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假肉瘤性筋膜炎11例临床病理分析雷艳明,吴敏(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132002)假肉瘤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为探讨本病,现将经病理证实11例假肉瘤性筋膜炎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12岁~7...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增生性筋膜炎的病理特征。方法 对东台市中医院2015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例增生性筋膜炎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的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皆为中老年男性,肿物分别位于肩部和腹壁,均为皮下单发,质地较硬,活动度不佳,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境界不太清晰,镜下见大量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形态多样,在胶原和黏液为主的间质中见神经节样大细胞,不规则,细胞核大,有1~2个大核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梭形细胞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Ki67指数均<5%。2例随访至今均未见复发。结论 增生性筋膜炎是一种梭形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的良性软组织病变,主要发生在肌筋膜上,可因外伤或其他诱因导致纤维母细胞迅速增大,易被误诊为软组织肉瘤,从而进行不必要的后续治疗,故应加强对该病的学习及认识,提高该病病理诊断的正确率,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李洪彬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1,2(4):324-325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坏死性软组织感染,感染主要侵犯筋膜,但无肌坏死。致病菌大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以及肠道细菌包括大肠肝菌、革兰阳性的厌氧杆菌,特别是脆弱类杆菌、消化道链球菌等,且常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大多发生于阑尾切除术、结肠手术或会阴手术后,但肢体小切伤或虫咬伤,特别是老年人合并有糖尿病和动脉硬化时,或恶性肿瘤接受化疗免疫抑制也易发生。此病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死亡率高达30%以上,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我院自1986/1994共收治30例坏死性筋膜炎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男性乳腺结节性结膜炎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和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乳腺结节性筋膜炎主要表现为生长迅速,体积较小,境界相对清楚,但无包膜的肿块。镜下病变主要由梭形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构成,呈束状或交织状排列,间质水肿、黏液变性,伴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和红细胞外渗,病变浸润周围脂肪组织。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细胞Vim、SMA、MSA、Actin、CD68呈阳性表达,S-100、CKpan、CD34、Des呈阴性表达。结论:乳腺结节性结膜炎是一种发生于乳腺的罕见的以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的良性肿瘤,有较为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临床和病理学上需要与发生于乳腺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以避免误诊和过度诊断。 相似文献
6.
7.
结节性筋膜炎首先由Konwaler等(1955)报告8例。现确知是一种发生于筋膜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亦见于皮下脂肪、深筋膜及附近的肌肉。此病变具有肿瘤样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如不熟悉,每易误诊为其它良性肿瘤或各种软组织肉瘤。本文收集39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9例结节性筋膜炎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5~72岁,中位年龄38岁.肿块生长迅速,直径1 ~~2 cm,8例发生于四肢,1例发生于躯干.镜下见肿瘤细胞呈梭形、漩涡状排列,核分裂活跃,细胞间形成裂隙和小囊,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外渗的红细胞,间质水肿、黏液变性.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Actin(+)、Desmin(-)、S-100(-).结论 结节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易误诊为恶性肿瘤,诊断应结合临床特点和组织学特征,注意鉴别诊断,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结节性筋膜炎确诊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结节性筋膜炎病程83.3%(10/12)不超过3个月;年龄75%(9/12)发生于20~40岁;发生部位75%(9/12)为上肢;病变直径83.3%(10/12)在1~3 cm之间。具有诊断意义的组织学特征为纤维母细胞形成"S"形的漩涡,核分裂象常见;纤维母细胞之间形成裂隙和小囊;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外渗的红细胞;水肿和粘液变性的间质。结论:诊断结节性筋膜炎应抓住其临床特点、具有诊断意义的组织学特征,掌握其鉴别诊断,防止误诊为软组织肉瘤。 相似文献
11.
李庆义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6,23(6):677-678
结节性筋膜炎又称假肉瘤性筋膜炎,本质为炎症,是一种肌纤维母细胞的瘤样增殖,由于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较幼稚,常有核分裂象,并且生长迅速,故较易曝诊为肉瘤。我们收集1990—2005年本院治疗的18例资料,就其病理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NF)是一种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属良性病变。因肿块生长快,病程短,镜下形态又酷似软组织肉瘤,因此极易误诊。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标本来自我院1999年至2 0 0 3年共11例,患者年龄30岁~4 3岁,平均36 .5岁。男7例,女4例。发生于前臂7例,胸壁3例,背部1例。发现肿块3d~14 d,平均8.5 d,肿块在0 .8cm~2 cm,少数有疼痛或轻微压痛。1.2 方法 10 %甲醛固定液,石蜡包埋,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检查。2 结果2 .1 目检 肿物呈扁圆形或不规则形,无包膜,体积一般<2cm ,切面灰白或灰红色,质硬,少数病例… 相似文献
14.
结节性筋膜炎1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以往文献资料对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结节性筋膜炎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上肢前臂,临床表现:肿块小、生长迅速、质硬或韧、边界不清。具有诊断意义的组织学特征为纤维母细胞形成"S"形漩涡,核分裂相易见,无病理性核分裂相;小裂隙形成;红细胞外渗、有少量的炎细胞及丰富的新生毛细血管;黏液样基质。结论:诊断结节性筋膜炎应抓住其临床特点、具有诊断意义的组织学特征,掌握其鉴别诊断,防止误诊为软组织肉瘤。 相似文献
15.
39例结节性筋膜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DF)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用光镜,免疫组化方法观察39例NDF病理组织学特点,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临床上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即结节生长迅速,体积小,且境界不清,光镜下NDF的特点是:疏松的粘液样基质中有丰富的增生活跃肥硕的梭形细胞,基质常有小裂隙形成;有丰富的新生的毛细管,红细胞外渗和少量的炎性细胞,间质中可有少量胶原带,根据组织学可分为三型:粘液型(13例),肉芽肿型(20例),纤维瘤型(6例),免疫组化标记显示梭形细胞对Vimentin和Actin呈阳性反应。结论:NDF是一种少见的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良性瘤样病变,在病理形态学上具有多态性,熟悉其临床和组织学特点对避免误诊为恶性软组织肉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分析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临床病理诊断方法.方法 对2009~2011年间收治的32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及临床病理诊断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肿瘤位置比较浅,形状均为单个环形或类环形结节,质地较硬,活动度不好,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晰,无包膜,肿瘤直径0.6~2.3cm,平均1.4cm.病理组织学图像可见细胞排列无序,成长束状排列或S形排列,细胞周围可见小裂隙状或小囊状空间,空间裂隙中含有少量血管外红细胞,并可见疏松、黏液样变性,呈羽毛状结构生长.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Actin均为阳性表达(阳性率100%),而Desmin和S-100蛋白为阴性表达.结论 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断不仅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应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并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从而避免该病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19.
误诊为肉瘤的结节性筋膜炎之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被误诊为肉瘤的原因,方法观察74例被误诊为肉瘤的结节性筋膜炎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其中对62例采用ABC、LSAB法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74例病人临床表现均为良性经过,但镜下组织学极似肉瘤形态,68例获随访,结果均存活,复发率不足1%,62例做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梭形细胞Vimentin阳性,MSA,SMA和KP1部分病例阳性,Keratin、S-100、Desimin均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被误诊为肉瘤的原因.方法观察74例被误诊为肉瘤的结节性筋膜炎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其中对62例采用ABC、LSAB法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74例病人临床表现均为良性经过,但镜下组织学极似肉瘤形态,68例获随访,结果均存活,复发率不足1%;62例做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梭形细胞Vimentin阳性,MSA、SMA和KP1部分病例阳性,Keratin、S-100、Desimin均为阴性.结论结节性筋膜炎本质是炎症而非肿瘤,注意临床资料,并结合镜下无巨大怪异细胞、无坏死等特点是避免误诊为肉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