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常用细菌培养基制备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彩玉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3):102-102
培养基是用人工方法配制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培养基的种类繁多,在配制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问题而导致细菌培养失败。根据多年教学实验经验。现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2.
3.
显色培养基和沙保弱培养基培养鉴定酵母样真菌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洁霞  蒋利君 《海南医学》2005,16(1):144-144,124
目的 了解法国科玛嘉(CH ROMage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与传统的沙保弱培养基培养鉴定酵母样真菌的实际使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0月住院病人各种临床标本分离出共252例酵母样真菌进行检测。结果 两种培养基分离酵母样真菌的阳性率相同,大多数为念珠菌属,对细菌的抑菌率显色培养基强于沙保弱培养基,显色培养基上细菌生长率为1.2%,沙保弱培养基为9,9%。另外显色培养基检测时间短,同时检测到念珠菌的混合感染。结论 显色培养基优于沙保弱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5.
促细菌快速生长繁殖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促细菌快速生长繁殖因子即细菌培养基成分进行科学配比研究,促使细菌能快速生长繁殖,并在同一体系内同时对细菌进行鉴定防止耐药菌株泛滥作了初步探讨^[1,2]。方法 采用V型板体系内培养,并同时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细菌鉴定报告时间缩短至4~8小时,与常规方法对比其中标准菌株符合率为100%,临床分离株符合率为98%。结论 初步建立了细菌检验的快速常规程序,使临床细菌学检验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正确,及时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7.
改良细菌L型培养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细菌L型培养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高渗高糖培养基改良后,用64例尿标本同时接种于3种细菌L型培养基,并对其细菌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改良高渗高糖培养基的阳性率最高,为29.1%;高渗高糖培养基的阳性率为14.5%;成品L型细菌培养基的阳性率最低,仅3.6%。细菌L型在改良高渗高糖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形态典型,培养时间缩短。结论:改良高渗高糖培养基对细菌L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临床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广泛应用,临床上酵母样真菌的感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占了绝大多数。为了选择酵母样真菌快速分离与鉴别的方法,本室对进口成品培养基和国内常用的培养基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标本来源:痰、咽拭子等呼吸道样品98份,创面分泌物35份,尿液26份,血液11份,粪便28份。培养基:进口成品培养基AlbicansID,本室常规自制氯化三苯四氮唑-沙保氏培养基。所有菌株都用VITEK-YBC卡片或APl20CAUX试条鉴定到种。分离培养:将痰液、咽拭子、创面分泌物、尿液、血液(已增菌)、粪便样品分别划线接种…  相似文献   

9.
应用洁净硬质玻璃管制成细菌微量反应管。用18种细菌对18种微量反应管进行377管次试验,8小时内出现结果者占22%,10小时内出现结果者占95%,与常规反应管出现的结果完全符合。与常规反应管相比较出现结果快、操作方便、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0.
目前测定细菌总数均采用普通琼脂平皿法,肉眼观察计数。但其深层和表面的小菌落易被遗漏,造成计数上的误差。我们根据大多数细菌具有脱氢酶并能产生脱氢作用的原理。在培养基中加入硝基四氮唑蓝(NBT),NBT可以接受脱下的氢生蓝色的Formazan(甲(月替)),使菌落成为蓝色。肉眼观察容易辩认,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人工饲养树鼩粪便菌群多样性,为树鼩的正常饲养繁殖和微生物质量控制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采集10份树鼩粪便样品,利用有氧及厌氧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后PCR扩增16SrRNA基因并测序鉴定。结果 本实验从树鼩粪便样品中,经有氧培养分离鉴定出25株、12种细菌,经厌氧培养分离鉴定出25株、10种细菌,包括变形杆菌属、肠球菌属、埃希菌属、志贺菌属、葡萄球菌属、气单胞菌属、拉恩氏菌属、拉乌尔菌属、微小杆菌属、链球菌属、明串珠菌属。结论 树鼩肠道好氧菌及厌氧菌具有丰富的种属多样性,普通变形杆菌群、费格森埃希菌群和屎肠球菌群可能是树鼩肠道的主要寄生菌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液细菌培养结果与常规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的关系。方法对250例进行IVF—ET男性患者的精液在梯度离心及上游处理前后分别进行精液细菌培养,培养阳性者经分纯后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处理前精液培养阳性率高达67.2%(168/250),菌种复杂,而处理后阳性率为10.40%(26/250),菌种液多为非致病菌;处理前培养阳性患者卵子受精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密度梯度离心及上游法处理精液后可以显著抑制其细菌生长,精液培养阳性可能影响卵子受精率,但对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在药用植物细胞培养中,真菌诱导子被识别后,通过信号传导途径,引起植物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从而调节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中相关酶的活性,最终刺激植物发生防御反应,诱导特定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成和积累。因此,真菌诱导子对植物细胞培养的诱导途径主要包含信号识别、转导以及由信号转导介导的胞内应答。真菌诱导子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涉及到诱导生物碱、萜类、皂苷等天然产物的生成和积累。  相似文献   

14.
邱宗文  涂继伟  解晓珍 《重庆医学》2006,35(18):1660-1661
目的通过分析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前后对尿液细菌培养的栓出率,探讨其对细菌培养的影响及其对策。方法选择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76例,其清洁中段尿离心沉渣白细胞数〉10个/HP.在使用抗生素前后1、3、5d进行尿液细菌培养.其中在抗生素使用1d时的尿液另进行基础肉汤增菌。结果176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在尚未使用抗生素时尿液细菌培养阳性65例.阳性率为36.9%,当使用抗生素后1、3、5d时尿液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17、9、6例.其阳性率分别为9.7%、5.1%、3.4%,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在抗生素使用1d时的尿液经基础肉汤增菌后细菌培养阳性39例.阳性率为22.1%。与尿液直接接种血平皿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与感染患者是否服用抗生素密切相关.服用抗生素后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降低.但尿液经基础肉汤增菌后可明显提高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刘新民  刘桂霞 《吉林医学》2000,21(4):203-204
目的 :为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致病菌及其来源。方法 :总结分析了我院 1 0年间所收治的肝硬化合并 SBP患者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情况。结果 :在本组 2 5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 ,大肠埃希氏菌 1 6例 (6 4% ) ,肺炎克雷伯氏菌 3例 (1 2 % ) ,类肠球菌 2例 (8% )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洛菲氏不动杆菌、苯丙酮酸莫拉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 1例 (各4% )。结论 :肠道细菌是肝硬化合并 SBP致病菌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血液培养细菌分离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本院1078例血培养标本细菌分离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78份血标本中分离出细菌95株,分离率为8.81%。革兰阴性菌53株。革兰阳性菌42株,其中真菌7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100%,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敏感率100%。结论掌握本院血培养细菌感染的分布及药敏情况,对临床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发现耐药菌株更好服务于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伍志通 《华夏医学》2013,(6):1124-1127
目的:分析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血标本,并使用ATB expression微生物鉴定系统对细菌及真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用K-B纸片法,数据分析用WHONET 5.6软件.结果:分离血培养病原菌65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24株(49.8%),革兰阴性菌279株(42.9%),真菌48株(7.4%),前4位细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00%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葡萄球菌.结论: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血培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培养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趋势。方法采用BacT/ALERT 3D血培养仪进行血液培养,VITEK 2 Compact分析仪进行微生物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6 529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835株,阳性率12.7%(835/6529)。其中革兰氏阳性菌510株(61.1%),革兰氏阴性菌298株(35.7%),真菌27株(3.2%)。革兰氏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敏感性最好。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次之,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因此,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可更好地指导临床的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各种培养基在不同培养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对血液透析用水的细菌检出率,探索临床上合适的透析用水细菌菌落检测方法。方法2012年1—12月随机采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用水样本共152份。分别接种在血培养基、胰蛋白酶大豆琼脂(TSA)、Reasoner’2A琼脂(R2A)和胰蛋白胨葡萄糖浸膏琼脂(TGEA)的4种培养基,分别在20℃、30℃和35℃培养48~168h。培养结束时对每个培养皿进行细菌菌落计数。结果血培养基组透析用水细菌菌落计数和细菌检出率最低,与TGEA和R2A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R2A在20℃环境下培养168h,细菌检出率较血培养35℃培养48h显著增加(67.1%vs43.4%,P〈0.01)。Bland.Ahman分析显示,R2A培养基20℃培养168h与TGEA培养基30℃培养120h两组细菌检出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使用R2A或TGEA培养基较血培养基显著提高透析用水细菌菌落计数和细菌检出率。临床上适合选用R2A培养基20℃、168h或TGEA培养基30℃、120h方法对血液透析用水进行细菌菌落检测。  相似文献   

20.
小儿细菌性肺炎病原学诊断及药敏试验26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细菌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指导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肺炎。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267例肺炎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儿科近10年有关小儿社区及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和呼吸道分泌物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资料进行总结;细菌鉴定以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的API鉴定法为准,试验采用K-B法(纸片法)和浸液巧克力琼脂法。结果: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为19.56%(267/1365),其中大肠埃希氏菌83例(31.09%),葡萄球菌56例(20.9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假单胞菌40例(14.98%),肺炎克雷伯氏菌28例(10.48%),链球菌12例(4.49%),沙雷氏菌属12例(4.49%),流感嗜血杆菌10例(3.75%),肠杆菌属8例(3.0%);变形杆菌6例(2.25%),肠球菌5例(1.87%),不动杆菌5例(1.87%),其他病菌各1例(0.74%)。药敏试验显示:培养病原中的球菌或杆菌几乎对青霉素及其半合成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青霉素类均耐药和部分耐药;G-杆菌对第三代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尚敏感。球菌类中葡萄球菌仅对喹诺酮类及万古霉素敏感,而对红霉素类几乎都耐药。结论:小儿细菌性肺炎病原的耐药性高,应当重视病原学诊断,合理选择敏感抗生素,减少或避免肺炎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