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40岁。因反复高热2周余入院。患者近2周来反复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咳嗽、咳痰、纳差、腹泻等,每日排水样稀便3~4次,在当地医院予以中药内服治疗无效。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8℃,神清,贫血貌,皮肤黏膜未见皮疹、出血点,右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可触及2cm×3cm淋巴结,质硬、活动差,有压痛,余浅表淋巴结未扪及。  相似文献   

2.
阮克琛 《内科》2009,4(2):213-214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多重机会性感染的临床情况。方法分析48例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多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与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中,多重感染29例(60.4%),其中3例感染4种病原体,10例感染3种,16例感染2种。针对不同病原体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22例患者同时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39例机会性感染患者治愈或好转;9例患者死亡。均为多重感染。结论艾滋病合并多重机会性感染率较高,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慢性Q热一例     
患者,男,35岁,农民,因“持续高热2个月,皮肤巩膜黄染5d”入院。2个月前咳嗽,咯少量白色泡沫痰,全身肌肉酸痛,畏寒、寒战、发热,予氨基比林针肌内注射后汗出热退。每日发热1~2次,可自行退热。5d前,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乏力、纳差明显,尿色深黄。入院体检:神清,皮肤黏膜重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眼睑无浮肿,巩膜重度黄染,扁桃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心率96次/min,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合并淋巴结感染 33 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咏红  张锡贵  吕清 《内科》2007,2(6):942-943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免疫缺陷传染病。艾滋病的原发病理学改变主要见于淋巴组织,其中淋巴结是主要的靶器官,可以出现多种机会性感染,现将我院2003年以来资料完整的33例病例的临床特点作出初步总结,介绍如下。1资料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4岁,因畏寒、发热12d入院。12d前患者不明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为弛张热,伴乏力、纳差,曾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抗炎、退热治疗(用药不详)1周无缓解。入院体格检查:体温40.2℃,脉搏101次/min,呼吸24次/min,BP 110/65 mm Hg(1mm Hg=0.133kPa),急性病容。中度贫血貌,精神差,皮肤巩膜未见黄染、淤点、淤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6.
7.
患者男,65岁。2006年10月因右侧睾丸肿大1个月收住院,入院1个月前出现右侧睾丸进行性肿大,伴坠胀,无疼痛、发热及消瘦,患者入院10d前出现右下腹腹股沟内侧约“鸽蛋”大小肿物,伴疼痛。有间断黑便史2月余。既往有“胃溃疡”病史多年。入院体检:右下腹腹股沟内侧扪及2cm×3cm大小肿物,质韧,固定,压痛阳性,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3岁。因“乏力、四肢皮肤淤点、淤斑3个月”于2005年9月7日收入我科。患者于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乏力、皮肤淤点、淤斑,反复发作。入院体检:皮肤可见散在淤点、淤斑,浅表淋巴结未及,胸骨压痛阳性,肝、脾肋下均4cm;血象Hb114g/L,WBC59.8×10^9/L,PLT 9×10^9/L。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异常早幼粒细胞占0.82,该类细胞胞体大小不等,可见伪足,浆量多,浆内可见大量细小的紫红色颗粒,[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5岁。因反复头痛、发热13d入院。病初有寒战、发热及咽痛,最高体温达38.2℃,头痛以前额持续性疼痛为主,伴纳差、恶心、呕吐,呈非喷射状。入院体格检查:神清,痛苦面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稍有抵抗,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病理反射阴性。实验室检查:血WBC6.71×10^9/L,中性粒细胞5.2×10^9/L,嗜酸粒细胞0.02×10^9/L。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9岁。因体检发现脾大,血小板增多于1999年2月入院。入院体检: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7 cm。血象WBC 11.2×10~9/L,RBC 5.45×10~(12)/L,Hb 145 g/L,PLT 848×10~9/L,分类:杆状0.05,分叶0.68,单核0.05,淋巴0.22。肝肾功能正常。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100%,积分160。骨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2岁,因腹痛、恶心、呕吐10d在当地医院诊治。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上腹部CT示:后腹膜及后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融合成团,中心液化,考虑恶性可能,不排除淋巴结结核。于2006年7月18日转入我院。体检:体温37.6℃,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未及包块,中上腹有深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阴性。  相似文献   

12.
肝结核一例     
患者 女,49岁,回族,因反复上腹痛,乏力6个月,加重伴发热、盗汗、消瘦2个月人院。8个月前患者开始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乏力,于人院前2个月上腹痛加重,恶心、呕吐、乏力明显、发热、盗汗、纳差、消瘦。在外院治疗诊断不明,给予抗炎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来我院。入院体检:体温39.2℃,营养较差,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病人由于获得性免疫缺陷,极易继发各种细菌、真菌及病毒感染,消化道是HIV感染过程中最常发生并发症的系统之一。沙门氏菌是主要的消化系统致病菌,但在国内,地区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48岁,民工。因“昏迷8h”于2005年8月6日晚21:00入院。患者于8h前在露天高热环境中连续作业5h而出现胸闷、无汗、四肢乏力,继而神志不清、昏迷。入院体检:T41.5℃,P110次/min,R32次/min,BP96/60mmHg(1kPa=7.5mmHg)。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压眶反应(-),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1.5mm,对光反射迟钝,口吐少量白沫,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1岁。因发热伴全身酸痛不适2d于2003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发病前无明显诱因,体温波动在37.5℃左右,发热无规律。入院2d后出现轻微咳嗽,无痰。无胸痛、胸闷、喘息及咯血等症状。既往体健。入院体检:体温36.2℃,脉搏70次/min,呼吸14次/min,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下肺听诊可闻及湿啰音,右侧腋中线区域可闻及爆裂音;心、腹、肾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7.8×10^9/L,Hb141g/L,血小板180×10^9/L,中性0.872,淋巴0.123。尿、便常规正常。ESR27mm/1h。X线胸片示双下肺炎。入院诊断:双侧肺炎。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74岁,因持续发热、咳嗽、痰中带血2月余入院查体:T 37.5℃,P 90/m in,BP 130/70mmHg,神清,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端正,唇紫绀,咽部充血,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桶状胸,心界不大,心率90/m in,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底可闻及细湿罗音,双膝关节活动正常,双下肢小腿内侧压痛,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白细胞10.5×109/L,中性粒细胞0.73,血色素110g/L,血沉56mm/60',尿常规蛋白(+),多次痰培养:白色念珠菌,粪产硷杆菌,血清白蛋白29.6,球蛋白39.9,多次痰查抗酸杆菌阴性,肺部高分辨CT及胸片提示双肺间质感染,纤维化病变。入院…  相似文献   

17.
十二指肠隔膜畸形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6岁,因“反复呕吐十余年”收住入院。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神志清,精神欠佳。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特殊,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8次/分,双下肢无水肿。人院后钡餐造影提示“十二指肠降部明显扩张,扭曲,直径约55mm,内有较多食物残渣潴留,造影剂到达降部后管腔变窄,中间可见1个透亮弧线相隔,该线始终存在。注入气体后,气体停留在扩张的十二指肠降部和胃腔”。考虑为十二指肠先天发育不良导致不全肠梗阻。行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降段壶腹部上方环状隔膜,中间一裂隙样腔道,内镜无法通过,试行切开及气囊扩张,均未成功。故行外科手术,术中见十二指肠降部扩张明显,降部内可见1个横隔膜,近乳头处可见1个小孔,可容8号导尿管通过,予以隔膜切除。术后患者呕吐消失。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岁,因反复上腹痛半年,再发2d入院。既往腹痛轻,可自行缓解。本次腹痛剧烈,伴呕吐,无发热、腹泻,无皮疹及关节肿痛。体检:体温37.1℃,全身皮肤及浅表淋巴结未见异常,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和肠蠕动波,腹壁软,中上腹及左下腹轻压痛,全腹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9.3×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0.84,血红蛋白130g/L,血小板219×10^9/L;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2岁,6年前因咳嗽,咳黏稠脓性血丝痰,伴有臭味,在农村卫生院按“肺炎”治疗2周。近2年经常“感冒”伴咳嗽,咳脓痰,偶有血痰,经多家医院检查均按“肺炎”抗炎治疗,病情反复。近2周咳嗽加重,CT检查疑似肺结核来我院就诊,于2005年7月20日入院。入院后查体:一般状态好,无杵状指,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胸下可闻及湿啰音。  相似文献   

20.
患,男,63岁。因矽肺1期伴肺结核收治入院。有多次抗结核治疗史。入院查体:T36.6℃,P86次/min,R22次/min,Bp18/10kPa。神清.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口唇无紫绀,颈软,气管左偏。左肺呼吸音极低,右肺呼吸音略粗,心率86次/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