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门诊换药室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烧伤病人,浅表至深Ⅱ度烧伤,面积不超过20%,不需要住院,而在门诊换药治疗。随便地给予换药,或者用药不当,就会造成创面感染,延长伤口愈合时间,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我院门诊换药室以往使用紫草纱条给烧伤病人包扎换药,随着近几年碘伏在外科换药中的应用,我们对部分烧伤病人采用碘伏加紫草进行包扎换药,并与单独应用紫草包扎换药的病人作比较,前者缩短了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栾美君  滕学峰 《新疆医学》2003,33(4):99-100
大面积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休克渡过不平稳,皮肤及全身的防御屏障遭到破坏,免疫功能,多脏器功能衰竭引起,其中感染的威胁是最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治疗中应重视抗感染和综合护理。临床资料 1998年~2002年共收治烧伤病人813例,发生院内感染有120例,其中创面感染80人,占感染人数的66.67%。创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特大面积烧伤病人感染的原因,分析环境因素对烧伤继发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特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抗体克治疗和创面初步处理后,在感染前期转入垂直百级超净化层流室内,进行药物浴、削痴、创面换药,全身应用抗生素。分别予创面分泌物培养5次,静脉导管周围分泌物培养2次,血培养2次,空气培养2次。结果 创面分泌物培养细菌数小于“临界菌量”(Crigical levec 10^5/g)。2次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3次为大肠埃希氏菌,病人无脓毒性反应。血培养、静脉导管周围分泌物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无口腔、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数在10个/m^3以下。病人顺利地渡过感染关。结论 超净化层流室条件下特大面积烧伤的护理,降低了医院感染率,提高了烧伤病人抢救成功率,有效地防止了烧伤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烧伤病人严重感染时,创面下未被烧伤或附近的健康组织都有相当多的细菌生长。当每克受细菌入侵的组织的细菌数超过10~5时,可能致病人死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烧伤创面脓毒症。我们根据对33例烧伤病人创面下的组织进行细菌定量计数结果,对这些病人的受伤面积、临床表现、病人创面、创面下组织、血中的菌种及其预后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烧伤感染创面痂下组织细菌的分离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染是烧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也是各脏器衰竭的原始动因[1] 。同时 ,烧伤后感染也是治疗的难点之一 ,烧伤创面既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 ,又是细菌繁殖和造成侵袭性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2 ] 。烧伤病人感染创面痂下组织细菌培养及定量可直接反映侵入深层的致病菌和菌量 ,也反映细菌的百分比 ,有助于区分主要致病菌 (优势菌 ) ,比创面培养更具有参考价值 ,对判断感染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1] 。回顾性创面痂下组织细菌学调查 ,可为临床经验性治疗及正确选择抗生素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总结了近期 3 65例严重烧伤病人切(削 )痂时下组…  相似文献   

6.
外科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科换药室是对手术切口和外伤创面进行换药处置场所。因此,预防控制手术后切口及外伤创面医院感染,换药室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场所之一。为使病人不受医院感染的威胁,降低手术切口和外伤创面医院感染率。我们加强了对换药工作全过程的管理。并及时将其换药室的管理情况认真进行统计、分析、反馈,使之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原因,针对薄弱环节,改进管理措施,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烧伤病人浸浴水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4例病人使用浸浴水疗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通过相应的积极护理,使烧伤病人能有效地进行浸浴水疗。结论: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提供浸浴水疗积极的护理,包括心理的支持,能够解除病人对烧伤创面换药的恐惧,促进病人创面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8.
王雪  张艳  罗家旭  李艳红  姜超 《中外医疗》2012,31(4):106-106
严重深度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感染,而感染的主要来源是创面,我们通过对我院1999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严重烧伤患者(〉30%丁ESA)597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改进创面早期处理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严重烧伤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韩玲  努尔古丽 《新疆医学》2011,41(10):127-128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由于缺少自体皮,使烧伤创面得不到及时的覆盖经常引起败血症,致使病人死亡。[1]目前,伤口感染仍然是大面积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2]为解决大面积烧伤病人因缺少自体皮源而感染致死,我科应用张明良教授发明的微粒皮技术,治疗大面积烧伤并人7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  相似文献   

10.
魏晨波 《实用医技》2008,15(3):381-382
目的:总结烧伤病人浸浴水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4例病人使用浸浴水疗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通过相应的积极护理,使烧伤病人能有效地进行浸浴水疗。结论: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提供浸浴水疗积极的护理,包括心理的支持,能够解除病人对烧伤创面换药的恐惧,促进病人创面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一组深度烧伤创面换药治疗的经验及改进措施。方法对116例深度烧伤病人,于坏死组织溶脱期、创面组织生长修复期,彻底大量药水浸泡清洗换药治疗,结果83例病人愈合恢复良好,深度创面无感染,自行提前瘢痕愈合,33例原创面感染的病例,感染症状明显改善,后期各种植皮及皮瓣转移术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烧伤创面溶痂期采用合适的换药方法,是保证创面早期愈合,后期植皮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烧伤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引起疼痛,使创面加深,大量液体渗出而造成蛋白质丢失,加速分解代谢等;感染是多内脏功能衰竭的启动因素,感染是导致烧伤病人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我国军队9 329例统计分析:死于感染者为51.87%(首位);瑞金医院5 262例分析:感染是首位并发症,全身性感染死亡率达68.96%;美国Cincinnati shriner烧伤中心烧伤面积超过30%者,3/4的病人死于感染.所以,感染仍是烧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严重深度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感染,而感染的主要来源是创面,我们通过对我院2001年7月~2011年7月收治严重烧伤患者(>30%TESA)597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改进创面早期处理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严重烧伤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感染仍是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为了解烧伤病人感染菌种的动态变化,我们调查1984-1994十年间,严重烧伤病人的创面、焦痴下组织和血液中细菌学变化,同时进行抗生素敏感性的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分组:1984~1988年为第一组,1989~1994年为第二组。二、标本来源:1.创面细菌培养;创面采取标本,作常规细菌培养和菌种鉴定。2.痴下组织培养:血液细菌培养。三、抗生素药敏试验:先后用25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选主要抗生素对九种常见菌种的药物敏感性加以分析。结果一、烧伤病人感染菌种变化情况十年间共检出细菌2908株,其中…  相似文献   

15.
医院感染是医疗实践的严重障碍,也是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对252例烧伤病例的分析,针对性提出控制烧伤感染的护理对策,即保护创面、严格消毒隔离、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烧伤发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银花 《安徽医学》2011,32(11):1915-1916
目的探讨婴幼儿烧伤后发热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分析322例婴幼儿烧伤,总结婴幼儿烧伤发热的原因,以及针对婴幼儿烧伤发热原因采用针对性的降温措施及其疗效。结果 322例婴幼儿烧伤发热原因有创面感染及脓毒症、肺部感染、换药热、渗出液的吸收、水电解质紊乱、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通过采用加强创面处理、饮食护理、降温和消除环境影响等方法控制发热,322例均无因发热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对婴幼儿烧伤发热时进行及时、正确的护理措施是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舒荣 《医学新知杂志》2013,23(3):225-226
大面积烧伤病人长期处于超高代谢状态,能量过度消耗,蛋白质大量分解,导致严重负氮平衡,免疫力下降,因此严重烧伤病人的感染发生率较高,且感染贯穿整个病程,是烧伤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加强严重烧伤病人感染的观察与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预后的重要环节.现将2011~2012年我科收治50例大面积严重烧伤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烧伤创面菌群变化分析唐公杰,张普柱(北京市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关键词创面烧伤,细菌感染,抗生素类感染在突整个烧伤治疗过程中常是引起病情变化乃至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烧伤后创面流出液及坏死组织,使细菌很容易生长繁殖,产生局部或全身感染。烧伤创面菌群变化的研...  相似文献   

19.
聂学 《中原医刊》2003,30(10):12-13
目的:探讨重症烧伤病人真菌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的烧伤合并真菌感染的病人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1例病人均较长时间应用了广谱抗生素,9例病人烧伤面积较大,全身抵抗力低下。结论:较长时间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及烧伤病人抵抗力低下均有可能感染真菌,治疗真菌感染要停用广谱抗生素,加强创面处理应用抗霉菌药物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正确处理创面及包扎。方法随机选择首诊的基层门诊烧伤病人60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门诊烧伤病人处理的创面都不同程度发生感染及延迟愈合。结论正确处理创面及掌握创面的包扎,促进创面早期愈合,对防治疤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