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SBARR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EICU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患者交接班中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试验组在患者交接班中采用SBAR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交接班时间、护士对交接班的评价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床旁交班时间较短,试验组的交接班效率与效力、促进患者参与、确保合作安全、增进护士合作与责任、提供患者所需信息评分较高,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R沟通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护士在EICU患者交接班的耗时,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士交接班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床旁交接班中I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效果,对急诊抢救室床旁交接班提供有价值的意见。[方法]随机选取急诊进行抢救治疗的病人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根据病人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实验组60例病人行ISBAR沟通模式,对照组病人60例行常规交接班模式,将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病人病情掌握评分为85.47分±6.72分,对照组病人病情掌握评分为63.54分±3.76分;实验组交接班之中问题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31.67%;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3.33%,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对照组的常规交接班模式,实验组实行ISBAR沟通模式的效果更佳,有效降低急诊抢救室交接班过程之中问题的发生次数,有效地提升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杨蓉  顾媛  郑燕燕  赵雯婧  杨春梅 《全科护理》2023,(27):3852-3855
目的:探讨改良I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床旁交接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病区18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20年10月—2020年12月行传统口头床旁交接班300次;2021年3月—2021年6月采用改良ISBAR沟通模式床旁交接班300次。比较使用改良ISBAR沟通模式前后,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交接班质量、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结果:采用改良I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低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接班质量评价表各项得分、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得分均高于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ISBAR沟通模式,可有效降低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提高交接班质量,有利于护士掌握病人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运用SBAR沟通模式在降低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6月652例床旁交接班病例设为品管圈实施前组,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进行床旁交接班,将2015年7~10月624例床旁交接班病例设为品管圈实施后组,按照SBAR沟通模式进行床旁交接班。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实施前后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结果:应用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由改善前的58.13%下降至2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实施后,SBAR沟通模式在降低护士床旁交接班缺陷率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不同层次护士的病情观察及汇报能力。  相似文献   

7.
杨柳  陈劲光  李素明  王静 《妇幼护理》2022,2(11):2605-2608
目的 探讨基于 ISBAR 标准沟通模式的儿科重症监护室床旁护理交接班表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儿科重症监护室工作的 23 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间按照传统的 PICU 儿科重症 监护室流程进行交接的护士纳入对照组,2021 年 7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实施采用基于 ISBAR 标准沟通模式的儿科重症监护 室床旁护理交接班表进行交接的护士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护士儿科重症监护室交接班书写记录时间和床旁交接班时间、交接 班质量、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掌握情况、护士对交接班方式的认可度以及患者对护士交接班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士床边 交接班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书面交接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交接班方式认可度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交接班质量、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掌握情况以及患者对交接班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 组(P<0.05)。结论 基于 ISBAR 标准沟通模式的儿科重症监护室床旁护理交接班表能有效降低护士交接工作量,提高交床旁 护理交接质量,协助责任护士更好的掌握患者的病情,并获得了护士及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张珊珊  马夏云  陆燕英 《妇幼护理》2022,2(8):1899-1901
目的 分析 SBAR 沟通模式应用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 50 例患儿及 10 例护理人员为参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床旁交接班。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 50 例患儿及 10 例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实施 SBAR 沟通模式的护理床旁交接班。分析对比两组护理 人员对病情的掌握情况、交接班评分、交接班时间以及患儿临床不良时间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 员对病情掌握评分均比参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比参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交接班 评分及交接班时间均比参照组优(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及依从率均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 SBAR 沟通模 式应用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交接班工作的质量,保证患儿治疗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及 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陈晓燕 《妇幼护理》2022,2(16):3810-3812
目的 探讨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34例患者,将其设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12月我院实施结构化沟通模式的3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交接班质量、满意度和护理投诉率.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人员交接班工作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7.65%(P<0.05).观察组的护理投诉率为0.00%,对照组的护理投诉率为17.65%(P<0.05).结论 急诊抢救室交接班工作中引入结构化沟通模式,可提升交接班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投诉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PASS I-care交接班模式在NICU护士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8年6月入住NICU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7月—2018年9月入住NICU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式模式进行床旁交接班,观察组采用在波士顿儿童医院设计的I-PASS病情汇报模式基础上制定的I-PASS I-care交接班模式进行床旁交接班,比较两组模式交接班时病情交接漏项率及交接班的质量。结果两组均交接班180次,其中环境准备、身份识别、既往史、动态病情、气道护理、管道护理、实验室及影像学异常结果、仪器参数及报警设置、高危风险预警、记录10个项目,与实施前比较,病情交接漏项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和用药、饮食与排泄2个项目与实施前比较,病情交接漏项没有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接班质量对照组(87.89±8.97)分,观察组(93.78±5.20)分(P0.01)。结论采用I-PASS I-care交接班模式床旁交接班有效地降低NICU护士床旁交接班中病情交接漏项率,提高病情交接的完整性,同时也提高交接班质量,减少患者安全隐患,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提高肿瘤外科交接班的效果。方法:根据肿瘤外科病区交班特点,结合SBAR沟通模式,设计并启用符合肿瘤外科专业特色的结构化床旁交接班记录本,规范交接班内容及流程,分析实施前后护士交接班效果及交接问题缺陷率。结果:实施结构化交接班记录本后,交接班效果评分由实施前的(46.07±6.56)分提高到(76.15±2.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交接问题缺陷率由实施前的35.23%降低到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运用以SBAR沟通模式为基础的结构化交接班记录本,规范交接班内容及流程,可以提高交接班效果,降低交接问题缺陷率。  相似文献   

12.
汪春华  黎莉 《中国临床护理》2021,13(11):693-697
目的 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situation background assessment recommendation,SBAR)交接班表在老年病区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病区4个护理单元的7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19年10月-2020年3月行传统口头床边交接班,2020年4-10 月应用SBAR 交接班表进行床边交接班。比较SBAR交接班表应用前后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和对危重患者病情掌握程度。结果 应用SBAR交接班表后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优于应用前(t=3.848,P=0.001),且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高于应用前(t=2.796,P=0.007)。结论 SBAR 交接班表应用于老年病区床边交接班,有助于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提高交接班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护士认可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SBAR沟通模式在妇产科病房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11月在该中心肿瘤妇科乳腺外科治疗的患者6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ISBAR交接班模式分为ISBAR组和对照组。观察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情况,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发生的不良事件,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责任护士的交接班时间。结果ISBAR组患者的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诊断、首要护理问题、简要病情、异常化验结果、本班关注点评分、对患者病情掌握总分,责任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及护士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SBAR组患者责任护士在患者护理期间的调查报告、科室报告、投诉(院级)及不良事件总情况的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责任护士交接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I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交接班护士的信息传递效率和准确率,可有效提高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血液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9月收治的2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血液科常规交接班模式进行交接班;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比较两组患者、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及护士对自身评判性思维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文版患者床边交接班满意度量表(PVNC-BR)中除保护健康隐私条目外其他条目评分高于均对照组(P 0. 05,P 0. 01);研究组护士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ASR)中预防患者安全隐患、促进患者参加、交班时团队协作很好、增加护士责任感、增加监督、了解患者教育需要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研究组护士对自身评判性思维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结论:在血液科护理交接班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及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利于提高护士自身评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5月神经外科按照传统交接班模式进行交接班的213例病人和21名护士作为对照组,2013年6月—2013年12月按照SBAR规范交接班的198例病人和21名护士做作研究组,比较两组不同模式交接班护士对危重病人病情掌握度、交接问题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士在对危重病人病情掌握度、住院病人满意度及交接双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方面均较对照组高,而交接问题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可提高护士对病人病情的掌握度,降低交接问题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病人和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交接班优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于东莞市厚街医院CSSD工作的38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7~12月采取常规交接班制度模式,2021年1~6月实施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比较实施前后工作人员的专科知识掌握情况、交接质量评分、交接班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对交接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CSSD工作人员的专科知识掌握评分和得分达标率均高于实施前,交接班质量评价量表评分均高于实施前,交接班时间短于实施前(P均<0.05)。实施后,CSSD物品丢失率、清洗不合格率、灭菌不合格率及发放差错率均较实施前下降,CSSD工作人员对交接工作的总满意率较实施前提高(P均<0.05)。结论 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能够改善CSSD交接班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工作人员的专科知识掌握情况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人员交接班质量,减少沟通不良导致的护理隐患,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成立专案培训小组,对抢救室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工作坊实战演练、多形式临床推广等培训方式,规范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流程。[结果]运用结构化沟通模式后,护理人员交班质量的评分值由(7.25±0.93)分提升至(8.07±0.62)分,接班质量的评分值由(7.23±0.91)分提升至(8.05±0.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构化沟通模式实施后显著提高了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对于病人各项信息交接的完整率,总完整率由方案实施前的57.97%上升至实施后的9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构化沟通模式规范了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保障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士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2月采用标准化沟通模式,通过制订患者SBAR床边交接班表、标准化床边交接流程等措施,规范神经外科患者床边交班流程。结果运用标准化沟通模式后,护士床边交接班不合格次数所占比例由16.5%减少到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感知床边交接班的益处。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应用后,规范了神经外科患者床边交接流程,提高了临床护理交接班质量和护士满意度,保证了患者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多重耐药患者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72例多重耐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交接班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多重耐药者为干预组,实施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规范对多重耐药(MDOR)患者床旁交接班的顺序和内容。结果干预组应用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对MDRO感染患者实施隔离措施的知晓情况、对MDRO感染患者实施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应用SBAR沟通模式前护士对交班现状的满意度为80.3%,应用后的满意度为9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规范了MDRO感染患者交接班顺序及内容,能使护士全面掌握MDRO患者整体情况,能提高呼吸科护士对MDRO患者隔离措施的落实率,降低MDRO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危重病人交接班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8月—2016年1月住院的危重症病人采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管理,观察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健康教育)及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结果]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护理工作质量总分(97.22分±0.88分)以及护士对护理交接班效果评价(72.05分±3.49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实施前(94.15分±0.84分,63.95分±6.3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护士病情观察和专科护理能力,改善护士对护理交接班的评价,有利于医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有效改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