳6g,炒白芍10g,甘草3g.开水冲服,7剂,每日1剂,1日2次.服4剂后灼热感消失,舌淡红、腻苔退净,脉象稍柔.继服3剂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仁汤加味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三仁汤加味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6. 7%,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73.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疗程结束后2组在症状积分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三仁汤加味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6.
湿热咳嗽辨证论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敖素华 《四川中医》2005,23(6):13-14
湿热咳嗽是感受湿热邪气,肺失宣降引起的咳嗽,常见于素体湿热内盛的患者。舌象是诊断湿热咳嗽最具特异性的指标。清热化湿、轻宣肺痹是治疗湿热咳嗽的大法。  相似文献   

7.
吴军  史丽 《国医论坛》2005,20(5):7-8
冠心病是中年以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胸部特殊性疼痛、心悸、胸闷等症状,属于中医学“心痛”、“真心痛”、“心痹”、“胸痹”等范畴。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冠心病的发病与年龄关系较大,多在40岁以上,这与《内经》所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的描述吻合。人过四十,脏腑机能逐步衰退,气血阴阳愈显不足,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代谢性疾病 ,其发病原因除遗传因素外 ,与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立论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 ,2型糖尿病湿热中阻证为数不少 ,以湿热论治糖尿病有着重要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意义。现结合医家论述及文献报道 ,就糖尿病湿热中阻证的认识 ,临床表现及治法作一论述。1 对糖尿病湿热中阻证的认识脾胰相关 藏象学说中的“脾”作为解剖单位 ,包括现代医学的脾和胰脏。有关“脾”的形态 ,历代医家论述颇多。《脾胃论》云 :“脾长一尺 ,掩太仓”。《医林改错》谓 :“津管—物最难查看 ,因上有总提遮盖 ,…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湿热中阻证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成群 《中医药学刊》2003,21(2):311-31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清中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在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湿热中阻型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清中汤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清中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胃炎,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董滟  蒲蓉  雷敏 《四川中医》2005,23(12):15-16
通过对痰湿同源异流及痰热与湿热所病脏腑不同的阐述,结合老年人体质特点,提出老年咳嗽湿热中阻新证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郭勇  江海松 《世界中医药》2007,2(4):220-221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中医师陈意老师,平素忙于诊务,少有暇时著述、撰文,然吾等弟子有幸随其学习,听其教诲,对其学术经验及观点有所记录。今就其对湿热中阻证的治疗,略陈一下。1病因病机湿热中阻证是湿阻病的一种,其中湿热的生成分外入与内生。外入因湿热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侵犯胃肠,影响脾之运化,即呈湿热之候。内生则因恣食生冷、过食肥甘,太阴受伤,故致脾阳不振或脾气虚损,失其健运之职,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的输布代谢发生障碍,而致水液不化,聚而成湿,湿郁日久而化热;或情志不遂,肝失条达,肝气郁结,郁而化热,肝热与脾湿互…  相似文献   

13.
论胃痛的湿热中阻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胃痛是临床常见病。病机涉及阴阳、寒热、虚实、气血等诸多因素。一般文献多从寒邪犯胃、食积伤中、肝郁气滞、脾胃不足及瘀血留阻等证型论治。笔者临床观察,胃痛以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清中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4月进行治疗的84例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清中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显效25例,占比为59.5%,有效15例,占比为35.7%,无效2例,占比为4.8%;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9例,占比为45.2%,有效12例,占比为28.6%,无效11例,占比为26.2%。研究组总有效率95.4%,对照组总有效率73.8%,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的患者采取清中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进行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湿热中阻型)应用清中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湿热中阻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予清中汤加减联合方案,分析两组症状改善时间、中医症状评分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腹痛消失时间(11.35±2.19)d、饱胀消失时间(11.18±1.85)d、反酸消失时间(11.03±1.86)d、胃黏膜恢复时间(12.53±1.86)d,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腹痛评分(0.53±0.23)分、反酸评分(0.59±0.26)分、饱胀评分(0.61±0.25)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6.66%(3/45)与对照组的8.88%(4/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湿热中阻型)应用清中汤加减治疗,能有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改善中医症状评分,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针灸和药物 ,虽于治疗形式上各不相同 ,但在中医理论和基本法则上是相同的 ,并具有疗效一致的特点。所谓“针药同理”就是这个意思。但由于针灸的施治方法、治疗工具、作用部位、发挥疗效途径等与一般药物的差异。从而就必须有针灸论治本身所特有的具体内容。为使这些内容的条理化、规范化 ,结合病历的书写。提出以下几点个人临床体会 ,不当之处请指正。1 论治特点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经》成书的时代 ,针灸就比方药发达 ,已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完整体系 ,并具有高度的整体观念 ,即把人体内外环境看作完全整体的一种疗…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在祖国医学属于消渴的范围。消渴之名,首见《内经》。《素问.阴阳别论》篇说:“二阳结谓之消”。《灵枢.五变论》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并指出“胃热则消谷,消谷故善饥”的理论。消渴有两种不同涵义。如《伤寒论》中的消渴,是指口渴欲饮水而言;《金匮要略》则立消渴专篇,提出“三消”症状及补肾治法。到了唐宋以后,如《外台秘要·消渴消中》篇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说:“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儒门事亲。刘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临床治疗观察自拟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湿热中阻证的疗效作用。方法:将120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自拟方免煎制剂治疗,二周一个疗程;对照组60例,西药治疗,两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运用中医方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6例糖尿病患者,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西药治疗)与观察组(中药治疗),每组患者各有43例.结果 对照组43例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是69.77% (30/43)明显小于观察组的93.02% (40/43),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中医方法治疗糖尿病能够良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防治并发症,不良反应极小,疗效满意,适合用于临床治疗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腻苔在临床上极常见。《舌诊研究》谓 :“以放大镜观察 ,可见腻苔之丝状乳头数目及其分枝增多。其中包埋着很多粘液及食物颗粒。”中医认为苔腻为湿浊内蕴。多见于湿浊、痰饮、食积、顽痰等病变。肺为水之上源 ,宣发水津 ;脾主运化精微 ,输布水液 ;肾为水脏 ,主行气化 ;肝主疏泄 ,调达气机 ,四脏功能失调会影响水液代谢功能的正常。水湿痰浊 ,泛溢于舌 ,而且腻苔。苔腻源于湿 ,治则本依清化、芳化、燥湿、淡渗等法。临证辨清腻厚薄 ,苔色变化 ,参其证候 ,对审定脏腑之寒热虚实很有价值 ,并有利于辨证施治。笔者就辨治腻苔之体会录此 ,与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