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护士进修杂志》2021,36(5)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对预防重症监护室(ICU)COPD机械通气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ICU 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确诊COPD且机械通气治疗时间5 d的患者,共29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140例)和观察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早期活动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第1天、第3天、第5天及停机械通气时Padua评分、是否发生DVT及ICU停留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增加早期活动治疗后机械通气第3天、第5天、停机械通气时的Padua评分、DVT发生率均有降低,ICU停留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结论规范化的早期活动安全有效,可以降低ICU COPD机械通气患者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10)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ICU收治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00例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于2016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将2016年1月—6月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00例设为干预组。观察2组DVT发生情况,评估圈成员活动前后护理综合素质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DVT发生率3.0%(6/200),低于对照组的12.5%(2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QCC活动后护理人员问题解决能力、责任心、团队意识、工作积极性和沟通协调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QCC活动能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成员综合素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目的主要是保证患者足够的通气量,充分给氧和促进CO_2的排出。COPD患者机械通气的指征1.呼吸衰竭:COPD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机械通气:①具有明显缺氧和CO_2潴留的表现,如紫绀,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嗜睡,呼吸浅慢或极度困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是应用机械装置辅助或控制患者的自发呼吸,达到增加有效通气,改善换气效率和减轻呼吸功率的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目的主要是保证患者足够的通气量,充分给氧和促进 CO_2的排出。 相似文献
6.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机械通气病人的舒适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护理人员帮助病人从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要求护理人员除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外,还应加强舒适护理。2002年5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3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将舒适护理融人整体护理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COPD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5%~65%,随着病情的发展,营养不良逐步加重[1]。营养不良、免疫低下和严重感染是COPD病人重要的致病因素,三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有研究表明,营养不良也是影响COPD病人预后的一个重要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压力泵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入院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及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泵。结果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13.9%),观察组发生2例(4.76%),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泵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早期营养支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给予早期营养支持干预,提高其营养指数,降低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方法将2005年-2007年入住本院呼吸科的118例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施行早期肠内鼻饲营养支持,而对照行常规饮食护理。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通气天数低于对照组,而一次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简便安全,有助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系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40例COPD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是否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对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史、恶性肿瘤病史、静脉曲张、巴氏量表评分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COPD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4.4%.多因素分析显示,COPD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与恶性肿瘤(OR值为16.69,P<0.001)和生活依赖(OR值为17.34,P<0.001)密切相关.结论恶性肿瘤和生活依赖是COPD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诊治的老年COPD患者92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观察时间为1个月,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而观察组不仅开展传统护理,还开展品管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依从性评分分别为(14.09±1.33)分和(10.34±1.21)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4.29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2%和13.0%,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肺炎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FEV1值分别为49.14%±3.89%和45.29%±4.14%,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1.44%±5.02%和41.40%±4.11%(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在一般健康、机体疼痛、躯体功能等方面的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结论品管圈在降低COPD老年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能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肺功能,从而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 (或 )肺气肿。气流阻塞进行性发展 ,但部分有可逆性 ,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所有病理生理的异常均缘于气道阻力增加 ,从而导致流速受限、气体陷闭。严重COPD患者过度通气使横膈平坦 ,横膈与胸壁接合区减少 , 相似文献
15.
肢体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9-10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呼吸衰竭的患者行机械通气,通常疗效差。为了减缓,减轻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出现的肌肉萎缩并保持一定的肌力和耐力,缩短通气时间。尽早脱机,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我科于2003年5月-2004年8月,对收治的OOPD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8例,分组进行护理效果的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晓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呼吸衰竭的患者行机械通气,通常疗效差。为了减缓,减轻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出现的肌肉萎缩并保持一定的肌力和耐力,缩短通气时间,尽早脱机,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1],我科于2003年5月-2004年8月,对收治的COPD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措施。方法将42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0例)和干预组(210例),对照组按机械通气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DVT发生率。结果干预组DVT发生率为1.43%,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DVT发生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南通市瑞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医学研究理事会评分(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ore,MRC-score)及干预后ICU-AW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MRC-Score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ICU-AW的发生率分别为2.5%(1/40)、40%(1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证安全,严格筛选适应证、禁忌证的前提下,早期活动预防COPD机械通气患者并发ICU-AW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全科护理》2017,(2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脊柱手术病人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以降低病人下肢DVT发生率。[方法]2015年6月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2015年2月—2015年6月脊柱手术病人DVT预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再调查2015年7月—2015年11月、2015年12月—2016年4月手术病人下肢DVT发生率,对三阶段措施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病人术中下肢DVT发生率由一阶段的7.5%下降至二阶段的5%和三阶段的0。术后24h DVT发生率由一阶段的15%下降至二阶段的5%和三阶段的0。圈成员综合素质自我评价均分从改善前一阶段的2.4分提高至二阶段的4.1分和三阶段的4.7分。[结论]对脊柱手术病人术中开展预防DVT的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术中下肢DVT预防管理的质量,并切实减少术中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