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于1996年2月至1998年12月运用中药通腑汤为主的保守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中医组)43例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8岁,平均31岁。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胆道手术3例,胃切除术12例,阑尾除术18例,腹部外伤至肠穿孔术后1例,剖腹产术3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2例,子宫切除8例,全部病例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肛门排便、排气停止典型肠梗阻症状,肠蠕动功能亢进及闻及气过水声,腹部X线片可见液平和肠胀气。无休克及腹膜刺激征。对照组取同期单纯西医保守治疗病人25例… 相似文献
2.
外感发热的中药治疗动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感发热[1~4]是门诊、急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转变迅速、病程短等特点,多属西医多种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比较棘手,尤其是难以及时使体温下降。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抗生素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同时西药对病毒性感染尚无良策。因此,不少医... 相似文献
3.
笔者用自拟通腑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5例,取得较理想之效果,并与西医非手术疗法治疗的18例作了对比观察,现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两组53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中,男29例,女6例;年龄12~66岁,平均40岁;病程:术后3日~2年,平均6个月。对照组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5~62例,平均42岁;病程:术后3日~3年,平均7月。两组病例中,阑尾炎术后34例,肠梗阻术后、肠穿孔术后各5例,胃术后、胆道术后、剖宫产术后各3例。 相似文献
5.
柴葛合剂由我院研制 ,具有解表退热、泻火解毒之功效 ,主治外感风寒、暑、湿之邪引起的高热、恶寒、口渴、咽干痛、头痛、鼻塞、流涕等症。我们采用单盲法临床治疗观察外感发热病人 40 0例 (治疗组 ) ,并与用羚羊感冒片治疗 36 0例 (对照组 )进行疗效比较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 ,共观察 76 0例 ,其中男 372例 ,女 388例 ,年龄12岁以下 15 6例 ,12岁以上 6 0 4例 ,其中孕妇 2 6例。体温 37.5~ 38℃ 2 36例 ,38.1~39℃ 348例 ,39.1~ 40℃ 10 2例 ,40 .1℃以上 74例。中医分型风寒 82例 ,风热 46 6例 ,暑湿 5…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通腑化痰汤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5例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口服(灌肠)自拟通腑化痰汤,对照组55例只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疗程为14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明显,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CT显示血肿全部吸收例数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通腑化痰汤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在促进颅内血肿吸收、恢复脑神经功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安全可靠,具有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结论小柴胡汤具有较好的解表清热作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小儿外感发病率高,《医学三字经·小儿》:“小儿病,多伤寒,稚阳体,邪易干”。资料表明小儿平均每人每年发病3.1次。因为小儿形体稚嫩、卫外功能薄弱,尤其是肺气不足的小儿,机体抵抗力低下,对四时气候的变化,适应能力差,所以,一旦寒温失调易为外邪所犯。小儿易病,也易热。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当以退热为先,结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析呼吸衰竭患者腑气不通证应用通腑消积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呼吸衰竭腑气不通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通腑消积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酸碱度(pH)、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分压(PO2)]、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4.38±1.02)分低于对照组的(6.89±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CO2(32.17±5.16)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36.78±6.43)mm Hg,PO2(89.45±10.36)mm Hg高于对照组的(82.48±10.1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腑消积汤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腑气不通证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相关症状,促... 相似文献
11.
13.
目的 分析探讨化痰通腑汤治疗急性期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12月到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期中风患者9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化痰通腑汤治疗的方法,分别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和平均血肿量大小的变化情况.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平均血肿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痰通腑汤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急性期中风的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和血肿吸收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通腑汤口服及灌肠不同用药途径治疗腹部非胃肠吻合术后早期肠麻痹(肠痹病气滞证)有效性的临床研究疗效。方法将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腹部非胃肠吻合术后早期肠麻痹的120例患者,分别给予通腑汤口服组60例、肛肠给药60例,观察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试验组肛肠给药组患者首次肛门排便排气时间明显提前口服组。讨论通腑汤肛肠给药对腹部非胃肠吻合手术的患者促进肛门排便排气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自2001年以来,采用中医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1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腑化瘀汤治疗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确诊为术后肠梗阻的患者平均分为2组,每组34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通腑化瘀汤"口服或灌肠等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首次排气时间(13.81±2.14)h,首次排便时间(30.13±4.43)h,腹痛腹胀症状完全消失时间(14.41±2.42)h,住院时间(17.56±4.97)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3%,首次排气时间(38.62±7.13)h,首次排便时间(59.79±6.62)h,腹痛腹胀症状完全消失时间(40.10±7.98)h,住院时间(28.00±10.04)h。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及腹痛症状完全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疗效优于常规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汤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中医内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与实验组(40例)。对照组采取西药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化痰通腑汤辅助治疗。评估两组疗效并对比患者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改善更佳,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痰通腑汤用于中风急性期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