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CT引导经皮肺穿刺的临床应用——附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细针肺穿刺吸取标本的方法及对肺部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80例肺部结节病变患者,全部CT检查高度怀疑肺部恶性肿瘤,42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无阳性发现。术前CT定位,确定穿刺深度、方向和角度,选择0.7~0.9mm穿刺针吸取标本,细胞学检查。结果:细胞学标本获取76例,获取率为95%。其中肺癌68例,结核6例,炎症2例。并发局限性气胸6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细针肺穿刺对肺部结节性病灶,细胞学标本获取率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肺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肺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65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细胞学、组织病理学检查资料:结果:165例患者经细胞学或结合组织学检查160例获得有意义诊断,细胞学检查对肺部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为95.5%,对良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为96.8%。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定位准确、操作安全,行细胞学或结合组织学检查阳性率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病理依据,是一项可靠的辅助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同轴技术在CT引导下经皮肺内小结节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T引导下应用同轴技术经皮肺内小结节穿刺活检108例,导向针用18G带针芯的千叶针,取材针用20G全自动活检切割针。[结果]108例CT引导下肺内小结节穿刺活检.取材针均到达病灶.取得满意标本.无一例穿刺失败。导向针在肺内时.未出现气胸、出血并发症;导向针拔除后出现13例气胸、3例胸壁血肿.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形态恢复率100%,组织学和细胞学总阳性率为95%。[结论]同轴技术在CT引导下经皮肺内小结节穿刺活检中的应用,可避免重复穿刺及气胸引起的穿刺失败,提高穿刺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其它检查手段未能确诊的肺内肿块针吸活检病理学诊断.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肺肿块穿刺细针吸取活检组织细胞学病理检查.结果:62例一次穿刺全部成功,病理学确诊59例,确诊率95.2%.结论:经皮肺肿块穿刺针吸活检是一种快速、微创,操作简便,确诊率高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5.
CT引导下经皮肺及纵隔穿刺细胞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针吸细胞学在CT引导下经皮肺及纵隔穿刺中的诊断价值,探讨提高细胞学诊断阳性率的方法.方法 CT引导下,对经皮肺及纵隔穿刺标本行细胞学检查,常规制片,HE染色,光镜下诊断,并与相应活检组织学对照分析.结果肺穿刺141例,细胞学诊断恶性病变83例,良性病变24例,细胞学确诊率75.89%(107/141).原发纵隔肿物穿刺10例,仅一例确诊.结论 CT引导下针吸细胞学诊断是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可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同时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减少假阴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病理检查证实93例。结果93例患者中,与病理检查相吻合的肺癌85例,穿刺确诊77例,8例为肺部良性病变。诊断灵敏度90.6%,特异度100.0%,诊断准确率91.4%。并发气胸9.1%,肺内出血10.9%,均自行吸收。结论CT引导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临床应用准确性较高,并发症较少,有助于肺部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其它检查手段未能确诊的肺内肿块针吸活检病理学诊断。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肺肿块穿刺细针吸取活检组织细胞学病理检查。结果:62例一次穿刺全部成功,病理学确诊59例,确诊率95.2%。结论:经皮肺肿块穿刺针吸活检是一种快速、微创,操作简便,确诊率高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模拟定位机导引下经皮细针吸取活检对肺部肿块的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模拟定位机导引下经皮细针吸取肺部肿块活检对 175例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细胞学标本 16 9例 ,活检成功率 96 6 % (16 9/175 ) ,诊断阳性率92 % (16 1/175 ) ,并发症率 6 3 % (11/175 ) ,假阴性率 4 7% (8/16 9)。本组恶性肿瘤占 90 1% (14 5 /175 ) ,可进行病理分类 77 9% (113/14 5 )。良性病变 9 94% (16 /175 )。结论 模拟定位机导引下经皮细针吸取肺部肿块活检对肿块的定位、测量深度及确定进针方向比电透、B超及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有较多的优越性 ,特别对肺内 1 5~ 3cm的小肿块的针吸肺活检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1970年Christoffersen 等在术中直视下,用细针穿刺吸引胰腺肿瘤细胞学检查获得成功。此法代替楔形活检或粗针吸取活检,为胰腺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开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途径。1975年 Hancke等报道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吸引胰腺肿瘤细胞学检查。1976年Haaga等报道 CT定位下细针穿刺吸引细胞学检查方法。我们一年来在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吸引胰腺和壶腹  相似文献   

10.
自1996年2月至1998年3月,我科对常规检查(X线、痰检、纤维支气管镜等)未能确诊的126例肺部病灶,采用不带针芯细针在CT定位下行经皮肺穿刺检查吸取标本,以明确诊断。现将操作方法和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行不带针芯细针在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且行宝石能谱CT检查的非小细胞肺癌31例,放疗前普通模拟CT定位。比较普通模拟CT及宝石能谱CT肺原发灶大小、体积差异及纵隔淋巴结诊断的不同。结果普通模拟CT病灶直径平均为5.0cm,宝石能谱CT直径为4.6cm(t=1.19,P=0.244);普通模拟CT病灶体积为63.5cm-3,宝石能谱CT病灶体积为50.4cm-3(t=22.049,P=0.000)。宝石能谱cT检出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11例,普通模拟CT仅4例显示,且受侵长度及厚度均有差异。普通模拟CT诊断26枚淋巴结转移,宝石能谱CT诊断22枚淋巴结转移,4枚淋巴结考虑为反应性增生被排除转移。普通CT图像共5例有部分容积效应、伪影等,而宝石能谱CT各层面均显示了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宝石能谱CT使6例患者临床分期发生改变。结论宝石能谱CT在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确定、纵隔淋巴结诊断及调强放疗靶区勾画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临床分期判定有指导、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18 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结合胸部CT在原发性肺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对术前CT分期、FDG PET结合CT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4例全身PET显像发现远处有18 F-FDG摄取增高者放弃手术,28例开胸手术中,FDG PET诊断肺门、纵隔恶性淋巴结的灵敏度与准确度显著优于CT检查,P<0.05;FDG PET结合CT检查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92.9%)较CT检查有显著意义的提高,P<0.05.结论FDG PET结合CT检查能提高术前肺癌分期的准确率,有助于改进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并指导手术操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在肺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及预穿刺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1月到2013年2月经皮肺穿刺活检的35例病人.结果:所有35例均为住院患者,穿刺操作时间平均18.4分钟.穿刺一针成功率91.4%.阳性率94.3%.病理结果:腺癌22例,鳞癌6例,小细胞癌2例,炎性肉芽肿2例,炎性渗出性病变1例,2例未取到阳性结果.出现气胸1例,血胸2例,少量胸水5例,肺内出血3例.结论: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部病变操作简单、阳性率高、并发症少.采用“预穿刺”方法可以进一步增加穿刺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血清肿瘤抗原检测联合CT与PET-CT扫描对肺癌确诊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X  Li TR  Chen ZS  Ouyang XN 《癌症》2006,25(1):66-68
背景与目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PET-CT)是一种新的、用于影像学诊断的、将人体生物学信息与解剖信息结合的分子影像设备,具有更好的空间分辨力和早期的肿瘤探测能力。本研究中我们比较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螺旋CT扫描与PET-CT全身代谢显像对肺癌诊断及临床分期的准确率。方法:手术或穿刺活检确诊为肺癌的43例患者,术前行螺旋CT扫描并有血清学CA125、CA19-9、CEA检测结果,为明确诊断及临床分期同时行PET-CT扫描,比较两种方法对肺癌的检出率以及临床分期结果。结果:血清肿瘤抗原检测联合CT扫描与PET-CT显像对肺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7.44%和90.70%,肺癌局部病灶显示阳性率分别为86.05%和95.35%,对纵隔淋巴结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65.12%和83.72%,同时PET-CT显像检出肿瘤标志物联合CT扫描未发现的6例远处转移。与CT扫描相比,PET-CT显像使43例患者中的5例(11.63%)临床分期提前,7例(16.28%)推后,使4例(9.3%)患者改变了治疗方式。结论:PET-CT比血清肿瘤抗原检测联合CT扫描对肺癌的诊断阳性率高,且对肺癌的临床分期更加准确,PET-CT全身代谢显像是诊断肺癌及进一步明确肺癌分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常规CT及螺旋CT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比观察常规CT与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的CT表现特征。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134例,中心型肺癌56例,周围型肺癌78例。所有病例均经常规CT或螺旋CT扫描,观察其CT表现特征,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56例中心型肺癌中,病变发生于右侧支气管30例,左侧支气管26例;螺旋CT扫描对肺癌阻塞性改变及纵隔内大血管受侵情况的显示率高于常规CT扫描,对病灶密度、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观察与常  相似文献   

16.
Chen C  Lin PQ  Lin RB  Kang MQ  Zheng W  Chen DZ 《癌症》2007,26(6):657-660
背景与目的:CT、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对某些纵隔疾病确诊仍十分困难;而准确地判定肺癌是否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并对肺癌进行合理分期,对制定治疗方案和初步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纵隔镜检查在纵隔疾病诊断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和经验.方法:对16例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有纵隔疾病的患者和14例术前经CT或PET、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诊断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进行纵隔镜检查和活检,行病理诊断.根据病理结果对肺癌进行分期.结果:未能确诊的纵隔疾病16例,经纵隔镜检查活检后获得病理确诊,分别为结节病5例,纵隔淋巴结结核3例,纵隔淋巴结炎性改变2例,淋巴瘤2例,胃肠道外胃肠道型恶性间质瘤1例,胸腺瘤1例,转移性小细胞癌1例,转移性腺癌1例;术前诊断肺癌并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14例患者,经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发现6例有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无转移,后者经开胸手术,病理确诊为肺癌无纵隔淋巴结转移.14例患者经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均获得准确的肺癌分期;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纵隔疾病诊断和肺癌分期的应用方面纵隔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恶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3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CT征像。结果3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主要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或类圆形的低密度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瘤壁不规则和不光滑,伴有坏死(例)、囊性变(2例)、钙化(6例)和淋巴结肿大(18例)。CT能正确地显示肿瘤向四周侵犯的程度。比如,气管受压(6例),气管食管沟浸润和纵隔延伸(8例)局部皮肤浸润(21例)颈动脉鞘受侵犯(12例)、颈癌部淋巴结和颈部肌肉融合不清(8例),结论CT对甲状遥恶性肿瘤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术前应用CT扫描可以明确病变的范围及临床术前评价和分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早期肺癌患者160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观察CT片中患者肺部轮廓及病灶扫描图像,将CT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研究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准确率.结果 多层螺旋CT扫描能清晰显示患者胸部各叶细节结构,肺部轮廓、病灶形状等.160例早期肺癌患者中,经过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确诊151例,准确率为94.37%,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确诊71例,准确率98.61%;88例中央型肺癌中,确诊80例,准确率为90.90%.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下,肺部组织轮廓、病灶显示清晰,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使用.但在中央型肺癌早期筛查时漏诊率相对较高,需要采用病理检查等其他方式辅助诊断,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恶性胸膜间皮瘤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理宏  张心敏  廖美琳 《肿瘤》2001,21(3):219-221
目的 经病理证实的19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经验。方法 分析19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资料,包括石棉接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胸水检测和转移情况,并对比15例手术结果。结果 7例工种与石棉有关,占恶性胸膜间皮瘤36.8%(7/19),18例(94.7%)有胸痛,其中16例(84.2%)伴胸腔积液,1例出现Homer‘s综合症并影响臂丛神经,3例(15.8%)CT下穿刺找到间皮瘤细胞,2例(10.8%)胸水中找到间皮瘤细胞,1例锁髓上淋巴结穿刺找到间皮瘤细胞,15例CT发现胸膜增厚或胸膜上结节样病灶,占恶性弥漫性胸膜间皮瘤78.9%,15例手术病例中11例胸膜广泛增厚或胸壁上广泛不规则大小不等结节融合成片,侵犯肺组织或纵隔胸膜、横膈胸膜。结论 石棉接触史是恶生胸间皮瘤主要病因,胸痛、胸腔积液是胸膜间瘤的主要临床表现,CT对诊断胸膜间皮瘤有重要参考价值。CT下活检能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经支气管镜淋巴结针吸活检对肺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Wang MZ  Chen Y  Zhong W  Zhang L  Xu L  Shi JH  Zhong X  Xiao Y  Cai BQ  Li LY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7):533-535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镜淋巴结针吸活检(TBNA)在纵隔肺门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CT检查发现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但估计支气管镜检查不能发现气管或支气管内新生物的77例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完成TBNA操作,直接涂片送检。结果38例诊断为肺癌,35例诊断为肺部良性疾病,4例最终无明确诊断。77例患者共穿刺128个部位,225针,其中TBNA穿刺成功222针(98.7%)。35例肺部良性疾病的TBNA总结果均为阴性。38例肺癌患者中,TBNA总结果阳性31例(81.6%),其中9例患者TBNA涂片为惟一病理学证据。38例肺癌患者共穿刺63个淋巴结,其中TBNA结果阳性41例(65.1%)。TBNA结果的阳性率与病理类型和淋巴结大小有关。TBNA不良反应很少,52例(67.5%)患者穿刺部位少量出血。结论TBNA安全性好,对肺癌的诊断和分期判定有很大帮助,但对肺部良性疾病的诊断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