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奎  王洪亮 《武警医学》2000,11(7):429-429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2 0岁 ,战士。因“左腕部跌伤肿痛、活动受限 4d”入院。 4d前 ,军事训练前扑时 ,左腕关节背伸位着地 ,腕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来诊。查体 :左腕部轻度肿胀 ,尺侧压痛 ,腕关节背伸、桡偏、尺偏时疼痛加剧。X线片示左三角骨撕脱骨折。给予手法复位 ,功能位短管型石膏固定。 6周后复查 :腕部肿胀消退 ,尺侧压痛减轻 ,拍片示骨折线模糊 ,解除石膏固定 ,功能锻炼。 3个月后 ,症状消失。2 治疗方法  (1 )撕脱骨块移位较小者可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2 )骨块移位较大、复位有难度者或经保守治疗后仍有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2.
刘世敬  庞桂山 《人民军医》1998,41(11):630-631
1995年1月至1997年7月,我们采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8例,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18~38岁,平均26岁。右手5例,左手3例,均有外伤史,伤后经过1~3个月前臂石膏外固定,8个月后无骨折愈合表现。再次治疗距外伤时间8~18个月,平均14个月。均为腕舟状骨腰部骨折;就诊时X线片6例显示骨折端硬化,2例表现为囊性变;患手握力差,活动时腕关节有疼痛,掌屈、背伸受限。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供、受区皮肤消毒、铺巾,同侧髂前上嵴处局部浸润麻醉,16号骨髓穿刺针进入骨髓腔,注射器针筒用1‰肝…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舟状骨骨折的X线表现及其特点,以便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筛选100例舟状骨骨折病例,进行腕关节正、侧位及蝶位拍片。结果:所有患者都有腕部软组织肿胀表现(100%),有明显骨折线的占30%,骨折线不明显的占70%。结论:对于骨折线不明显,但腕关节明显肿胀患者应多体位拍片检查,甚至多次复查,才能提高诊断率,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4.
病人。男 ,2 2岁 ,战士。右腕部尺侧疼痛 ,功能受限 1年余。患者 1年余前训练时摔伤 ,右手腕尺偏半过伸位着地 ,即感右腕尺侧半肿胀、疼痛 ,活动受限。就诊于当地医院 ,摄腕部正侧位片 ,未见骨折征象 ,诊断为右腕关节捩伤 ,予三七片口服等对症治疗。此后腕部仍有疼痛 ,活动受限 ,未引起重视 ,亦未曾就诊 ,1月余前出现腕背部疼痛加重 ,有向上突起畸形 ,来我院予以摄片后见三角骨骨密度增高 ,向背部突出 ,有碎裂现象 ,诊断为右腕三角骨无菌性坏死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 ,于 2 0 0 2年 8月入院。查体 :右腕背部尺侧半局部突起畸形 ,有压痛 ,腕屈伸…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 4月— 2 0 0 3年 1月 ,我们收治腕舟状骨骨折11例 ,误诊 5例 ,误诊率为 4 5 .5 %。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12 6 6岁 ,平均2 3岁。损伤原因 :绞轧伤 1例 ,跌打伤 4例 ;左侧 1例 ,右侧4例。骨折类型 :开放性骨折 1例 ,闭合性骨折 4例 ;误诊时间 :ld6个月 ;5例均误诊为腕部软组织伤。1.2治疗和结果  1例绞轧伤急诊手术因漏诊 4个月行腕关节融合术。 3例新鲜骨折确诊后给予管型石膏固定 3个月 ,痊愈。l例骨不连行桡骨茎突切除术。2 分析与讨论  根据腕部外伤史 ,腕关节活动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 MPR)对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42例腕关节外伤病例,男32例,女10例,年龄19~48岁,平均35.5岁。患者均具有明显外伤史,且临床怀疑腕舟状骨骨折,主要症状为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局部肿胀,鼻咽窝处有压痛点。数字X 线摄影( DR)平片检查阴性12例,舟状骨可疑骨折30例,对所有病例行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再进行多向调整MPR后处理,使骨折在舟状骨的冠状及矢状长轴面上显示,并就其长轴面MPR图像及直接扫描腕关节CT横断面图像在骨折的诊断率上进行对比。结果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的长轴面MPR显示12例阴性患者中6例确诊为腕舟状骨骨折,30例可疑骨折均显示舟状骨骨折存在;直接腕关节CT横断面扫描图像显示12例阴性患者中4例确诊为腕舟状骨骨折,30例可疑骨折患者24例显示舟状骨骨折存在。两种检查方法比较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的长轴面MPR对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相比直接腕关节CT横断面扫描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的认识,并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明确诊断为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并修复周围韧带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随访5月~4年,11例中优良率81.8%,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舟骨骨折愈合好,无明显月骨坏死。结论早期手术治疗是完全治愈此种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1 病例 例1 男,20岁,初教-6飞行学员,飞行总时间120h。从自行车后座跳下,不慎摔倒,右手撑地,右腕部即感疼痛,轻度肿胀,活动不受限,自用伤湿膏外敷,未向航医报告,继续参加飞行。半年后,右手一般活动尚可,但右手掌不敢用力,用力即感疼痛,遂到航医室就诊,经航医检查并摄X线片,显示右舟状骨腰部骨折,骨间隙达2.5mm,诊断为右腕舟骨陈旧性骨折。即送驻地空军医院行右腕关节功能位管形石膏固定。地面观察三月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线不明显,有少许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3D CT模型常用的容积再现软件估计舟状骨的骨内旋转,此旋转发生于三维解剖空间,该方法可影响舟状骨骨折的解剖重建。方法采集尸体的13对腕关节  相似文献   

10.
李川  朱跃良  苏踊跃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1):1273-1275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trans—scaphoid perilunar dislocation,TSPD)是指合并有舟骨骨折的月骨周围脱位,舟骨近端骨折块和月骨与桡骨远端关节面关系正常,而远端骨折块和其他腕骨一起发生脱位,可分为背侧脱位和掌侧脱位。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是腕部少见的严重损伤,占腕部损伤的3%~5%,多以背侧脱位为主,早期漏诊及误诊率极高,后期常发生舟骨骨不连、舟骨坏死、腕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腕关节及手的功能,治疗上较为困难。对于TSPD的治疗不仅要恢复腕关节正常的解剖结构,而且要确保舟骨骨折的愈合,避免发生舟骨坏死。虽然人们对其研究已有100多年历史,但仍然缺乏定论,存在争议。笔者就TSPD的相关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40岁。因外伤致肘部及腕部肿痛,功能障碍就诊。体检:左肘部及腕部肿胀,并见瘀斑,肘外侧与腕部压痛明显,肘外翻活动加大,可触及骨折块,前臂旋转功能受限。X线检查:左肘关节正侧位片示左桡骨头骨折,骨折块旋转并向外移位,对位不良(图1);左腕关节正侧位片示左侧尺桡关节关系失常,关节间隙增宽,桡骨向上移位(图2)。  相似文献   

12.
李晓阳  王凤铭  管东辉 《创伤外科杂志》2021,23(5):399-400,封3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2岁,主诉"摔伤导致右踝关节肿痛伴活动受限13h余"入院.患者2020年1月7日下楼梯过程中不慎扭伤,踝关节极度外翻,足部处于旋后外旋位,腓骨侧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致右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急诊.行X线片检查示右踝关节骨折,伴脱位,急诊遂急行手法复位,效果不佳,暂石膏外固定,收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患者入院后神志清,精神可,一般情况良好.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病史等.查体:右踝关节明显肿胀,内踝处可见皮下淤斑,皮温尚可,右踝关节压痛阳性,纵轴叩击痛阳性,踝穴空虚,可扪及骨擦感,足背动脉可触及.影像学检查:X线片示右腓骨远端可见明显骨皮质不连续,可见一斜形骨折线,断端移位明显,同时距骨向后侧脱位(图1a~b).CT示右腓骨远端下胫腓联合处斜形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下胫腓联合分离移位,胫距关节对位关系差,关节间隙宽窄不均,距骨明显向后外侧脱位.腓骨骨折近段卡压在胫骨后外侧,后踝可见一较小骨折块,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图1c~e).入院诊断:右踝关节骨折脱位(Bosworth骨折),Lauge-Hansen分型的旋后外旋型.  相似文献   

13.
急性复杂性下尺桡关节脱位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45岁。1998年2月因坠落伤致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入院后予抗休克治疗,3天后,病情趋于稳定。自诉左腕部疼痛,前臂旋转受限。体检:左腕部畸形,与正常侧对照,背侧尺骨小头隆起部分消失,前臂旋前障碍。X线摄片示“前臂无骨折及脱位”,腕部轴位CT检查示“下尺桡关节脱位,掌侧脱位”。予手法多次复位未成功,被动旋转前臂时,尺桡骨之间有软绵绵的感觉。1周后在臂丛麻醉下行手术切开复位术。取背侧切口,于尺侧腕伸肌桡侧直切口,保护尺神经背侧分支感觉支。术中见尺侧腕伸肌嵌入尺桡骨之间,用血管钳将此肌腱轻轻向背侧提起,配合手法牵…  相似文献   

14.
MSCT后处理技术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MSCT扫描腕关节损伤患者20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显示技术(VRT)对腕关节损伤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桡骨远端、尺骨茎突骨折8例,合并舟状骨骨折2例,合并舟状骨骨折伴月骨脱位1例;舟状骨骨折8例;月骨脱位4例;三角骨骨折2例,合并钩骨、豆状骨骨折1例;第4、5掌骨基底部骨折各1例。MSCT三维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相应的腕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片情况,尤其是MPR对骨折、脱位、骨碎片显示率为100%。结论:MS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T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显示腕关节损伤的基本征象,为腕关节损伤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继发性腕关节不稳定与桡骨远端骨折类型的关系,讨论腕关节不稳定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67例共75个腕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随访2a~6a,在复位前、后和去除外固定后的腕关节正侧位平片上分别测量腕高指数、尺腕距离比、舟月骨距、舟月骨角、桡月骨角、头月骨角,并测定腕关节功能的主、客观指标。比较合并与不合并腕关节不稳定两组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伴有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生率为58.67%(44/75),其中,腕背侧镶嵌不稳定(DISI)29例(38.67%),舟月骨分离9例(12.00%),其他为掌侧镶嵌不稳定、尺侧偏移和头月骨间不稳定等,多发生在严重骨折移位患者。骨折愈合后,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功能明显差于单纯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类型、关节面弧度和掌倾角对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生及类型有显著影响。对骨折移位严重或高能量损伤的桡骨远端骨折,要注意是否合并腕关节不稳定。对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时应尽可能恢复掌倾角.  相似文献   

16.
腕关节的损伤是很多见的,其中腕骨的损伤也非常多见且易误诊和漏诊。本文就32例腕骨损伤的X线片进行分析,其中舟状骨骨折9例,月骨骨折3例,三角骨骨折6例,豆骨骨折6例,钩骨骨折2例,大多角骨骨折1例,月骨脱位、月骨周围脱位及头状骨骨折共5例。本组病例均摄有腕部常规正侧位片及部分多角度斜位片。其中有部分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不典型月骨周围脱位影像特点及与相关骨折脱位的鉴别要点。方法本组16例不典型月骨周围脱位均摄有腕关节正侧位片,5例同时行64排CT扫描及重建,仔细观察分析每一病例的影像表现及特点。结果本组16例均为不典型月骨周围后脱位,伴不同程度月骨向前半脱位。单纯不典型月骨周围后脱位10例,其中同时伴舟骨后脱位3例,半脱位2例,无脱位5例,舟骨无脱位病例中,1例正位头舟间隙明显增宽;经舟骨不典型月骨周围脱位6例,除月骨向前半脱位外,舟骨骨折近段亦随月骨向前半脱位。结论单纯不典型月骨周围后脱位均伴有不同程度月骨向前半脱位,可伴或不伴舟骨后脱位;经舟骨不典型月骨周围后脱位,月骨及骨折近段同时向前半脱位。  相似文献   

18.
手舟状骨X线DR投照体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双双  刘军平  卞国清  贾克友  李传富   《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62-1264
目的:探讨舟状骨显示较为理想的X线DR投照体位,提高平片对舟状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降低舟状骨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2例(男女各1例),分别对腕关节采用不同体位进行投照。根据舟状骨显示情况对投照体位进行评分,比较各投照体住对舟状骨的显示情况。另选取志愿者6例.进一步验证上述预实验所优化的投照体位。结果:舟状骨握拳尺偏位、旋前60°和旋后45°斜位片及侧位片可以从不同角度显示舟状骨。结论:舟状骨握拳尺偏位、旋前60°和旋后45°斜位片及侧位相结合是用于评价舟状骨骨折较为理想的X线投照体位。  相似文献   

19.
创伤性马德隆氏畸形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2岁。于3年前跑步跌倒,手掌触地。右前臂下段及腕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X线片诊断为右桡骨下1/3骨折(但原始X线片详情不明)。经手法整复,4周后拆除外固定,药物薰洗,功能锻炼。近3年来右腕关节逐渐出现畸形,间有疼痛,活动障碍。检查:右腕关...  相似文献   

20.
例1 男,21岁.患者在练习翻跟斗时戳伤右足,当即感右足背内侧疼痛,肿胀,活动障碍.体检:右足背内侧疼痛、肿胀,右足趾背伸、伸屈受限,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X线平片示右足第1跖骨及内侧楔状骨向内侧移位,第1、2跖骨基底间隙明显增宽(>2 min),内侧楔状骨与舟状骨重叠,舟状骨内侧骨折(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