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抗肿瘤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作为抗肿瘤药的临床研究进展。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以引导肿瘤细胞生长停滞、分化和凋亡,是很有前途的癌症治疗药物。目前,超过十多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作为治疗血液肿瘤和恶性实体瘤药物,有上百个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与染色质重塑有关,在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HDAC介导的低乙酰化作用可调节非组蛋白活性。近年来,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成为逆转与肿瘤相关的表观遗传异常改变的潜在策略。临床前研究发现,多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表现出有效的、特异的抗肿瘤活性,然而其疗效相当广泛和复杂。  相似文献   

3.
肿瘤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严重疾病之一,传统抗肿瘤药物因为选择性差而容易引起比较严重的毒副作用。随着近些年来临床医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关肿瘤致病与发病机制的相关基本过程也逐渐被阐明,新型的抗肿瘤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开来。HDAC抑制剂能够作用于患者的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的增殖受抑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HDAC抑制剂在抗肿瘤方面所取得的效果以及药用机制等问题做了相关描述,供相关人员做参考。  相似文献   

4.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在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多个环节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肿瘤抑癌基因沉默、细胞分化、血管生成、细胞迁移、细胞周期异常、信号传导及细胞附着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HDACIs)可以靶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调控组蛋白的乙酰化,进而调控关键的抑制肿瘤蛋白和原癌基因,是极具潜力的抗肿瘤药物。HDACIs已经在血液/淋巴系统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已经有2种HDACIs:SAHA(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和FK228被批准用于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癌,当前大量的临床试验正在挖掘HDACIs在实体瘤治疗方面的潜力。尽管目前基于细胞的研究发现HDACIs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分化,抑制血管生成和自噬等,但HDACIs发挥抗肿瘤活性的分子机制仍未阐明,其对实体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治疗策略有待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5.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新生、诱导自我吞噬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此外,与其他抗肿瘤化合物联合应用时也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具有极大的临床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6.
表观遗传学是目前遗传学研究的热点,而肿瘤的发生与表观遗传学关系密切.表观遗传修饰中组蛋白乙酰化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之间的动态平衡控制着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HDAC抑制剂作为新一代潜在靶向抗肿瘤药物,为国内外药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HDAC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刘学辉  张灿 《药学进展》2013,(10):501-508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是一类对染色体结构修饰和基因表达调控具有重要作用的蛋白酶,其异常活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有效策略之一。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介绍,并重点综述环肽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类药物的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南药学》2017,(10):1356-1360
目的为了降低传统异羟肟酸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毒副作用和改善体内代谢快的缺点,本课题组设计并合成了具有新型锌离子螯合基团的一类化合物,并测定了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方法以取代苯甲酸、6-氨基己酸等作为原料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检测目标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并通过酶抑制实验进一步检测化合物的活性。结果化合物a1~a4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较SAHA弱(P<0.05),化合物a5~a6对A549细胞抑制作用与阳性对照SAHA相当,并且均具有较好的酶抑制作用,与MTT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此类具有新型锌离子螯合集团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和抑酶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设计合成加替沙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HDACi)缀合物,并探讨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为原料,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分别在其C-7哌嗪基和C-3位羧基引入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单元,并采用HDACs试剂盒、微管蛋白试剂盒和MTT法对所合成的缀合物进行酶和抗肿瘤抑制活性测试。结果 合成了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10a~c和13,其结构均经过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能有效地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和HDACs,并对5种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SAHA类似物单元的侧链为6个亚甲基的缀合物10b和13对微管蛋白聚合和HDACs的抑制活性以及抗肿瘤活性强于其他衍生物。结论 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单元引入到加替沙星上,能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李平 《中国实用医药》2014,(16):242-243
近年来在治疗肿瘤领域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HAT)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之间保持的动态平衡调控着有序的基因表达, HDAC表达过度造成乙酰化的失衡会形成肿瘤,而HDAC抑制剂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细胞周期停滞和凋亡,抑制肿瘤的生成。HDAC抑制剂是很有前途的新型癌症靶向治疗药物。本文将重点阐述HDAC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并合成了1,2,3-三氮唑类苦参碱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以苦参碱为起始原料,通过水解反应、N-烷基化反应、click反应等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所合成目标化合物对HeLa、MCF-7和HepG23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合成了9个1,2,3-三氮唑类苦参碱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及HR-MS确定,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5h对MCF-7肿瘤细胞表现出良好的活性,且活性优于母体化合物苦参碱。结论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为该类抗肿瘤化合物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合成美法仑–甘草次酸复合物,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美法仑和18α-甘草次酸为原料,通过酯化、氧化、酰化和缩合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3a和3b,结构经元素分析、MS、1H-NMR确证,并采用MTT法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同时考察了其对正常大鼠肝细胞BRL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结果目标化合物3a、3b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优于母体药物18α-甘草次酸和美法仑,且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小于氮芥类药物美法仑。结论美法仑–甘草次酸复合物3a和3b抗肿瘤活性良好,具有开发成抗肿瘤候选药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并合成甘草次酸C3、C30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甘草次酸为先导化合物,对其C3位羟基、C30位羧基进行结构修饰,并采用SRB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设计合成了12个新型甘草次酸衍生物,并利用MS、1H-NMR及元素分析确证了结构;体外实验中,目标化合物对MCF-7和A549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均明显强于甘草次酸,其中化合物GA-I1、GA-I2和GA-II1对MCF-7和A549两种细胞表现出很好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药吉非替尼。结论甘草次酸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IMC-038525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4-苯基-1,3,5-三嗪-2-胺类化合物,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2,4-二氯-1,3,5-三嗪为起始原料,经过氨化、Suzuki偶联和还原胺化合成一类4-苯基-1,3,5-三嗪-2-胺类化合物,采用噻唑蓝法(MTT)测定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设计并合成了13个新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活性测试结果显示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结论合成了一类4-苯基-1,3,5-三嗪-2-胺类衍生物,具有一定抑瘤活性的化合物,为新型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甲氧基咔唑类抗肿瘤化合物。方法将4,5-二甲氧基-2-溴硝基苯与甲氧基碘代苯化合物在铜粉催化下经Ullmann反应制得甲氧基-硝基联苯化合物,再经亚磷酸三乙酯还原得三种甲氧基咔唑。对9-位氮进行修饰,合成了16个衍生物。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确认。结果体外初步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显示,目标物4c,5a,5b,5g,5h,5i,5I,5n和5p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IC50值分别12.1,10.6,8.1,3.1,4.4,10.1及9.2 μmol·L-1。目标物4a对人口腔上皮癌KB细胞的IC50值为17.7 μmol·L-1。结论部分目标化合物对HT-29及KB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合成N-3,4,6,7-四氢-2H-取代嘧啶并[1,6-c]喹唑啉-2-烯胺类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以4,6-二氯嘧啶和6-氨基-1,4-苯并二氧杂环为起始原料,经过氨化、Suzuki偶联、缩合反应和环合反应合成一系列N-3,4,6,7-四氢-2H-取代嘧啶并[1,6-c]喹唑啉-2-烯胺类化合物,并采用MTT法对其体外肿瘤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设计并合成了18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多个目标化合物抗肿瘤活性与阳性对照药索拉非尼相近。结论发现了一类全新结构的骨架分子,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为新型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设计、合成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抑制剂BF-175的衍生物,并对其稳定性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水杨醛为起始原料,通过6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硼小分子SREBP抑制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稳定性,并采用RT-PCR实验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了9个含硼小分子SREBP抑制剂,并通过NMR和MS对其进行表征。其药学稳定性均优于BF-175。RT-PCR检测表明目标化合物可以抑制人子宫内膜腺癌细胞(AN3CA)中SREBP靶基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表达,其中化合物7g的活性高于BF-175。结论含硼小分子SREBP抑制剂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为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 allow histones to wrap DNA more tightly and finally lead to the repression of some tumor suppressor genes.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HDACIs) have been proved to have effects on tumorigenesis and tumor progression. In this study, we reported the design, synthesis, and in vitro activity evaluation of novel PXD101 analogs with L‐phenylglycine‐containing cap as HDACI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HDACs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compounds 10k , 10r , and 10s were not only superior to the first approved HDACI SAHA, but also comparable to their parent compound PXD101, a recently approved HDACI in 2014. However, all 6 selected PXD101 analogs exhibited moderate in vitro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less potent than PXD101 and SAHA. Representative compound 10s showed similar HDACs isoform selective profile to PXD101, which demonstrated that introduction of L‐phenylglycine‐containing branched cap group could not change the isoform selectivity of PXD101 dramatically.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寻找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抑制剂,探讨其初步构效关系。方法 在前期研究发现活性结构 A和B的基础上,参考恩替司他(MS-275)的结构特点,设计合成系列N-(氨基吡啶)苯甲酰胺类新化合物。采用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HBTU)为缩合剂,以取代羧酸与2,3-二氨基吡啶或3, 4-二氨基吡啶反应生成系列含N-(氨基吡啶)结构的目标化合物;采用CCK-8 法并进行体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活性及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测试。 结果 共合成 18 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确认。体外抗肿瘤初步研究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均具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活性及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Ⅴ-12、Ⅴ-13 和Ⅴ-16等化合物体外抑酶活性和抗肿瘤活性与阳性对照药MS-275相当,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结论 初步构效关系研究发现,含有活性结构B的化合物具有更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适当增加化合物酶表面识别区基团(R基团)的空间位阻或在R基团上引入供电子取代基将会增强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设计、合成川芎嗪查尔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抗乳腺癌活性。方法以盐酸川芎嗪为原料,通过酸碱中和、单氧化、重排、水解和醇羟基氧化制得重要中间体3,5,6-三甲基吡嗪-2-甲醛,再与芳乙酮发生Claisen-Schmidt羟醛缩合反应合成川芎嗪查耳酮类化合物,接着用BBr_3进行脱甲基得到了川芎嗪羟基查耳酮,并采用MTT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乳腺癌活性研究。结果合成了21个川芎嗪查尔酮类化合物,其结构均通过~1H-NMR和MS确证。生物活性结果测试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均有较强抑制活,并对MDA-MB-231细胞有更强的选择抑制。其中查尔酮单元为二茂铁的衍生物9t对MCF-7和MDA-MB-231展现出了最强的抑制活性;同时,这些川芎嗪查尔酮类化合物对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均没有毒性。结论查尔酮是一个重要的抗肿瘤药效团,能够提高川芎嗪的抗肿瘤活性,为今后发展新型、高效、低毒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川芎嗪衍生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