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芪是临床上常用中药,性甘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等作用。笔者在临证中,对黄芪的运用较重视,现将经验体会介绍如下,供参考。一、散结消瘿瘿瘤一证,大致与现代的甲状腺腺瘤相同。其致病原因,据《医宗金鉴)说:“瘿瘤,多外因六邪,营卫气血凝郁;内因七情,忧恚怒气,湿痰瘀滞,山岚水气而成”。笔者在临床中对瘿瘤病,用软坚散结,理气化痰,化瘀通络的治法中,加入黄芪30克,可收到满意的效果。1981年春,曾治徐姓妇人,年过三旬,半年前发现右颈部有一肿块,并逐渐增大,经某医院检查:右侧甲状腺有4×4厘米肿块,质中  相似文献   

2.
何顺华运用黄芪一得陈春强(江西省抚州中医学校91级中医班抚州344000)关键词黄芪,临床应用,肺痈,自汗,水肿何顺华老师系樟树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江西中医学院兼职副教授。从医27载,临床经验丰富。擅治内、妇、儿等各科疑难杂症。精研医籍,博览群书,尤...  相似文献   

3.
黄芪为传统中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近年来,将黄芪的有效成分制成注射液,方便了临床用药,提高了临床疗效。随着对黄芪注射液基础药理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其临床应用更日趋广泛。现将其药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患婚后10年,先后流产6次,均于妊娠3—5个月时流产,其中第5胎曾在市级医院住院治疗,采用子宫口缝合术,嘱其绝对卧床休息,服药治疗,至4个月中断了妊娠。第6胎住某省级医院治疗,用上述治疗方法,仍未避免中断妊娠。来诊时,刚出院只2个月,患身体瘦弱,面色黄白,精神疲惫,肢倦乏力,心慌气短,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此属多次流产致气血虚。  相似文献   

5.
五倍子应用一得青海省中医院李军茹五倍子为倍牙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寄生在盐肤木上所形成之虫瘿,具敛肺止咳、敛汗止血、涩肠止泻、抗菌消炎、解毒杀虫、祛风湿、化滞消疳之功。多外用或入丸散。《本草述钓元》云:“五格子,味涩苦酸,……脏毒下血。”现代药理研究证...  相似文献   

6.
患者李某某,女,38岁,腹胀便秘多年,久治不愈,每4、5天甚至7、8天不大便,渐至需服果导,一轻松等缓泻药才勉能排便,且排下多为干硬如羊矢样。此次又6天未便,腹胀不能饮食。诊见患者面白体胖,脘腹胀满,不能进食,小便短少色白,口淡渴,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弦。此寒实内结,腑气不通,拟大黄附子汤以温下之。处方:大黄9克,附子9克,细辛6克,两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7.
三叉神经痛患者,女,62岁。1990年3月20日诊。10多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左额部电击样痛伴面部麻木似虫痒感,吹冷风、说话、吃饭、洗脸加重。来诊时,患者戴帽,用手捂脸,不能言语,他人代诉。舌苔薄白,脉沉细。曾住院门诊多处治疗无效,病情加重。诊断为三叉神经痛。中医诊为头痛。证属风寒侵袭,经络闭阻。治宜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处方:制马钱子1g(分6次冲服),桂枝10g,当归30g,通草10g,北辛6g,白芍60g,大枣10g,川芎50g,葛根30g,防风20g,制白附子10g,天麻10g,全蝎10g,甘草10g。3剂后痛止。续服3剂。随访半年未复发(共服制马钱子6g)。痫证患者,男,30岁…  相似文献   

8.
9.
一、贫血案(气血两虚证) 肖×,男,21岁。住酒泉泉湖公社。住院号46611。1982年4月26日初诊。患者近一年来胃脘隐痛,时头晕目眩,气短懒言,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无华,精神倦怠;舌质淡白,苔薄白,脉虚大无力。查:血色素6克;贫血分类;低色素大细胞性贫血;胃镜检查报告:浅表性胃炎;大便潜血试验阴性。西医诊断:混合性贫血。中医辨证:脾胃失调,气血化源不足,而致气血两虚。法  相似文献   

10.
百会系督脉经穴,位居巅顶。又因其为督脉与手足少阳、足太阳、足厥阴的交会穴而有三阳、五会、三阳五会、巅上、天满、维会等别名。《针灸集锦》谓其有“清头散风、开窍醒神、回阳固脱”之功,亦有医家认为百会有宁心安神之效。早在《史记》中就记载了扁鹊嘱其弟子针刺三阳五会治愈虢太子尸厥。笔者临床以百会为必选穴,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头昏头痛、失眠多梦、中风偏瘫、二便失常及癫痫、疝气、阴挺、脱肛等多种病症,均收到了较好疗效。现将体会略述如下,不当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1.
<正> 柴胡桂枝汤即桂枝汤与小柴胡汤合方,出自《伤寒论》。笔者近年应用本方治疗现代医学所谓“不明原因发热”取得良好效果,现举例如下: 一、产后高热患者女,28岁,于7月21日顺产一女婴,产后第3天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5~39.5℃间,无咳嗽,精神好,查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黄染,咽  相似文献   

12.
13.
三仁汤,方出《温病条辨·上焦篇·湿温》,是治疗湿热病的名方之一。笔者多年来使用此方,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应用此方的一隅之得,书陈如下,仅供读者参考。 1 关于表证之有无《温病条辨》自注有:“头痛恶寒,身重疼痛,有似伤寒,脉弦濡,则非伤寒矣”之说。有的读者便根据其中“有似伤寒……则非伤寒”之说,认为在三仁汤的适应证中,应无表证。笔者认为,此说实有可商之处。首先“伤寒”与“表证”,并非等同关系概念。换言之,“伤寒”并非表证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14.
15.
笔者近来曾收治8例急性腹泻病人,1例诊断为急性菌痢,另7例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在用抗生素治疗后虽腹泻症状减轻,但未能止泻,后用大黄苏打片10片顿服,在出现一过性腹泻后,均收到泻后即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列举病案3则,介绍了作者应用败毒散的经验。认为凡属外感风寒或风湿之证,无论其临床是否具有典型之表证,均可使用败毒散。在应用此方治疗外感风寒或风湿证时,不必受“有表证”之约束。  相似文献   

17.
乌梅丸仲景用治“蚘厥”、“利下”。笔者扩大其使用范围,疗效满意。现列数案于后,供参考。 1.宫颈糜烂案杨某某,女,40岁,农民。1982年1月1日初诊。患带下病已2年,色黄臭秽,时有脓血,腰酸,少腹胀,头晕心烦,多梦,短气,双膝以下冷痛麻木,舌淡苔黄,脉弦数无力。西医妇科检查诊断为慢性附件炎,宫颈糜烂。四诊合参,辨证为肝经湿热,气血亏虚,阳气不足。投乌梅丸方:乌梅18克干姜7克黄连7克桂枝7克附片(炮)7克党参20克黄柏10克蜀椒(炒)60颗 细  相似文献   

18.
王×,女,38岁,1987年5月27日初诊。症见鼻衄、齿衄、肌衄、月经量多十年加重两周,伴周身乏力、口舌生疮、舌质瘀暗、苔黄厚燥裂、脉沉数有力。查血色素90g/L、血小板2.7×10~9/L,凝血时间3分,出血时间13分以上。骨髓象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辨症属热壅经络,迫血妄行。治以清热凉血、散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味:广角9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白芍10克、泽泻10克、炒山梔10克、大黄9克、三七粉5克、地榆炭10克、黄芪30克,日一剂水煎服,六剂显效。连服四十二剂,衄血止,血小板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