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虽然大多数骨折都能达到骨性愈合,但骨不连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手段仍然是临床上比较复杂的难题之一。骨不连是骨折相关并发症较为常见的一种,它由多种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2.
现将笔者2006-06/2008-05收集到的有完整地临床影像资料,并且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骨纤维结构不良3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22~44(平均32)岁。发生于额骨1例,股骨上段1例,肋骨1例。1.2方法2例行s iem ens AR-star螺旋CT薄层扫描,间距2mm,层厚2 mm。1例行X线检查及s iem ens novus 1.5T超导磁共振常规SE序列T1W I和T2W I矢状、T2W I冠状、轴位薄层扫描,间距3 mm,层厚3 mm,FOV 180 mm×180 mm。2结果例1:女,40岁。左髋部疼痛2 a,加重7个月。X线:左股骨上段局限性增粗、膨胀、皮质变薄。病灶呈磨玻璃样外观,其内可见索条状不规则排列的等、稍高密度影。M R:左侧股骨上段局限性增粗、膨胀、皮质变薄。T1W I、T2W I上均为较均匀低信号,其内可见索条状不规则低信号。术中(肉眼)所见:病灶处骨质结构完整,切面呈灰白色、灰红色,同时可见呈不规则排列的大条索状骨纹,局部可见骨质不连续。病理:灰红色、灰白色纤维组织,考虑为骨纤维结构不良。例2:男,22岁。额骨肿物进行性生长20 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纤维结构不良并病理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骨纤维结构不良并病理性骨折39例,分A、B两组。A组(n=9)先保守治疗待病理性骨折愈合后再行清除病灶;B组骨纤维结构不良病灶与骨折一起治疗。结果通过临床观察,A组1例骨折延迟愈合,无一例复发;B组2例复发,1例骨折延迟愈合。结论治疗骨纤维结构不良并病理性骨折,可先保守治疗待病理性骨折愈合后再行病灶清除、植骨术,治疗效果优于骨纤维结构不良病灶与骨折一起治疗。  相似文献   

4.
骨纤维结构不良又称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先天性非遗传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正常骨组织和骨髓被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所替代,在纤维组织内有结构不良的骨小梁。临床上可导致疼痛、畸形、功能障碍及病理骨折,在我国占骨肿瘤样病损的首位。回顾1988年到2008年这20年间本院诊治25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诊断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长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MR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长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长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MRI表现,其中9例做了增强。结果:单骨型12例:股骨8例,胫骨2例,腓骨1例,肱骨1例;多骨型3例:2同时侵犯股骨和胫骨,1例同时侵犯肱骨和尺度。MR表现:7例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6例T1WI呈均匀极低信号,其中T2WI上3例为均匀高信号,3例仍为极低信号;2例T1WI和T2WI均为较均匀等信号。所有病灶边界均清楚,其中3例病变周围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硬化带,全部患者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9例增强后表现为不同程度强化,其中3例为均匀强化,6例为不均匀强化。结论:长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MRI表现并无特征性,信号特点取决于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 女,23岁。因右腿乏力4a入院。1999年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右腿乏力,发酸,无疼痛,到当地医院就诊,X线片检查疑诊为右股骨上端骨纤维结构不良,同年1999—03在该院行病灶刮除植骨术,病理结果证实为骨纤维结构不良,未查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2001年及2003—08复查X线片分别发现左、右胫骨上段、右股骨上段和右侧骨盆出现新病灶,均行病灶刮除,并行异体骨+骨水泥填充病灶腔及异体骨置骨钢板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7.
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类以心腔扩大、心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病毒感染、遗传变异、免疫应答和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均在DCM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DCM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或猝死。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和新的检测方法的不  相似文献   

8.
陈润新  王冰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753-1754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锁定加压钢板(LCP) 内固定治疗骨纤维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采用病灶清除植骨+LCP 内固定术固定.[结果]12例全部获得骨折完全愈合,早期、中期未发现并发症及复发.[结论]病灶清除植骨+LCP 内固定是治疗骨纤维结构不良并病理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从内膜破口流入主动脉中层而形成夹层血肿,并向远端延伸。过去此种情况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现多改称为主动脉夹层分离或主动脉夹层血肿。AD病情凶险,起病急,发展快,  相似文献   

10.
骨样骨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样骨瘤系一病因不明、生长缓慢的特殊类型良性骨肿瘤.其特征性的发生于5~20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2∶1[1].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在下肢长骨,其次是上肢骨,脊柱、手、足等部位则较少见[2].绝大部分病变为单发,也可累及全身多处骨骼,病变可发生在骨骼的任何部位[3].Baruffi[4]及Kalil[5]对骨样骨瘤作细胞遗传学检查,发现第22号染色体长臂上存在部分缺失,可能引起细胞的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骨纤维结构不良的SPECT/CT骨显像结果,探讨其核医学显像特征及鉴别要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经病理或随诊证实为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SPECT/CT影像学特点,按病灶数量分为单发骨纤维结构不良病灶组(n=25)及多发病灶组(n=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灶特点及放射性分布特点。 结果 34例病例中,20例有疼痛症状(58.8%),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5,P=0.307)。多病灶组年龄较单病灶组小(t=17.315,P=0.018);两组血清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水平、C反应蛋白、碱性磷酸酶及肿瘤指标(癌胚抗原、甲胎蛋白、CA199、CA724、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多见于四肢长骨,病变类型以磨玻璃样及囊状改变多见,多病灶型出现磨玻璃样改变的概率较大(χ2=8.579,P=0.003),而丝瓜络样、地图样及囊状改变等征象在两组间出现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4例全部病灶均为放射性异常浓聚,多病灶型常见集中于一侧的放射性浓聚优势灶。 结论 SPECT/CT可通过一次全身成像,观察全身骨多部位病灶,分析各病灶的解剖结构及代谢状态,可作为骨纤维结构不良的鉴别与诊断的重要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高尿酸血症是血尿酸水平增高。痛风是尿酸盐结晶在体内沉积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代谢性疾病。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全球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相关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痛风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非遗传性的骨发育障碍性疾病,与染色体20基因位点上编码Gs蛋白等的基因突变有关。多数病变为单发性,股骨近端及头面部骨是最常受累部位,临床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的疼痛、畸形和病理性骨折。为了确切有效地治疗病灶、降低复发,尽可能预防诊治病理性骨折及畸形,一般以手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案,文中就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外科治疗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妇产科医生最为棘手的疾病之一。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确诊有时困难,治疗难以作到尽善尽美,大量互相矛盾的报道更使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混乱。本病组织学上虽然是良性,但却有增生、侵润、转移及复发等恶性行为,故本病有“不死的癌症”之称:曾有学者评价说:“he who knows endometriosis knows gynecology”,足见本病在妇科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拟讨论当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中的诺干难点、焦点问题,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19.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的异常扩张,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动脉瘤的评价和治疗常常涉及多个医学学科。特别是复杂动脉瘤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极大关系着患者的预后。近几年国内外影像学检查、诊断方面新观点的提出以及放射介入治疗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上不断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比如多种血流导向装置的广泛使用。本文主要介绍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20.
肝血管瘤是肝脏肿瘤中的良性肿瘤,绝大多数肝血管瘤患者几乎不会出现临床症状或健康问题,患者往往是在因为其他健康问题检查时偶然发现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最常见的检查是超声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目前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较多,不同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及预后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对肝血管瘤的诊治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