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51323 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转移的治疗方案和手术命名(2004年,大连),051324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瘘的预防及处理,051325 放疗联合瘤内注药治疗颈转移癌疗效观察,051326 颈清扫术治疗晚期颈转移癌的远期效果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051327 强负压吸引治疗8例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瘘。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方式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83~1993收治的2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根治原发灶的同时,对颈部淋巴结阴性(N0)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颈部淋巴结阳性(pN1)患者行颈清扫术,并对转移淋巴结进行分区(Ⅰ~Ⅵ区)研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总的5年、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8%和89.5%,累积颈部复发率分别为8.3%和11.1%.首次治疗时,全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60.9%(123/202).原发灶肿瘤无包膜以及多发病灶对颈部转移有显著影响.多数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累及多个分区(81.3%),转移淋巴结主要分布在Ⅱ、Ⅲ、Ⅳ和Ⅵ区.pN1 b患者远处转移显著增多,预后较差(P均<0.05).结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N0患者可观察,不主张做选择性颈清扫术,单纯Ⅵ区转移患者,也不主张做选择性颈清扫术,有对侧颈转移的患者,清扫范围应包括Ⅱ、Ⅲ、Ⅳ、Ⅴ和Ⅵ区.  相似文献   

3.
口腔鳞癌具有较高的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率,然而,临床上对早期患者颈部淋巴结的处理还存在较大争议.从肿瘤原发灶浸润厚度、影像学方面探讨早期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对肿瘤原发灶浸润厚度>4 mm的患者,结合肿瘤影像学检查,建议行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戴群 《实用癌症杂志》2002,17(4):402-403,406
目的:研究影响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应用临床病理指标分析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无关;肿瘤大小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大小,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与术后发生转移无关,分化程度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结论:对于肿瘤直径大的舌鳞状细胞癌应积极采取病灶切除及颈淋巴结清扫术,肿瘤分化程度低者术后易出现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5.
颈、甲状腺     
头颈部肿瘤近距离超分割放疗的临床研究;超声在头颈部恶性肿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F1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淋巴道转移关系研究;甲状腺结节钙化的临床意义;甲状腺切除联合同期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分化型甲状腺癌126例临床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作为治疗与预防头颈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首要方法,颈淋巴结清扫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日趋规范合理。但是,由于头颈恶性肿瘤的种种特殊性导致其颈部淋巴结转移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头颈外科医师在施行原发灶手术时,往往会面临是否需要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如何确定颈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困惑。根据常见头颈恶性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特性及手术对患者的创伤程度,梳理出当前较为规范的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式,为头颈外科医师提供参考,有助于改善头颈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治疗和预防的总体效果。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少有专门报道。本研究分析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3年1月—2003年12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胸段食管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患者1 131例,对术后病理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376例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3.2%,其中胸上、中及下段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3.7%、33.0%和16.0%。单因素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病变X线长度、pT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P<0.05),但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只与肿瘤部位、p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P<0.05)。颈段食管旁淋巴结转移最多见,其次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颈深淋巴结及咽后淋巴结转移少见;胸上、中及下段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数占该段淋巴结总转移数的比率分别为57.7%、32.0%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段食管癌右颈部淋巴结转移多于左颈部。结论:影响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独立因素是肿瘤部位、p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数;颈段食管旁淋巴结转移最多见,其次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颈深淋巴结及咽后淋巴结转移少见。  相似文献   

8.
口底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o ZM  Zeng ZY  Xia LP  Chen FJ  Zhang Q  Chen WK 《癌症》2002,21(9):979-982
背景与目的:口底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口底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点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根治性治疗的79例口底鳞癌病例,比较其临床和病理阳性淋巴结分布差异;比较临床淋巴结阳性组经根治性颈清扫术,上半颈清扫术术后颈部的复发率和临床淋巴结阴性组经根治性颈清扫术,上半颈清扫术,颌下三角清扫术的复发率,及临床观察组颈部的复发率。结果:临床和病理阳性淋巴结分布都以Ⅱ区为主,分别占61.8%和40.0%。其次是Ⅰ区和/或Ⅲ区,而Ⅳ,Ⅴ,Ⅵ区则极少;临床淋巴结阳性组中根治性颈清扫术术后颈部的复发率低于上半颈清扫术者,但无统计学意义(X^2=3.403,P=0.065);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组中上半颈清扫术,颌下三角清扫术,临床观察等方法处理的颈部复发率分别是11.1%(1/9),40.0%(2/5)和23.5%(4/1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54,P=0.46)。结论:口底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分布主要在Ⅰ、Ⅱ、Ⅲ区;临床颈淋巴结阴性者宜进行Ⅰ、Ⅱ、Ⅲ区(上半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可通过示踪法确定前哨淋巴结(SLN)并进行活检来评估头颈部肿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而指导颈淋巴结清扫术的进行。常用示踪法有染料识别法、放射性核素示踪法或二者联合应用法,常用染料示踪剂有异硫蓝、专利蓝和美蓝3种,常用核素示踪剂为^99mTc。SLNB在乳腺癌研究中应用较广,近年来已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
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可通过示踪法确定前哨淋巴结(SLN)并进行活检来评估头颈部肿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而指导颈淋巴结清扫术的进行。常用示踪法有染料识别法、放射性核素示踪法或二者联合应用法,常用染料示踪剂有异硫蓝、专利蓝和美蓝3种,常用核素示踪剂为~(99m)Tc。SLNB在乳腺癌研究中应用较广,近年来已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T1、T2No舌活动部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1、T2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点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医院133例T1,T2No舌活动部鳞癌病例,根据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分布探讨早期舌鳞癌的转移规律;分析选择性全颈淋巴结清扫术和区域性颈淋巴清扫术的预后。结果:133例早期舌鳞癌中32例发生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转移率是24.1%,隐匿性颈淋巴结主要分布在leveⅡ(52.6%),其次是LeveII(36.8)%,再次是leveⅢ(7.9%),以及对侧leveII(2.6%),leveIV和V无隐匿性转移淋巴结存在。本组选择性全颈清扫组,区域性颈清扫组(leveII-Ⅲ)和未颈清扫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83.5%,76.9%和71.0%,三组两两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1舌鳞癌中颈淋巴结清扫组与未行颈淋巴结清扫组的生存率分别为87.6%和80.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2舌鳞癌全颈清扫组,区域性清扫组和未行颈清扫组患的5年生存率为80.6%,74.1%和61.1%,全颈清扫和区域性清扫组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的5年生存率是78.2%。结论:T1、T2No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leveI,II和Ⅲ,T1舌鳞癌颈部以观察为主,T2宜施行leveI,II和Ⅲ(上半颈)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下转移性淋巴结及其他常见颈部淋巴结疾病在颈淋巴结解剖分区中的分布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9月共547例颈部肿大淋巴结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四类,记录淋巴结常规超声参数及其在颈部淋巴结解剖分区中的分布。结果 不同颈部淋巴结疾病在颈部淋巴结解剖分区中的分布状态不同。头颈部肿瘤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多分布于Ⅱ(62.00%)、Ⅲ(54.00%)及Ⅳ区(53.00%),锁骨下原发肿瘤的颈部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于Ⅴ(72.56%)、Ⅳ区(34.15%)。对特定肿瘤而言,还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区域。结论 超声检查可显示淋巴结疾病在颈部解剖分区中的分布情况。术前明确淋巴结疾病在解剖分区中的分布规律,可为临床的诊疗、手术术式及清扫范围提供更精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乳头状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提供依据。方法:1%亚甲蓝1.0~2.0mL于术前24h注射51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甲状腺结节或周围腺体,并在术中探查其颈部淋巴结蓝染的数目及分布,同时对蓝染的淋巴结及切除甲状腺结节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结果:51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甲状腺乳头状癌132例,蓝染淋巴结1246枚,淋巴结转移86.6%(1079/1246)。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常出现的区域为Ⅵ组、Ⅲ组与Ⅳ组,其次为Ⅱ组,Ⅰ组及Ⅴ组很少转移。32例行中央组清除术,53例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1例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除术,46例颈部无蓝染淋巴结而未行颈淋巴结清除。49例随访时间超过1年者,1年内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结论:亚甲蓝标定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的方法可行、可靠,术中根据淋巴结蓝染的分布并结合快速病理诊断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是较为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舌鳞癌肿瘤细胞浸润方式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 98例舌鳞癌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研究 ,按Anneroth的诊断标准对原发灶肿瘤前沿细胞生长方式进行分型 ,并对其颈淋巴清扫术标本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舌鳞癌中Ⅰ型 2 0例 ,Ⅱ型 38例 ,Ⅲ型 2 4例 ,Ⅳ型 16例 ,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0 ;10 5 2 % ;6 2 5 % ;81 2 5 % ,随着肿瘤浸润细胞从界限清楚到弥漫性生长 ,区域淋巴结转移率逐渐升高。结论 :肿瘤前沿细胞生长方式对区域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舌鳞癌浸润细胞呈Ⅲ型或Ⅳ型生长的N0 患者应采用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15.
分区性颈清扫术应用在cN0和cN1期口腔癌中的远期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颈淋巴结的处理与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探讨了分区性颈清扫术应用于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转移的远期效果。方法84例cN0或cN1期患者均接受了术前化疗,分区性颈清扫术及术后放疗,并复习文献对比多种术式的颈部复发率。结果84例中1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53例cN1中有10例为pN0,全组颈部复发率为13+2%。cN0中有6例出现隐性转移,该组复发率为6.5%。按是否侵犯包膜外颈部复发率分别是20.0%和10.3%。结论分区性颈清扫术在cN0和cN1期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上可以取代改良性颈清扫和全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喉癌颈淋巴结转移行颈清扫术后的疗效.方法:统计分析我院1990年6月至2000年6月资料完整的喉癌病例356例,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全喉切除73例,近全喉切除11例,喉部分切除256例,拒绝手术而接受放疗或放弃治疗16例(其中3例行气管切开术).术前颈部触诊、超声、CT、MR、细针穿刺及术中冰冻等方法确定转移淋巴结,同时或之后行颈淋巴清扫术共48例,其中N1 35例、N2 9例、N3 4例,术式:根治性颈清扫8例,改良根治性颈清扫13例(Ⅰ型1例、Ⅱ型4例、Ⅲ型9例,其中双侧清扫2例),选择性颈清扫27例(颈侧清扫17例, Ⅱ、Ⅲ区清扫10例 ),术后放疗60Gy5例,50Gy23例,40-46Gy8例, 12例未行放疗.结果:随访3年以上42例,随访5年35例.术后肿瘤原发部位复发3例,颈部复发6例(术侧5例,对侧1例) ,远处转移2例(肺和纵隔各1例),死亡5例(2年1例,3-5年4例).结论:根据肿瘤位置、范围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选择不同的颈清扫术式加术后放射治疗,虽然仍存在复发,但在减少创伤、预防颈清扫术的并发症和疗效等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颈闸淋巴结根治性切除术在口腔同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广泛应用,对于减少术后复发、延长病人的生命有明显意义。本文通过对15例根治性颈清扫术中淋巴结的检出数及阳性率进行分析,术中发现淋巴结120个、其中:颌下淋巴结41个,颈深上淋巴结:颌下淋巴结19.51%(8/41),颈深上淋巴结11.36%(5/44)。并对根治性颈清扫术与功能性颈清扫术的适应证及利弊提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颈部高危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63例颈部高危cN0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3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隐性转移率为3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3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甲状腺被膜侵犯患者的侧颈淋巴结隐性转移率为46.9%,而甲状腺被膜未侵犯患者的侧颈淋巴结隐性转移率为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Ⅵ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侧颈淋巴结隐性转移率为54.3%,而Ⅵ区淋巴结阴性患者的侧颈淋巴结隐性转移率为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原发灶肿瘤≥2 cm患者的侧颈淋巴结隐性转移率为41.4%,而原发灶肿瘤<2 cm患者的侧颈淋巴结隐性转移率为38.2% (P =0.803).术前超声检查发现侧颈淋巴结肿大,但不考虑转移的34例患者中,17例出现隐性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50.0%,而侧颈淋巴结术前超声检查阴性患者的隐性淋巴结转移率为27.6% (P =0.0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Ⅵ区淋巴结转移与侧颈淋巴结隐性转移有关(P=0.017).而原发灶肿瘤被膜侵犯、原发肿瘤大小和术前超声检查侧颈淋巴结状态与侧颈淋巴结隐性转移无关(均P >0.05).结论 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颈部高危的cN0甲状腺癌患者是可行的,能及时发现和清除侧颈隐性淋巴结的转移.建议对甲状腺被膜侵犯和Ⅵ区淋巴结转移的cN0甲状腺癌患者,常规行颈部Ⅲ、Ⅳ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9.
黑虎  秦建武 《中国肿瘤》2015,24(6):448-451
甲状腺乳头状癌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侧颈部是常见受累部位之一.颈部清扫术是治疗甲状腺癌颈转移的标准手段,但其清扫范围存在争议,应视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不同区域而定.广泛的侧颈部转移,建议治疗性的改良根治性颈清扫;颈部淋巴结转移不广泛者,特别是术前影像学检查或查体未发现ⅡB区和ⅤA区转移者,建议行ⅡA、Ⅲ、Ⅳ、ⅤB区的择区性颈清扫;cN0患者不主张行预防性颈清扫术.建议同时采用cN分期和pN分期来区别对待颈部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单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超声声像特征,寻找单灶PTC颈部淋巴结转移(lymphnode metastasis,LNM)的相关高危因素,总结单灶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提高单灶PTC颈部淋巴结的超声检出率,用以指导临床对单灶PTC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进行的甲状腺癌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单灶PTC的95个病例,分析病灶的超声声像特征,并探讨影响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肿瘤所在长轴方位与淋巴结转移区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25)。位于侧叶下部的肿瘤可局限于下极周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少部分并发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上中部区域的肿瘤如果发生淋巴结转移,则多数为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合并中央区上极周围淋巴结转移,只是中央区淋巴结术前超声发现率较低。不同肿瘤大小的病理淋巴结转移区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建立模型预测术前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发现,当肿瘤大小取最大直径,ROC曲线Cut-off值为9,即肿瘤最大直径>9mm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单灶PTC淋巴结转移规律,当肿瘤最大直径>9mm、肿瘤位于下部时,增加了超声医师提示可疑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依据,有望提高中央区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对单灶PTC在超声声像图上中肿瘤最大直径>9mm、肿瘤位于下部时临床可以考虑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为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选择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了一定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