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太冲"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为临床治疗IBS-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温和束缚应激加孤养法加灌服番泻叶,造成IBS-D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穴和"太冲"穴,药物组每天灌胃匹维溴铵。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回肠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P物质(substance P,SP)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摄食量显著降低(P<0.01),腹泻指数显著升高(P<0.01);针刺组及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质量、摄食量、腹泻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P<0.01)。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大鼠血浆VIP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浆SS和SP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血浆VIP含量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大鼠回肠SS、VIP、S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针刺组、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回肠SS、VIP、S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太冲"治疗IBS-D可能与抑制肠道SS、VIP、SP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针刺足三里、太冲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大鼠胃肠激素SS、SP的影响,为临床治疗IBS-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慢性温和束缚应激加孤养法加灌服番泻叶刺激大鼠,建立IBS-D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穴行捻转补法、太冲穴行捻转泻法,1次/d。药物组灌服匹维溴铵,空白组、模型组和捆绑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14d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回肠和直肠中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和P物质(substance P,SP)的含量。结果:①造模后,模型组与空白组比,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摄食量显著降低(P<0.01);腹泻指数显著升高(P<0.01),捆绑组、针刺组、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体质量、摄食量、腹泻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胃肠激素含量:各组大鼠血浆和直肠中SS、SP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比,大鼠回肠SS、SP均显著升高(P<0.01);捆绑组与模型组比,大鼠回肠SS、SP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组、药物组与模型组比,大鼠回肠SS、SP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回肠SS、SP表达异常可能是IBS-D的致病因素之一,针刺足三里、太冲可以通过调节局部肠道SS和SP的功能来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杨磊  赵雅芳  李滢  孙洁  杨帅  陈磊  任晓暄  张露芬 《吉林中医药》2011,31(12):1235-1237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天枢穴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浆中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部分机制。方法:选取VISTAR幼鼠为研究对象制备肠易激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天枢组、足三里组。天枢组和足三里组从第6周采用自制布袋束缚及电针处理,隔日1次,共7次。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治疗结束后,麻醉状态下采用腹主动脉取血5 mL,置于EDTA抗凝管中,离心,取上清液置于-20℃冰箱内冻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浆中CGRP、VIP、ET的含量。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中VIP、ET含量升高,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电针足三里组大鼠血浆中CGRP、VIP含量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天枢组大鼠血浆中CGRP、VIP含量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足三里穴大鼠血浆中CGRP含量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果显示,肠易激综合症模型大鼠血浆中CGRP、VIP、ET水平异常,进而引起三者之间的比值失调,可能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机制之一,而针刺可以通过调节三者之间的紊乱状态进而达到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作用。且足三里、天枢穴的调节作用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电针"足三里"穴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探讨其对平滑肌细胞骨架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匹维溴铵组,每组15只。采用高乳糖饲料喂养,结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小肠推进率、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胃排空率显著降低(P0.05)。经治疗后,电针组和匹维溴铵组大鼠体质量及小肠推进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电针组胃排空率显著升高、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下调结肠Vimentin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IBS-D大鼠胃肠动力,对平滑肌细胞收缩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肠祺饮对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部分脑肠肽的调控作用。方法 SPF级雄性Wistar大鼠72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得舒特组和肠祺饮组,每组1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慢性束缚应激与灌服番泻叶煎剂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具有肝郁脾虚证表现的IBS-D大鼠模型,分别给予0.9%Na Cl溶液、得舒特、肠祺饮水煎剂。观察大鼠血清5-羟色胺(5-HT)和下丘脑、结肠组织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肠祺饮能够降低血清5-HT含量,并减少下丘脑和结肠SP mRNA、VIP mRNA表达(P0.05)。结论肠祺饮可能通过降低血清5-HT含量和减少下丘脑与结肠中SP mRNA、VIP mRNA表达,调节肝郁脾虚IBS-D大鼠脑-肠轴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针灸单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PGE2)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治疗前后数据变化,探讨针灸单穴足三里或天枢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机理。方法:随机收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灸单穴足三里穴和天枢穴,治疗期间,配合口服补脾益肠丸安慰剂治疗;对照组1组,30例,采用口服补脾益肠丸,每日腹泻超过4次者,加服思密达。连续治疗2疗程后,通过分析PGE2和VIP的检测结果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针灸足三里组与天枢组治疗前后VIP、PGE2均有显著性差异:补脾益肠丸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灸足三里组与天枢组治疗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足三里治疗腹泻型肠易综合征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具有廉、便、验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内脏敏感性及腹泻情况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均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联合番泻叶煎剂灌胃的方法建立IBS-D模型,造模2w。造模成功后,电针组采用电针足三里穴干预。观察各组大鼠的的精神状态、活动情况、毛发光泽度以及体重增长等情况,测算腹泻指数,并评估所有大鼠的内脏敏感性情况。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及电针组干预前体重增长幅度较小(P 0. 01),干预期之后电针组大鼠体重增长情况得到一定改善(P 0. 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结直肠扩张的容量阈值显著降低(P 0. 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的结直肠扩张容量阈值在电针干预后有所提高(P 0. 05),且电针组大鼠的腹泻情况也有所好转(P 0. 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够改善IBS-D大鼠的易激惹、倦怠、体重增长缓慢的情况,改善大鼠的腹泻情况,降低内脏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血清NPY含量和下丘脑NPY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肥胖大鼠血清神经肽Y(NPY)含量和下丘脑NPY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减肥的机制.方法:使用刚断乳的Wistar雄性大鼠.以普通鼠饲料喂养的大鼠作为普食组(15只);用高脂饲料喂养制作肥胖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实验性肥胖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不做任何治疗,为模型组(15只);另一组给予针刺治疗,为针刺组(15只).针刺大鼠"足三里"和"中脘"穴,并接通电针仪,每次10min,每日1次,"足三里"穴左右轮换,连续治疗14d.每10d测体重、体长并计算Lee's指数.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NPY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PY表达.结果:针刺组血清NPY含量和下丘脑NPY表达比模型组降低(P<0.01);血清NPY水平与普食组比较仍有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肥胖大鼠NPY含量的改善是针刺减肥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胃肠激素的角度研究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理。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痛泻要方组、得舒特组,后三组大鼠采用束缚应激刺激加灌服番泻叶煎剂的方法造成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观察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体内胃肠激素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血浆及局部肠组织中VI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痛泻要方组血浆VlP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痛泻要方组局部肠组织中VIP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BS模型大鼠体内存在VIP水平升高的病理状态,痛泻要方可调控胃肠激素VlP的分泌和释放,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0.
Wang JY  Tang CZ  He ZQ  Zhang J  Hao MF  Ma CM  Yang ZH  Lai XS 《针刺研究》2011,36(1):36-39
目的:以不同刺激参数的捻转手法针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太冲"穴,比较其降压效应及对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探讨针刺"太冲"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最佳降压手法参数,同时为针刺手法量学提供有益依据。方法:选用SHR2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轻刺激组、中刺激组和重刺激组(每组均7只),并以同体重正常血压SD大鼠7只作为正常组。3个针刺组分别以不同参数针刺大鼠双侧"太冲"穴,每次针刺5 min,每天1次,在针刺结束后15 min采用BP-6无创血压测量系统对大鼠进行血压测定,针刺到第7天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ET-1含量。轻、中、重3种针刺参数捻转角度、频率以及是否穿透足底皮肤分别为:0°、0次/min、穿透足底皮肤,180°、60次/min、不穿透足底皮肤,360°、120次/min、穿透足底皮肤。结果:与轻刺激、重刺激组比较,针后第2天,中刺激组的收缩压显著降低(P<0.01);第6、7天,中刺激组收缩压显著低于模型组和轻、重刺激组(P<0.01)。组内比,中刺激组的收缩压于刺激后第2、5、6、7天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中刺激组血浆ET-1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轻刺激和重刺激组的ET-1浓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冲"穴不同量化参数的针刺降压效应具有差异性,"太冲"穴中等强度刺激可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浆内皮素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平滑肌细胞收缩蛋白的影响。方法三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穴位组,非穴位组,每组20只。采用高乳糖饲料喂养与束缚应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穴位组电针足三里穴,非穴位组选取足三里穴外侧5 mm区域作为针刺点。治疗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肠蠕动波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炎性因子IL-1β、IL-10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指标vimentin。结果各组30 min大鼠肠蠕动波计数总量比较,模型组与非穴位组大鼠蠕动波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穴位组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比较,蠕动波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非穴位组大鼠结肠IL-1β较正常组高,而IL-10较正常组低,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电针足三里穴治疗后,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相比,结肠黏膜组织中IL-1β降低,IL-10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足三里穴可以有效抑制IBS-D结肠组织中vimentin的表达,而非穴位组对vimentin没有影响。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以有效改善IBS大鼠结肠炎性损伤,并且对结肠平滑肌收缩功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大鼠模型肠道炎性物质的影响。方法三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假针刺组,每组20只。以高乳糖饲料喂养与束缚应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针刺组采用电针足三里治疗,假针刺组选取足三里穴外侧5 mm区域的非穴位区作为针刺点。观察大鼠日常饮食及排便情况,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结构,ELISA定量检测肠道炎性因子IL-1β、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蛋白NF-κ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周时体重增长率降低(P0.05),近端结肠肠道炎性因子IL-1β、IL-6含量、结肠组织蛋白NF-κB表达均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体重增长率明显上升(P0.05),近端结肠肠道炎性因子IL-1β、IL-6含量、结肠组织蛋白NF-κB表达均降低(P0.05);假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以有效改善IBS-D体重增长率,降低结肠黏膜组织炎性因子含量;同时调节结肠组织NF-κB蛋白的表达,减轻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胃肠功能紊乱( FGID)大鼠血清及组织5- HT的影响,探讨经穴-脏腑相关性.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利血平注射液法制作FGI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根据针刺的穴位及方式不同分为足三里1、2组,三阴交1、2组,共6组.高效液相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血清、脑5 - HT含量及在胃、肠、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造模后5- HT含量及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电针后5 - HT含量及表达较模型组降低.血清5- HT含量及胃、肠组织中的表达,足三里2组低于三阴交2组(P<0.05);足三里1组肠、脑组织中5 - HT阳性表达低于三阴交1组(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降低FGID模型大鼠增高的5- HT含量及表达,提示足三里穴与胃之间存在经穴-脏腑相关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针刺的方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观察对其学习和记忆的改善效果.方法 通过给大鼠灌服D-半乳糖制剂,造成大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分别设立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电针组.正常组、模型组只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服,药物组给予石杉碱甲片(哈伯因)混悬液灌服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百会、神庭、肾俞、太溪、足三里的方法进行治疗,电针组采用针刺百会、神庭、肾俞、太溪、足三里穴,并连接电针仪进行治疗.以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通过大鼠跳台试验来检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对大鼠大脑海马CA1区的tau蛋白含量进行观察.结果 造模后,正常组大鼠的记忆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治疗结束后药物组、针刺组、电针组的逃避潜伏时间短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的疗效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而治疗后,海马CA1区的P-tau蛋白表达治疗组都低于模型组,且电针组的效果要优于药物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 运用电针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记忆能力,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以太冲为主穴的同名经配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效应,探讨穴位配伍对经穴效应的影响。方法将90只SHR大鼠分为模型组、非穴组、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每组15只。毫针刺入穴位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15次;模型组不予针刺。各组大鼠分别在针刺1 d、3 d、7 d、15 d时进行血压测量。结果非穴针刺无明显降压作用。针刺3 d、7 d、15 d时,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太冲配内关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降压幅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针刺15 d时,太冲配内关组SBP、DBP、MBP降幅分别优于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治疗前相比,针刺1 d、3 d、7 d、15 d时,太冲配内关组大鼠SBP、DBP、MBP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中针刺15 d时SBP、DBP、MBP降幅优于针刺1 d、3 d、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太冲配内关的同名经配穴针刺降压效应优于单穴及太冲配非穴,同时发现针刺降压作用具有一定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通过Nrf2-Keap1-ARE信号通路对IBS-D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大鼠实施强行应激法(CAS)刺激获得IBS-D模型;大鼠CAS刺激前1 h灌胃番木液(6 g/kg),其后实施CAS刺激获得药物致泻+CAS刺激模型;大鼠CAS刺激后,取ST25(天枢)、ST36(足三里)和LR3(太冲)针刺,获得CAS+针刺组模型;体外构建siRNA,进行鼠尾静脉注射后进行CAS刺激和针刺治疗得到CAS刺激+针刺+Nrf2 siRNA(Nrf2~(sh))模型;正常组正常饲养。检测各组5-HT、NPY、MDA、GSH/GSSG、SOD和ROS水平以及Nrf2信号通路中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IBS模型组、药物致泻模型+CAS刺激组和CAS+针刺+Nrf2~(sh)组的ROS和MDA水平高于CAS+针刺组(P0.01)和正常组(P0.01),GSH水平均低于CAS+针刺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GSSG水平呈相反趋势(P0.01);正常组和CAS+针刺组的SOD水平均与其他组有差异(P0.01),5-HT和NPY的水平以及JNK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均低于其他组(P0.01),Nrf2、Keap-1和HO-1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均与其他组有差异(P0.01)。结论:Nrf2在IBS-D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刺可上调Nrf2的表达,从而抑制肠道氧化性损伤和脂质过氧化,并能在针刺后上调HO-1的表达,为针刺疗法治疗IBS-D的分子机制做出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中T RP的磷酸肌醇(Pirt)、结肠黏膜中辣椒素受体(TRPV)1表达的影响,探讨Pirt、TRPV1在针刺缓解IBS-D内脏高敏感中的作用.方法:S 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联合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大陵"穴对室性心动过速的调节机制。方法:将7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陵"组、"太渊"组,正常组10只,其余各20只。采用股静脉插管注射氯化铯造成大鼠室性心动过速模型,"大陵"组针刺"大陵"穴,"太渊"组针刺"太渊"穴,连接BL-410四道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连续记录大鼠肢体Ⅱ导联心电图,观察心率、心律失常总持续时间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结果:电针"大陵"穴后大鼠心率与模型组和"太渊"组相比明显下降,心律失常总持续时间缩短(P0.01,P0.05);造模后大鼠血浆VIP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大陵"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结论:电针"大陵"穴有较好的调节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方军  宫斌 《针刺研究》1994,19(1):42-45
在针刺“足三里”穴位产生镇痛作用时,观察了大鼠血浆、脑及脾脏组织中环核苷酸的含量变化。以捆绑不针刺大鼠作为对照组,针刺“太冲”穴为针刺对照组。观察到针刺“足三里”穴可使血浆中cAMP含量升高(P<0.05),脾脏的cAMP含量有升高趋势。大脑皮层中cAMP含量有降低趋势。针刺足三里和太冲后在皮层及脊髓中cAMP、cGMP及cAMP/cGMP的比值有显著的不同。提示针刺“足三里”和“太冲”对cAMP和cGMP含量变化有明显着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介导的脑-肠轴在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6只。采用夹尾刺激法配合隔日进食制备FD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右侧"足三里"和"太冲"穴,每次30min,每日1次,共14d。检测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运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NT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下丘脑、胃窦及回肠组织中NT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较空白组大鼠胃排空率明显降低(P0.01),小肠推进率显著下降(P0.01);电针组较模型组胃排空率增加,小肠推进率升高(P0.05)。模型组血浆NT含量较空白组增加(P0.05),电针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下丘脑、胃窦及回肠组织中NT表达较空白组升高(P0.05),电针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降低FD大鼠下丘脑、胃窦、回肠及血浆中NT的表达,通过中枢及外周两种途径介导脑-肠轴作用,加快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改善胃肠动力障碍,该作用可能是电针治疗FD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