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超声-中频电疗法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该镇痛过程是否有脑啡肽等神经化学类物质参与,需对经超声-中频电作用后大鼠的疼痛反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验证。目的:观察超声-中频电治疗的镇痛作用及其对大鼠脑啡肽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镇痛作用与脑啡肽神经化学物质变化间的相关性。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理疗康复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3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选择健康雌性Wistar大白鼠40只,随机分为4组,甲硫氨酸脑啡肽测定实验组,甲硫氨酸脑啡肽测定对照组,亮氨酸脑啡肽测定实验组,亮氨酸脑啡肽测定对照组,每组10只,其中甲硫氨酸脑啡肽组及亮氨酸脑啡肽组统称为实验组,甲硫氨酸脑啡肽对照组及亮氨酸脑啡肽对照组统称为对照组。方法:①对实验组大鼠进行超声-中频电治疗,频率0.8MHz,采用连脉方式,调制频率100Hz,超声波声强0.9W/cm2;中频电载波频率4kHz,调制频率100Hz,采用连调波型,中频电流为2mA,作用时间为10min。对照组也经同样处理,但超声-中频电治疗仪不开高压,故无能量输出。采用辐射热甩尾法测定大鼠痛觉,用秒表测定大鼠甩尾反应时间(s)并作为痛阈值。②当超声-中频电作用大鼠10min后立即测痛阈,然后断头取其腺垂体(垂体后叶弃去)及丘脑下部组织,按脑啡肽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其甲硫氨酸脑啡肽及亮氨酸脑啡肽含量。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痛阈变化,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的含量。结果:纳入动物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甲硫氨酸脑啡肽测定实验组和亮氨酸脑啡肽测定实验组大鼠痛阈值变化率分别为265.79%和272.9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大鼠经超声-中频电单次作用后,其腺垂体及丘脑下部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腺垂体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变化率分别为(300.48±36.21)%,(204.61±68.65)%,丘脑下部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变化率分别为(239.80±59.98)%,(205.53±51.62)%,P<0.05]。③经直线回归分析发现大鼠痛阈的变化值与腺垂体甲硫氨酸脑啡肽含量呈正相关(r=0.91,P<0.01),即腺垂体甲硫氨酸脑啡肽的升高值与痛阈的升高值密切相关,当大鼠痛阈值升高100%时,腺垂体甲硫氨酸脑啡肽含量可较对照组升高117.02%。结论:腺垂体甲硫氨酸脑啡肽水平升高可能是超声-中频电疗法发挥镇痛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超声-中频电疗的镇痛效果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超声 中频电治疗的镇痛作用及其对大鼠脑啡肽水平的影响 ,探讨其镇痛作用与脑啡肽神经化学物质变化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大鼠经超声 中频电作用后的疼痛反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并通过直线回归方法分析大鼠痛阈值变化与腺垂体、丘脑下部脑啡肽 (EK)变化的相关性 ,探讨其镇痛作用机制。结果 大鼠经超声 中频电单次作用后 ,其腺垂体及丘脑下部甲硫氨酸脑啡肽 (MEK)和亮氨酸脑啡肽(LEK)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均P <0 .0 5 ) ;MEK组和LEK组大鼠痛阈值变化率分别为 2 65 .79%和2 72 .90 % ,两组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经直线回归分析后发现 ,超声 中频电对大鼠的镇痛作用与腺垂体MEK含量具有正相关性 (r=0 .91,P <0 .0 1)。结论 腺垂体MEK水平升高可能是超声 中频电疗法发挥镇痛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腰宝袋内装药物镇痛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背景腰宝袋又名弥伤蠲浊强腰袋,是以弥伤蠲浊、强腰益肾为主要功效的保健性治疗药袋. 目的仿皮肤给药途径观察腰宝袋内装药物的镇痛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完成,对象为昆明种小白鼠72只,雄性54只,雌性18只,体质量(20±2)g,由陕西省药品检验所动物室提供.干预热板法用小白鼠36只,雌性;扭体法用小白鼠36只,雌雄各半.两法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宝"给药组、阴性对照(自来水)组、阳性对照(安乃近)组.分别用热板法、扭体法检测腰宝袋内装药物对小鼠的痛阈值和扭体次数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小白鼠给药后痛阈值和扭体次数.结果"腰宝"给药组用药后痛阈为(32.4±9.4)s,显著高于对照组[(16.7±4.3)s](t=5.25,P<0.01),扭体次数为(13.9±5.2)次/15 min较对照组[(29.0±11.2)次/15 min]显著降低(t=4.24,P<0.01),但不及灌胃给药的安乃近组.结论腰宝袋内装药物皮肤外用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牵引、超声-中频电治疗颈椎病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荣  冯丽丽  李玫 《现代康复》1999,3(2):148-149
目的:寻找对颈椎病的更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颈椎病138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牵引治疗30例;B组超声一中频电治疗30例;C组牵引加超声一中频电治疗78例.并进行疗程后的疗效比较。结果:C组疗效显.与A、B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性,并具有显效快疗程短特点。A、B组疗效比较x^2=0.56.P>0.05,差异无显性。结论:综合方法治疗颈椎病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方法,因此应采用综合物理疗法。  相似文献   

5.
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外伤后失语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低频电穴位刺激对脑外伤后失语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大脑皮层参与言语整合部位在头部投射区的穴位,采用低频电刺激方法,治疗脑外伤后失语症患者24例,与同期住院常规药物治疗的34例脑外伤后失语症患者作对照,并进行疗程后的疗效比较。结果:低频电穴位治疗组平均治疗22天,痊愈率为46%,有效率为92%;药物治疗组平均治疗32.6天,痊愈率为15%,有效率为68%。两组比较,痊愈率χ2=6.82,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有效率χ2=4.67,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该方法治疗,可产生低频电和穴位的综合协同作用,比单一方法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故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秀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2502-2503
腰椎间盘突出患用电脑超声中频同步刺激俞穴疗法治疗和用单纯电脑中频疗法治疗的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聚焦超声辐照兔左侧足三里穴后其双耳疼痛耐受阈、精神状态和穴区组织学变化,探讨聚焦超声辐照足三里穴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0只健康新两兰兔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只.A组兔左侧足三里穴区给予2 W聚焦超声辐照5 min处理,B组(无输出假照组)兔相同部位行无输出似照5 min处理.两组兔处理前测双耳外侧近耳缘静脉处固定点痛耐受阈值,处理后1min、2 min分别测右、左耳痛耐受阈值,并观察两组兔处理前后精神状态变化情况.于双侧足三里穴区取皮肤、肌肉组织进行HE染色并观察.结果 A组辐照后双耳痛耐受阈较辐照前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B组假照前后双耳痛耐受阈无显著性差异(P>0.05);辐照后A组双耳痛耐受阈均显著高于B组(P<0.01).辐照后A组精神不振,B组无精神不振现象.双侧足三里穴区皮肤、肌肉组织结构均正常.结论 聚焦超卢辐照兔左侧足三里穴可提高双耳疼痛耐受阈,提示聚焦超声辐照穴位有镇痛效果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尿失禁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之一,其发生率在37%~58%之间[1-3],短期尿失禁者多,尿失禁常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恢复情况密切相关[4].积极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对改善尿失禁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我们对脑卒中急性期后尿失禁患者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住院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在脑卒中后出现尿失禁.2.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牵涉区皮下电刺激对大鼠子宫炎性痛的影响。方法:建立Formalin子宫炎性痛模型后,在子宫炎性痛牵涉区皮下电针施加不同频率(2 Hz、100 Hz、2/100 Hz)电刺激,通过疼痛行为学评分观察电刺激牵涉区后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变化。结果:与Formalin组相比,Formalin+牵涉区电刺激组大鼠疼痛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1),而以2/100 Hz电刺激最为明显。结论:牵涉区皮下电刺激可以减轻大鼠子宫炎性痛。  相似文献   

10.
神经电刺激治疗对大鼠中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大鼠意识障碍模型,研究神经电刺激对意识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立体定向电解毁损大鼠中脑网状结构的方法造成意识障碍的实验西式,然后采用脉冲电经皮肤分别行正中神经刺激(MNS)和“人中”穴刺激(RZAS),并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脑电图(EEG)和意识状态的变化。结果 毁损大鼠中脑被盖部后,大鼠行为、脑电变化与临床昏迷状态相似。经神经电刺激后,意识障碍的大鼠表现出短暂的行为觉醒反应和EEG觉醒反应,MNS以对侧的EEG觉醒反应更明显,而RZAS则表现双侧的EEG觉醒反应,对同一只动物产生激醒作用,RZAS所需要的电压值较MNS为小。结论 毁损大鼠中脑的被盖部可以造成大鼠的意识障碍模型,MNS或RZAS对大鼠中脑损伤后昏迷具有促醒作用。MNS治疗时应刺激双侧的正中神经,RZAS较MNS存在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调制中频电流与低频电流的镇痛作用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调制中叔电流与低频电流的镇痛作用和探讨电脑程序编制规律,对比观察了两组不同的中频电流和TENS对人体痛阈的作用,并比较了受试者对这些电流的舒适度的评价。方法 两组中频电流中,一组为常规的参数多变的电流,电流处方号为11;另一组为自编的参数变化减少的电流,处方号为25。健康成人10名,每天随机接受1种电流刺激和作对照处理。结果 作用后即刻,25与处方的电流与TENS及11号处方电流的镇痛效果对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均P〈0.01),11号处方的电流与TENS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作用后15min,三种电流之间仅25号处方的电流与TENS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流舒适度,11号处方的电流与25号处方的电流与TENS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25号处方的电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中频电经颅刺激小脑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治疗组。用线栓法制备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造成大鼠左脑缺血2h再灌注24h,采用5级评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筛选大鼠。采用干重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用TTC染色-图像分析仪测定梗死灶体积,并分析缺血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即刻组除外)的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P〈0.05);治疗组脑梗死体积缩小(P〈0.05),脑组织中SOD含量增加,而MDA值下降(P〈0.05)。结论超声-中频电经颅刺激小脑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减轻脑水肿、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及缩小梗死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13.
369例肩周炎患者,分两组分别应用音频电、超短波疗法进行治疗。结果音频电组189例,治愈显效率为85.2%;超短波组180例,治愈显效率为32.8%,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调制中频电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调制中频电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调制中频电治疗,两组临床用药及常规康复治疗相同.两组患者分别在入组时及第7次、第14次、第20次治疗结束时,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和生存质量量表简表进行疼痛和生存质量的评估.结果:在缓解疼痛方面,治疗7次、14次及20次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McGill疼痛量表评分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治疗7次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至14次及20次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相比差异均表现出显著性(P<0.05).结论:调制中频电疗法能显著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低频脉冲电疗治疗产后尿潴留的催乳及排尿疗效。方法将130例产后出现尿潴留的患者按照入院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低频脉冲电疗仪进行诱导排尿和催乳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诱导排尿法和常规催乳手段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排尿效果及催乳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6%(P0.05)。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均明显短于、少于对照组,自行排尿的患者多于对照组,需要导尿的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乳汁分泌迟早、乳汁分泌多少及乳汁淤积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疗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显著,有利于产妇产后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弦调制中频电流治疗肾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正弦调制电流对实验性肾功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家兔38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和实验中隔日测24小时尿量、尿肌酐、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尿素氮。实验开始每天给家兔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00mg/kg,连续注射8天。实验组采用正弦调制中频电流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治疗10次后处死动物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治疗后五项肾功能指标治疗组均较对照组轻。对照组在第6和第8天五项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而治疗组中仅有二项指标(尿素氮、血肌酐)在第8天和第10天有显著性改变。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组出现明显的肾小球毛细血管丛细胞坏死,肾小管明显扩张坏死,管腔大量蛋白管型,治疗组上述改变较轻。结论正弦调制中频电流对实验性肾衰有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导电橡胶电极湿化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中频电治疗中导电橡胶电极加湿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30名 ,分别测定左前臂伸侧在加湿和不加湿时皮肤阻抗的大小。结果 加湿组和对照组皮肤阻抗分别为 (4 .42± 1.0 8)kΩ和 (5 .6 2± 0 .6 8)kΩ ,t=2 .5 8,P <0 .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在中频电治疗时导电橡胶电极与皮肤之间应加 4层 (0 .5mm)湿薄棉布 ,以降低皮肤阻抗 ,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