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赵蕊  李海春 《中国医药》2014,(4):468-470
目的 探讨有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对高血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选择高血压Ⅱ~Ⅲ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25 ~ 45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40例,完全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组(20例)、依托咪酯麻醉诱导组(20例).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组麻醉诱导前给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6 μg/kg静脉注射,15 min内注射完毕,依托咪酯麻醉诱导组以0.9%氯化钠注射液注入.2组均以0.3 mg/kg依托咪酯快速麻醉诱导后经鼻腔气管插管.分别记录2组入室、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结果 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组术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收缩压分别为(169±13)、(126±10)、(120±10)、(117±13)、(112±16) mmHg(1 mmHg =0.133 kPa);舒张压分别为(103±10)、(95±12)、(95±12)、(89±10)、(83±16) mmHg;心率分别为(89±12)、(89±10)、(84±15)、(85±12)、(83±12)次/min;依托咪酯麻醉诱导组术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收缩压分别为(165±11)、(110±12)、(108±9)、(105±13)、(104±16) mmHg;舒张压分别为(106±11)、(79±13)、(75±6)、(79±12)、(76±10) mmHg;心率分别为(86±12)、(65±10)、(76±14)、(75±11)、(74±9)次/min.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组患者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1、3 min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明显低于依托咪酯麻醉诱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应用在高血压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中,可降低应激反应,维持气管插管期间循环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赵飞飞  李军仕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813-1815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复合麻醉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感染的发生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86例资料,按麻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托咪酯全麻诱导,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 d的炎症因子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麻醉用药术后7 d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用药麻醉前的IL-6、TNF-α和CRP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麻醉后的IL-6、TNF-α和CRP水平测得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麻醉后IL-6、TNF-α和CRP水平测得值及其术后7 d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复合麻醉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水平,且降低了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在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赣州市肿瘤医院高血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复合依托咪酯,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4 min(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血流动力学[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并对比两组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的3羧基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变化。结果:T1、T2、T3观察组SBP、DBP、HR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拔管、睁眼、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24 h、术后48 h,观察组PI3K、Akt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应用于高血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插管中,可减轻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降低对PI3K-Akt通路的影响,加快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正>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且无呼吸抑制。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Nacrotrend、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全麻诱导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12月择期手术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依托咪酯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腹腔镜手术患者,均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随机分成七氟烷组和依托咪酯组,每组40例,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依托咪酯组接受依托咪酯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七氟烷吸入诱导迅速,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苏醒较依托咪酯静脉复合全麻快,麻醉效果满意。结论七氟烷用于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优于依托咪酯静脉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ASAI~II级择期行Lc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组,各20例。右美托咪定组于全麻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泵注时间为10min,生理盐水组以同样的速率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2组全麻诱导均使用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mg/kg、芬太尼4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mg/kg,术中以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观察记录静脉泵注开始前(T0)、静脉泵注10min后(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气管拔管即刻(T4)、气管拔管后5min(T5)气管拔管后10min(T6)7个时间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MAP、HR,并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进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有无呛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行气管插管、气管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更平稳(P〈0.05)。有美托咪定组苏醒时间(19±5)min,拔管时间(22±4)min,生理盐水组分别为(18±4)min、(22±4)min,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右美托咪定组无躁动、寒战、恶心、呕吐发生,生理盐水组有1例躁动,2例寒战。结论术前预给右美托咪定可以使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气管插管和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不影响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间,术后躁动、寒战、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7.
郑洁  胡滨  刘庆 《江苏医药》2015,41(1):69-7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喉罩通气在全麻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术(TUHLL)的应用效果。方法全麻下行TUHLL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4组。B、C组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A、B组气管插管;C、D组实施喉罩通气。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4mg/kg、舒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2mg/kg和顺阿曲库铵0.12mg/kg静注;泵注丙泊酚6mg·kg-1·h-1维持麻醉。记录围麻醉期MAP和HR变化,比较麻醉后不良反应。结果麻醉期C、D组的HR和MAP均低于气管插管A、B组(P<0.05),B、C组的HR和MAP低于A、D组(P<0.05)。B、C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A、D组(P<0.05),C、D组术后咽痛发生率低于A、B组(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喉罩通气能麻醉维持平稳,减少不良反应,是短小手术麻醉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在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保留自主呼吸行气管插管的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在诱导始时予右美托咪定1.0μg/kg静脉输注10min,在输注右美托咪定后5min给予丙泊酚1.5mg/kg静脉注射,10min后行气管插管;对照组给予丙泊酚1.5mg/kg静脉注射,10min后行气管插管。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5min)的心率(HR)与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结果气管插管前2组HR水平与诱导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对照组HR、MAP水平与插管前相比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手术效果较满意,在诱导插管过程中无呼吸抑制现象及明显不良反应,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气管插管全麻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输注右美托咪定,采用丙泊酚及芬太尼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吸入2%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详细记录注药前(基础值)、输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后(用药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3 min、5 min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同时记录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入右美托咪定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 min,观察组SBP、DBP、HR均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3 min、5min,观察组SBP、DBP、HR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5.71%)出现不良反应,均为心动过缓,静注阿托品0.5 mg后心率恢复正常。结论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诱导麻醉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显著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血管系统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6,(6):1390-1391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对患者胃癌全麻醉根治术的麻醉效果和对术后疼痛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及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托咪酯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全麻醉手术后疼痛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感染的评分值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全麻采用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联用的辅助麻醉,可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与危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通过调节CX3CL1-CX3CR1信号通路对老年大鼠肝部分切除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改善作用.方法 60只SPF级老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和CX3CL1抗体+右美托咪定组.阳性对照组大鼠于术前3 d给予布洛芬混悬液35 mg/kg,ig给药,8 h/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6只,雌雄不限,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各12只。采用动脉压夹夹闭双侧肾动脉60min、恢复灌注4h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D组于夹闭双侧肾动脉前10min尾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3μg/kg;IR组于夹闭双侧肾动脉前10min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S组不夹闭双侧肾动脉,分离肾动脉后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再灌注4h时处死大鼠取肾组织,采用PCR技术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测定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水平,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D组肾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mRNA和HO-1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D组肾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mRNA和HO-1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肾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右美托咪啶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其上调肾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大鼠建立70%肝切除模型后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30 min经尾静脉注射累计4000 IU/kg rhEPO(每天1333 IU/kg rhEPO,连用3 d);对照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术后1、3、5、7、14 d随机各取5只大鼠处死,称取并计算肝再生率,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白蛋白(Alb),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 术后1、3、5、7、14 d实验组肝再生率较实验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血清ALT水平术后5、7、14 d较对照组有降低(P<0.05),实验组血清Alb术后7、14 d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5、7 d实验组PCNA标记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 rhEPO对大鼠肝切除后肝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创伤是否引起海马区胶质细胞CD200和CD200受体(CD200R)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SD大鼠和老年SD大鼠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麻醉组和手术组。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麻醉组实验动物单纯接受1.5%~2%异氟醚麻醉,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手术组行肝部分切除术。术后1,3,7d处死实验鼠,取海马区脑组织,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D200和CD200R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CD200在成年大鼠和老年大鼠术后第1天表达下调(P<0.01),术后第3天恢复正常(P=0.067,P=0.582)。在任何时间点,手术创伤并没有明显改变成年大鼠和老年大鼠CD200R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手术创伤抑制了成年大鼠和老年大鼠海马区CD200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右旋美托咪定对小儿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实施神经外科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均为七氟烷吸入诱导。D组静脉内右旋美托咪定1μg/kg负荷并以0.4μg(/kg h)持续泵入,复合七氟烷维持麻醉;C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复合七氟烷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苏醒期的躁动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停留PACU时问和术前躁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的术后躁动评分和躁动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小儿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右旋美托咪定可以减少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结束前右美托咪啶的使用对依托咪酯-瑞芬太尼全麻后患者躁动的影响。方法100例择期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 ASA I~II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50例)和对照组(C组,50例),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术中麻醉维持:依托咪酯靶控效应室(Arden Model)浓度为0.3μg/ml,瑞芬太尼0.20~0.4μg/(kg&#183;min)持续输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前30 min接静脉镇痛泵。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麻醉药物的输入,用静脉推注泵分别静脉推注生理盐水(C组)和右美托咪啶0.5μg/kg,推注时间均为10 min。比较两组的苏醒、拔管时间、拔管期间患者躁动的情况,观察HR、SBP、DBP、RR的变化。结果镇静和躁动情况与T0比较, C组T2、T4、T5时镇静评分均降低(P&lt;0.05);D组T2、T4~T6时的镇静评分均显著升高(P&lt;0.01),且高于C组(P&lt;0.01)。D组躁动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lt;0.01)。结论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能显著减少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后所致的躁动反应,使血流动力学更趋稳定,且不会使患者苏醒期延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与静吸复合麻醉并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胃癌根治术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4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Dex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持续泵入Dex 0.5μg/kg。两组麻醉诱导均给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μ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铵0.6 mg/kg。术中麻醉维持:Dex组持续静脉输注Dex[0.3~0.5μg/(kg·h)]及瑞芬太尼[起始剂量:4μg/(kg·h)]复合吸入七氟烷,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静脉泵入Dex;C组持续泵入瑞芬太尼[起始剂量:4μg/(kg·h]复合吸入七氟烷至手术结束。两组术中根据患者生命体征调节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用量。手术结束后送至麻醉恢复室观察30 min。比较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拔管时间、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及患者躁动情况,比较两组麻醉药物用量。记录拔管后两组患者有无呼吸抑制。结果两组比较,Dex组在T1~T4的MAP和HR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拔管时间分别为(9.55±2.1)min和(9.35±1.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1.95±0.2、1.6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Dex组麻醉药物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的发生。结论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烷麻醉,能够减少患者麻醉诱导和麻醉苏醒期的应激反应,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可以安全地用于老年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18.
朱小兵  刘志群  吴论 《河北医药》2014,(18):2742-2744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单肺通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30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组(V组)和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组(I组),每组12只。采用大潮气量(V=20 ml/kg,50次/min)单肺通气2 h建立右肺单肺通气大鼠模型。单肺通气前10 min,C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4 ml;V组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6μg·kg-1·h^-1(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4 ml);I组采用自制装置氧气驱动经10 min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0.1μg/kg+0.9%氯化钠溶液4 ml,氧流量为2-4 L/min;于给药前(T0)、单肺通气120 min(T1)、和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2)时,采集动脉血样,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浓度,于T3时处死大鼠,采集右肺匀浆后测定肺组织TNF-α、IL-6和IL-10的含量,左肺测定湿/干重比(W/D),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T0比较,3组T1和T2时血浆TNF-α、IL-6、IL-10的水平升高(P〈0.05);与C组比较,V组和I组T1、T2时血浆TNF-α、IL-6的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W/D降低(P〈0.05);V组和I组各时点血浆和肺组织TNF-α、IL-6和IL-10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组和I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较C组减轻。结论雾化吸入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抑制单肺通气大鼠导致的炎性反应,与静脉注射大剂量右美托咪定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