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临床上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快速性心律失常[1]。治疗效果欠佳,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对AF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的研究仍然是目前心律失常领域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发现心房重构是AF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2-3],心房肌细胞相关离子通道变化在心房电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mall conductance Ca2+-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尤其多见于老年人。年龄一直被认为是AF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研究发现,心房重构(atrial remodeling,AR)是增龄性AF得以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因素,心房肌细胞相关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及其通道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在心房电重构(atrial electrial remodeling,AER)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增龄引起心房离子通道重构与AF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在甲状腺素诱导的心房电重构和离子通道重构中的作用,探讨RAS阻断剂对甲状腺素诱导的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4组(n=10):正常对照、甲状腺素、贝那普利及厄贝沙坦干预组。腹腔注射左旋甲状腺素(Levothyroxine,L-Thy)建立兔甲状腺素毒性模型,贝那普利组和厄贝沙坦组同时给予贝那普利或厄贝沙坦。4周后,通过心内电生理仪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连续高频刺激诱发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评价心房频率适应性和AF诱发率,荧光定量PCR检测L型Ca2+通道(Cav1.2和Cav1.3亚基)和Ito电流相关亚基(kv1.4、kv4.2和kv4.3)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型Ca2+通道α亚基和kv4.2蛋白表达。结果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明显降低AF诱发率并明显改善高甲状腺素诱导的频率适应性变化。贝那普利组(76.63±4.44)ms和厄贝沙坦组(79.00±4.95)ms心房有效不应期较甲状腺素组(75.13±5.41)ms无明显延长(P>0.05)。L型Ca2+通道蛋白表达在贝那普利组(1.15±0.24)和厄贝沙坦组(1.08±0.17)明显高于甲状腺素组(0.56±0.11)(P<0.01),但对高甲状腺素引起的Ito电流相关亚基变化无明显抑制作(P>0.05)。结论 RAS可能参与了高甲状腺素性诱导的心房电生理和离子通道改变,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可以改善L-Thy诱导的心房电重构和离子通道重构,并降低高甲状腺素致AF性。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易自发由阵发性向持续性乃至永久性发展,即房颤自稳现象,而心房电重构是房颤自稳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心房电生理改变.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mall 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 channels,SK通道)是近年发现的广泛分布于心肌细胞中的离子通道,具有对胞内钙离子高敏感性的特点.SK通道在心房肌细胞的电重构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促进房颤自稳并致使房颤持久化的机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旨在通过综述近年相关研究,总结SK通道促房颤自稳性的机制及相应的干预措施,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吴畏  许春萱 《医学综述》2006,12(24):1508-1510
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机制复杂。目前的研究表明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是心房颤动(AF)发生和持续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电重构、结构重构和收缩功能重构三种形式。传统的复律、抗凝、控制心室率治疗已不足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与此相应,抗心房重构治疗代表了AF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在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中抗重构治疗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AF)发病机制复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通过神经-体液、离子通道、信号转导等途径改善心房的结构重构和电重构,从而发挥抗AF作用。大量研究表明,ACEI和ARB在心脏结构异常的AF患者中有抗AF作用,且作用大小与剂量相关,联合其他抗AF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然而,在心脏结构正常的AF患者中抗AF作用尚存争议。ACEI和ARB通过神经-体液、离子通道等途径抗室性心律失常,但其能否降低病死率以及疗效是否与剂量有关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7.
周波  邓江红  张伟 《华夏医学》2006,19(3):597-600
心房颤动系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房重构是心房颤动发生和自我持续的核心环节,包括电重构、结构重构、组织重构、离子通道重构。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致心房电重构及相关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力军  姜华  丛洪良 《医学综述》2008,14(2):240-242
心房电重构指促进心房颤动发生与维持的任何电生理学性质的改变。近来,对电重构分子机制认识的最大进展在于明确了离子通道及细胞内钙离子稳态调节因子为心房异常电活动的分子决定子及它们在心房颤动时如何改变。在心房颤动的治疗中,许多药物(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钾离子通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抗心律失常特性和疗效与其预防和逆转电重构的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9.
杨铁勇  李霞 《新疆医学》2008,38(6):36-38
心房纤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引起心肌缺血、心肌损害、血液动力学改变及增加血栓栓塞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房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心房重构,包括结构及电重构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关键环絒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改善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从而降低了AF复发和发生.我们观察了高血压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复律后联合应用缬沙坦可明显减少房颤复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AF)的药物治疗仍是基本的治疗方式。最近提出了一些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例如心房选择性离子通道,其阻滞剂可以转复AF和维持窦性心律,且没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缝隙连接是又一新的作用靶点,其解耦联可以导致复极的不均一性,使部分缝隙连接开放可以抑制AF。心房离子通道、结构和电生理的重塑与AF的发生和维持有关,因此,抑制心房重塑可以延缓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房颤电重构的离子通道及结构重构的分子生物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AF)是心律失常领域的研究热点,房颤电重构、结构重构是心房颤动细胞电生理的主要表现。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F及快速心房起搏能引起心房电生理功能的改变,促使AF的发生和维持,这种现象称为心房电重构。电重构表现为心房动作电位时程(APD)及有效不应期(ERP)缩短,心房不应  相似文献   

12.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但对房颤产生的具体机制缺乏统一的观点。尽管研究发现细胞内钙超载导致心房肌发生了电生理重构,引起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但对房颤早期心房肌细胞内是否存在钙超载仍缺乏直接证据。本文通过建立兔的快速心房起搏(rapid atrial pacing,RAP)模型,检测不同时相点心房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和L-型钙离子通道的基因表达改变,为揭示房颤早期的电生理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房肌细胞内Ca2 超负荷及Ca2 调控蛋白在心房颤动(AF)时心房肌电重构中的作用。方法:测定10例慢性AF患者和6例对照组心房肌细胞内Ca2 含量和细胞膜L型Ca2 通道、肌浆网钙泵、磷酸受纳蛋白、兰尼硷受体和肌集钙蛋白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F患者心房肌细胞内Ca2 含量提高4.4倍;细胞膜L型Ca2 通道mRNA表达下调33%;肌浆网钙泵mRNA和蛋白质表达分别减低34%和27%;兰尼硷受体mRNA下调21%(P<0.05~0.001);磷酸受纳蛋白mRNA和蛋白质表达及肌集钙蛋白的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频率相关的细胞内Ca2 超负荷可能是AF电重构的始动因素,心房肌Ca2 调控蛋白异常是Ca2 超负荷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在AF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晓芸 《医学综述》2011,17(21):3217-3219
心房颤动的(简称房颤)发生机制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近年来,各种学说机制并存,其中电生理机制学说多见。分布于心肌细胞上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离子通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致离子通道重构,从而影响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导致心房电重构,进而增加房颤的易患性。其中以钾离子通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房颤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较为深入。  相似文献   

1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2):957-960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及其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包括导管消融在内的新的治疗方法的发展,房颤的治疗仍然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目前关于房颤的发生机制研究表明,房颤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涉及心脏的电生理机制和心脏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心房重构在房颤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心房的重构包括心房结构重构的电重构,心房重构早期表现为以电生理及离子通道特征发生变化的电重构,晚期表现为细胞外基质和心房肌等的淀粉样变、纤维化等组织结构改变的结构重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和血管紧张素-(1-7)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1-7)可在房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本文以上述研究为背景,血管紧张素-(1-7)与房颤过程心房结构重构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对人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梁延春  贾国良  王海昌  张清  张殿新  刘兵 《医学争鸣》2001,22(21):2015-2016
0 引言 在动物实验中 [1 - 3 ] ,均证实快心房率能导致心房电重构 (AER) ,表现为心房有效不应期 (ERP)缩短、ERP频率适应不良等 .这些改变有助于房颤 (Af)的诱发和维持 .临床AF的很多特点都与频率依赖的 AER有关 .临床观察到多种心房参与快频率激动 ,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和房扑 (AF)等 ,均与 Af有关 [4- 6] .推测这些心房参与的快频率激动是通过介导 AER来促进 AF易于发生的 .有资料显示AF引起的 AER与 Af引起的 AER十分类似 [7] .但在人类对于阵发性 AVNRT对心房电生理影响的研究较为少见 .本研究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17.
巫辰  王耀晟 《上海医学》2022,(6):428-433
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EAT)是位于心肌和脏层心包之间的脂肪组织。大量研究显示,EAT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主要原因是EAT可促进心脏结构重构和电重构,从而导致AF的发生。EAT促进心脏结构重构的机制主要包括心肌纤维化、胶原基质沉积、心肌细胞凋亡和组织结构损伤;而电重构主要涉及离子通道和细胞钙稳态异常变化及电传导特性改变。此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EAT中基因表达差异及肥胖所致EAT蓄积等均是AF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从EAT所致的心脏结构重构和电重构两个方面讨论EAT导致AF发生的机制,并归纳近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环孢素A(cyclosporineA,CsA)对心房颤动(AF)大鼠心房有效不应期(ERP)、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F组、AFCsA处理组。除对照组外,采用乙酰胆碱-氯化钙药物经尾静脉注射法构建AF大鼠模型;对照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AFCsA处理组饮食加5mg·kg^-1·d^-1CsA;对照组和AF组每天胃内注入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心电图检测AF持续时间;测定心房ERP;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MMP-2及TIMP-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F组心房ERP明显缩短(P〈0.01),血清中MMP-2水平明显增高,TIMP-2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AF组比较,AFCsA处理组AF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心房ERP明显延长(P〈0.01),血清中MMP-2水平明显降低,TIMP-2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CsA具有抗AF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延长心房ERP从而改善大鼠心房电重构。以及调控MMP-2及TIMP-2表达而改善大鼠心房结构重构。  相似文献   

19.
洪波 《九江医学》2008,23(3):30-31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为0.4%-2.0%,是常见心律失常,如不及时转复可形成左房血栓导致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异常、心房电生理重构,因此尽快恢复窦性心律并得以维持是治疗目标,本文随机对照研究胺碘酮和心律平治疗阵发A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与心房重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尤其持续性房颤可显著降低心功能,严重时可造成脏器栓塞,甚至致死。AF的发生与维持机制复杂,至今仍是心律失常领域中的顽疾。目前研究显示AF是一种自我延续性心律失常,即AF可诱发AF(AFbegetsAF),其中的主要机制是AF引起了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血管紧张素Ⅱ(AngH)拮抗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其对心脏、血管重构的影响已被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