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生物传感器技术被列为21世纪五大临床检验技术之一,是现代生物学、化学、医学、材料学和电子学等多学科交叉结合的产物.生物传感器具有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成本低、无污染、不受批量限制等特点.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生物传感器会降低对检验工作环境和技术的要求,减少烦琐操作过程,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中.本文阐述了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在临床检验中的主要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司所在地的一家医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期间提供的100份粪便标本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将100份粪便标本各分为4份,分别进行临床微生物培养、聚合酶链式反应检验、生物传感器检验、生物芯片检验,以临床微生物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其他3组标本检验结果与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的符合率。结果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组、生物传感器技术组、生物芯片技术组的检验结果与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6.00%、94.00%、93.00%。3种分子技术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与金标准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均具有快速、操作便捷的特点,且准确率均较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传感器是由分子识别和信号转换部分组成,其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分子识别部分由对物质具有选择性识别功能的酶、微生物、抗原或抗体等生物相关物质组成;信号转换部分由电化学装置、热检测装置、光检测装置等组成,其作用是将生物相关物质同被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各种变化转换成电信号。按照所采用的生物相关物质来分类,生物传感器可分为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细胞传感器及组织传感器等。尽管生物传感器形式多样,但都是利用固化技术将能够识别被测物质的生物材料固化,制成生物机能性膜作为其检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临床检验分析仪器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娟  刘毅 《医疗装备》2010,23(2):17-19
本文从三个方面综述了临床检验分析仪器的技术进展情况。首先介绍了临床检验分析仪器向全自动化、小型化、无创伤化和快速特异性发展的总趋势;然后以纳米生物技术、生物传感器、基因工程为代表,介绍了近年来涌现的新技术和新原理;最后介绍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成果亮点。  相似文献   

5.
生物传感器在临床检验仪器中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了目前在临床检验仪器中已经出现的生物传感器,并按其分类逐一阐述原理和应用,同时还简述了生物传感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分析化学中 ,分析仪器越来越朝着微型化 ,智能化 ,仿生化 ,高敏感度的方向发展。传感器的选择就显得特别重要。几十年来在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方面 ,化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无论是生物传感器 ,还是化学传感器或模拟生物传感器的发展都是非常迅速的。本文摘述了一些文献中关于传感器的发展应用和特性。从中可以看出传感器在分析化学中的发展前景。现代分析化学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仿生化。生物传感器是将生物活性体与各种固态物理传感器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检验方法。具有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检测限低 ,价格廉等优点 ,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  相似文献   

7.
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基因的检测方法越来越多 ,在传统放射标记法的基础上 ,各种非放射性标记法发展迅速。在这些方法中 ,研究较多的是以核酸探针为识别元件、以基于核酸相互作用为原理的DNA生物传感器〔1〕。该传感器以其简易、快捷、价廉的独特优越性 ,在分子生物学、卫生检验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评述DNA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分析科学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1 DNA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分类基因传感器原理是通过固定在传感器或换能器探头表面的已知核苷酸…  相似文献   

8.
<正>微生物和病原菌的检测主要包括临床诊断、水质和环境分析、食品安全和生物防护。生物传感器技术是检测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而生物传感器平台最常用的检测手段是抗体和核酸探针。适配体可由体外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而得,其成本比抗体筛选低,操作流程也更简单。此外,毒素和免疫应答效应不好的分子也可用于筛选高亲合力的适配体。鉴于以上优点,适配体应用被逐步推广起来。2002年O’Sullivan首次将适配体用于生物  相似文献   

9.
病原微生物检验对于药品、食品以及其他多个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大幅提高了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于病原微生物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阶段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实践中具体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核酸探针技术以及基因芯片等。不同技术在病原微生物实际检测中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为了更好发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本文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优势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进行论述,以期能够为病原微生物检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生物传感器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广泛的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对军事人员生命状态参数的监测,一些发达国家军队更是积极利用此类技术,不断研制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各种穿戴式新型生态监测装备,为提升部队战斗力和增强对战场作战人员救护能力服务。文章介绍了单兵生命状态监测技术装备的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1.
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期望差距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工作中查新需求与查新结论不一致的情况与审计行业中的期望差距现象类似。引入期望差距的概念,阐释医药卫生科技查新期望差距的构成要素,并根据形成原因将其划分为行业期望差距和用户期望差距。指出完善查新制度、加强查新理论研究、促进查新队伍建设是缩小行业期孥差距的重要措施;加强宣传和用户培训、建立良好的用户沟通方式是缩小用户期望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实验动物学技术10年来发展的追踪观察,论述了现代实验动物学技术在计划生育科研中的重要基础地位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落后的实验动物学技术对科研工作的影响,提出如何加快实验动物事业发展,在本世纪末把我国计划生育科研用实验动物全部达到清洁级以上,实现实验动物科技现代化、标准化的具体措施,这对全面推进我国计划生育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检验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是通过对标本的正确收集与检测,为临床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报告.随着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高低与检验结果呈正相关,因此,笔者综合分析目前医学检验技术,总结提高临床检验技术的方法措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4.
 科学日新月异,人工智能、高速网络、精准控制、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已日趋成熟,逐步走进生活的各个领域。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人类抗击疫情,直面病毒的高传染性、感染后较高的致死率,以及社会恐慌等各种挑战。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发现智能机器人应用于医疗领域,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用于科普及防控宣传,可以增加全社会对疾病的认知,减少社会的恐慌。智能机器人与医疗技术的有效结合能达到科学抗疫1加1大于2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能顺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检验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是通过对标本的正确收集与检测,为临床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报告。随着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高低与检验结果呈正相关,因此,笔者综合分析目前医学检验技术,总结提高临床检验技术的方法措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6.
分子生物学中的分子生物传感器技术、分子生物芯片技术、分子生物纳米技术和分子蛋白组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使针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更为合理和快速,这将对检验医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就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做以综述,为检验医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临床医学已离不开医学影像信息的支持,医学影像成为临床患者诊治以及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医学影像应用中,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十分关键,该技术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信息处理技术,且综合涵盖材料科学、医学、生物学、物理学、计算机学等多个学科,且逐渐发展成为专门技术领域。文章针对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X射线影像优化中的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18.
检验科信息无纸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全信息彩色条码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检验科的无纸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作者对全信息彩色条码技术的特征、检验流程的无纸化管理系统设计及其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指出无纸化检验管理系统简化了检验科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机率,并实现了标本的全程质量管理和检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9.
A new biosensor is constructed for the detection of some herbicides based on kinetic measurements of chlorophyll-a fluorescence in Chlorella vulgaris cells. The microalgae are immobilized on removable membranes placed in front of the tip of an optical fiber bundle inside a homemade microcell. C. vulgaris was easily cultivated in laboratory and very sensitive to herbicides that effect the photosynthesis process. The response of the algal biosensor is studied in terms of detection limits, reversibility, and long-term activity.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pH are also reported. The biosensor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 of a toxic chemical in the form of a single drop or dissolved in a continuous flow. The detection of 0.1 microg small middle dotL(-1) of a single herbicide as is required by European Community legislation for drinking water is possible with this algal biosensor especially for atrazine, simazine, and diuron.  相似文献   

20.
Microbiology is the last of the major labor-intensive sections remaining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other large, previously labor-intensive areas--chemistry and hematology--were automated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Only in recent years has technology been developed to permit automation of microbiology techniques. This assessment 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aspects of automated microbiology systems. Patient care can be improved by earlier treatment and reduced lengths of stay when clinicians use the rapidly reported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automated microbiology systems. Automated systems may reduce the cost of microbiology testing; whether savings are realized depends both on the manual methods to which the automated technology is compared and also on the particular automated system under consideration. Some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technology is cost saving when used on a large scale; other studies show that, while automated microbiology technology extends laboratories' capabilities, the technology can increase laboratory testing costs. Since automated microbiology systems cannot result in cost savings in every application, it is a technology that should be carefully evaluated in its intended setting, before a decision is made to acquire such a system. Adoption of the technology in hospital laboratories has been relatively limited; problems in perfecting the technology have slowed its acceptance. In states with prospective payment systems in place prior to 1983, hospitals' acquisition of automated microbiology systems has been even more limi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