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探讨理想的分娩方式。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单胎头位产妇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Ⅰ组(剖宫产组)经L2-3间隙穿刺行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注入0.5%罗哌卡因,调整麻醉平面为T6~S4,术中不用辅助药,术后行硬膜外镇痛。Ⅱ组(分娩镇痛组)于产妇宫口开至3 cm左右进入活跃期时,行L2-3硬膜外常规穿刺并向头端置管,注入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2 μg/mL,首剂8~10 mL,控制平面在T10以下,待获得满意镇痛效果后接PCA泵,维持量6~8 mL/h,bolus剂量5 mL,锁定时间20 min,至宫口开全时停药。Ⅲ组(自然分娩组)按正常分娩常规程序处理。3组病人术中均予吸氧。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以及15 min、24 h的神经行为与适应能力评分(neurological and adaptive capacity score,NACS)。胎儿娩出时抽取脐静脉血2 mL行血气分析及乳酸测定,监测产妇分娩过程中的HR、RR、BP,记录产妇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结果 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15 min、24 h的NACS评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脐静脉乳酸含量比较,Ⅱ组与Ⅲ组高于Ⅰ组,Ⅲ组高于Ⅱ组。BE Ⅲ组高于Ⅰ组。3组间脐静脉血pH值、PCO2、PO2和S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产妇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相比较,Ⅰ组明显高于Ⅱ、Ⅲ组,Ⅱ、Ⅲ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宫高下降幅度、泌乳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Ⅰ组比较,Ⅱ、Ⅲ组产妇尿潴留发生率低,病人睡眠情况好。Ⅱ组产妇满意度高于Ⅰ、Ⅲ组。结论 以0.12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 μg/mL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提供较为有效的镇痛,未见对新生儿及产妇有不良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2.
喻震  李伟 《中国医刊》2007,42(4):52-54
目的 比较不同低浓度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产妇可行走式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I组为0.075%罗哌卡因加0.2μg/ml舒芬太尼;Ⅱ组为0.1%罗哌卡因加0.2“s/ml舒芬太尼;Ⅲ组为0.15%罗哌卡因加0.2μg/ml舒芬太尼。观察指标为:起效时间、PEA次数、VAS评分、运动神经阻滞MBS评分、分娩时间和方式产妇满意度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Ⅱ组与Ⅰ组相比,产妇镇痛效果明显好于Ⅰ组(P〈0.05),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分娩时间与方式差异无显著性。Ⅲ组与Ⅱ组相比,镇痛效果、分娩时间与方式差异无显著性,而出现轻度运动神经阻滞的比例Ⅲ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0.2μg/ml舒芬太尼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对下肢运动神经影响轻微,是可行走式分娩镇痛较为理想的一种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方式进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 33例产前无服用镇痛催眠药史 ,自愿要求硬膜外镇痛的足月初产妇进入研究组 ,宫口开张 2~ 3cm时行硬膜外穿刺置管 ,注入 1 5g/L的罗哌卡因与 0 0 0 2 g/L的芬太尼混合镇痛液 8~ 10mL ,使镇痛平面控制在第 10胸椎(T10 )以下 ,PCEA基础注药速率为 2~ 4mL/h ,自控镇痛量为 2mL ,锁定时间为 15min。随机选择同期非镇痛分娩产妇 5 0例作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疼痛情况、产程、分娩方式、分娩时间、失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妇镇痛有效率达 10 0 % ,第一产程 (118± 5 3)min ,第二产程 (5 5± 31)min ,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顺产率 94% ,明显高于对照组 (70 % ) ,而两组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别。【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采用PCEA进行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好 ,能提高产科质量 ,方法简便、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对可行走硬膜外镇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无高危妊娠因素、无椎管内穿刺禁忌的初产妇280例.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镇痛组于产妇宫口开2~3cm时经L2-3间隙常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见脑脊液同流通畅后缓慢注入0.2%罗哌卡因1.5mL(3mg);拔出腰麻针.硬膜外腔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4cm,,30min后接PCA泵持续注入0.1%罗哌卡因加芬太尼(2μg/mL),背景剂量6 mL/h,锁定时间15min,产妇在VAS评分≥2分时,自控追加药物.宫口开全时停止泵药,分娩结束拔除导管.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给予任何镇痛药物.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VAS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MBS(modified bromage score)、产程时问、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镇痛组产妇镇痛有效率100%,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第一、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自控镇痛技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是目前分娩的理想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全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00例无产科并发症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的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全产程组,当进入产程宫口〈3cm时进行镇痛;Ⅱ组为活跃期组,当宫口≥3cm时进行镇痛。两组硬膜外均给予0.1%罗哌卡因与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1~13ml,45min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药物为上述混合液,背景速度8ml/h,单次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宫口开全时停药,胎儿娩出后再开启PCA;Ⅲ组为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药物。观察VAS评分和运动阻滞分级,记录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测定产妇血中血管紧张素Ⅱ和皮质醇含量。结果Ⅰ组与Ⅱ、Ⅲ组比较,在潜伏期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Ⅰ、Ⅱ组与Ⅲ组比较,缩宫素使用率明显增高(P〈0.05)。三组间比较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血管紧张素Ⅱ和皮质醇的变化最大,其次为Ⅱ组,Ⅰ组变化最小。结论全产程分娩镇痛对比传统分娩镇痛方式,镇痛效果确切,对产程、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并无不良影响,可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与芬太尼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及对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要求阴道分娩且无产科禁忌证的初产妇192例分为两组,其中做无痛分娩而无麻醉禁忌证的产妇96例,用0.125%罗哌卡因与2 μg/ml芬太尼混合液做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Ⅰ组)与拒绝分娩镇痛的产妇96例(Ⅱ组)进行比较,观察镇痛效果,胎心情况,不良反应,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分娩镇痛效果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显著降低了剖宫产率,但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哌卡因与芬太尼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无痛分娩镇痛效果确切,母婴健康状况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为镇痛组,L3-4椎间隙穿刺注入0.1%罗哌卡因与2μg/mL芬太尼.记录两组产妇疼痛情况、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有显著性差异,镇痛组活跃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剖宫产率下降,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单用或舒芬太尼联用对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及产后早期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拟自然分娩并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两组硬膜外给药分别采用0.125%罗哌卡因+0.25 pg/mL舒芬太尼、单用0.15%罗哌卡因.记录两组镇痛即刻、镇痛后10 min、镇痛后30 min、宫口全开及胎儿娩出即刻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分娩镇痛用药情况、分娩结局及不良反应;并于进入产房时及产后1 d、2 d、3 d对产妇脐下3 cm位置的机械痛阈值进行评估.结果:镇痛后各时点,两组VAS评分相比镇痛即刻均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药物用量、病人自控镇痛(PCA)次数及补救镇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皮肤瘙痒发生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在产后1 d、2 d、3 d,观察组脐下机械痛阈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0.15%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与0.125%罗哌卡因联用0.25 μg/mL舒芬太尼具有相当的镇痛效果,还可减少不良反应,减轻产后早期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9.
苏芬太尼蛛网膜下腔行分娩镇痛的临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苏芬太尼蛛网膜下腔行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ASA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苏芬太尼组(50例),蛛网膜下腔注射苏芬太尼5μg后60min,PCEA输注0.1%罗哌卡因的溶液,按PCA 5ml/15min,于宫口开全时停泵.罗哌卡因组(50例),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3mg后30min,PCEA输注0.1%罗哌卡因的溶液,按5ml/45min,于宫口开全时停泵.结果 CSEA后VAS从镇痛前的(9.6±0.8)分迅速降为(0.5±0.8)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芬太尼分娩镇痛组的麻醉起效时间1~3 min,到达最高镇痛平面时间为5min左右,镇痛维持时间60~90 min.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组的麻醉起效时间3~5 min,到达最高镇痛平面时间为10min左右,镇痛维持时间30~50 min.PCEA总量0~85 ml,苏芬太尼分娩镇痛组罗哌卡因用量(6.5±2.5)mg/h,罗哌卡因分娩镇痛组罗哌卡因用量(11.9±4.7)mg/h.镇痛总有效率为100%.两组产妇MBS在镇痛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产妇均能下床活动.两组产程、Apgar评分和新生儿的SpO2,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出生后脐静脉血中的苏芬太尼的含量未测出.母体动脉血及新生儿脐静脉血血气分析正常.结论 苏芬太尼分娩镇痛,起效迅速、镇痛持续时间长、运动阻滞轻,副作用较小,对产妇和新生儿更安全,对母婴安全有益,是分娩镇痛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 -硬膜外联合阻滞 (CSEA)行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4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2 0例。两组均先在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 0 1%罗哌卡因 ,Ⅰ组注入 2 5mg ,Ⅱ组注入 3 5mg ,均留置硬膜外导管 ,用 0 15 %罗哌卡因与 1 6 μg/ml芬太尼混合液 ,以CP模式行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 (PCEA) ,即C(持续硬膜外输注 ) 4ml/h ,P(自控 ) 3ml/次 ,锁定时间 15min。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良好 ,镇痛起效时间相近 (P >0 0 5 ) ,两组对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及缩宫素的使用率影响相似 (P >0 0 5 ) ,但Ⅱ组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比Ⅰ组显著增高。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CSEA +PCEA用于分娩镇痛 ,效果完善 ,对产妇下肢活动影响小 ,以 2 5mg罗哌卡因作为起始剂量行腰麻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在程序化间断硬膜外给药(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 PIEB)复合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CEA)模式下,低浓度和超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76例ASA Ⅰ~Ⅱ级、足月单胎头位、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L组(38例):使用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 μg /mL;UL组(38例):使用0.06%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 μg /mL。再配对选择76例未行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C组。两镇痛组产妇宫口开至2~3 cm行硬膜外置管,镇痛平面控制在T8以下,VAS评分控制在4分以下。镇痛开始30 min后连接脉冲式镇痛泵,设置为每隔1 h注射药液8 mL,PCEA 6 mL,锁定时间10 min。观察各组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镇痛效果等。 结果 UL组第二产程与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L组第二产程比C组明显延长(P<0.05)。两镇痛组间疼痛评分及满意度无明显差异,但UL组局麻药用量少于L组(P<0.05)。3组产妇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和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差异。 结论 与0.1%罗哌卡因相比,在 PIEB+PCEA模式下,0.06%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依然能提供比较满意的镇痛效果,对产科结局的干扰更小,临床上可行。  相似文献   

12.
陈伟业  席四平  冯嘉宝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477-1479,1482
目的:评估心理支持疗法(PPST)联合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120例产妇随机分为Ⅰ组(PPST组)、Ⅱ组(PCEA组)、Ⅲ组(PPST+PCEA组)和Ⅳ组(对照组),比较4组产妇焦虑状况、镇痛效果、新生儿情况以及产妇分娩情况。结果:Ⅰ、Ⅲ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于PPST后显著下降(P<0.05);Ⅰ组产妇镇痛效果优于Ⅳ组(P<0.05),但较Ⅱ组和Ⅲ组差(P<0.05),Ⅱ组与Ⅲ组镇痛效果相似,但Ⅲ组PCEA和催产素用量比Ⅱ组减少(P<0.05)。结论:PPST联合PCEA用于分娩镇痛,可强化镇痛并减少用药量。  相似文献   

13.
黄雯雯 《河北医学》2010,16(3):279-282
目的: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持续硬膜外病人自控(PCEA)法开展分娩镇痛,通过观察其对分娩及围产期母婴的影响,探讨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在我院产检分娩的产妇,选择ASAⅠ级~Ⅱ级,随机分成2组,Ⅰ组0.2%甲磺酸罗哌卡因2μg/ml、8 ml/h;Ⅱ组0.125%布比卡因加2μg/ml芬太尼混合液,4 ml/h。对照组30例,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单胎、头位,无明显头盆不称,临产后不要求药物镇痛的阴道分娩者,在宫口开2~3cm予静脉注射地西盘泮10mg。结果:阻滞后疼痛缓解的情况组内各组两两间比较发现,时点内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时点间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产程3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显示Ⅱ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第2产程Ⅱ组较两组明显延长(P〈0.05);3组产妇的第3产程无明显差异(P〉0.05)。3组产妇的顺产率与剖宫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钳产率差异有显著性,Ⅱ组的钳产率较Ⅰ组和对照组钳产率显著升高(P〈0.05)。Ⅰ、Ⅱ组新生儿脐血pH值和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经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硬膜外腔注入甲磺酸罗哌卡因,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对宫缩产程和产妇屏气用力及母婴的安全影响不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180例ASA 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在宫口开大3 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于硬膜外腔注入0.1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ml,PCEA基础注药速度6 ml/h,自控镇痛量为2ml,锁定时间为15min;对照组:临产前6小时起不予阿片类镇痛药,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两组产妇镇痛效果、运动能力、产程、分娩方式、失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项目.结果 观察组的镇痛有效率达100%.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为(119±51)min,第二产程(56±30)min,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顺产率(94%)高于对照组(7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运动能力影响、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好,能提高产科质量,方法简便、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产妇分娩时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阴道分娩单胎初产妇180例,随机均分为3组: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组(S组),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PCEA组(F组),未行任何镇痛处理的60例为对照组(D组).当产妇宫口开至3 cm时,在L2~L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S组在硬膜外注射0.1%罗哌卡因和0.5 mg/L舒芬太尼混合液试验剂量5 mL,随后追加上述混合液10 mL,30 min后以0.1%罗哌卡因和0.5 mg/L舒芬太尼混合液行PCEA.F组混合液中以2 mg/L芬太尼替代0.5 mg/L舒芬太尼,其他用药情况与S组相同.两组患者自控镇痛(PCA)剂量为5 mL,背景剂量为5 mL/h,锁定时间为15 min.3组胎儿娩出后立即抽取新生儿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硬膜外给药后10、30、60、120和180 min时的疼痛情况.记录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及出生后1~5 d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 3组间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给予PCEA后,S、F组的VAS评分逐渐降低(P<0.01),在宫口开全时S组显著低于F组(P<0.01),S、F组间其余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F组镇痛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D组(P值均<0.01).S组与F组间PCA用量、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F组产妇使用催产索的构成比显著高于D组(P值均<0.01).3组间器械助产、剖宫产率和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新生儿的NBNA总分均>35分.结论 产妇分娩时予PCEA对新生儿安全且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00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观察Ⅰ、Ⅱ组),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的麻醉方法镇痛,并与同期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的100例产妇比较,观察三组的镇痛效果、Bromage评分、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隋况。结果观察Ⅰ、Ⅱ组的镇痛效果较好。观察Ⅰ、Ⅱ组第一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缩短,但观察Ⅱ组第二产程时间延长(P〈0.05)。三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程自控硬膜外可行走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150例单胎头位足月妊娠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各组均为50例),Ⅰ组宫口开张1cm左右,Ⅱ组宫口开张2~3cm,Ⅲ组为无镇痛分娩孕妇;Ⅰ组和Ⅱ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在腰L2-3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头向置管4cm,给予1%利多卡因3-5ml,连接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电子泵;麻醉药物选用0.1%甲磺酸罗哌卡因与2μg/ml芬太尼混和液100ml;首次剂量6-8ml,自控量PCA6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最大剂量24ml/h,Ⅰ组一直持续至孕妇完成整个产程,Ⅱ组至宫口开全关闭电子泵,两组产妇在第一产程中由家属搀扶走动10min左右;Ⅲ组为自然分娩者,不用任何镇痛剂;观察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状况、记录第一、二、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及催产素的使用情况、新生儿娩出后1、5min的Apgar's评分,观察孕妇的满意度及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结果:Ⅰ组、Ⅱ组中镇痛成功率达96%,两组间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中61%孕妇有中度疼痛,20%有极度疼痛;Ⅰ组、Ⅱ组与Ⅲ组间镇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94%产妇用药后无运动神经阻滞,3例下肢有轻微麻木感,2例能屈曲膝关节,1例能屈曲踝关节;Ⅱ组与Ⅰ组情况相似,两组差异无显著性;Ⅲ组与Ⅰ组、Ⅱ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催产素的使用率Ⅰ组为100%,Ⅱ组60%,Ⅲ组18%。Ⅰ组与Ⅲ组相比第一产程时间差异无显著性;Ⅱ组与Ⅰ组、Ⅲ组相比第一产程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的阴道助产率高于Ⅱ组,Ⅰ组与Ⅱ组的顺产率及阴道助产率高于Ⅲ组,但剖宫产率低于Ⅲ组;新生儿娩出后1,5min的Apgar's评分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各组产后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孕妇的满意度在Ⅰ组(99%)和Ⅱ组(92%)均大于Ⅲ组(2%)(P〈0.01);Ⅰ组有3例皮肤瘙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和对母婴的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P组和C组。P组经硬膜外注入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μg/mL混合液5 mL观察5~10 min,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再注入上述混合液10 mL为负荷剂量,连接自控镇痛泵。C组为未实施镇痛组。两组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SpO2、胎心率、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不良反应及并发症。P组检测镇痛前后而C组则监测入产室及其后1 h产妇静脉血。新生儿娩出后抽取脐静脉血检测一氧化氮(NO)及皮质醇的浓度。P组进行镇痛程度及运动阻滞程度评分。结果实施无痛分娩产妇疼痛缓解,镇痛前后一般生命体征均维持平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镇痛前后与C组相应时点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或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P组分娩后NO无明显变化,皮质醇浓度降低(P<0.05);C组NO下降(P<0.05),皮质醇浓度升高(P<0.05)。结论用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PCEA用于无痛分娩,安全有效,降低皮质醇浓度,延缓母婴NO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