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颌前部垂直牵张成骨在种植义齿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下颌前部牙槽骨垂直高度不足,并进行种植义齿治疗下前牙缺失。方法应用国产骨牵张器对3例外伤后多个前牙缺失伴有严重骨缺损、骨高度不足的患者进行下颌前部垂直牵张成骨,牵引增高下颌骨至理想的高度并固定2个月后,去除骨牵张器,同期植入牙种植体,术后3个月完成种植修复。结果3例患者骨牵张手术伤口愈合良好,牵引顺利,平均牵引增高下颌骨8.2 mm。X线检查牵引骨块生长良好,无明显骨吸收。二期手术时未见明显感染,固定骨和牵引骨之间的间隙内充满了新生骨,牵引骨块稳固。共植入骨内种植体14颗,3个月后完成种植二期手术和种植修复。1年后复查,种植体稳固,咬合功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牵张成骨技术是治疗下颌骨前部严重骨缺损牙槽骨高度明显不足一项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为牙种植术提供足够的骨量。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下颌前牙区种植义齿修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开验是下颌牵张成骨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影响了下颌骨畸形的矫治效果,同时也明显影响术后患者的口颌系统功能和面部外形。本文就下颌牵张成骨中开袷发生的相关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局部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兔下颌牵引张成骨的影响。方法 成年大耳白兔8只,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只。用自行研制的牵张器延长双侧下颌骨6mm,用bFGF(20ng/ml)注入A组动物的牵张区,不注射bFGF的B组动物作为对照。在牵张结束后4周处死所有动物,取双侧下颌骨标本进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局部给予bFGF的A组动物下颌牵张后新骨生成速度和数量优于B组动物。结论 外源性导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了可能有促进下颌牵引张成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整合素αVβ3(ItgαVβ3)在下颌牵张成骨(DO)过程中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ItgαVβ3在DO中的作 用。方法 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4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牵张组、骨折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20、4只 动物。分别建立动物模型并于不同时期处死动物,取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tgαVβ3的表达及分布情况。 采用半定量法对组织切片的着色强度分级评分,结果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牵张及骨折组ItgαVβ3表达增强,阳性 着色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EC),定位于胞膜和胞浆,正常对照组骨组织无阳性着色。牵张组较骨折组ItgαVβ3的 表达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结论 ItgαVβ3能够促进牵张区血管形成,改善局部供养,从而提高新骨形成的速度和质 量。  相似文献   

5.
开是下颌牵张成骨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影响了下颌骨畸形的矫治效果,同时也明显影响术后患者的口颌系统功能和面部外形。本文就下颌牵张成骨中开发生的相关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在牵张成骨过程中,牵引区内组织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方法 用自制的牙支抗下颌骨牵引装置,对山羊下颌骨进行牵引,0.25mm/12h,共牵引16d,分别于开始牵引的8、16、32、48d取材、标本固定之后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间充质细胞在牵引早期大量增生,并不断分化为成纤维样细胞和成骨细胞,后两种细胞的超微结构显示出具有活跃的合成和分泌功能,清晰可见新形成的胶原纤维、哈氏管、以及骨基质矿化的过程。结论 牵引区内组织和细胞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处于活跃的改建过程中,这正是新组织再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牵张成骨技术的日益成熟及其在临床应用的成功,使其在颅颌面骨尤其是下颌骨畸形中具有极大应用潜能。本综述了下颌骨牵张成骨对于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的影响,尤其是不同牵张方式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同时阐述了影响牵张成骨对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作用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8.
OPNmRNA与BSPmRNA在羊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与骨涎蛋白(Bonesialoprotein BSP)在羊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自制的牙支抗下颌骨牵引装置,对山羊下颌骨进行牵张,速度为0.25mm/12h,共牵引16天,分别于开始牵引的8、16、32、48天取材,观察颌骨的延长情况;标本常规进行OPN与BSP mRNA的原位杂交反应,并对阳性细胞进行计数。结果 羊下颌骨成功地获得了延长;8天时OPNmRNA少量出现在成纤维样细胞及幼稚的成骨细胞内。之后以成骨细胞内表达为主;阳性细胞数在16天组明显增多,32天组最高,之后减少。BSPmRNA仅见于成骨细胞内,阳性细胞数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结论 OPN与BSPmRNA主要在成骨细胞内表达,与成骨细胞的成熟程度一致,表明它们与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的成熟和矿化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兔下颌骨牵张过程中内源性硫化氢(H2S)信号系统的表达.方法 34只雄性新西兰兔下颌骨牵张术后5天,被随机分为A组:牵张速率为1mm (2次/d,共5d);B组:牵张速率为0.5mm(2次/d,共10d).选取5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监测血浆H2S含量.牵张结束后4周及8周,利用CT及双能骨密度测量仪检测牵张间隙成骨效果,收集牵张间隙组织检测局部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水平.结果 H2S信号系统在整个牵张过程中有表达,而快速牵张速率条件下,全身及局部H2S信号明显减弱,同时牵张间隙成骨不良明显.牵张结束后4周及8周B组牵张间隙组织CSE相对含量和表达强度均强于A组.结论 内源性H2S信号系统在牵张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补充外源性的H2S可能促进牵张.  相似文献   

10.
牵张成骨已成为矫治牙颌面发育不足及整复颌骨缺损畸形的一个重要手段。怎样有效控制牵张过程中组织生物力学变化将有助于临床牵张方案的确定。本文就牵张成骨中下颌骨三维方向上生物力学变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具有良好可行性及可重复性的大鼠下颌牵张成骨模型,为颅面部牵张成骨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153只雄性SD大鼠施以单侧从乙状切迹至下颌骨下缘的纵向骨切开,在下颌角舌侧放置预制的甲基丙烯酸树脂块,安放并固定口外牵张器。经过3d的潜伏期,进行连续5d的牵张加力,之后进入固定期。结果:全部实验步骤已被SD大鼠耐受。大鼠体重在平均术后9.2d即恢复正常,后逐渐增长。伤口无感染,牵张装置足够稳定,产生并维持了所需的牵张距离。结论:新型的大鼠下颌牵张成骨模型已建立,并具备很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自行研究开发的外置式兔下颌骨牵张器.探讨其用于动物实验的可行性方法:10只新西兰兔,采用外置式牵张器,牵张延长下颌骨,并进行X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牵张器成功延长兔下颌骨1cm,稳定性良好。结论:此牵张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在动物实验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山羊双侧下颌骨牵引成骨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刚  郑杰  吴烨 《口腔医学研究》2006,22(4):387-389
目的:建立一个可行性良好的山羊下颌骨牵引成骨模型。方法:将6只山羊的下颌骨截断,安置牵引器,延迟期4 d后以0.5 mm/次,2次/d的速度牵引10 d;随后进入固定期。分别于固定期的2、4、6、8周处死动物,进行大体标本和放射学观察。结果:牵引过程被所有山羊耐受,牵引长度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山羊是一种良好的牵引成骨动物模型;该模型有助于DO临床的应用及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可行性。方法:选用16只新西兰白兔,建立下颌牵张模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牵张结束的最后1d,对实验组的牵张间隙内注入转染重组腺病毒(Ad5一bFGF),而对照组的牵张间隙内则注入生理盐水。并于牵张结束后4周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将取下的下颌骨标本分别进行影像学和组织学分析。结果:影像学、组织学以及三维CT重建结果证实:实验组牵张间隙内新骨形成的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双能X线(DXA)分析也显示实验组牵张间隙内新骨的骨密度(BMD)和骨矿物质含量(BM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bFGF—invivo基因治疗可有效地促进DO过程中的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15.
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个新的可行性和重复性俱佳的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方法:对30只雄性大鼠从升支前缘中部至下颌下缘行全层骨切开,并安放特制的纯钛牵张器.用螺钉固定5d延迟期后.以0.2mm/次、2次/d的速度进行牵张,共8d;随后进入固定期:分别于固定期第2、4、8周分3批处死大鼠,进行大体标本观察和放射学、组织学检测。结果:实验过程被所有大鼠很好的耐受,切口感染率低(6.7%).无牵张器脱落。大体标本观察表明,在牵张间隙形成了很好的骨痂组织.牵张间隙达到了预期的长度:新生骨组织放射学和组织学表现与大动物的表现相似。结论:我们成功建立了一个新的可行性和重复性俱佳的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该模型有助于牵张成骨分子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运用自行研制的弧线式牵引器修复下颌骨体部节段的可行性。方法:以犬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制造下颌骨体部约38mm的节段缺损,制作带有右侧第一磨牙拔牙创的传送盘,以自制弧线式骨牵引器行传送盘牵引成骨。固定期8周后组织学检查及X线观察。结果:2只犬实验内容按计划进入固定期,犬1在固定后期传送盘回缩。犬2成功修复约12mm骨缺损。固定8周的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证实牵张区新骨成熟,大体标本及X线显示传送盘明显外旋,后方新生骨组织与对侧下颌骨体相比更向颊侧扩展。结论:实验自行研制的弧线式牵引器虽然尚处于实验阶段,但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为临床运用及牵引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自主研发的种植型弹性牵张器增高下颌牙槽嵴的可行性。方法:选用6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拔除一侧全部前磨牙和第一磨牙。2个月后,每个传送盘内植入两枚自主研发的种植型弹性牵张器行下颌牙槽嵴牵张成骨,传送盘长3 mm,高6 mm。在牵张手术前和术后摄X片,利用X线根管测长的原理测量牵张的高度。分别在牵张完成后4周和10周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下颌牙槽嵴被平均抬高4.7 mm,方向满意。X线显示牵张完成后4周牵张区骨密度增高,10周时新骨密度接近周围骨组织。组织学观察可见牵张区新骨形成良好。结论:具有自加载特性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与纯钛部件相结合,为牵张器的开发提供了可尝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牵张成骨延长犬下颌骨体缺损的有限元建模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索快速建立牵张成骨延长犬下颌骨体缺损的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方法:对犬下颌骨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运用M im ics软件读取基于实验犬下颌骨CT资料的D ICOM数据形成几何模型,在M agics软件中使用cut工具对几何模型进行切割、粘接,生成实体单元后在MARC软件中完成模型的力学分析。结果:首次建立了牵张成骨延长犬下颌骨体缺损的有限元模型,模型由五部分组成,可模拟牵张过程,观察任意点的应力、位移情况,并可选取模型的任意部分,查看其相应计算结果。结论:运用专业软件可以快速建立牵张成骨延长犬下颌骨体缺损的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99mTc-MDP骨显像来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对犬下颌牵张新生骨痂的促成熟作用.方法:利用内置式牵张器行犬双侧下颌骨牵张延长术,7只杂种犬双侧下颌骨第2、3前磨牙之间行截骨术,术后7天开始牵引, 0.5 mm/次,2次/d,共20 d.牵张过程中随机一侧给予40 mW/cm2超声刺激,10 min/次,2次/d,另一侧做遮蔽对照.于牵张完成当日及1、2、4、6、8、12周时对动物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扫描观察.结果:牵张完成早期随时间的延长,实验侧牵张间隙区出现核素浓聚,放射强度明显高于对照侧.中后期对照侧核素浓聚度强于实验侧.牵张完成12周,实验侧和对照侧核素浓聚均变弱,基本与正常骨组织浓聚度相近,两侧的差异明显变少.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有促进牵张新骨成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