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饿了才吃饭有些人不是按时就餐,而是不饿不吃饭;也有些人不吃早餐就去上班,其理由之一就是"不饿";还有些人工作忙时,常常是干完活再吃饭。这些做法容易损害胃,也会削弱人体的抗病力。因为食物在胃内仅停留4~5小时左右,感到饥饿时,胃早已排空,胃黏膜这时会被胃液进行"自我消化",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道溃疡。  相似文献   

2.
★别等到饿了才吃 饮食规律,营养均衡是养生保健必不可少的基本原则.但生活中许多人,特别是工作繁忙的办公室白领,四处奔波的销售人员,以及生意兴隆的商人等,经常不能按时就餐,且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吃早餐,其理由之一是"不饿".其实,食物在胃内仅停留4~5个小时,感到饥饿时胃早已排空.胃黏膜这时会被胃液"自我消化",易引起胃炎或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3.
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食物进入机体后的消化吸收,离不开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所以民间又有"脾胃一虚百病生"的说法。中医常说"脾胃不和",到底什么意思呢?为何脾胃对身体的影响那么大呢?脾胃虚易生病中医认为,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和"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进一步消化。  相似文献   

4.
正中医认为,暑多加湿,湿邪在夏季最为常见。湿又分为"内湿"与"外湿"。"内湿"主要与人体的脾有关.中医讲,脾主运化,正常食物进到胃里消化再通过脾被人体吸收,如果脾出现问题,不能很好地吸收食物,就会使人体产生湿气。另外,中医将一年分为五季,在夏季后还有长夏季节,长夏季节除了天气炎热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湿气偏重,就像我们常见的"桑拿天",总感觉空气里弥漫着湿气。这是"外湿"。人体感受到内外湿邪的侵袭后,会觉得特别  相似文献   

5.
正有些人即使吃很多却很快就感到饿了,这可能是由于胃有热。"胃热则消谷,消谷故善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灵枢·脉气》中说:"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胃热也叫做胃火,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邪热犯胃;嗜酒、贪食辛辣、过食肥甘厚味,也可以导致胃火;淤血、痰湿、积食等在局部凝结,导致胃气不畅、血流受阻,都可以  相似文献   

6.
正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一员,是食物的加工站和临时仓库。食物首先经过口腔咀嚼,咽喉吞咽动作进入食管,再由食管运送至胃,经胃内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后形成食糜,最后借助胃的运动逐次被排入十二指肠。胃部出现病变会对人体的消化、吸收造成影响,有时还会引起贫血、消瘦乃至危及生命,需要人们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中医认为,根据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可以将正常的气候归纳为6种,称为"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而秋季主气即为"燥"。那么,面对各种燥症,该怎么办呢?不妨喝点养生茶。肺热咳嗽泡杯白桑皮茶天干气燥时很多人会出现肺热咳嗽,甚至流鼻血,解决这个问题不妨喝杯桑白皮茶,抓一小  相似文献   

8.
正关于"喝冰水",曾经有过一个流传颇广的谣言,大概就是女生喝冰水会造成"宫寒",会让女生患上各种不孕不育、妇科病什么的。冰水当然没那么强大的破坏性,不过吃太多冰冷的食物,对健康确实是没有好处的。人体的温度是37℃左右,肠胃也是这个温度。如果一下子吃太多冰冷的食物,比如冰水、冰棍、冰淇淋等,会对胃部造成突然刺激,使血管急剧收缩,出现痉挛等应激反应。临床上,大量吃冷饮最容易造成急性胃炎,通常表现为呕吐和腹泻。如果长期大量吃冷饮,还会使胃的消化能力和对细菌的防御力降低,使人体抵抗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王枫 《家庭医药》2014,(5):18-19
有时我们吃完一顿饭没过多久就觉得饿,有时一餐后觉得肚子胀,到了下顿饭也没食欲.这是因为食物有不同的消化特性,而我们一餐中的搭配出了问题.食物的消化时间,是指食物停留在胃内的时间.简单从营养成分来讲,淀粉、糖的胃排空速度最快,只需1个多小时;脂肪的胃排空速度最慢,需要6个多小时;蛋白质居中,约3个多小时.而我们从食物的种类,也能大致区分食物消化的快慢.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口气重,苦、臭,且老觉得口干。请问是怎么回事?四川张女士答:口干、口苦、口气重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胃热,而导致胃热的原因往往与饮食有密切关系,如嗜好肥甘厚味、辛辣、煎炸食物,或者吃得太多。现代社会总体是营养过剩的时代,饮食过多会加重胃的负担,会化热、  相似文献   

11.
人们的口味爱好千差万别,酸、甜、苦、辣、咸,各不相同。中医养生认为,为了健康,各种味道的食物都应该均衡进食。甜:中医认为,甜入脾。食甜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但糖尿病、肥胖病、心血管等患者宜少食。酸:中医讲"酸养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  相似文献   

12.
胃为什么不会把自己消化掉?胃酸和胃蛋白酶能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比如:肉类,猪肚、牛肚等。那么,胃会不会把它自己也消化掉呢?  相似文献   

13.
正平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一旦吃饭吃得快了,很快就会饿了。这是因为大脑摄食中枢感知饱的信息需要时间,口腔和胃里消化出来的少量小分子,对于食欲的控制至关重要。而且,过快进餐的数量是不由大脑控制的,只能由胃的机械感受器来感知。胖子普遍食欲好,进食速度快,大多数情况下,食物没有得到充分的咀嚼,没有形成足够的食糜贴附于胃壁,  相似文献   

14.
胡献国 《家庭药师》2012,(12):88-89
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燥邪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故燥邪为患,常易耗伤人体阴液。当人体内的阴液耗伤后,就会出现口干、鼻干、唇干、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黄、皮肤干燥皴裂等症状。《饮膳正要》言:"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  相似文献   

15.
冬季天气干燥、寒凉,人们日常饮食中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远远不够,会出现口干唇裂、便秘、心烦等现象,还会出现口臭。口臭最常见的潜在原因是胃没有适当消化食物,肺胃蕴热、阴虚火旺、宿食停积等。缓解口臭最好的方法是食疗,恰当选择一些食物和合理膳食可以有效去除口腔异味,如芹菜、藕、酸奶等。  相似文献   

16.
正往期跟大家分享过人体致病是一个邪正相交的过程,致病邪气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每一种邪气都可单独导致发病,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两个或以上的邪气致病。除了外来的六淫会导致人体发病,人体自身因为各方面条件的变化,也会产生一些"内邪",中医讲,人体致病邪气还有"内生五邪",谓之"内寒、内风、内湿、内火、内燥",是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  相似文献   

17.
你问我答     
《中国药店》2014,(4):62-62
某些中药说明书中提到的"完谷不化"是什么意思?医师/药师:"完谷不化"一词多与腹泻或泄泻连用,指患者粪便中出现完全没有消化的食物。这一症状提示脾虚、脾失运化,不能将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可见于胃泄、吐利等病症,如《儒门事亲》中提到"胃泄者,饮食不化,完谷出……。"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去看中医,不少人都会拿到"脾虚"的诊断,所以有"十人九脾虚"的说法。为什么中国人"脾虚"的这么多,又该如何调理?脾是五脏之一,居于中焦,在膈之下、胃之左,正如《黄帝内经》所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脾在五行属土,喜燥而恶湿。中医讲的脾与现代医学的脾脏  相似文献   

19.
正肠胃问题几乎成了现代人的通病。比如很多人享受完美味佳肴后,却难以消化,甚至出现胃部不适,在西医看来,这是胃动力不足的典型表现;中医里这叫"食积不化"。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厚味,均可造成胃动力低下,肠胃"超载",引起诸如恶心呕吐、口气臭秽、腹部胀满、大便秘结或腹泻等症状。不仅成年人,小孩子如果喂养不当、乳食不  相似文献   

20.
宋微 《家庭医药》2013,(11):39-39
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到了夏天特别爱吃冷饮,冰棍、雪糕一次能吃七八根。可他们的肠道却特别脆弱,稍微受凉,或吃了辛辣刺激的食物,就会拉稀跑肚。民间称之为“胃热肠寒”。中医认为,这属于寒热错杂证,即寒证与热证在身上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