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血液肿瘤患者的应用和护理方法.方法:35例血液肿瘤患者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输血、输入化疗药物,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发生静脉炎、渗漏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33例(94.3%),35例中,3例发生静脉炎(8.6%),1例发生渗漏(2.9%).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血液肿瘤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可减少药物渗漏、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且可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共治疗恶性实体瘤104例,其中血管紧张素Ⅱ(AT-Ⅱ)加压化疗组53例,静脉化疗组51例。对两组病例各10例于用药后以同位素方法检测了肿瘤组织、血、尿内的药物浓度。结果显示:加压化疗组肿瘤组织内抗癌药物浓度是静脉化疗组的2.63倍(P<0.01)。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肾脏药物排泄量明显低于静脉化疗组(P<0.05)。临床疗效:加压化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为67.9%(36153),3年存活率为58.8%(20/34),静脉化疗组分别为49%(25/51),34.4%(11/32)。两组差异显著(均为P<0.05)。本结果表明AT-Ⅱ加压化疗对恶性实体瘤的局部强化治疗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任松静  傅国英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2):1410-1411
化疗是血液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刺激性大,多次注射或药物渗漏会引起静脉周围组织炎症或坏死[1],因此建立一条安全的静脉输液通路是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完成治疗的保证。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可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和破  相似文献   

4.
任梅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1):1398-1399
化疗在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系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输液给药。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破坏是常见的,而且化疗周期长,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病人常常承受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痛苦,尤其老年病人血液黏稠、凝血功能差、血管老化、脆性大、静脉不充盈,穿刺时看不清楚,有时只能用手触摸其弹性,确定其位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具有安全、方便、不用麻醉、易于掌握、保存时间长(可达1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地凝结,造成静脉血液回流障碍.严重者致肢体坏死的一种急性疾病。肿瘤患者有易发生血液凝固的倾向,深静脉置管化疗后,静脉导管及化疗药物对血管内皮的刺激更易导致血栓形成。我科于2000年2月-2003年12月.共深静脉置管化疗肿瘤病人416例,其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发病率2.4%。现将深静脉置管化疗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患者病程长,病情重,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及定期化疗,化疗药物刺激以及因反复穿刺造成的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而且使肿瘤治疗不能顺利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简称PICC)方法简单、易操作、保留时间长,可避免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产生的副损伤,是目前化疗患者应首选的静脉输液方法[1].我们于2005年3月-2007年3月对36例肿瘤患者采取了PICC,大大降低了穿刺的风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外科肿瘤患者化疗及输血的常用途径。为降低因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而起到积极作用。虽然目前PICC置管及使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任何护理活动都有风险。静脉血栓形成就是其中最大的风险之一。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静脉腔内  相似文献   

8.
吕娅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11):147-147,152
血液肿瘤患者需要接受静脉化疗药物治疗,但药物容易破坏血管,造成外渗引起局部坏死.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及颈内静脉置管方式的比较研究,探讨如何减少妇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化疗中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节约成本,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静脉滴注,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颈外静脉留置组(简称A组)和前臂静脉留置组(简称B组)、颈内静脉置管组(简称C组)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iA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5%,B组为30.O%,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68.460,P〈0.01)。A组患者并发症外渗发生率为2.5%,B组为17.5%,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9.804,P〈0.01)。A、C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正常,B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人照顾。结论:在妇科肿瘤患者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时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置管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但操作的简易程度及操作成本颈外静脉留置针更加优于颈内静脉置管,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配合便携式微量泵在肿瘤患者持续输注化疗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96例持续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6例和对照组140例,观察组给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后应用便携式微量泵持续输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对照组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密闭式输液法进行持续化疗(5-氟尿嘧啶).结果 观察组156例肿瘤患者均按预定给药时间、给药浓度顺利完成静脉持续给药,输注过程中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置管配合微量泵能使化疗药物的浓度和剂量精准恒定地进入体内,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血液肿瘤患者血清心肌酶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106例血液肿瘤患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同功酶1和2(HBD)、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五项心肌酶指标。结果其LDH和HBD均值高于正常。联合使用对心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进行化疗后,其中心肌酶增高的51例有82.4%的患者恢复正常或显著降低;化疗后心肌酶增高的患者仅为3.9%。另一组45例经多次化疗CK和CK-MB增高的阳性率较初治前阳性率明显增加。提示多次联合化疗后的血液肿瘤患者有心肌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简称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90例肿瘤患者应用PICC并进行护理。结果:PICC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害,置管时间30~240天.平均72天。结论:PICC具有穿刺简便、成功率高、安全、由护士独自操作等优点,宜广泛应用于肿瘤病人的化疗及静脉营养疗法。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对肿瘤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但有文献报道输注化疗药物局部静脉炎发生率可达84%。近年来大多趋向于深静脉路径给药,尤其经外周静脉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是安全可靠的选择,但文献报道,深静脉置管导管性败血症发生率1%~27%,局部皮肤感染率4.0%~4.5%,我小组于2007年6月~2009年5月进行了根据不同时间、患者的具体情况,对PICC置管伤口提供不同的干预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置管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②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76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37例PICC导管为观察组,39例静脉留置针为对照组。记录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化疗所致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③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4.6%(35/37),对照组为97.4%(38/39)(P〉0.05)。观察组中位留置时间为96天,对照组为5天(P〈0.05)。观察组没有1例发生化疗所致栓塞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而对照组则共有13例发生化疗所致药物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④结论PICC在肿瘤患者的化疗中置管安全、可长期保留。  相似文献   

15.
梁琳  王今 《实用全科医学》2010,(12):1630-1631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护理,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放疗科经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大剂量化疗的230例肿瘤患者,对其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病例置管成功率为96.09%(221/230),留置导管的时间为15—320d,平均留置时间为91.6d。发生并发症32例,其中渗血11例,静脉炎12例,导管阻塞9例,无全身感染、导管断裂、导管脱出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并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的毒性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患者痛苦。有效正确的导管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肿瘤化疗中运用PICC及微量注射泵的观察与护理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鹤成 《中外医疗》2009,28(14):153-153
目的减少肿瘤化疗中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b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配合微量注射泵,用于持续输注化疗药物.5-氯尿嘧啶,诺维本,羟基喜树碱.阿霉素等,治疗胃癌、食管癌,贲门癌等。结果通过15例中晚期肿瘤患量射泵持续输注化疗的临床观察。结论PICC使用微量注射泵操作简单,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避免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了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帮助腹部肿瘤化疗患者减轻由于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刺激,保证化疗顺利完成。方法从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结果应用PICC导管236例,留置时间30—183天,平均置管时间为156天。结论PICC为腹部肿瘤化疗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腹部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马丽颖 《广州医药》2011,42(1):72-73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应用于老年患者静脉化疗的效果及护理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38例肿瘤化疗患者采用PICC置管输入化疗药物.结果 PICC置管化疗全过程顺利进行,未有渗漏性损伤发生.结论 PICC操作比较简便、风险小,化疗药物通过PICC管道注入血管后被血液迅速稀释,避免...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穿刺(CVC)/外周静脉穿刺(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我院肿瘤中心2016年1月~2018年1月行CVC/PICC置管术的住院化疗患者234例,分为血栓组(66例)和无血栓组(113例),回顾性分析其年龄、性别、肿瘤类型(血液系统肿瘤和非血液系统肿瘤)、化疗次数、凝血酶原时间(PT)、置管时间、随访时间及随访方式、活动频率及强度等与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纳入者中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6.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类型、凝血酶原时间(PT)、化疗次数、置管时间、随访方式及活动与静脉血栓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置管时间和随访方式是静脉置管术后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置管时间大于14天会显著升高静脉血栓发生率(P<0.05),规律门诊随访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电话及其它方式随访者(P<0.05),且门诊随访更易在血栓形成早期发现。结论 CVC/PICC静脉置管术患者肿瘤类型、PT、化疗次数、置管时间、随访方式及时间、活动频率及强度与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医护人员日常护理中应及时识别血栓形成高风险因素,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嘱其按时门诊随访并及时拔出导管,从而降低CVC/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肿瘤患者护理质量,降低置管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帮助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完成。方法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结果应用PICC导管28例,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8%,留置时间60 d~180 d.结论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