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吴茱萸热熨联合电针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35),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术后联合采用吴茱萸热熨和电针疗法,比较两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5 d,研究组的腹痛、腹胀、胃肠反应评分均较术后1 d显著降低,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29%,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联合采用吴茱萸热熨和电针疗法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胃肠不适。  相似文献   

2.
吴茱萸热熨法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吴茱萸热熨法对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肠道手术患者153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放式手术组(110例)和腹腔镜手术组(43例)2组,均于术后24 h内采用吴茱萸热熨法治疗,比较2组不同观察时间胃肠功能恢复以及肠鸣音、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腹腔镜手术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开放式手术组缩短(P<0.05);开放式手术组与腹腔镜手术组肠呜音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腹腔镜手术组肛门排气时间较开放式手术组缩短(P<0.01).同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报告.[结论]手术方式不同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不同,昊茱萸热熨法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在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参与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患者均符合研究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均于2007年1月份到2011年12月份进行治疗,共5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n=25)和实验组(n=25)。对照组取西药治疗,实验组联合中医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相应的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例数为24例(96%),对照组的总有效例数为19例(76%),两组数据的比较经χ2检验显示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以实验组最为理想,与对照组数据的比较经t检验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中医以及西医对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比单用西医进行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及穴位药熨对妇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妇科术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0例在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方法加用认知干预及穴位药熨,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认知干预及穴位药熨对妇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B_1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维生素B1对妇科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63例妇科腹部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妇科腹部手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后当天开始连续3d给予维生素B1100mg肌肉注射,对照组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肌肉注射维生素B可促进妇科腹部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措施。方法将行剖宫产术的240例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于术后2 h 采用吴茱萸加小茴香热熨脐部神阙穴,2次/ d,30 min /次,共热熨3 d。观察2组产妇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吴茱萸小茴香热熨神阙穴可以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穴位按压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0例妇科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150)与实验组(n=150),对照组手术后按常规护理,协助患者每2~3小时翻身活动1次,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手术后4-6小时以胶布内粘王不留行籽穴位按压。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后肛门气排、排便时间、腹胀发生,肠痉挛性腹痛发生及进食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腹部手术后进行穴位按压具有补脾健胃,消食导滞、行气止痛,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腹胀发生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舒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方法将180例诊为妇科良、恶性肿瘤需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80例),实验组在术后6h口服我院自行研制的中药胃肠舒胶襄,对照组按术后常规护理。结果两组在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上及肠鸣音次数明显增多(P<0.01),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分别为:实验组27.13±9.38h,对照组40.92±7.81h,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分别为:实验组48.25±7.38h,对照组61.35±15.23h,经统计学分析(P<0.01),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妇科腹部手术后口服胃肠舒患者可明显促进肠鸣音恢复,促进患者排气排便功能,缩短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机体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干姜、吴茱萸热熨疗法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胃肠吻合术患者术后胃肠功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胃肠吻合术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ERAS西医干预方法;予以干预组患者常规西医干预方法+干姜、吴茱萸热熨腹部神阙穴及任脉鸠尾穴至关元穴。观察2组患者以下指标:(1)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包括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2)术前1d、术后第1d、第3d、第5d患者主观临床表现评分,包括腹痛、腹胀、胃肠道症状。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及术后第1d,2组患者腹痛、腹胀、胃肠道症状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d、第5d,干预组患者的腹痛、腹胀、胃肠道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ERAS理念下干姜、吴茱萸热熨神阙穴及任脉鸠尾穴至关元穴,能够更加促 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患者经过腹部手术后开展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行腹部手术治疗的130例患者,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护理组采用的护理方法主要为早期活动配合腹部进行热按摩方法给予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是采用较为常规普通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在术后的肠鸣音时间以及患者肛门排气的时间进行对照,显示护理组比对照组在时间上提前较为显著(P<0.01)。结论:腹部手术患者为了尽快恢复胃肠功能,在术后护理中重视早期活动,并实施腹部热按摩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纳入研究的参与对象均为笔者医院患者,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5年10月份入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共60例。以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显示实验组总有效例数为30例,占100%,与对照组(73.3%)比较经χ~2检验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干预后部分患者有不良反应出现,以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最高,与实验组比较经χ~2检验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较满意,与对照组比较显示P0.05,对比有意义。结论: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经针对性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活动对妇科腹部手术后病人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妇科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50)与对照组(n=50).实验组于术后6h开始功能锻炼,对照组术后笫2天开始常规方法锻炼.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肛管排气时间和腹胀发生率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腹部手术后早期活动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吴茱萸烫熨法联合咀嚼口香糖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在本院分娩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按照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两组均给予产妇术后常规护理,B组同时给予咀嚼口香糖促进胃肠恢复,A组在B组基础上给予吴茱萸烫熨法,对比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结果:A组术后便秘、拔管后尿潴留、切口疼痛发生率均低于B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吴茱萸烫熨法联合咀嚼口香糖应用在剖宫产术后能够促进产妇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吴茱萸热熨联合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普外科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直肠癌术后常规西医治疗及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吴茱萸热熨足三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P=0.02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5天,治疗组腹胀分级评分与呕吐分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清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生长抑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组整体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热熨联合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能促进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有效缓解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状态,预防并发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失语中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8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患者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5年12月份在笔者医院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早期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相应的干预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均得到改善,与干预前数据的比较经t检验确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实验组的改善情况最佳,与对照组数据的比较经t检验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脑梗塞偏瘫失语进行干预,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运动功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尺骨茎突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尺骨茎突骨折患者设为研究参与对象,共80例。患者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6年1月份在笔者医院进行治疗。结合患者的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桡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实验组接受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桡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相应的治疗后,实验组的总优良例数为38例,占95%;对照组的总优良例数为31例,占77.5%;数据的比较经χ2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检查显示实验组相关指标均理想,与对照组的比较经T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桡骨T型钢板内固定对尺骨茎突骨折进行治疗,效果优良,患者术后恢复理想,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足三里穴位埋线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埋线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腹部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术后6h双下肢感觉恢复后开始实施双足三里穴位埋线1次;对照组则接受腹部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采用足三里穴位埋线能有效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预防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穴位及腹部按摩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尿潴留及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及腹部按摩,比较两组术后尿潴留、胃肠功能障碍的情况、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的尿潴留、尿路刺激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肠鸣音、排气、排便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食欲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个维度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及腹部按摩能够减少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尿潴留,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病人活动时间对腹胀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50)与对照组(n=50).实验组干全麻清醒术后2h即开始活动干预,对照组按照术后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程度及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术后早期活动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腹胀程度及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模式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治疗的160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患者接受相应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75%,显著优于对照组(8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1.25%,远远高于对照组的15%,而实验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进行干预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提高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