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旭东 《吉林医学》2009,30(23):2991-2992
目的:用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探讨心房纤颤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107例房颤患者66例无体表心电图ST-T改变,41例有体表心电图ST-T。阵发性房颤68例,持续性房颤39例,均行12导联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50%诊断冠心病。结果:①107例心电图有缺血型ST-T改变41例,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19例(46.3%);无缺血型ST-T改变66例,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者14例(21.2%);②持续性房颤39例,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者19例(48.7%)。阵发性房颤68例中冠脉造影正常者8例(11.7%)。结论:心房颤动患者不能盲目认为冠心病是其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ECG)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阳性结果间的相关性。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1173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CHD)患者的CAG检查及常规12导联静息EC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一患者两种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ECG ST-T改变与CAG检查阳性结果的一致性微弱(Kappa=0.161,P<0.01);两种检查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冠脉病变支数不同的各组EC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ECG阳性率有增加的趋势,且这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CG ST-T改变可能部分地预测冠状动脉狭窄,并有显著意义,但与CAG检查相比,对诊断CHD的诊断作用有限,所以临床依据ECG ST-T改变诊断CHD时应慎重,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相关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3.
王健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210-212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中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探讨心房纤颤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62例房颤患者均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50%诊断冠心病。持续性房颤26例,阵发性房颤36例;37例无体表心电图ST-T改变,25例有体表心电图ST—T改变。结果:26例持续性房颤中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者12例(46.2%);36例阵发性房颤中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者4例(11.1%)。25例心电图有缺血型ST—T改变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150%11例(44%);37例无缺血型ST-T改变,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150%者8例(21.6%)。结论:不能盲目以冠心病作为中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关系.方法:118例住院CHD患者,对常规ECG检查结果与CAG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8例患者,CAG阳性62例中ECG有ST-T 改变者47例,CAG阴性56例中ECG有ST-T改变者29例.ECG检查的敏感性为75.8%,特异性为48.2%,假阳性率为51.8%,假阴性率为24.2%,阳性预测值为61.8%,阴性预测值为64.2%.CAG检查冠状动脉狭窄62例,其中单支病变30例(48.4%)、双支病变17例(27.4%)、三支病变15例(24.2%); ECG检查的阳性检出率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多丽增高,ECG检查冠状动脉狭窄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66.7%(20/30)、82.4%(14/17)和86.7%(13/15).结论:ECG可作为CHD筛选检查的首选方法,但有局限性,凡怀疑冠心病且有手术条件的应及早行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5.
李霖 《微创医学》2005,24(3):315-31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病变血管定位的关系.方法对200例CHD心绞痛患者的ECG与CAG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CHD心绞痛患者ECG与CAG的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对照符合率分别为68.4%、64.2%、25.9%,提示LAD、RCA病变时与LCX病变对比,ECG仍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ECG对心绞痛患者病变血管的诊断、定位与CAG对照符合率偏低,但LAD、RCA病变时与LCX病变对比,ECG仍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作为CHD的诊断手段,其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李霖 《医学文选》2005,24(3):315-31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病变血管定位的关系。方法对200例CHD心绞痛患者的ECG与CAG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CHD心绞痛患者ECG与CAG的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对照符合率分别为68.4%、64.2%、25.9%,提示LAD、RCA病变时与LCX病变对比,ECG仍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ECG对心绞痛患者病变血管的诊断、定位与CAG对照符合率偏低,但LAD、RCA病变时与LCX病变对比,ECG仍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作为CHD的诊断手段,其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常规心电图(ECG)在诊断中老年人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103例50岁以上住院患者做ECG及冠状动脉造影(CAG),二者结果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3例中ECG与CAG均提示冠状动脉有病变43例(41.7%),其中心肌梗死28例,心肌缺血15例;ECG无典型心肌梗死改变,但有ST-T改变,而CAG提示无明显病变者30例(29.1%);ECG提示正常30例(29.1%),其中CAG提示有病变者12例(40.0%),多为左前降支病变. 结论 ECG用于中老年人诊断冠心病简便易行、快捷、便宜.但对中老年人ECG检查无阳性发现而有临床症状者,应高度警惕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左前降支的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电图(ECG)ST-T改变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疑似冠心病患者资料36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 分为CAG阳性组、CAG阴性组,CAG阳性组又根据狭窄血管多少分为单支组和多支组,回顾性分析ECG ST-T改变与CAG结果 之间的关系.结果 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与CAG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支组与多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AG阳性但ECG ST-T正常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为26例,2支血管病变为60例,三支及三支以上血管病变11例.CAG阴性但ST段异常患者中,病因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硬皮病性心肌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返流性食管炎、先心病、贫血等.结论 ECG ST-T段改变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狭窄,对于多支组具有更明显的意义,但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和实验室酶学指标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9.
李文 《河北医学》2004,10(11):1024-1025
目的:探讨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相比,冠心病患者心电图(ECG)ST-T改变的相关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0例均以Judkins技术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且结果阳性的冠心病患者。对比分析其心电图ST-T改变所对应的血管病变。结果:120例患者ECG定位为前壁、下壁、侧壁、广泛心肌缺血者分别为58、16、20、26例。前壁心肌缺血预测左前降支(LAD)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6.2%;下壁心肌缺血预测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62.5%;侧壁心肌缺血预测左回旋支(LCX)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55.0%;广泛心肌缺血判定左主干(LMCA)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61.5%。结论:心肌缺血ECG定位可以用以初步判断冠心病缺血相关动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患者常规心电图(ECG)ST-T改变,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104例,对其常规心电图有ST-T改变者运用冠状动脉造影(CAG),将其诊断结果进行分组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常规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作用。结果:所有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81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者47例,而冠脉造影阴性者23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者10例,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冠脉造影阳性者38例的单支病变中有12例出现心电图ST-T改变,43例多支病变中有14例出现ST-T改变,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冠心病依据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具有局限性,因其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较高,应慎重,应及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估中老年心房颤动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未明确病因的中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定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住院非冠心病房颤患者62例定为对照组,分析研究组危险因素,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组患者与冠心病关系。结果高血压患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因素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持续性房颤为45.45%,明显高于本组阵发性房颤16.17%(P〈0.05),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ST-T改变为47.37%,与本组非ST-T改变及对照组ST-T改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为心房颤动高发人群,如有危险因素或并发危险因素,未明确病因合并持续性房颤且ST-T改变患者,应考虑为冠心病引发,但不能确诊,仍应以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心电图(ECG)是诊断冠心病的基本方法之一,简单、快捷、无创,普遍应用于临床.冠状动脉造影(CAG)是当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现对67例有反复阵发性胸痛的可疑冠心病患者CAG与ECG结果对比,探讨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检查在诊断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均行ECG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是否合并典型心绞痛进行分组,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ECG的诊断准确性。结果:ECG对CAHD诊断的敏感性为83.53%,特异性为51.43%,与CAG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ECG对典型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为73.33%,特异性为41.67%,与CAG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ECG对非典型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为24.00%,特异性为45.45%,与CAG检查差异显著(P<0.05)。结论:ECG检查可作为CAHD诊断方法之一,但仅凭ST-T改变不足以确诊,尤其是非典型心绞痛,需通过CAG检查并结合临床特征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初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决定是否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重要性。方法 对临床初诊为CHD患者的心电图和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表现有CHD临床症状的66名患者中,心电图检查无心梗及ST—T特征性改变者12人,冠状动脉造影后无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者12人,符合率为100%,心电图检查有心梗及ST—T改变者54人,冠状动脉造影后确定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者41人,符合率为76%。结论 对心电图表现无特征性改变、具有CHD临床症状的患者,行CAG检查可有效排除CHD;对心电图表现有特征性改变的CHD患者,及早行CAG检查。可为CHD患者尽早做出正确诊断,明确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为及早行介入疗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韩娟  罗民  阿依肯  吴金家 《农垦医学》2006,28(6):428-430
目的观察心律失常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阳性率.方法99例患者,平均年龄55.1±7.0岁.在①年龄≥50岁的与<50岁的;②心律失常≥2种的与1种的;③有冠心病(CAD)危险因素的与无CAD危险因素的;④心电图有缺血型的ST-T改变(简称ST-T改变)的与无ST-T改变的;⑤心绞痛症状典型的与不典型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50岁者CAG阳性率为60.0%(45/75),<50岁者为37.5%(9/24);≥2种心律失常者CAG阳性率为61.5%(8/13),仅有1种心律失常者为53.5%(46/86);此两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CAD危险因素者CAG阳性率为72.7%(24/33),无CAD危险因素者45.5%(30/66);有ST-T改变者为81.8%(18/22),无ST-T改变者为46.8%(36/77);心绞痛症状典型者为92.2%(47/51),不典型者为14.6%(7/48);三组对比差异显著(前二组P<0.05,后一组P<0.001.结论心律失常患者伴有CAD危险因素、ST-T改变、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有较高的CAD阳性率.如诊断有疑问,应进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心电图(ECG)心率校正ST间期(STc)延长和传统诊断标准(ST-T异常)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评价静息ECG对CHD的诊断意义。方法:对98例临床拟诊为CHD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ECG检查,以CAG示冠脉固定狭窄≥50%为标准,评价并比较STc延长、ST-T改变及联合试验诊断CHD的各项诊断指标。结果:以STc≥0.134 s为标准,STc延长诊断CHD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3.3% 、65.8%和76.5%;ST-T异常诊断CHD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0%、50%和56.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者联合平行试验的准确度为69.9%,系列试验的准确度为65.3%。结论:STc延长的诊断价值优于ST-T异常,可作为CHD的一项ECG诊断标准,与ST-T异常联合应用可提高ECG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相关性,选择100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胸闷、胸痛等心绞痛临床症状及心电图ST-T改变分为A、B、C三组,采用Judkin法对三组患者行冠脉造影术,结果A组患者的CAG阳性率最高,达81.8%,B组48.3%,C组14.8%,C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有典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缺血改变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168例持续性ST-T改变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等结果。结果34例(20.2%)造影发现有冠状动脉狭窄病例的94.1%。运动试验阳性者42例中冠状动脉狭窄者32例(76.2%)。结论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不是慢性心肌缺血的特异性改变,绝大多数(79.8%)并非由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应努力寻找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诊断学的角度分析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 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41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心电图检查结果 等,ST-T缺血性改变的判断采用国际常规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的诊断标准;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国际Judkins法冠状 动脉造影诊断标准,分析心电图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心电图ST-T缺血改变女性多于男性(P<0.01);不同性 别的冠状动脉造影缺血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ST-T缺血性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3.6%,特异度为 54.4%;诊断男性的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68.0%;诊断女性的灵敏度为85.0%,特异度为28.2%。结论:心电图ST-T 缺血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特异度男性高于女性,灵敏度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之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168例持续性ST-T改变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等结果.结果 34例(20.2%)造影发现有冠状动脉狭窄病例的94.1%.运动试验阳性者42例中冠状动脉狭窄者32例(76.2%).结论 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不是慢性心肌缺血的特异性改变,绝大多数(79.8%)并非由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应努力寻找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