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76例建卡的初产妇,根据产妇需求分为两组,有健康要求的181例孕妇作为观察组,于妊娠28周开设孕妇学校,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盆底肌锻炼,195例无需求的孕妇设为对照组,仅进行定期产前检查了常规产前健康宣教,于妊娠36周评估盆底肌力,产后42d再次评估盆底肌力,记录盆腔脏器脱垂、分娩方式及产程。[结果]观察组孕36周、产后42dⅠ类和Ⅱ类肌Ⅳ级~Ⅴ级构成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盆底康复知识掌握优良率为45.85%,盆底锻炼技能掌握优良率为41.99%,明显高于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尿潴留、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分别为20.44%、22.65%、7.18%,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孕妇对盆底功能重要性的认知,促进锻炼技能的掌握,从而积极进行相关盆底功能锻炼,使盆底肌力得到显著提高,有利于产后盆底功能的康复,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教育信息序贯无隙渗透模式对孕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6月于我院围产门诊建档并在我院分娩的孕产妇10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产后盆底康复常规干预。试验组接受教育信息序贯无隙渗透模式干预。并对两组干预后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骨盆底肌力评分和性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教育信息序贯无隙渗透模式对孕产妇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教育干预,可显著改善其盆底肌力,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风险,维护性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在本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 82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1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盆底功能、盆底功能对生活造成的影响以及盆底肌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盆底功能及对生活的影响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盆底功能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 2 个月后的盆底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产妇产后实施健康行为互动模式,能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提高盆底肌力、减少对生活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移动信息技术在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住院分娩的18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移动信息技术健康教育模式观察两组盆底肌肌力、肌电位、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盆底功能指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盆底肌肌力、肌电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移动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肛提肌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粪失禁,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疼痛、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管理中引入移动信息技术可提高产妇盆底肌肌力和肌电位,显著改善盆底功能和性生活质量,降低PFD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接受康复护理指导的有效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训练指导;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指导.统计对比两组的盆腔肌纤维状态、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盆底器官脱垂系统分级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收缩保持平均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底器官脱垂系统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康复护理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中,能改善盆腔肌纤维状态,促进盆底功能恢复,改善盆底器官脱垂系统分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在产后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产后6周盆底肌力测试为Ⅰ级的80名妇女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其前盆腔的情况,记录Valsalva呼吸时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内口漏斗是否形成,其中50名妇女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为治疗组;30名未进行任何治疗的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妇女均于产后12周复查盆底超声。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于产后12周治疗组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膀胱颈移动度:(28.28±4.45)mm对(31.30±6.09)mm,P=0.013;膀胱尿道后角(145.02±13.88)°对(152.87±11.61)°,P=0.011;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28.0%,14/50)对(53.3%,16/30),P=0.023]。(2)治疗组妇女,治疗后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较治疗前也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膀胱颈移动度(28.28±4.45)mm比(36.18±8.73)mm,P=0,000;膀胱尿道后角(145.02±13.88)°比(164.10±15.59)°,P=0.000;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28.0%,14/50)比(56.0%,28/50),P=0.005]。结论盆底超声可用于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实施序贯式饮食教育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饮食的知晓率、执行力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6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按照住院先后日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科室医生、教育护士及营养师等9名成员组成健康教育项目团队对患者饮食知识及行为实施序贯式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后对治疗饮食的知识、行为及出院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实施序贯式饮食教育,观察组患者治疗饮食的知识行为得分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实施序贯式饮食教育,能增加患者的饮食知识,改善患者的饮食行为,提高护士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理念对产后盆底康复的效果.方法 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妇,以随机信封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康复护理,观察组则加用健康教育理念.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性功能、盆底肌肌力、盆底康复知识知晓度、盆底锻炼技能掌握度以及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康复实施健康教育理念护理,能够促进盆底肌肌力恢复,提高满意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小组在孕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小组在孕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9~11月在本科室住院的孕产妇399例为观察组;选择2006年9~11月在本科室住院的孕产妇38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全程负责;观察组在责任护士完成孕产妇的资料收集、评估、计划和实施的基础上,通过健康教育小组成员与责任护士协作共同完成孕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2组孕产妇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2组孕产妇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小组在孕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能有效保证产科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13.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7,(4)
目的:建立妊娠及产后盆底肌锻炼多维度健康教育模型,并探讨其在临床的运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至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规范产检的146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门诊号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多维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盆底康复锻炼健康知识水平、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分娩方式、盆底肌力变化情况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盆底肌锻炼相关健康知识水平和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娩方式无明显差异;产后3个月观察组盆底I类和II类纤维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和盆腔脏器脱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妊娠期及产后开展多维度的健康宣教,可提升孕产妇盆底肌锻炼相关健康知识水平和盆底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有效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在产后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产后康复女性,将接受盆底超声检查女性作为研究组,未接受盆底超声检查女性作为对照组,分析膀胱尿道后角与颈移动度、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膀胱尿道后角与颈移动度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12周,研究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康复女性,进行盆底超声检查,效果理想,可降低膀胱尿道后角与颈移动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可降低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对患者病情恢复具有很好促进作用。还可对产后康复疗效进行有效评估,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所以,在产后康复疗效评估中,盆底超声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18):147-149
目的探究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在产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产后康复训练患者2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哑铃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择系统化的盆底康复锻炼方法,包括电刺激、生物反馈以及阴道康复器锻炼;对照组选择常规的产后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哑铃组选择阴道康复器进行锻炼,所有的患者均于产后的42d进行,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盆底肌力水平、盆底功能障碍恢复效果以及流行病学问卷等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Ⅰ、Ⅱ类肌纤维肌的疲劳程度显著高于观察组,肌纤维电压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水平差于观察组,不同组患者的组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产后3个月各组患者的S+P发生率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产后的3个月各组患者的SUI发生率以及产后的6个月各组患者的SUI、S+P发生率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产后患者指标比较,患者的SUI发生率3个月和6个月时间点哑铃组和观察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哑铃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产后6个月的S+P发生率均有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哑铃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产后6个月的S+P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的盆底锻炼在产后康复训练中具有无创、无痛、方便锻炼、效果显著的特点,对恢复盆底肌的功能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通过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患者进行分阶段盆底康复治疗,探讨其对FPFD患者的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合并FPFD的单胎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训练组患者于产后42天开始分两阶段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不予任何手法及仪器治疗手段干预。比较2组患者产后42天及3个月的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POP)临床分度和调查问卷评分。结果:产后3个月,2组患者的盆底肌快速收缩力及持续收缩力均较产后42天升高(P<0.05,P<0.01),且训练组高于对照组(P<0.01)。产后3个月,训练组盆腔脏器脱垂(POP)临床分度0度比例较产后42天上升(P<0.01),升至59.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43%(P<0.05);产后3个月,训练组POP临床分度Ⅰ度及Ⅱ度比例较产后42天降低(P<0.01),降至27.03%、13.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84%、29.73%(P<0.05)。产后3个月,2组患者的问卷评分均较产后42天下降(P<0.05,P<0.01),且训练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阶段的产后康复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FPFD患者的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及临床自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166-4168
目的分析康复治疗在改善产后盆底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06例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上联合生物反馈仪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盆底肌电压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最大肌电压、盆底肌持续收缩60秒肌电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7%(P0.05)。结论在产妇中应用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盆底肌力与盆底肌电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2)
目的:探讨序贯式多模式镇痛对甲状腺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镇痛效果、费用、恢复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表将8 8例患者分为序贯式多模式镇痛组(D组)和传统单一模式镇痛组(T组),每组各4 4例。D组镇痛方案为:麻醉诱导时给予盐酸帕瑞昔布钠40 mg超前镇痛;插管前在气管导管前端1/3处涂抹1%达克罗宁胶浆2m L;手术前在B超引导下行双侧颈浅丛阻滞,手术缝合切口前,由外科医生直视下在患侧胸锁乳突肌中点后缘的外侧下方,埋入22G静脉留置套管针于颈浅丛神经点处,对侧在缝合切口后,B超引导下埋入套管针,并追加一次局麻药,术后6h通过埋入颈浅丛的留置套管再追加一次局麻药并拔除套管针;术后12 h开始口服氨酚羟考酮片。T组镇痛方案为:无超前镇痛,直接缝合切口,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地佐辛40mg+舒芬太尼50μg+托烷司琼4mg)。分别于术后1、 6、 1 2、 2 4h采用静息与运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 i su a lana l og u esc a l e,VA S)评价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 4h的血清I L-6浓度;记录术中瑞芬太尼总量、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住院天数、镇痛费用、自评舒适度(Bruggrmann Co m f o r tS c a l e, B C 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评价指标。结果:D组患者术后1、 6、 1 2、 2 4h的静息疼痛VAS评分与T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颈部活动疼痛VAS评分各同时间点均显著低于传统单一模式镇痛组(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镇痛费用均显著少于T组(P值均0.0 5);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自评舒适感均显著优于T组(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IL-6浓度均明显高于术前,但D组的升高幅度低于T组;D组住院天数、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低于T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相比传统单一的镇痛模式,ERAS理念下的序贯式多模式镇痛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术后动态疼痛评分和术后的镇痛费用,促进了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程序对孕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孕产妇先进行评估,然后实施健康教育,达到提高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的目的.结果 运用健康教育程序增强了孕产妇对妊娠、分娩的科学认知水平,促进了孕产妇健康行为的改变.结论 对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程序,是一种帮助孕产妇掌握产科知识,顺利分娩,保证产后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