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血光量子疗法(UBI)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就UBI对肝炎后肝硬化微循环及肝功能的影响作一报道。临床资料1研究对象;本文90例肝炎后肝硬化是我院1995年7月至1997年《月收治的无出血倾向的病人。男72例,平均年龄42.1士8.7岁;女18例,平均年龄45·6士9·8岁。随机分为1】三组,各30例。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病学术会议讨论修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2仪器、治疗方法及统计方法:I组(对照组)予常规护肝治疗。三组(丹参组)在1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好滴,每日二次,20Inl。回组(UBI)在1组基础…  相似文献   

2.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病毒性肝炎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尤其是肝硬化病人。为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之特点。我们对3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的临床观察,并与30例健康正常人进行了比较。1资料与方法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本院传染科1997年3月至11月住院病人。30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肝硬化组)的诊断标准均依据1990年5月全国第六次病毒性肝炎会议(上海)议定的诊断分型标准,其中男18例、女12例,男女之比为1.50:1;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9.86岁。健康组30例(对照组)均来源于本院职工自愿受试者,其中男1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与分析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为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气囊止血方案,观察组则服用奥美拉唑配合生长抑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28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高达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0.05。结论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抑制胃酸分泌,对人体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2008年~2013年的12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应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50例)单独使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和48h内再出血率。结果治疗组48h止血率为91%(71/78),对照组48h止血率为72%(3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为(21.42±4.21)h,对照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为(28.16±5.62)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48h内再出血率为7.6%,对照组为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可以缩短止血时间,止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83例肝病患者血清中HA浓度测定,探讨HA在旰病诊断中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 (一)正常组:健康献血员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4.1岁。 (二)肝病组:所检183例(男168,女15)肝病患者均系我院住院病人,平均年龄41.33岁。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4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44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47例,肝炎后肝硬化36例,均符合1990年上海肝炎会议诊断标准,酒精性肝硬化11例。47例肝硬化(LC)均经肝活检、B超确诊,并按Child标准将肝硬化组分为肝功能代偿组与失代偿组,其中代偿组24例,失代偿组23例。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探讨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86例(男52,女34),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9例,酒精性肝硬化9例,血吸虫性肝硬化5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23例。年龄33~76岁,平均50.6岁。 二、方法: (一)根据病人症状、体征、生化检查和B超等检查将63例肝硬化分成代偿期组24例和失代偿期组39例,并和23例肝癌组分别与30例正常对照组做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联合凝血酶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07-2021-05廊坊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萘洛尔联合凝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出血停止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91%vs 74.55%,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或升高更明显(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108例肝病患者分为五组, 其中急性肝炎13例, 慢性肝炎轻度17例, 慢性肝炎中度30例, 慢性肝炎重度25例, 肝炎肝硬化23例, 设对照组30名.EGF检测采用RIA分析方法.同时观察HA、LN、PCⅢ、C-Ⅳ与EGF的关系.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EG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药物治疗后其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 血清EGF水平与各肝纤维化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动态观察EGF水平, 对了解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状况、疗效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7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恩替卡韦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安络化纤丸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清HBV-DNA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更有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安全性好,值得作为治疗乙肝肝硬化的适用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门脉性肝硬化失偿患者45例,男41例,女4例,平均52.2岁,对照组(能量合剂组)30例,男27例,女3例,平均51.5岁。全部病历B超检查均有腹水、脾大、门静脉增宽,肝功能异常。治疗组采用丹参注射液10ml加入10%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和一疗程后B超观察腹水,测脾厚度和门静脉宽度(内径)。治疗4周后结果,治疗组脾厚度缩小显效11例占24.4%,有效13例占28.9%,  相似文献   

11.
肠道内正常菌群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微生态体系,其“平衡失调”与人的疾病状态密切相关〔1〕。据报道肝硬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2〕。而慢性肝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状态及其在肝硬化后的变化情况,迄今国内外鲜有报道。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1996年8月至1997年5月期间随机选择我院住院患者50例,其中男46例,女4例,年龄17~52岁。按诊断标准〔3〕分成5组:慢性肝炎轻度组、慢性肝炎中度组、慢性肝炎重度组、慢性重型肝炎组和肝炎后肝硬化组,每组均为10例。选健康成人10例为对照组,年龄18~45岁,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肝功能试验证明未患过肝炎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腹水常规采用护肝、利尿等方法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通过8年来对比观察5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应用黄体酮及常规疗法,分析黄体酮的疗效,探讨其治疗机理。 1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1987年7月~1995年7月间在我科住院而确诊肝硬化腹水患者57例,随机分为应用黄体酮治疗组和常规疗法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30例,女1例,年龄28~70岁(平均48岁),对照组26例,男23例,女3例,年龄37~70岁(平均50岁)。诊断标准按。 治疗方法 治疗组每天肌肉注射黄体酮50mg一次,30天为一疗程,同时使用B族维生素和适当限制水钠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发医院感染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观察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头孢曲松钠组、左氧氟沙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不用抗菌药物,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再出血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等.结果 头孢曲松钠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8.33%,再出血率为8.33%,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左氧氟沙星组其医院感染率、再出血率分别为10.0%、6.67%,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但抗生素两组间医院感染率、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再出血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入院治疗的肝硬化并肺部感染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肝硬化细菌致肺部感染组(观察组)42例与肝硬化非细菌致感染组(对照组)41例,另选本院同期进行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并记录各组PCT、CRP,并采用SPSS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水平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4,P>0.05);观察组治疗后PC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91,P <0.05);对照组治疗后PCT水平略高于治疗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928,P>0.05).治疗前观察组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825,P >0.05);观察组治疗后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6.032,P<0.05);对照组治疗后CRP水平略高于治疗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3,P>0.05).观察组患者PCT、CRP单独检测以及PCT、CRP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依次为8.517、14.624、5.433,均P<0.05).PCT、CRP联合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PCT、CRP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肺部感染风险,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PCT与CRP联合检测,对肺部感染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四项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14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同期21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肝功能、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四项指标,比较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四项的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四项以及联合检测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1)观察组ALT、AST、TBIL、DBIL、GGT指标高于对照组,TP、ALB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参数PLT、PCT低于对照组,MPV、PDW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PT、APTT、TT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3组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比较,酒精性肝硬化组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组MPV水平低于肝炎后肝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3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ROC曲线分析提示,综合使用各指标的诊断准确性较单一指标有所提高,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7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威海赛洛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威佳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加用护肝支持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护肝支持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降酶、退黄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分析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以此为疾病的控制以及预防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2年9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90例肝硬化患者,基于出血情况,将90例肝硬化患者划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其中出血组病例为44例,非出血组病例为46例,采取多因素分析法和单因素法来观察分析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有关危险因素,同时对照组研究两组病例。结果经研究分析,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和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静脉曲张以及肝功能分级相关。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静脉曲张以及肝功能分级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患者血清PCⅢ及HA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 IA)对214例各类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PCⅢ、HA水平进行了检测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各类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共214例(男136,女78),年龄(15~65)岁,平均(41±8.9)岁,所有病例均为本院消化科住院患者,其中急性乙型肝炎59例,慢性乙型迁延性肝炎64例,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48例,肝硬化43例,以上病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北京)修订标准。正常对照组:30例(男18,女12),年龄(16~66)岁,平均(44±9.7)岁,均为肝、肾功能正常的门诊健康查体者,无特殊病史。1·2标本…  相似文献   

19.
血清C反应蛋白 (S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 ,并且是一种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肝炎后肝硬化 1重型肝炎等重症肝病患者极易继发感染 ,且感染又加重肝损害 ,并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预后极差。因此 ,早期诊断极其重要。我们检测了 78例有继发感染的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SCRP水平。肝炎后肝硬化 49例 ,男性 38例 ,女性 11例 ,年龄 2 3~ 76岁 ,平均 5 2岁 ;重型肝炎 2 9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8例 ,年龄 19~ 5 8岁 ,平均 39岁。诊断参照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次晨采血 1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对肾功能影响因素、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依据《现代传染病学》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选择18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男性156例,女性24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6.5岁。乙型肝炎肝硬化13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1例,丁型肝炎肝硬化1例,终末期(死亡组)33例。其中代偿期98例(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4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健康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32~50岁,平均年龄41.5岁。进行肝功能、血液生物化学检测,分析不同病期、血液系统、肝功能改变及并发症对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尿素(Urea)、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变化、发生率及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患者不同病期血液检测均显示,随病情进展,β2-MG、LDH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37,P0.01);肝硬化失代偿期Ure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20例血液检查,肝炎肝硬化贫血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组和血小板减少组β2-MG、LDH、Cr及Urea水平与其各自的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三系血细胞减少组升高最为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49,P0.01)。肝炎肝硬化患者按ALT、AST、AST/ALT比值、甲脂蛋白(AFP)变化分组,其升高组与其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β2-MG、LDH、Cr及Urea均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随着肝炎肝硬化病情的进展,血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恶化,血清β2-MG、LDH、Cr、Urea水平逐渐升高。结论在肝炎肝硬化病期中检测β2-MG、Urea、Cr、LDH变化可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并与病情轻重和疾病转归密切相关,是预测肝肾病情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