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长寿》1998,(6)
耳聪 耳为心、肾之窍,通于脑,是人体的听觉器官,也是司人体平衡感觉的位觉器官。传统医学认为,肾与耳有内在联系。肾气通于耳,肾气充足,则听觉灵敏。《灵枢经》讲,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走于耳而为听。所以,耳的听觉能反映心、肾、脑的器官功能。倘使用耳过度,或被外力所伤,就会影响心、肾、脑的精气,进而导致人的衰老。 勿妄听 耳是人体接受外界音响刺激的重要途径,它的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耳若妄听则神外动而不宁,容易损伤神气。比如成语“震耳欲聋”,就是这个意思。传统医学认为,  相似文献   

2.
郭庆伟 《现代养生》2014,(21):33-33
关于健康的标准,从古至今众说纷纭。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扩展。概括起来,老年人身体是否健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看。1.眼有神目光炯炯有神,说明视觉器官与大脑皮层生理功能良好。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而且为肝气所通,肝肾充足,则耳聪目明。眼睛是人体精气汇集的地方,故眼有神,是精气旺盛,肝、肾功能良好的明证。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眼睛应该是亮的。  相似文献   

3.
正耳朵组织丰满,是全身经络汇集之处,心、肝、脾、肺、肾五脏以及六腑都有经络循行于耳。同时,肾开窍于耳,肾主骨,通髓海:肾又是"先天之本",而耳是肾之外窍。肾气充足,则听觉灵敏。长期坚持自我按摩耳廓,保健疗效相当好,特别适于老年人因肾气不足而引起的失眠、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  相似文献   

4.
<正> 根据中医脏象学说理论,人体五脏与形体诸窍结成一个整体,五脏各有外侯,与形体诸窍各有特定的联系。肾是中医五脏之一,涉及到机体诸多功能,包括生长、发育、生殖、内分泌及体液代谢等方面。中医认为,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和二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主耳……在窍为耳”。肾藏五脏六腑之精气,为人体正常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基础。肾脏正常,精气充沛,髓诲充足,耳窍有所濡养,则  相似文献   

5.
《健康生活》2008,(9):7-7
祖国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肾气与耳相通.而目为肝气所通.所改肝肾充足,受略耳聪目明,若肝肾虚衰.则不能养目养耳.会出现耳聋眼花的现象。《苏沈良方》中有“摩熨耳目,以助真气”的论述(真气即为维持生命活动之元气)。明代《修龄要旨》中载:“摩熨两目及耳,能令耳目聪明。”中年人是否一直维持聪耳明目,也是判断是否健康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中医小知识     
脏行气于腑 关于脏和腑的特点,《素问·五脏别论》指出,脏是“藏精气而不泻”.腑是“转化物而不藏”。五脏虽是贮藏精气的,但是五脏之“气”(可以体会为活动的动力)的作用.必然要和六腑发生密切联系.才能体现脏和腑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7.
耳鸣,主要是以耳内鸣响为主的一种症状。传统医学认为:耳鸣发生的内因有二种:其一,由于肝失条达,肝风上扰,致少阳经经气闭阻;其二,肾开窍于耳,耳聪依赖于肾气充盈,由于肾气虚弱,精气不能上达于耳所致。引起耳鸣的外因,则主要为风邪侵袭所致。防治耳鸣,应以调益肝、肾之经气,使之肝复条达,受阻之少阳经得以畅通;使肾经之气得以补益,精气上达于耳,耳鸣则自然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8.
耳朵是人体五官之一,是人听觉和位觉(平衡感觉)的器官。祖国的传统医学历来对耳朵十分重视,认为它是全身经络汇集之处,并将它作为健身的重要部位之一。 耳朵与肾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灵枢·脉度》云:“肾气通于耳。”肾气充足,则听觉灵敏。《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则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经典著作皆认为:人体各部(包括内脏)通过经络都与耳朵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体各部也都在耳朵上有着自己的投射区。用句现代科学语言来说:三寸耳朵,有着人体的全息投影。  相似文献   

9.
根据笔者临床实践,慢性肾炎按照祖国医学中“扶正固本”、“祛邪扶正”、“活血祛瘀”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可收到满意的疗效。1 扶正固本肾主垫藏,三脏之精气均藏于肾,肾气足则精气内守,肾气虚而精外泄,故强肾固精,是治疗中的关键。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水谷之精,后者源于脾胃,故肾气充沛又有赖于后天补养,若脾虚不能补养肾,肾之精气也虚,肾虚精关不固,精液流失。因此慢性肾炎蛋白尿产生,脾肾之气不足,肾关不固是主要的原因。笔者在近年治疗数百例慢性肾炎中大多数患  相似文献   

10.
耳鸣,主要是以耳内鸣响为主的一种症状。传统医学认为:耳鸣发生的内因有二种:其一,由于肝失条达,肝风上扰,致少阳经经气闭阻;其二,肾开窍于耳,耳聪依赖于肾气充盈,由于。肾气虚弱,精气不能上达于耳所致。引起耳鸣的外因,则主要为风邪侵袭所致。  相似文献   

11.
<正> 祖国医学认为,人的生、长、壮、老过程以及生殖功能主要决定于“肾气”的盛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故五脏盛,乃能泻;五脏皆衰,天癸竭而无子耳;待五脏皆虚,则形骸独居而终。我国古人早就认识到头发在脏象中的地位。如《内经》中就巳指出: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索问·六节脏象论》)在国外,到十五世  相似文献   

12.
仇善海 《中国保健》2010,(9):104-106
祖国医学认为,人的生命和生殖与肾精的物质功能有密切关系。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阴阳元气之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精是生命的基本物质,既能充养肺腑,化生气血,又能聚贮于肾而化生为生殖之精。《素向·金匮真言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泄”;“。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泄,阴阳和,故能有子。”  相似文献   

13.
眼睛有神:所谓眼睛有神,是指目光明亮、视物清楚、转动灵活.眼睛有神,说明人体视觉器官与人脑皮质的生理功能良好.面色红润:面色是人体五脏气血的外观.气血旺盛,则面色红润;气血衰减,则色泽枯槁.如面呈青色,主风寒;而呈黄色,主湿;面呈白色,主虚等.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人老眼花”。可古往今来,人老眼明的也大有人在。据史书记载,大医学家孙思邈年近九旬仍耳聪目明。祖国医学认为,眼睛视万物的功能依赖于五脏六腑精气的濡养,而脏腑的精气均藏于肾,只有肾气足,肾精充沛,眼睛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发挥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5.
怎样根据人体的生理特征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呢? 两眼有神 目光炯炯有神,说明视觉器官与大脑皮质等生理功能良好。俗话说:“眼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有病,也反映了脏腑的病变。故两眼是否有神,是健康与疾病的重要标志。 面色红润 面色是五脏气血的外荣。气血旺盛,则面色  相似文献   

16.
五官是人体重要器官,它与身体五脏息息相关。根据中医“全息理论”,脸上的“五官”(口、眼、耳、鼻、舌)表现与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如果五官感觉不舒服,说明五脏正逐步地发生功能衰弱,要引起你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中医养生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人体随着肾气的逐渐旺盛而生长发育,直至成熟,继而又随着肾气的逐渐衰老而死亡。这就是说肾的精气主宰着人的生和死,人体的衰老与否及衰老的速度,取决于肾气的盛衰《内经·素问》早就阐述了人体衰老的原因,在于:“肾气衰,精气亏”。认为“肾气有余,气脉常通”才是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故养生学把养肾护精,作为抗衰老的重要措施。中年人是肾气逐渐衰退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年养肾尤为重要。一、搓揉头皮法肾主胃,其华在发。搓揉华发,即可疏通经络,补益肾腰。方法是用左右两手交替轻轻擦摩头皮,早、中、晚各一  相似文献   

18.
范炳华 《健康博览》2008,(11):38-39
耳鸣系指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重听系指听觉发生障碍,是听觉功能损害的表现。耳鸣常伴有重听,重听也可由耳鸣发展而来。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脾、肾有关,体虚肾亏是本,肝火上扰、脾胃虚弱、痰浊内盛是标;且肾气通于耳,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又循行于耳,故耳鸣、重听又与三焦、胆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肾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乃先天之本。一个人的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对其健康长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素问》早就阐述了人体衰老原因:"肾气衰,精气亏,天癸竭。"并强调"肾气有余,气脉常勇"是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中医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耳是"肾"的外部表现,"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廓较长,耳垂组织丰满,在一定程度上是肾气盛健的一种征象。《黄帝内经》还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之地。"认为耳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它和全身经络及五脏六腑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的功能好坏是决定人体先天禀赋强弱、生长发育迟速、脏腑功能盛衰的根本,其具有封藏、贮存精气的作用。《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也较早阐述了人体衰老的原因:"肾气衰,发堕齿槁",故而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肾和耳朵又有什么关系呢?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给出了答案:"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在窍为耳",说明肾和耳是相通相联系的,那么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